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加班深夜,不料第二天被辭退,原因竟是……”
去年夏天的某一個深夜,一棟寫字樓從燈火通明到燈火稀疏,凌晨兩點的街沒有汽車尖銳的鳴笛,連空氣也顯得清冷,某間寫字樓裡,剛畢業的小文還在加班。
工作間隙,小文掏出手機拍了幾張照片發朋友圈,並附文:年輕就要拼搏~
凌晨三點,小文帶者滿滿睏意和充實感叫車回家,並在心裡盤算著當上司和領導看到這條動態會怎麼誇獎自己,甚至還可能給自己崗位上調,到時候因為專案可能跟老總閨女接觸的機會變多。坐上計程車的那片刻,他甚至覺得這是他和她的婚車,想到這裡,他開心的笑了~
可第二天等來的不是誇獎,而是一則處罰,通知上寫,文某在朋友圈洩露公司產品資訊,導致該新品資訊遭提前洩露,現對文某洩露資訊的行為作出以下處罰……。
這樣一齣戲劇性的結果讓他大吃一驚,原來小文為了證明自己的確是在工作,便把產品資訊一同發到朋友圈,導致使產品資訊洩露。
像小文這種案例在年輕一代,尤其剛步入職場的新人時有發生,因為是剛步入職場,對周遭一切還感覺到新鮮的緣故,發產品資訊、發專案資訊、發機密資訊給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的案例數不勝數,甚至還有一些因為傳機密檔案而致入獄的。
二
他還是個研究生,在某銀行管理層任職,前些時候他透過微信和原單位法律合規部總經理聊一些工作,並給對方透露某行近期可能會出臺對統一資管業務的指導意見。
原總經理詢問否有檔案,他說有檔案,但檔案是涉密檔案,不能外傳。轉眼就拍了照,並透過微信發給對方。
他認為對方知道該檔案涉密,不會作出其他洩露資訊的舉動,拍照的時候也就沒有拍帶有機密標識字樣的頁面。
之後他因出差也就忘了這茬事,結果幾天後在某公眾號上看到這些圖片,並且照片和自己給原總經理的幾乎一樣。
在他詢問下,對方說只是點對點的傳給另一個人看,並沒有作大肆分發這種行為。
可接收照片的“另一個人”並不清楚該檔案涉密,於是又發給第四個人、第五個人,以至於這些所謂的私密檔案就這樣被洩露。
三
無獨有偶,現在很多員工為了塗方便,就把程式碼上傳Github,因為這一舉動導致原始碼洩露的案例數不勝數,某個無人機很受歡迎的高科技企業員工就因在GitHub上洩露程式碼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半年,罰款20萬,某小破站也曾發生過相同案例,且還在網上掀起一波熱潮。 就連某手機巨頭企業也不甘落後,先後在Github上洩露了多個內部專案程式碼,包括SmartThings和 Bixby 的原始碼。
可以肯定的是,很多人在作出這些舉動前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造成這麼大的影響。發個朋友圈不是很正常嘛?誰還不傳個檔案了?寄存程式碼也只為方便。
其實這些敏感資訊其實完全可以避免洩露的,平臺的發展無疑為生活提供了更多便捷和樂趣,但一些敏感資訊還是要注意保密,任何社交平臺或者渠道都要避免釋出企業敏感資訊,一旦發現這種情況,也當上報企業網路安全部門或者相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