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eJs 入門到放棄 — 入門基本介紹(一)

Echoyya、發表於2021-02-26

碼文不易啊,轉載請帶上本文連結呀,感謝感謝 https://www.cnblogs.com/echoyya/p/14450905.html

NodeJs 介紹

Node.js 就是執行在服務端的 JavaScript。是基於Chrome V8 引擎的JavaScript 執行環境,簡單理解就是一個可以讓JavaScript脫離瀏覽器,執行的平臺,並對JavaScript功能進行了增強(檔案系統,模組,包,作業系統API,網路通訊,資料庫操作等)

與JavaScript的區別:Node.js 是執行環境,JavaScript是一門程式語言

NodeJs 執行使用

  • 安裝:下載地址

  • REPL模式:(Read-Evaluate-Print-Loop),即互動式命令列解析器,可以直接在命令列輸入node,啟動Node 的終端,直接編寫NodeJs程式碼,適合用來測試和學習

    • 讀取 - 讀取使用者輸入,解析輸入的 Javascript 資料結構並儲存在記憶體中。

    • 執行 - 執行輸入的資料結構

    • 列印 - 輸出結果

    • 迴圈 - 迴圈操作以上步驟直到使用者兩次按下 ctrl-c 按鈕退出。

  • 執行JS檔案:node XXX.js

模組化

  • 目前有三種流行的模組化規範:分別是 AMD(非同步載入 requirejs),CMD(seajs),Commonjs(同步載入,只適用於服務端 NodeJs平臺)

  • NodeJs採用模組方式管理和組織程式碼,NodeJs所有的功能都存在每個模組中

模組組成

模組:一個具有特定功能的檔案就是一個模組,模組之間相互獨立,同時也可以相互共享資料,需要暴露資料和引入操作

/**
 * NodeJs模組組成:
 * 所有使用者編寫的程式碼都在模組中,模組就是檔案(函式)
 * 該函式有五個引數:
 *    exports: 暴露物件,可以將模組中的資料暴露給引用模組
 *    require: 引入模組,用於在A模組中引入B模組,並將B模組暴露的資料賦值給變數
 *    module: 模組物件,包含了當前模組的所有資訊
 *    __filename: 當前模組的檔名
 *    __dirname: 當前模組所在的路徑
 */
 
// arguments 屬性只能在函式內部使用,因此說明模組就是函式
console.log(arguments.callee.toString());  // 列印出函式體本身

exports.username = 'Echoyya'
// console.log(arguments);   // 可以將引數分別列印

require 函式

作用:在當前模組載入另一模組,不同型別的模組,引入模組時也有一些差異

模組分類:

  1. 自定義模組:開發者自己編寫的功能檔案即為自定義模組

    • 若子模組沒有暴露資料時,返回空物件

    • 自定義模組必須加./,否則nodejs查詢模組預設在node_modules目錄中查詢

    • 主模組:整個專案的啟動模組,有且僅有一個,對其他模組進行整合排程

// hello.js
var obj = require('./test')
console.log(obj);   // {}

// test.js
console.log('Echoyya');
  1. 第三方模組:第三方程式設計師或公司開發的模組,先安裝再使用,npm 安裝,require 使用

  2. 系統模組:nodejs開發團隊提供的功能模組 ,直接引入使用即可,無需安裝

模組初始化:當一個模組被多次引入時,只執行一次,將暴露物件exports直接寫入快取,後續就直接讀取快取

exports 匯出物件

作用:是當前模組的匯出物件,用於匯出模組公有方法和屬性,其他模組通過require函式載入使用

exports.屬性 = 值
exports.方法 = 函式

// test.js 暴露屬性和方法
var username = 'Echoyya'

function showName(){
  console.log('test模組:showName方法被呼叫');
  console.log(module.exports === exports);   // true
}

exports.name  = username
exports.show  = showName


// hello.js  載入呼叫
var obj = require('./test')
obj.show()

  • exports物件 和 module.exports物件,指同一個記憶體空間, module.exports物件才是真正的暴露物件

  • exports物件 是 module.exports物件的引用,不能改變指向,只能新增屬性和方法,若直接改變exports 的指向,則返回空物件

  • console.log(module.exports === exports); // true

  • 若想直接暴露對應的showName函式,可以改變module.exports的指向,module.exports=showName

module 模組物件

module.exports :暴露物件,exports物件只是對其的引用

// 常用語法:
module.exports.屬性 = 值
module.exports.方法 = 函式
module.exports = 物件或函式

以下內容作為了解即可:

  • module.id:模組ID,模組名稱

  • module.parent:模組的父級

  • module.filename:模組的檔名和路徑

  • module.children:子模組列表

  • module.paths:模組查詢路徑,預設查詢當前目錄下的node_modules,若沒有則向上查詢,直至根目錄,如果另外配置了NODE_PATH環境變數,也會去查詢

npm和package.json檔案

npm:(Node Package Manager)是基於Nodejs的包管理工具,能解決NodeJS程式碼部署上的很多問題

  • 允許使用者從NPM伺服器下載別人編寫的第三方包到本地使用。

  • 允許使用者將自己編寫的包或命令列程式上傳到NPM伺服器供別人使用。

  • 新版的nodejs已經整合了npm,可以通過輸入 "npm -v" 來測試是否成功安裝

package.json:以JSON格式描述nodejs專案的包描述檔案,建立語法:npm init npm init -y(預設全部yes)

Nodejs 作用域

Nodejs中一個檔案即是一個模組,由於nodejs在執行時會將使用者編寫的所有程式碼都封裝在函式中,因此模組中使用者使用var宣告的變數或函式都是區域性的只能在該模組中使用。

共享資料給其他模組使用的方法:

  1. 暴露物件:module.exports,文章上述有詳細的描述

  2. 全域性物件:nodejs中沒有window物件,但是有global物件(儘量少用),可以把共享資料掛載到global物件上,以供其他模組使用,使用時global關鍵字可以省略

Nodejs 非同步程式設計實現的三種方式

1. 回撥函式

Node.js 非同步程式設計的直接體現就是回撥,Node 使用了大量的回撥函式並且Node 所有 API 都支援回撥函式。這就大大提高了 Node.js 的效能,可以處理大量的併發請求。

回撥函式:又稱回撥,將A函式的引用地址作為引數傳遞給B函式(呼叫者),B函式在執行過程中根據時機或條件決定是否呼叫A函式,A函式就是回撥函式,一般作為函式的最後一個引數出現。

非同步一定有回撥函式,但是回撥函式不一定是非同步

// 非同步一定有回撥函式
 setTimeout(function () {
    console.log('1');
 }, 0);
 console.log(2)   // 輸出結果  2 1

// 回撥函式不一定是非同步
 console.log(1);
 var arr = ['a','b','c']
 arr.forEach(function(v){
 	console.log(v);
 })
 console.log(3);  // 輸出結果  1 a b c 3 即為同步

2. 事件

var http = require('http')

var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

server.on('request',function(req, res){
  res.writeHead(200,{"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 設定編碼
  res.write('<h1>訪問nodejs服務</h1>')
  res.end()
})

server.listen(80,function(){
  console.log('伺服器執行.....');
})

3. Promise 物件

promise是ES6中新增的物件,用於對非同步的操作進行訊息的傳遞,由於非同步的返回結果時間順序並不可控,使用promise就可以將非同步操作以同步操作的流程表達出來,避免了層層巢狀的回撥函式。解決了以往的回撥地獄現象。並提供統一的介面,使得控制非同步操作更加容易。

promise有三種狀態:pending(進行中)、resolved(已成功)和rejected(已失敗),物件的狀態不受外界影響。

Promise物件的狀態改變,只有兩種可能:從pending變為resolved和從pending變為rejected。一旦發生,狀態就凝固不會再變。任何時候都可以得到這個結果。

Promise 提供的API遠不止這些,還有許多強大的介面,更多具體用法,請參考阮老師的 [ECMAScript 6 入門]

var fs = require('fs')

function asyncReadFile(url){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d, rejected){
    fs.readFile(url,function(err,data){
      if(err) {
        rejected(err)
      }else{
        resolved(data.toString())
      }
    })
  })
}

var p1 = asyncReadFile('./file1.txt')
var p2 = asyncReadFile('./file2.txt')

// 非同步的返回結果時間順序並不可控,p2可能會先執行完畢,
p1.then(function(value){
  console.log('p1',value);
},function(err){
  console.log(err);
})

p2.then(function(value){
  console.log('p2',value);
},function(err){
  console.log(err);
})

// Promise.all()用於將多個Promise例項,包裝成一個新的Promise例項
// 陣列格式傳入多個Promise例項可以執行順序 

//[p1,p2]
Promise.all([p1,p2]).then(function(datas){
  console.log('[p1,p2]',datas);
},function(errs){
  console.log(errs);
})

// [p2,p1]
Promise.all([p2,p1]).then(function(datas){
  console.log('[p2,p1]',datas);
},function(errs){
  console.log(errs);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