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 與網路效能

發表於2018-12-06

挺長的一篇文章,比較全面地介紹了 CSS 載入的相關知識,由於譯者水平有限,有能力的同學建議直接看原文,同時也希望譯文對你有所幫助,謝謝~以下是正文:


承蒙抬愛,我被稱為 CSS 魔術師已經十多年了,但最近在部落格上,CSS 相關的文章卻不多。那就結合 CSS 與效能這兩大主題,為大家帶來一篇文章吧。

CSS 是頁面渲染的關鍵因素之一,(當頁面存在外鏈 CSS 時,)瀏覽器會等待全部的 CSS 下載及解析完成後再渲染頁面。關鍵路徑上的任何延遲都會影響首屏時間,因而我們需要儘快地將 CSS 傳輸到使用者的裝置,否則,(在頁面渲染之前,)使用者只能看到一個空白的螢幕。

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廣義而言,CSS 是(渲染)效能的關鍵,這是由於:

  1. 瀏覽器直到渲染樹構建完成後才會渲染頁面;
  2. 渲染樹由 DOM 與 CSSOM 組合而成;
  3. DOM 是 HTML 加上(同步)阻塞的 JavaScript 操作(DOM 後的)結果;
  4. CSSOM 是 CSS 規則應用於 DOM 後的結果;
  5. 使 JavaScript 非阻塞非常簡單,新增 async 或 defer 屬性即可;
  6. 相對而言,要讓 CSS 變為非同步載入是比較困難的;
  7. 所以記住這條經驗法則:(理想情況下,)最慢樣式表的下載時間決定了頁面渲染的時間

基於上述考慮,我們需要儘快構建 DOM 與 CSSOM。一般情況下,DOM 的構建是相對較快,(當請求某個頁面時,)伺服器響應的首個請求是 HTML 文件。但一般 CSS 是作為 HTML 的子資源而存在,因此 CSSOM 的構建通常需要更長的時間。

在這篇文章中,會講述 CSS 為何是網路瓶頸(無論是對於它自己或是其他資源),該如何突破它,從而縮短關鍵路徑以減少首次渲染前的等待時間。

使用關鍵 CSS

如果條件允許,縮短渲染前等待時間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使用 Critical CSS (關鍵 CSS)模式:找出首次渲染所需的樣式(通常是首屏相關的樣式),將它們內聯到 標籤中,其他樣式則通過非同步的方式進行載入。

雖然這十分有效,但實施起來卻並不容易,比如:高度動態化的網站(譯者注:如 SPA)通常難以提取首屏相關的樣式、提取的過程需要自動化、需要對首屏不同元素顯示或隱藏的狀態作出假設、某些邊界情況難以處理以及相關工具仍未成熟等問題。如果你的專案相當龐大或是有歷史包袱,這將變得更為複雜。

根據媒體型別拆分程式碼

如果在專案組難以執行關鍵 CSS 策略,可以嘗試根據媒體查詢拆分 CSS 檔案,這也是一種可靠的策略。執行此策略後,瀏覽器表現如下:

  • 以非常高的優先順序下載符合當前上下文(裝置、螢幕尺寸、解析度、方向等)的 CSS 檔案,阻塞關鍵路徑;
  • 以非常低的優先順序下載不符合當前上下文的 CSS 檔案,不會阻塞關鍵路徑。

瀏覽器基本上能將未命中媒體查詢的 CSS 檔案延遲下載。

如果我們把全部的 CSS 程式碼都放在一個檔案中,請求的表現如下:

CSS 與網路效能

我們可以觀察到,這個單獨的 CSS 檔案會以 最高 的優先順序下載。

根據媒體查詢拆分成若干個 CSS 檔案後:

瀏覽器會以不同的優先順序下載 CSS 檔案:

不符合當前上下文的 CSS 檔案將以 _最低_ 優先順序進行下載。

瀏覽器仍然會下載全部的 CSS 檔案,但只有符合當前上下文的 CSS 檔案會阻塞渲染。

避免在 CSS 檔案中使用 @import

為縮短渲染等待時間而努力的下一項任務非常簡單:避免在 CSS 檔案中使用 @import

如果瞭解 @import 的原理,那應該清楚它的效能並不高,使用它會阻塞渲染更長時間。這是因為我們在關鍵路徑上創造了更多(佇列式)的網路請求:

