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黑盒、白盒與灰盒測試方法

小谭發表於2021-01-15

對於黑盒、白盒與灰盒測試方法的理解,幾年前我在某乎做過一個概念性的回答,當時提問者詢問:如何跟非技術人員解釋黑盒、白盒、灰盒測試的區別?

我的回答原文如下:

既然是對非技術人員解釋,就不能用專業術語。
這樣說吧,有個打孔機,類似這樣。
image.png
紙條從盒子左方插入,從右方出來時,分別打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三個樣式的孔。
image.png

某天,打出來的紙條,只有一種圖形。
image.png

黑盒測試員只能說:“這個打孔機壞了!”

灰盒測試員把打孔機的蓋子掀開,發現打孔機的造型原來是這樣的。
image.png

於是他說:“機器仍能打孔,說明主機沒壞;三個樁子也都是好的;但只列印出了圓形,可能因為連線正方形和三角形樁子的地方有問題。”

白盒測試員把機器拆開,檢視內部的電線、電路、控制器等等,發現連線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電線燒壞了,於是說:“原因找到了,換根電線吧。”

彼時,我還是一位測試小鳥,在研習了不少理論知識後,回答了這個問題。現在,我算不上測試老鳥,但能算個測試大鳥,在工作中,越發頻繁地接觸這三種測試方法。

如果你要問我哪種測試方法更好,我不置評價,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別人適合的不一定自己適合。

對於黑盒測試方法來說,是每一位測試的必備技術,沒有誰不會:發現問題,丟擲問題。

簡單、輕鬆、快速,是黑盒測試的優點,特別是在專案特別趕,測試時間無限被壓縮的時候——只需要拋給開發問題,剩下的讓開發自個兒玩去吧。

但黑盒測試人員常常被人詬病只知道點點點,拋開此類“鄙視”不談,接著上面繼續,我們是不是忽略了一個事實:專案既然趕,那開發的時間亦不充足,如果恰好遇上稍稍複雜的bug,並搭配不靠譜的開發,一個bug的生命週期可能會拉得極長,效率特別低下。

這麼說,那用白盒測試方法唄,看程式碼,查原因,丟給開發後,留下一個高大帥氣的背影,讓開發心裡默唸——這個測試不簡單。

白盒測試可以,但使用它時,你需要盤算盤算:

  • 是否有充足的時間研究程式碼以及和程式碼相關的環境部署、配置設定等?

  • 付出和產出是否成正比,如同自動化測試,能達到高價效比嗎?

白盒是一種選擇,但同樣是一個難題。更別說白盒對於測試技術的高要求。

廢話了這麼多,你一定會說:風風,你不就是拐彎抹角地推薦灰盒測試嘛。

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你,就像剛開始說的,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適合自己的測試方法,最醇最香。

但說實話,日常工作中我使用灰盒測試方法的場景相對較多,總結來說,就這麼一個流程:

發現問題-->我大概知道你是怎麼玩的-->初步定位問題原因-->同開發確定問題-->接下來呢?

會分成兩類:

1、我定位的原因並不是真正的原因。但我能通過這個過程學習到新知識、新業務,積攢個人經驗(很多人往往棄步於此)

2、我定位的問題是真正的原因。就此打住嗎?並不是。你能提出問題的解決建議嗎?你的建議是否比開發的修改 or 產品給的方案更好,更具有可實施性?

合理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這才是你關注的重點,而不是因為找到問題原因而沾沾自喜,迷失於他人的讚許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