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Fedora 中結合權能使用 Podman

Shiwanibiradar發表於2020-11-25

容器化是一項蓬勃發展的技術。在不久的將來,多達百分之七十五的全球組織可能會執行某種型別的容器化技術。由於廣泛使用的技術更容易成為駭客攻擊的目標,因此保護容器的安全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演示如何使用 POSIX 權能Capability 來保護 Podman 容器的安全。Podman 是 RHEL8 中預設的容器管理工具。

確定 Podman 容器的許可權模式

容器以特權模式或無特權模式執行。在特權模式下,容器的 uid 0 被對映到宿主機的 uid 0。對於某些情況,無特權的容器缺乏對宿主機資源的充分訪問能力。但不管其操作模式如何,包括強制訪問控制Mandatory Access Control(MAC:如 apparmor、SELinux 等)、seccomp 過濾器、刪除權能Capability、名稱空間等在內的技術有助於確保容器的安全。

要從容器外部確定特權模式:

$ podman inspect --format="{{.HostConfig.Privileged}}" <container id>

如果上面的命令返回 true,那麼容器在特權模式下執行。如果返回 false,那麼容器在非特權模式下執行。

要從容器內部確定特權模式:

$ ip link add dummy0 type dummy

如果該命令允許你建立一個介面,那麼你執行的是一個特權容器,否則你執行的是一個非特權容器。

權能

名稱空間隔離了容器的程序,使其無法任意訪問宿主機的資源,也無法訪問在同一宿主機上執行的其他容器的資源。然而,在特權容器內的程序仍然可以做一些事情,如改變 IP 路由表、跟蹤任意程序和載入核心模組。權能Capability允許人們對容器內的程序可以訪問或更改的資源施加更細微的限制,即使容器在特權模式下執行也一樣。權能還允許人們為無特權的容器分配它本來不會擁有的特權。

例如,如果要將 NET_ADMIN 功能新增到一個無特權的容器中,以便在容器內部建立一個網路介面,你可以用下面的引數執行 podman

[root@vm1 ~]# podman run -it --cap-add=NET_ADMIN centos
[root@b27fea33ccf1 /]# ip link add dummy0 type dummy
[root@b27fea33ccf1 /]# ip link

上面的命令演示了在一個無特權的容器中建立一個 dummy0 介面。如果沒有 NET_ADMIN 權能,非特權容器將無法建立介面。上面的命令演示瞭如何將一個權能授予一個無特權的容器。

目前,大約有 39 種權能可以被授予或拒絕。特權容器預設會被授予許多權能。建議從特權容器中刪除不需要的權能,以使其更加安全。

要從容器中刪除所有權能:

$ podman run -it -d --name mycontainer --cap-drop=all centos

列出一個容器的權能:

$ podman exec -it 48f11d9fa512 capsh --print

上述命令顯示沒有向容器授予任何權能。

請參考 capabilities 手冊頁以獲取完整的權能列表:

$ man capabilities

可以使用 capsh 命令來列出目前擁有的權能:

$ capsh --print

作為另一個例子,下面的命令演示瞭如何從容器中刪除 NET_RAW 權能。如果沒有 NET_RAW 權能,就不能從容器中 ping 網際網路上的伺服器。

$ podman run -it --name mycontainer1 --cap-drop=net_raw centos
>>> ping google.com (will output error, operation not permitted)

最後一個例子,如果你的容器只需要 SETUIDSETGID 權能,你可以刪除所有權能,然後只重新新增這兩個權能來實現這樣的許可權設定。

$ podman run -d --cap-drop=all --cap-add=setuid --cap-add=setgid fedora sleep 5 > /dev/null; pscap | grep sleep

上面的 pscap 命令會顯示容器被授予的權能。

我希望你喜歡這個關於如何使用權能來保護 Podman 容器的簡短探索。

謝謝!


via: https://fedoramagazine.org/podman-with-capabilities-on-fedora/

作者:shiwanibiradar 選題:lujun9972 譯者:geekpi 校對:wxy

本文由 LCTT 原創編譯,Linux中國 榮譽推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