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號:碼農充電站pro
主頁:https://codeshellme.github.io
本篇來介紹代理模式(Proxy Design Pattern),通過代理模式可以控制和管理物件的訪問。
1,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為物件提供一個代理,來控制對該物件的訪問。代理代表了原始物件,而不是真實的物件本身。
代理模式在不改變原始類程式碼的情況下,通過引入代理類來給原始類附加功能。
代理模式的類圖如下:
RealSubject 是原始類,Proxy 代理類,它們都實現了 Subject 介面,這使得代理類可以取代原始類。
原始類通常在代理類的後面,客戶端不會直接訪問原始類,而是隻訪問代理類。代理類在收到客戶端的請求之後,會替客戶端去訪問原始類,然後將結果返回給客戶端。
代理類中儲存了原始類物件的引用,代理類的實際操作還是通過呼叫原始類來完成,但代理類除了完成原始類的基本功能之外,還可以新增一些其它必要的功能。
這看起來,代理模式很像裝飾器模式,但它們的設計意圖是不一樣的。代理模式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和管理原始物件的訪問;而裝飾器模式是為了增強原有物件的能力,而且往往一個物件會被一個或多個裝飾器多次包裝。
2,代理模式示例
下面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來看下如何使用代理模式。
假如我們現在有一個類 Server:
class Server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 {
// 處理過程
System.out.println("handle client request.");
}
}
Server 類中有一個 handleRequest
方法,用於處理客戶端請求。
現在我們想統計處理客戶端請求需要的時間,最簡單直接的做法是在 handleRequest
方法中新增計算時間的程式碼,如下: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 {
long star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處理過程
System.out.println("handle client request.");
long end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long reqTime = endTime - startTime;
System.out.println(reqTime);
}
這樣做的缺點是,在正常的業務處理流程中,新增了一些無關程式碼,使得統計程式碼與業務程式碼耦合在一起。
這種情況,就可以使用代理模式來處理,而無需改動原有程式碼。
首選建立一個介面 ServerInterface,讓代理類和原始類都繼承該介面。
interface ServerInterface {
void handleRequest();
}
原始類實現 ServerInterface 介面,Server 只需專注業務處理:
class Server implements ServerInterface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 {
// 處理過程
System.out.println("handle client request.");
}
}
下面建立代理類,負責統計時間:
class ServerProxy implements ServerInterface {
private Server server;
public ServerProxy(Server server) {
this.server = server;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 {
long star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呼叫原始類
server.handleRequest();
long end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long reqTime = endTime - startTime;
System.out.println(reqTime);
}
}
ServerProxy 中儲存了 Server 物件的引用,會在必要的時候呼叫原始類,從而完成原始類的功能。
之後,客戶端只需要與代理互動,而不需要跟原始類互動。
可以看到,這種實現方式並沒有直接修改 Server,而是建立了 Server 的代理,避免給 Server 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使用繼承的方式來實現代理
上面這種代理的實現方式,使用的是組合的方式,也就是代理類中儲存了一個原始類物件的引用。
如果在實際的專案中,原始類來自第三方庫,這樣就不能讓原始類實現一個介面,因為我們不能修改第三方庫。
此時,為了使用代理模式,可以繼承的方式,也就是讓代理類繼承原始類,如下:
class ServerProxy extends Server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 {
long star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呼叫原始類
super.handleRequest();
long end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long reqTime = endTime - startTime;
System.out.println(reqTime);
}
}
此時,代理模式的類圖就變成了下面這樣:
3,代理模式的應用
代理模式有很多的應用場景,下面來看一些常用的。
遠端代理
遠端代理用於控制訪問遠端物件,客戶端與原始類在不同的地址空間中,遠端代理通過網路來為客戶端提供服務。
遠端代理的架構圖如下:
上圖中的客戶輔助物件就是代理,客戶端將請求發給代理,代理將請求通過網路轉發給服務輔助物件。
服務輔助物件接收代理的請求後,再將請求轉給真實的服務物件,服務物件處理完請求後,再將處理結果一步步的傳給客戶端。
在 Java 中可以通過 RMI 來構建遠端代理服務。
虛擬代理
虛擬代理用於控制訪問建立開銷大的資源,它作為建立開銷大的物件的代表。
在虛擬代理中,只有我們真正需要一個物件的時候,才會建立它。
在物件建立完成之前,由虛擬代理來處理客戶端的訪問;在物件建立之後,虛擬代理將客戶端的請求委託給真實物件處理。
保護代理
保護代理基於訪問許可權來控制對資源的訪問,保護代理可以不讓客戶端訪問某些資源。
防火牆代理
防火牆代理用於控制網路資源的訪問,使資源免於“壞客戶”的攻擊。
智慧引用代理
當資源被引用時,計算資源被引用的次數。
快取代理
為開銷大的資源提供暫存服務,以減少計算和網路延遲。
4,動態代理
代理模式有一個缺點,就是需要在代理類中實現原始類的所有方法,而且如果原始類很多的話,就需要建立很多的代理類,從而導致專案中類的數量倍增。如果代理類的功能相近的話,還會導致許多重複程式碼。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使用動態代理。動態代理不需要事先為每個原始類編寫代理類,而是在執行時,動態的為原始類建立代理類,然後用代理類來替換原始類。
在 Java 中可以使用 java.lang.reflect
包中的 Proxy 類和 InvocationHandler 介面來實現動態代理,其中用到了Java 反射的原理。
5,總結
代理模式提供了一個原有服務的代理,這樣使得客戶不直接訪問原有服務,而是通過代理間接訪問原服務,達到了控制原有服務訪問的目的。
代理模式可以用組合與繼承兩種方式來實現。代理模式有時候會導致代理類過多和程式碼重複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用動態代理來解決。
有時候代理模式看起來像是裝飾者模式,但它們的設計意圖是不一樣的。
代理模式的應用場景有很多,比如遠端代理,虛擬代理,保護代理等。
(本節完。)
推薦閱讀:
歡迎關注作者公眾號,獲取更多技術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