  1. 下載 HTML;
  2. 請求並下載依賴的 CSS;
    • (下載及解析完成後,本該是構造渲染樹,然而;)
  3. CSS 依賴了其他的 CSS,繼續請求並下載 CSS 檔案;
  4. 構造渲染樹。

以下是相關的案例:

all.css 的內容:

最終,瀏覽器的請求瀑布圖呈現為:

CSS 與網路效能

關鍵路徑上的 CSS 檔案並沒有並行下載。

通過將 @imports 請求的檔案改為 <link rel="stylesheet" />

可以提高網路效能:

CSS 與網路效能

關鍵路徑上的 CSS 檔案是並行下載的。

注意,有一個特殊的情況值得討論。如果你沒有包含 @import 的 CSS 檔案的修改許可權,為了讓瀏覽器並行下載 CSS 檔案,可以往 HTML 中補充相應的 <link rel="stylesheet" src="@import的地址" />。瀏覽器會並行下載相應的 CSS 檔案且不會重複下載 @import 引用的檔案。

在 HTML 中謹慎地使用 @import

本節的內容比較奇怪。各大瀏覽器的相關實現上似乎都有問題,我以前提交了相關bugs(譯者注:簡單說,當頁面中存在:<style>@import url(xxx.url);</style>,瀏覽器不會並行下載,但加上引號後:<style>@import url("xxx.url");</style>,瀏覽器會並行下載)。

為了透徹地理解本節的內容,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瀏覽器的預載入掃描器:各大瀏覽器都實現了一個名為預載入掃描器的輔助解析器。瀏覽器的核心解析器主要用於構建 DOM、CSSOM、執行 JavaScript 等。HTML 文件中某些標籤與狀態會阻塞核心解析器,因而核心解析器的執行是斷斷續續的。而預載入掃描器可以跳到核心解析器尚未解析的部分,用以發現其他待引用的子資源(如 CSS、JS 檔案、圖片等)。一旦發現此類子資源,預載入掃描器會開始下載它們,以便核心解析器在解析到對應內容時就能使用它們(,而不是直到那一刻才開始下載該資源)。預載入掃描器的出現,使網頁的載入效能提高了19%,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可以極大地優化使用者體驗。

作為開發者,需要警惕預載入掃描器背後隱藏的問題,這在後文會進行闡述。

在 HTML 中使用 @import,在以 WebKit 與 Blink 為核心的瀏覽器中,可能會觸發它們預載入掃描器的 bug,在 Firefox 與 IE/Edge 中,則表現低效。

Firefox 與 IE / Edge:在 HTML 中將 @import 放在 JS 和 CSS 之前

在 Firefox 與 IE/Edge 中,預載入掃描器不會並行下載 <script src=""> 和 <link rel="stylesheet" /> 後 @imports 引用的資源。

這意味著如下的 HTML:

會出現這樣的請求瀑布圖:

CSS 與網路效能

由於預載入掃描器失效,導致資源在 Firefox 中無法並行下載(IE/Edge 中有著同樣的問題)。

通過上圖,可以清晰地觀察到:直到 JavaScript 檔案下載完成之後,@import 引用的 CSS 檔案才開始下載。

不單 <script> 標籤會觸發此問題,<link> 標籤也會:

CSS 與網路效能

<script> 標籤一樣,子資源無法並行下載。

此問題最簡單的解決方案是調換 <script><link rel="stylesheet" /> 標籤與(包含 @import 的)<style> 標籤的位置。然而,當我們改變順序時,可能會對頁面造成影響。

最佳解決方案是完全不使用 @import,再往 HTML 文件中加入另一個 <link rel="stylesheet" /> 取而代之:

修改後,瀏覽器表現更好:

