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純 CSS 實現超酷炫的粘性氣泡效果

chokcoco發表於2022-07-05

最近,在 CodePen 上看到這樣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效果:

這個效果的核心難點在於氣泡的一種特殊融合效果。

其原始碼在:CodePen Demo -- Goey footer,作者主要使用的是 SVG 濾鏡完成的該效果,感興趣的可以戳原始碼看看。

其中,要想靈活運用 SVG 中的 feGaussianBlur 濾鏡還是需要有非常強大的 SVG 知識儲備的。那麼,僅僅使用 CSS 能否實現該效果呢?

嘿嘿,強大的 CSS 當然是可以的。本文,就將帶領大家一步步使用純 CSS,完成上述效果。

藉助 SASS 完成大致效果

首先,如果上述效果沒有氣泡的融合效果,可能就僅僅是這樣:

要製作這樣一個效果還是比較簡單的,只是程式碼會比較多,我們藉助 SASS 前處理器即可。

假設我們有如下 HTML 結構:

<div class="g-wrap">
  <div class="g-footer">
    <div class="g-bubble"></div>
    <div class="g-bubble"></div>
    // ... 200 個 g-bubble
  </div>
</div>

核心要做的,僅僅是讓 200 個 .g-bubble 從底部無規律的進行向上升起的動畫。

這裡,就需要運用我們在 深入淺出 CSS 動畫 這篇文章中所介紹的一種技巧 -- 利用 animation-duration 和 animation-delay 構建隨機效果

利用 animation-duration 和 animation-delay 構建隨機效果

同一個動畫,我們利用一定範圍內隨機的 animation-duration 和一定範圍內隨機的 animation-delay,可以有效的構建更為隨機的動畫效果,讓動畫更加的自然。

我們來模擬一下,如果是使用 10 個 animation-durationanimation-delay 都一致的圓的話,核心虛擬碼:

<ul>
    <li></li>
    <!--共 10 個...--> 
    <li></li>
</ul>
ul {
    display: flex;
    flex-wrap: nowrap;
    gap: 5px;
}
li {
    background: #000;
    animation: move 3s infinite 1s linear;
}
@keyframes move {
    0% {
        transform: translate(0, 0);
    }
    100% {
        transform: translate(0, -100px);
    }
}

這樣,小球的運動會是這樣的整齊劃一:

要讓小球的運動顯得非常的隨機,只需要讓 animation-durationanimation-delay 都在一定範圍內浮動即可,改造下 CSS:

@for $i from 1 to 11 {
    li:nth-child(#{$i}) {
        animation-duration: #{random(2000)/1000 + 2}s;
        animation-delay: #{random(1000)/1000 + 1}s;
    }
}

我們利用 SASS 的迴圈和 random() 函式,讓 animation-duration 在 2-4 秒範圍內隨機,讓 animation-delay 在 1-2 秒範圍內隨機,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非常自然且不同的上升動畫效果,基本不會出現重複的畫面,很好的模擬了隨機效果:

CodePen Demo -- 利用範圍隨機 animation-duration 和 animation-delay 實現隨機動畫效果

好,我們把上述介紹的技巧,套用到我們本文要實現的效果中去,HTML 結構再看一眼:

<div class="g-wrap">
  <div class="g-footer">
    <div class="g-bubble"></div>
    <div class="g-bubble"></div>
    // ... 200 個 g-bubble
  </div>
</div>

核心的 CSS 程式碼:

.g-footer {
    position: absolute;
    bottom: 0;
    left: 0;
    height: 86px;
    width: 100%;
    background: #26b4f5;
}

@for $i from 0 through 200 { 
    .g-bubble:nth-child(#{$i}) {
        position: absolute;
        background: #26b4f5;
        $width: random(100) + px;
        left: #{(random(100)) + '%'};
        top: #{(random(100))}px;
        width: $width;
        height: $width;
        animation: moveToTop #{(random(2500) + 1500) / 1000}s ease-in-out -#{random(5000)/1000}s infinite;
    }
}
@keyframes moveToTop {
    90% {
        opacity: 1;
    }
    100% {
        opacity: .08;
        transform: translate(-50%, -180px) scale(.3);
    }
}

這裡:

