八零、九零這一代人可以說是在電腦的陪伴下長大的,曾經“微機課”上穿著鞋套走進教室,輕手輕腳生怕碰壞電腦;暑假在家偷偷給電腦裝上紅警,不知不覺玩了個通宵……這些畫面歷歷在目,彷佛就在昨天。
膝上型電腦
可就算是這樣的朝夕相處,我們依然不算了解電腦這位“老友”。不信?別急著辯解,不妨先回答一下這幾個問題:
1、膝上型電腦上這個小孔是做什麼的?
2、下圖中電腦藍色畫面的原因是?
3、“對於筆記本來說,最差最好的矽脂頂多差一兩度”,這句話正確嗎?
你都答上來了嗎?如果沒有的話,來看看下面的問題解析吧!
1. 膝上型電腦上這個小孔是做什麼的?
如今凡事講求輕量化,不只手機變得更輕更薄,膝上型電腦也同樣在追求輕薄的路上越走越遠。
而這種輕量化的趨勢使廠商不得不面臨一個問題:介面數量該如何設定?最典型的例子,當屬全身只剩四個USB Type C介面(加一個耳機孔)的Macbook Pro了。
那這個利用率極低、存在感微弱的設計,到底因何被廠商留到今天呢?其用途又是什麼呢?
其實只要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在很多品牌線下零售店內,供給顧客試用體驗的機器都是被“固定”在桌面的。
而起到固定作用的,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小孔”——筆記本鎖孔。
筆記本鎖孔是和筆記本鎖一起產生的,由美國肯辛通公司在1992年建立並且成為工業標準。其誕生是緣於在很多企業中,筆記本失竊的現象時有發生。
那時候的監控裝置沒有如今普及,當人們不在辦公室時,竊賊們便利用筆記本易攜的特性,將其夾在檔案或包內帶走,隨後溜之大吉,使得公司處理起來萬分頭痛。
因此,IBM提出了一個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法:在筆記本上安裝一個防盜栓,用以控制筆記本鉸鏈的轉動。
只要鎖住防盜栓,筆記本就不能合上。如果想暴力拆鎖,那麼只能導致筆記本被損壞。這樣使得就算竊賊成功“掩人耳目”偷出了電腦,也無法使用。
而現在出於對整機的保護,一般都使用筆記本防盜鎖。筆記本鎖孔呈圓角矩形,鎖孔內有鋼結構加固,透過和鎖具上的T型鎖釦相互卡合,使鎖及鎖纜和裝置緊密連線。
不過和最初的防盜栓相同,這種防範措施只能針對筆記本自身。如果小偷是衝著筆記本上的資料來的,那麼對方只要把存放資料的硬碟轉移到其他機器上去就可以得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