CSS 與網路效能

瀏覽器並行下載資源,IE/Edge 表現相同。

以 Blink 或 WebKit 核心的瀏覽器:在 HTML 文件中使用 @import 時,要用引號包裹 url。

對於以 Blink 或 WebKit 為核心的瀏覽器而言,@import 引用的 url 未被引號包裹時,表現與 Firefox 和 IE/Edge 一致(無法並行下載)。這意味著上述兩個核心的預載入掃描器存在 bug。

因此,無需調整程式碼的順序,只需要新增引號即可解決問題。但我還是建議使用另一個 <link rel="stylesheet" /> 取代 @import

未新增引號時的程式碼:

瀑布圖:

CSS 與網路效能

可以看到,缺失引號會破壞 Chrome 的預載入(Opera 與 Safari 表現也是如此。)

新增引號後的程式碼:

CSS 與網路效能

新增引號後,Chrome、Opera 和 Safari 的預載入掃描器表現恢復正常,

這絕對是 WebKit 與 Blink 核心的一個 bug,是否新增引號不應成為影響預載入掃描器的因素。

感謝 Yoav 幫我追蹤這個問題。

現在這個 bug 現已在 Chromium 的待修復列表中。

不要將動態插入 JavaScript 的程式碼放在<link rel="stylesheet" /> 之後

在上一節中,我們瞭解到某些引用 CSS 檔案路徑 的方法,會對其他資源的下載造成負面影響。在本節中,我們將探究為何稍有不慎,CSS 將延遲其他資源的下載。該問題主要出現在動態建立的<script> 標籤中:

所有瀏覽器都存在一個鮮為人知,但符合邏輯的現象,它會對效能造成很大的影響:

在瀏覽器下載完該 CSS 檔案之前,不會執行下面的 JS

這是合理的。當 CSS 檔案尚未下載完成時,HTML 文件中任何同步的 JavaScript 程式碼,均不會執行。考慮以下場景: <script> 中的程式碼會訪問當前的頁面樣式,為確保結果正確,需要等待( <script> 標籤前)所有 CSS 檔案下載並解析完畢後再獲取,否則無法保證正確性。因此,在 CSSOM 構建完成之前,<script> 中的程式碼不會執行。

根據這現象,CSS 檔案的下載時間會對後續 <script> 的執行時間造成影響。下面的例子能較好地說明問題。

如果我們將一個 <link rel="stylesheet" /> 放在 <script> 之前,<script> 中動態建立新 <script> 的程式碼只會在 CSS 檔案下載完之後才會執行,這意味著 CSS 推遲了資源的下載與執行:

從下面的瀑布圖可以看到,JavaScript 檔案在 CSSOM 構建完成之後才開始下載,完全失去了並行下載的優勢:

CSS 與網路效能
儘管預載入掃描器希望能預下載 analytics.js,但對 analytics.js 的引用並非一開始就存在於 HTML 的文件之中,它是由 <link> 後面 <script> 的程式碼動態建立的,在建立之前,它只是一些字串,而不是預載入掃描器可識別的資源,無形中它被隱藏起來了。

為了更安全地載入指令碼,第三方服務商經常提供這樣的程式碼片段。然而,開發者通常不信任第三方的程式碼,因而會把該片段放在頁面的最後,但這可能會導致不良的後果。事實上,Google Analytics (在文件中)對此的建議是:

將程式碼複製後,作為第一項貼上到待追蹤頁面的 中。

綜上,我的建議是:

如果 <script> 中的程式碼並不依賴 CSS,把它們放在樣式表之前。

調整一下程式碼:

CSS 與網路效能

交換位置之後,子資源可以並行下載,頁面的整體效能提高了兩倍以上。(譯者注:本節的內容只同意一半,<head> 中的程式碼,確實是建議先放 <script>,再放 <link>,後文也會有相關的內容,但第三方程式碼放在 <head> 中的第一項,取決於相關程式碼的用途。如非必要,放在頁面末尾或空閒時下載及執行也未嘗不可)

將無需查詢 CSSOM 的 JavaScript 程式碼放在 CSS 檔案之前,需要查詢的放在 CSS 檔案之後

這條建議遠比你想象中的有用。

上文討論了插入新 <script> 的程式碼應放在 <link> 之前,那是否能推廣到其他的 CSS 與 JavaScript 呢?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先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

  • CSSOM 的構建會阻塞 CSS 後面同步 JS 的執行;
  • 同步的 JS 會阻塞 DOM 的構建…

那如果 JS 並不依賴 CSSOM,以下那種情況會更快?

