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執行流程
webpack
的執行流程是一個序列的過程,它的工作流程就是將各個外掛串聯起來
在執行過程中會廣播事件,外掛只需要監聽它所關心的事件,就能加入到這條webpack
機制中,去改變webpack
的運作,使得整個系統擴充套件性良好
從啟動到結束會依次執行以下三大步驟:
- 初始化流程:從配置檔案和
Shell
語句中讀取與合併引數,並初始化需要使用的外掛和配置外掛等執行環境所需要的引數 - 編譯構建流程:從 Entry 發出,針對每個 Module 序列呼叫對應的 Loader 去翻譯檔案內容,再找到該 Module 依賴的 Module,遞迴地進行編譯處理
- 輸出流程:對編譯後的 Module 組合成 Chunk,把 Chunk 轉換成檔案,輸出到檔案系統
初始化流程
從配置檔案和 Shell
語句中讀取與合併引數,得出最終的引數
配置檔案預設下為webpack.config.js
,也或者通過命令的形式指定配置檔案,主要作用是用於啟用webpack
的載入項和外掛
關於檔案配置內容分析,如下注釋:
var path = require('path');
var node_modules = path.resolve(__dirname, 'node_modules');
var pathToReact = path.resolve(node_modules, 'react/dist/react.min.js');
module.exports = {
// 入口檔案,是模組構建的起點,同時每一個入口檔案對應最後生成的一個 chunk。
entry: './path/to/my/entry/file.js',
// 檔案路徑指向(可加快打包過程)。
resolve: {
alias: {
'react': pathToReact
}
},
// 生成檔案,是模組構建的終點,包括輸出檔案與輸出路徑。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build'),
filename: '[name].js'
},
// 這裡配置了處理各模組的 loader ,包括 css 預處理 loader ,es6 編譯 loader,圖片處理 loader。
module: {
loaders: [
{
test: /\.js$/,
loader: 'babel',
query: {
presets: ['es2015', 'react']
}
}
],
noParse: [pathToReact]
},
// webpack 各外掛物件,在 webpack 的事件流中執行對應的方法。
plugins: [
new webpack.HotModuleReplacementPlugin()
]
};
webpack
將 webpack.config.js
中的各個配置項拷貝到 options
物件中,並載入使用者配置的 plugins
完成上述步驟之後,則開始初始化Compiler
編譯物件,該物件掌控者webpack
宣告週期,不執行具體的任務,只是進行一些排程工作
class Compiler extends Tapable {
constructor(context) {
super();
this.hooks = {
beforeCompile: new AsyncSeriesHook(["params"]),
compile: new SyncHook(["params"]),
afterCompile: new AsyncSeriesHook(["compilation"]),
make: new AsyncParallelHook(["compilation"]),
entryOption: new SyncBailHook(["context", "entry"])
// 定義了很多不同型別的鉤子
};
// ...
}
}
function webpack(options) {
var compiler = new Compiler();
...// 檢查options,若watch欄位為true,則開啟watch執行緒
return compiler;
}
...
Compiler
物件繼承自 Tapable
,初始化時定義了很多鉤子函式
編譯構建流程
根據配置中的 entry
找出所有的入口檔案
module.exports = {
entry: './src/file.js'
}
初始化完成後會呼叫Compiler
的run
來真正啟動webpack
編譯構建流程,主要流程如下:
compile
開始編譯make
從入口點分析模組及其依賴的模組,建立這些模組物件build-module
構建模組seal
封裝構建結果emit
把各個chunk輸出到結果檔案
compile 編譯
執行了run
方法後,首先會觸發compile
,主要是構建一個Compilation
物件
該物件是編譯階段的主要執行者,主要會依次下述流程:執行模組建立、依賴收集、分塊、打包等主要任務的物件
make 編譯模組
當完成了上述的compilation
物件後,就開始從Entry
入口檔案開始讀取,主要執行_addModuleChain()
函式,如下:
_addModuleChain(context, dependency, onModule, callback) {
...
// 根據依賴查詢對應的工廠函式
const Dep = /** @type {DepConstructor} */ (dependency.constructor);
const moduleFactory = this.dependencyFactories.get(Dep);
// 呼叫工廠函式NormalModuleFactory的create來生成一個空的NormalModule物件
moduleFactory.create({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
}, (err, module) => {
...
const afterBuild = () => {
this.processModuleDependencies(module, err => {
if (err) return callback(err);
callback(null, module);
});
};
this.buildModule(module, false, null, null, err => {
...
afterBuild();
})
})
}
過程如下:
_addModuleChain
中接收引數dependency
傳入的入口依賴,使用對應的工廠函式NormalModuleFactory.create
方法生成一個空的module
物件
回撥中會把此module
存入compilation.modules
物件和dependencies.module
物件中,由於是入口檔案,也會存入compilation.entries
中
隨後執行buildModule
進入真正的構建模組module
內容的過程
build module 完成模組編譯
這裡主要呼叫配置的loaders
,將我們的模組轉成標準的JS
模組
在用Loader
對一個模組轉換完後,使用 acorn
解析轉換後的內容,輸出對應的抽象語法樹(AST
),以方便 Webpack
後面對程式碼的分析
從配置的入口模組開始,分析其 AST
,當遇到require
等匯入其它模組語句時,便將其加入到依賴的模組列表,同時對新找出的依賴模組遞迴分析,最終搞清所有模組的依賴關係
輸出流程
seal 輸出資源
seal
方法主要是要生成chunks
,對chunks
進行一系列的優化操作,並生成要輸出的程式碼
webpack
中的 chunk
,可以理解為配置在 entry
中的模組,或者是動態引入的模組
根據入口和模組之間的依賴關係,組裝成一個個包含多個模組的 Chunk
,再把每個 Chunk
轉換成一個單獨的檔案加入到輸出列表
emit 輸出完成
在確定好輸出內容後,根據配置確定輸出的路徑和檔名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build'),
filename: '[name].js'
}
在 Compiler
開始生成檔案前,鉤子 emit
會被執行,這是我們修改最終檔案的最後一個機會
從而webpack
整個打包過程則結束了
小結
參考文獻
- https://mp.weixin.qq.com/s/PlqhRNZNIfBJHSVoVD3f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