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了一篇關於IOC的部落格——《Spring容器IOC解析及簡單實現》,今天再來聊聊AOP。大家都知道Spring的兩大特性是IOC和AOP,換句話說,容器的兩大特性就是IOC和AOP。
IOC負責將物件動態的注入到容器,從而達到一種需要誰就注入誰,什麼時候需要就什麼時候注入的效果,可謂是招之則來,揮之則去。想想都覺得爽,如果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本事那就爽歪歪了,至於有多爽,各位自己腦補吧;而AOP呢,它實現的就是容器的另一大好處了,就是可以讓容器中的物件都享有容器中的公共服務。那麼容器是怎麼做到的呢?它怎麼就能讓在它裡面的物件自動擁有它提供的公共性服務呢?答案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內容——動態代理。
動態代理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學過設計模式的人都應該知道代理模式,代理模式是一種靜態代理,而動態代理就是利用反射和動態編譯將代理模式變成動態的。原理跟動態注入一樣,代理模式在編譯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代理類將要代理誰,而動態代理在執行的時候才知道自己要代理誰。
Spring的動態代理有兩種:一是JDK的動態代理;另一個是cglib動態代理(通過修改位元組碼來實現代理)。今天我們們主要討論JDK動態代理的方式。JDK的代理方式主要就是通過反射跟動態編譯來實現的,下面我們們就通過程式碼來看看它具體是怎麼實現的。
假設我們要對下面這個使用者管理進行代理:
//使用者管理介面 package com.tgb.proxy; public interface UserMgr { void addUser(); void delUser(); } //使用者管理的實現 package com.tgb.proxy; public class UserMgrImpl implements UserMg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User() { System.out.println("新增使用者....."); } @Override public void delUser() { System.out.println("刪除使用者....."); } }
按照代理模式的實現方式,肯定是用一個代理類,讓它也實現UserMgr介面,然後在其內部宣告一個UserMgrImpl,然後分別呼叫addUser和delUser方法,並在呼叫前後加上我們需要的其他操作。但是這樣很顯然都是寫死的,我們怎麼做到動態呢?別急,接著看。
我們知道,要實現代理,那麼我們的代理類跟被代理類都要實現同一介面,但是動態代理的話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將要代理誰,也就不知道我們要實現哪個介面,那麼要怎麼辦呢?我們只有知道要代理誰以後,才能給出相應的代理類,那麼我們何不等知道要代理誰以後再去生成一個代理類呢?想到這裡,我們好像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就是動態生成代理類!
這時候我們親愛的反射又有了用武之地,我們可以寫一個方法來接收被代理類,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反射知道它的一切資訊——包括它的型別、它的方法等等(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得到,請先去看看我寫的反射的部落格《反射一》《反射二》)。
JDK動態代理的兩個核心分別是InvocationHandler和Proxy,下面我們就用簡單的程式碼來模擬一下它們是怎麼實現的:
InvocationHandler介面:
package com.tgb.proxy;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public interface InvocationHandler { public void invoke(Object o, Method m); }
實現動態代理的關鍵部分,通過Proxy動態生成我們具體的代理類:
package com.tgb.proxy; import java.io.File; import java.io.FileWriter; import 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import java.net.URL; import java.net.URLClassLoader; import javax.tools.JavaCompiler; import javax.tools.StandardJavaFileManager; import javax.tools.ToolProvider; import javax.tools.JavaCompiler.CompilationTask; public class Proxy { /** * * @param infce 被代理類的介面 * @param h 代理類 * @return * @throws Exception */ public static Object newProxyInstance(Class infce, InvocationHandler h)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methodStr = ""; String rt = "\r\n"; //利用反射得到infce的所有方法,並重新組裝 Method[] methods = infce.getMethods(); for(Method m : methods) { methodStr += " @Override" + rt + " public "+m.getReturnType()+" " + m.getName() + "() {" + rt + " try {" + rt + " Method md = " + infce.getName() + ".class.getMethod(\"" + m.getName() + "\");" + rt + " h.invoke(this, md);" + rt + " }catch(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rt + " }" + rt ; } //生成Java原始檔 String srcCode = "package com.tgb.proxy;" + rt +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 rt + "public class $Proxy1 implements " + infce.getName() + "{" + rt + " public $Proxy1(InvocationHandler h) {" + rt + " this.h = h;" + rt + " }" + rt + " com.tgb.proxy.InvocationHandler h;" + rt + methodStr + rt + "}"; String fileName = "d:/src/com/tgb/proxy/$Proxy1.java"; File f = new File(fileName); FileWriter fw = new FileWriter(f); fw.write(srcCode); fw.flush(); fw.close(); //將Java檔案編譯成class檔案 JavaCompiler compiler = ToolProvider.getSystemJavaCompiler(); StandardJavaFileManager fileMgr = compiler.getStandardFileManager(null, null, null); Iterable units = fileMgr.getJavaFileObjects(fileName); CompilationTask t = compiler.getTask(null, fileMgr, null, null, null, units); t.call(); fileMgr.close(); //載入到記憶體,並例項化 URL[] urls = new URL[] {new URL("file:/" + "d:/src/")}; URLClassLoader ul = new URLClassLoader(urls); Class c = ul.loadClass("com.tgb.proxy.$Proxy1"); Constructor ctr = c.getConstructor(InvocationHandler.class); Object m = ctr.newInstance(h); return m; } }
這個類的主要功能就是,根據被代理物件的資訊,動態組裝一個代理類,生成$Proxy1.java檔案,然後將其編譯成$Proxy1.class。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執行的時候,根據我們具體的被代理物件生成我們想要的代理類了。這樣一來,我們就不需要提前知道我們要代理誰。也就是說,你想代理誰,想要什麼樣的代理,我們就給你生成一個什麼樣的代理類。
然後,在客戶端我們就可以隨意的進行代理了。
package com.tgb.proxy;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UserMgr mgr = new UserMgrImpl(); //為使用者管理新增事務處理 InvocationHandler h = new TransactionHandler(mgr); UserMgr u = (UserMgr)Proxy.newProxyInstance(UserMgr.class,h); //為使用者管理新增顯示方法執行時間的功能 TimeHandler h2 = new TimeHandler(u); u = (UserMgr)Proxy.newProxyInstance(UserMgr.class,h2); u.addUser(); System.out.println("\r\n==========華麗的分割線==========\r\n"); u.delUser(); } }
執行結果:
開始時間:2014年-07月-15日 15時:48分:54秒
開啟事務.....
新增使用者.....
提交事務.....
結束時間:2014年-07月-15日 15時:48分:57秒
耗時:3秒
==========華麗的分割線==========
開始時間:2014年-07月-15日 15時:48分:57秒
開啟事務.....
刪除使用者.....
提交事務.....
結束時間:2014年-07月-15日 15時:49分:00秒
耗時:3秒
這裡我寫了兩個代理的功能,一個是事務處理,一個是顯示方法執行時間的代理,當然都是非常簡單的寫法,只是為了說明這個原理。當然,我們可以想Spring那樣將這些AOP寫到配置檔案,因為之前那篇已經寫了怎麼通過配置檔案注入了,這裡就不重複貼了。
到這裡,你可能會有一個疑問:你上面說,只要放到容器裡的物件,都會有容器的公共服務,我怎麼沒看出來呢?好,那我們就繼續看一下我們的代理功能:
事務處理:
package com.tgb.proxy;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public class TransactionHandler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private Object target; public TransactionHandler(Object target) { super(); this.target = target; } @Override public void invoke(Object o, Method m) { System.out.println("開啟事務....."); try { m.invoke(target);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提交事務....."); } }
從程式碼中不難看出,我們代理的功能裡沒有涉及到任何被代理物件的具體資訊,這樣有什麼好處呢?這樣的好處就是將代理要做的事情跟被代理的物件完全分開,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在代理和被代理之間隨意的進行組合了。也就是說同一個功能我們只需要一個。同樣的功能只有一個,那麼這個功能不就是公共的功能嗎?不管容器中有多少給物件,都可以享受容器提供的服務了。這就是容器的好處。
不知道我講的夠不夠清楚,歡迎大家積極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