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AI學習歷程(一):瞭解相機

dreamxzb發表於2020-12-10

寫在前面:

11月中旬換了一份新工作,面向全新的名詞“人工智慧”,有挑戰性,決定幹了。

首先,在我的印象中,AI的場景就是下圖的樣式。兩眼一摸黑...

再次,也聽說AI分行業,有音訊、視訊、機器人等。一頭霧水...

最後,學了AI有前景嗎。心不在焉...

言歸正傳,混口飯吃,用到啥就學啥。

在網上瀏覽AI的相關資訊有兩週時間了,結合工作性質,決定製定以下的學習目標,以爭取一個月脫離小白,並記錄學習歷程,自勵自勉!

影像視訊 - 相機 - 視訊流 - 影像訊號處理的入門知識

神經網路 - 種類、工作流程 - 深度學習 - AI演算法 、訓練模型、推理場景 - 搭建開發環境 - 應用部署。

 

因為涉及影像視訊的,還是先易後難吧。

1. 相機&攝像機的基本應用是拍照拍視訊。現在依據用途與應用場景,又被細分很多很多的新名詞,我先找找資訊再歸納:

    >>按功能:單反相機、微單相機、雙反相機、數位相機、運動相機、工業相機、網路相機、拍立得相機等等。

    >>按成像介質:膠片機機、數位相機、寶麗來相機等等。

    >>按外觀結構:平視取景相機、單反相機、雙反相機等等。

    >>按快門形式:機械快門、電子快門、電磁快門等。機械快門又有鏡頭快門、鏡間快門、鏡後快門、光圈快門、反光鏡快門、焦平面快門等等。

    >>按焦矩視野:定焦、變焦、雙焦、長焦、廣角、魚眼等等。

    >>按鏡頭數量:單攝、雙攝、三攝等等。

2. 這麼多的新名詞,眼花撩亂中。繼續找數位相機的結構和成像原理的資訊。

    結構組成:鏡頭、光圈、快門、取景器、濾光器、感光元件/模組、影像處理器、影像儲存器等等。

    這些結構名字的功能說明,繼續百度....,突然感覺挺費時間的,丟在一邊。 

     看看,相機的成像原理,原來涉及小孔成像凸透鏡成像哇,又重溫了下初中知識...。

    再看,相機的顯像原理。通過能起光化學反應,經(顯、定)處理能形成影像的材料進行顯影、定影和影像。這個又跟材料相關了,且又有感光顯像、數字顯像之分。

感光顯像涉及感光材料,過了一遍發展史...。 

3. 重點,影像訊號處理ISP,又是一臉懵圈。先看看ISP在數位相機流程圖的位置,再一個點一個點找資訊吧。

>> 流程圖: 景物 --> 鏡頭 --> 感測器 (光訊號 -> 模擬電訊號 -> 數字訊號) --> ISP --> 輸出 --> 儲存

ISP可以看成一個黑盒子,可內建,也可外接。通常經感測器端獲取RAW訊號轉成YUV原始碼流,再經ISP壓縮處理後輸出的H.264/H.265/MPEG4/RGB等編碼流。

    >> RAW格式

        最原始的影像格式,分RAW8、RAW10、RAW12,表示一個像表點佔用8位、10位、12位。常見的RAW10。

    >> YUV格式

        Y表示明亮度,UV都表示色度。取樣方式有三種:YUV444,YUV422,YUV420。儲存方式有平面格式(Planar)和打包格式(Packed)。

    >> RGB

        R表示紅,G表示綠,B表示藍。常見格式有:RGB565,RGB555,RGB34,RGB32,ARGB32。分16位、24位和32位。

    >> H.264,略過

    >> H.265,略過

    >> MPEG4,略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