  1. 我們利用了 SASS 隨機函式 $width: random(100) + px;,隨機生成不同大小的 div 圓形
  2. 利用 SASS 隨機函式 left: #{(random(100)) + '%'}top: #{(random(100))}px 基於父元素隨機定位
  3. 最為核心的是 animation: moveToTop #{(random(2500) + 1500) / 1000}s ease-in-out -#{random(5000)/1000}s infinite,讓所有 div 圓的運動都是隨機的

上述(1)、(2)綜合結果,會生成這樣一種佈局,均勻分散排布的圓形:

注:這裡為了方便理解,我隱藏了最外層 g-footer 的顏色,並且給 g-bubble 新增了黑色邊框

接著,如果我們替換一下 animation 語句,使用統一的動畫時長,去掉負的延遲,變成 animation: moveToTop 4s ease-in-out infinite,動畫就會是這樣:

整體是整齊劃一,沒有雜亂無章的感覺的。

運用上隨機效果,animation: moveToTop #{(random(2500) + 1500) / 1000}s ease-in-out -#{random(5000)/1000}s infinite,就能得到上述的,不同氣泡隨機上升的感覺:

新增融合效果

接下來,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何讓氣泡與氣泡之間,以及氣泡和底部 .g-footer 之間產生融合效果呢?

這個技巧在此前非常多篇文章中,也頻繁提及過,就是利用 filter: contrast() 濾鏡與 filter: blur() 濾鏡。

如果你還不瞭解這個技巧,可以戳我的這篇文章看看:你所不知道的 CSS 濾鏡技巧與細節

簡述下該技巧:

單獨將兩個濾鏡拿出來,它們的作用分別是:

  1. filter: blur(): 給影像設定高斯模糊效果。
  2. filter: contrast(): 調整影像的對比度。

但是,當他們“合體”的時候,產生了奇妙的融合現象。

仔細看兩圓相交的過程,在邊與邊接觸的時候,會產生一種邊界融合的效果,通過對比度濾鏡把高斯模糊的模糊邊緣給幹掉,利用高斯模糊實現融合效果。

基於此,我們再簡單改造下我們的 CSS 程式碼,所需要加的程式碼量非常少:

.g-wrap {
    background: #fff;
    filter: contrast(8);
}
.g-footer {
    // ... 其他保持一致
    filter: blur(5px);
}

就這麼簡單,父容器新增白色底色以及對比度濾鏡 filter: contrast(8),子容器新增 filter: blur(5px) 即可,這樣,我們就能得氣泡的融合效果,基本得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利用 backdrop-filter 替代 filter 消除邊緣

但是!利用 filter: blur() 會有一個小問題。

運用了 filter: blur() 的元素,元素邊緣的模糊度不夠,會導致效果在邊緣失真,我們仔細看看動畫的邊緣:

如何解決呢?也好辦,在這裡,我們嘗試利用 backdrop-filter 去替換 filter

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filter 是作用於元素本身,而 backdrop-filter 是作用於元素背後的區域所覆蓋的所有元素,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 backdrop-filter 的資訊,可以戳我的這篇文章:深入探討 filter 與 backdrop-filter 的異同

簡單改造下程式碼,原始碼:

.g-footer {
    // ... 
    filter: blur(5px);
}

改造後的程式碼:


.g-footer {
    // ... 去掉 filter: blur(5px)
    &:before {
        content: "";
        position: absolute;
        top: -300px;
        left: 0;
        right: 0;
        bottom: 0;
        z-index: 1;
        backdrop-filter: blur(5px);
    }
}

我們通過去到原來新增在 .g-footer 上的 filter: blur(5px),通過他的偽元素,疊加一層新的元素在它本身之上,並且新增了替代的 backdrop-filter: blur(5px)

當然,因為這裡的 blur(5px) 還需要為氣泡與氣泡之間的融合服務,所以為了覆蓋動畫全區域,我們還設定了 top: -300px,擴大了它的作用範圍。

最終,我們就能完美的復刻文章一開頭,使用 SVG 濾鏡實現的效果:

在文章中,我省去了大部分基礎的 CSS 程式碼,完整的程式碼,你可以戳這裡:CodePen Demo -- Bubble Rises

最後

本文與之前的 巧用 CSS 實現酷炫的充電動畫 內使用的技巧非常類似,但本文也有一些新的知識點,大家可以結合著一起看看。

好了,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你有幫助 :)

如果還有什麼疑問或者建議,可以多多交流,原創文章,文筆有限,才疏學淺,文中若有不正之處,萬望告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