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Http協議,你必須要知道的

浪裡行舟發表於2019-01-19

Http協議請求--響應

引言

HTTP協議是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字傳輸協議)的縮寫,是用於從全球資訊網伺服器傳輸超文字到本地瀏覽器的傳送協議。HTTP 是基於 TCP/IP 協議通訊協議來傳遞資料(HTML 檔案, 圖片檔案, 查詢結果等)。它不涉及資料包(packet)傳輸,主要規定了客戶端和伺服器之間的通訊格式,預設使用80埠。

本文框架圖

一、Http的特點

1.簡單快速:客戶向伺服器請求服務時,只需傳送請求方法和路徑。請求方法常用的有GET、HEAD、PUT、DELETE、POST。每種方法規定了客戶與伺服器聯絡的型別不同。由於HTTP協議簡單,使得HTTP伺服器的程式規模小,因而通訊速度很快。

2.靈活:HTTP允許傳輸任意型別的資料物件。

3.無連線:無連線的含義是限制每次連線只處理一個請求。伺服器處理完客戶的請求,並收到客戶的應答後,即斷開連線。採用這種方式可以節省傳輸時間。

4.無狀態:**HTTP協議是無狀態的,HTTP 協議自身不對請求和響應之間的通訊狀態進行儲存。任何兩次請求之間都沒有依賴關係。**直觀地說,就是每個請求都是獨立的,與前面的請求和後面的請求都是沒有直接聯絡的。協議本身並不保留之前一切的請求或 響應報文的資訊。這是為了更快地處理大量事務,確保協議的可伸縮性,而特意把 HTTP 協議設計成如此簡單的。

HTTP協議是無狀態的

二、Http報文

Http報文包括請求報文和響應報文兩大部分,其中請求報文由請求行(request line)、請求頭(header)、空行和請求體四個部分組成。而響應報文由狀態行、響應頭部、空行和響應體四個部分組成。接下來我們詳細介紹下請求報文的各個部分及其作用。

請求報文

1.請求行,用來說明請求型別,要訪問的資源以及所使用的HTTP版本。

POST  /chapter17/user.html HTTP/1.1
複製程式碼

以上程式碼中“POST ”代表請求方法,“/chapter17/user.html”表示URI,“HTTP/1.1”代表協議和協議的版本。現在比較流行的是Http1.1版本

2.請求頭由關鍵字/值對組成,每行一對,關鍵字和值用英文冒號“:”分隔。

請求頭部通知伺服器有關於客戶端請求的資訊。它包含許多有關的客戶端環境和請求正文的有用資訊。其中比如: Host,表示主機名,虛擬主機; Connection,HTTP/1.1增加的,使用keepalive,即持久連線,一個連線可以發多個請求; User-Agent,請求發出者,相容性以及定製化需求。

3.最後一個請求頭之後是一個空行,這個行非常重要,它表示請求頭已經結束,接下來的是請求正文。

4.請求體,可以承載多個請求引數的資料

name=tom&password=1234&realName=tomson
複製程式碼

上面程式碼,承載著name、password、realName三個請求引數。

三、HTTP請求方法

  • GET 請求指定的頁面資訊,並返回實體主體。
  • HEAD 類似於get請求,只不過返回的響應中沒有具體的內容,用於獲取報頭
  • POST 向指定資源提交資料進行處理請求(例如提交表單或者上傳檔案)。資料被包含在請求體中。
  • PUT 從客戶端向伺服器傳送的資料取代指定的文件的內容。
  • DELETE 請求伺服器刪除指定的頁面。

四、GET與POST區別

  • GET在瀏覽器回退時是無害的,而POST會再次提交請求
  • GET請求會被瀏覽器主動快取,而POST不會,除非手動設定
  • GET請求引數會被完整保留在瀏覽器歷史記錄裡,而POST中的引數不會被保留
  • GET請求在URL中傳送的引數是有長度限制的,而POST沒有限制
  • GET引數通過URL傳遞,POST放在Request body中 ##五、Http狀態碼

狀態程式碼有三位數字組成,第一個數字定義了響應的類別,共分五種類別:

  • 1xx:指示資訊--表示請求已接收,繼續處理
  • 2xx:成功--表示請求已被成功接收、理解、接受
  • 3xx:重定向--要完成請求必須進行更進一步的操作
  • 4xx:客戶端錯誤--請求有語法錯誤或請求無法實現
  • 5xx:伺服器端錯誤--伺服器未能實現合法的請求

比如我們平時常見兩種出錯的狀態碼:

403 Forbidden                 //對被請求頁面的訪問被禁止
404 Not Found                 //請求資源不存在,比如:輸入了錯誤的URL
複製程式碼

六、持久連線

1.為什麼需要持久連線

HTTP協議的初始版本中,每進行一次HTTP通訊就要斷開一次TCP連線。以當年的通訊情況來說,因為都是些容量很小的文字傳輸,所以即使這樣也沒有多大問題。可隨著 HTTP 的 普及,文件中包含大量圖片的情況多了起來。比如,使用瀏覽器瀏覽一個包含多張圖片的 HTML 頁面時,在傳送請求訪問 HTML 頁面資源的同時,也會請 求該 HTML 頁面裡包含的其他資源。因此,每次的請求都會造成無謂的 TCP 連線建立和斷開,增加通訊量的 開銷。

關於Http協議,你必須要知道的

2.持久連線的特點

為解決上述 TCP 連線的問題,HTTP/1.1 和一部分的 HTTP/1.0 想出了持久連線(HTTP Persistent Connections,也稱為 HTTP keep-alive 或 HTTP connection reuse)的方法。持久連線的特點是,只要任意一端沒有明確提出斷開連線,則保持TCP連線狀態。

建立 1 次 次 TCP 連線後進行多次請求和響應的互動

持久連線的好處在於減少了 TCP 連線的重複建立和斷開所造成的額外開銷,減輕了伺服器端的負載。另外, 減少開銷的那部分時間,使 HTTP 請求和響應能夠更早地結束,這樣 Web 頁面的顯示速度也就相應提高了。 在 HTTP/1.1 中,所有的連線預設都是持久連線,但在 HTTP/1.0 內並未標準化。雖然有一部分伺服器通過非 標準的手段實現了持久連線,但伺服器端不一定能夠支援持久連線。毫無疑問,除了伺服器端,客戶端也需 要支援持久連線。

七、管線化

持久連線使得多數請求以管線化(pipelining)方式傳送成為可能。從前傳送請求後需等待並收到響應,才能 傳送下一個請求。管線化技術出現後,不用等待響應亦可直接傳送下一個請求。 這樣就能夠做到同時並行傳送多個請求,而不需要一個接一個地等待響應了。通俗地講,請求打包一次傳輸過去,響應打包一次傳遞回來。管線化的前提是在持久連線下。

不等待響應,直接傳送下一個請求

假如當請求一個包含 10 張圖片的 HTML Web 頁面,與挨個連線相比,用持久連線可以讓請求更快結束。 而管線化技術則比持久連線還要快。請求數越多,時間差就越明顯。客戶端需要請求這十個資源。以前的做法是,在同一個TCP連線裡面,先傳送A請求,然後等待伺服器做出迴應,收到後再發出B請求,以此類推,而管道機制則是允許瀏覽器同時發出這十個請求,但是伺服器還是按照順序,先回應A請求,完成後再回應B請求。 於是在使用持久連線的情況下,某個連線上訊息的傳遞類似於

請求1->響應1->請求2->響應2->請求3->響應3

管線化方式傳送變成了類似這樣:

請求1->請求2->請求3->響應1->響應2->響應3

參考

《圖解HTTP》[日] 上野宣 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