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中,字典是基礎結構。Redis 資料庫資料、過期時間、雜湊型別都是把字典作為底層結構。
字典的結構
雜湊表
雜湊表的實現程式碼在:dict.h/dictht
,Redis 的字典用雜湊表的方式實現。
typedef struct dictht {
// 雜湊表陣列,俗稱的雜湊桶(bucket)
dictEntry **table;
// 雜湊表的長度
unsigned long size;
// 雜湊表的長度掩碼,用來計算索引值,保證不越界。總是 size - 1
// h = dictHashKey(ht, he->key) & n.sizemask;
unsigned long sizemask;
// 雜湊表已經使用的節點數
unsigned long used;
} dictht;
table
是一個雜湊表陣列,每個節點的實現在dict.h/dictEntry
,每個dictEntry
儲存一個鍵值對。size
屬性記錄了向系統申請的雜湊表的長度,不一定都用完,有預留空間的。sizemask
屬性主要是用來計算索引值 = 雜湊值 & sizemask
,這個索引值決定了鍵值對放在table
的哪個位置。它的值總是size - 1
,其實我有點不明白為啥計算的時候不直接用size - 1
,知道的大佬請明示。used
屬性用來記錄已經使用的節點數,size
-use
就是未使用的節點啦。
下圖展示了一個大小為 4 的空雜湊表結構,沒有任何鍵值對
雜湊節點
雜湊表 dictht
的 table
的元素由雜湊節點 dictEntry
組成,每一個 dictEntry
就是一個鍵值對
typedef struct dictEntry {
// 鍵
void *key;
// 值
union {
void *val;
uint64_t u64;
int64_t s64;
double d;
} v;
// 下一個雜湊節點,用於雜湊衝突時拉鍊表用的
struct dictEntry *next;
} dictEntry;
next 指標是用於當雜湊衝突的時候,可以形成連結串列用的。後續會將
字典
Redis 的字典實現在: dict.h/dict
。
typedef struct dict {
// 雜湊演算法
dictType *type;
// 私有資料,用於不同型別的雜湊演算法的引數
void *privdata;
// 兩個雜湊表,用兩個的原因是 rehash 擴容縮容用的
dictht ht[2];
// rehash 進行到的索引值,當沒有在 rehash 的時候,為 -1
long rehashidx; /* rehashing not in progress if rehashidx == -1 */
// 正在跑的迭代器
unsigned long iterators; /* number of iterators currently running */
} dict;
// dictType 實際上就是雜湊演算法,不知道為啥名字叫 dictType
typedef struct dictType {
// hash方法,根據 key 計算雜湊值
uint64_t (*hashFunction)(const void *key);
// 複製 key
void *(*keyDup)(void *privdata, const void *key);
// 複製 value
void *(*valDup)(void *privdata, const void *obj);
// key 比較
int (*keyCompare)(void *privdata, const void *key1, const void *key2);
// 銷燬 key
void (*keyDestructor)(void *privdata, void *key);
// 銷燬 value
void (*valDestructor)(void *privdata, void *obj);
} dictType;
dictType
屬性表示字典型別,實際上這個字典型別就是一組操作鍵值對演算法,裡面規定了很多函式。
privdata
則是為不同型別的 dictType
提供的可選引數。
如果有需要,在建立字典的時候,可以傳入dictType
和 privdata
。
dict.c
// 建立字典,這裡有 type 和 privdata 可以傳
dict *dictCreate(dictType *type, void *privDataPtr) {
dict *d = zmalloc(sizeof(*d));
_dictInit(d,type,privDataPtr);
return d;
}
// 初始化字典
int _dictInit(dict *d, dictType *type, void *privDataPtr) {
_dictReset(&d->ht[0]);
_dictReset(&d->ht[1]);
d->type = type;
d->privdata = privDataPtr;
d->rehashidx = -1;
d->iterators = 0;
return DICT_OK;
}
下圖是比較完整的普通狀態下的 dict
的結構(沒有進行 rehash,也沒有迭代器的狀態):
# 雜湊演算法
當字典中需要新增新的鍵值對時,需要先對鍵進行雜湊,算出雜湊值,然後在根據字典的長度,算出索引值。
// 使用雜湊字典裡面的雜湊演算法,算出雜湊值
hash = dict->type->hashFunction(key)
// 使用 sizemask 和 雜湊值算出索引值
idx = hash & d->ht[table].sizemask;
// 通過索引值,定位雜湊節點
he = d->ht[table].table[idx];
雜湊衝突
雜湊衝突指的是多個不同的 key,算出的索引值一樣。
Redis 解決雜湊衝突的方法是:拉鍊法。就是每個雜湊節點後面有個 next
指標,當發現計算出的索引值對應的位置有其他節點,那麼直接加在前面節點後即可,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連結串列。
下圖展示了 {k1, v1}
和 {k2, v2}
雜湊衝突的結構。
假設 k1
和 k2
算出的索引值都是 3,當 k2
發現 table[3]
已經有 dictEntry{k1,v1}
,那就 dictEntry{k1,v1}.next = dictEntry{k2,v2}
。
rehash
隨著操作的不斷進行,雜湊表的長度會不斷增減。雜湊表的長度太長會造成空間浪費,太短雜湊衝突明顯導致效能下降,雜湊表需要通過擴容或縮容,讓雜湊表的長度保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
Redis 通過 ht[0] 和 ht[1] 來完成 rehash 的操作,步驟如下:
- 為 ht[1] 分配空間,分配的空間長度有兩種情況:
- 擴容:第一個大於等於
ht[0].used * 2
的 \(2^n\) 的數,例如 ht[0].used = 3,那麼分配的是距離 6 最近的 \(2^3=8\) - 縮容:第一個大於等於
ht[0].used / 2
的 \(2^n\) 的數,例如 ht[0].used = 6,那麼分配的是距離 3 最近的 \(2^2=4\)
- 擴容:第一個大於等於
- 將 h[0] 上的鍵值對都遷移到 h[1],遷移的時候都是重新計算索引值的。由於 h[1] 的長度較長,之前在 h[0] 拉鍊的元素大概率會被分到不同的位置。
- ht[0] 所有的鍵值對遷移完之後,h[0] 釋放,然後
h[0] = h[1]
,並把 h[1] 清空,為下次 rehash 準備
漸進式 rehash
上面說的 rehash 中的第二步,遷移的過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如果雜湊表的長度比較小,一次完成很快。但是如果雜湊表很長,例如百萬千萬,那這個遷移的過程就沒有那麼快了,會造成命令阻塞!
下面來說說,redis 是如何漸進式地將 h[0]
中的鍵值對遷移到 h[1]
中的:
- 為 h[1] 開闢空間,字典同時持有 h[0] 和 h[1]
- 字典中的
rehashidx
維護了 rehash 的進度,設定為 0 的時候,開始 rehash - 字典每次增刪改查的時候,除了完成指定操作之外,還會順帶把
rehashidx
上的整條連結串列遷移到h[1]
中。遷移完之後rehashidx + 1
- 隨著字典的不斷讀取、操作,最終
h[0]
上的所有鍵值對都會遷移到h[1]
中。全部遷移完成之後rehashidx = -1
這種漸進式 rehash 的方式的好處在於,將龐大的遷移工作,分攤到每次的增刪改查中,避免了一次性操作帶來的效能的巨大損耗。
缺點就是遷移過程中 h[0]
和 h[1]
同時存在的時間比較長,空間利用率較低。
下面一系列的圖,演示了字典是如何漸進式地 rehash ( 圖片來自 《Redis 設計與實現》圖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