  • script 在前 style 在後;
  • style 在前 script 在後?

答案是:

如果 JS 檔案沒有依賴 CSS,你應該將 JS 程式碼放在樣式表之前。 既然沒有依賴,那就沒有任何理由阻塞 JavaScript 程式碼的執行。

(儘管執行 JavaScript 程式碼時會停止解析 DOM, 但預載入掃描器會提前下載之後的 CSS)

如果你一部分 JavaScript 需要依賴 CSS 而另一部分卻不用,最佳的實踐是將 JavaScript 分為兩部分,分別置於 CSS 的兩側:

根據這種組織方式,我們的頁面會按最佳的方式下載與執行相關程式碼。下面的截圖中,粉色代表 JS 的執行,但它們都比較“纖細”了,希望你能看得清楚。(第一欄的(下同))第一行是整個頁面的時間軸,留意該行粉色的部分,代表 JS 正在執行。第二行是首個 JS 檔案的時間軸,可以看到下載完後並立即執行。第三行是 CSS 的時間軸,因而沒有任何 JS 執行。最後一行是第二個 JS 檔案的時間軸,可以清晰地看到,直到 CSS 下載完成後才執行。

CSS 與網路效能
注意,你應該根據頁面的實際情況測試這種程式碼組織方式,取決於 CSS 與 JavaScript 檔案大小與 JavaScript 檔案執行所需的時間,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記得多測試!(譯者注:根據實踐經驗,<head> 中的程式碼組織基本可以按照這種方式,即 JS 在 CSS 之前,因為 <head> 中的 JS 程式碼基本不依賴 CSS,唯一的反例是 JS 程式碼體積非常大或執行時間很長。)

將 <link rel="stylesheet" /> 放在 <body> 中。

最後一條優化策略比較新穎,它對頁面效能有很大幫助,並使頁面達到逐步渲染的效果,同時易於執行。

在 HTTP/1.1 中,我們習慣於將全部的 css 打成一個檔案,如 app.css:

然而,從三方面而言,渲染效能降低了:

  1. 每個頁面只用到 app.css 中的部分樣式: 使用者會下載多餘的 CSS。
  2. 難以制定快取策略: 例如,某個頁面使用的日期選擇器更改了背景顏色,重新生成 app.css 後,舊的 app.css 快取將失效。
  3. 整個 app.css 在解析構建完 CSSOM 之前,頁面渲染被阻塞: 儘管當前頁面可能只用到了 17% 的 CSS程式碼,但(瀏覽器)仍需等待其他 83% 的程式碼下載並解析完後,才能開始渲染。

使用 HTTP/2,可以解決第一與第二點:

根據頁面的不同元件下載不同的 CSS,能有效地解決冗餘問題。這減少了對關鍵路徑造成阻塞的 CSS 檔案總大小。

同時,我們可以制定更有效的快取策略,(當程式碼產生變化之後,)只會影響對應檔案的快取,其他的檔案保持不變。

但仍有解決的問題:下載並解析全部 CSS 檔案之前,頁面的渲染仍然是阻塞的。頁面的渲染時間仍然取決於最慢的 CSS 檔案下載與解析的時間。假設由於某種原因,頁尾的 CSS 下載需要很長時間,(即使頁頭的 CSSOM 已經構建完成,)瀏覽器也只能等待而無法渲染頁頭。

然而,這現象在 Chrome (v69)中得到緩解,Firefox 與 IE/Edge 也已經進行了相關的優化。<link rel="stylesheet" /> 只會阻塞後續內容,而不是整個頁面的渲染。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用以下方式組織程式碼:

這樣的結果是我們能逐步渲染頁面,當前面的 CSS 可用時,頁面將呈現對應的內容(,而不需等待全部 CSS 下載並解析完畢)。

I如果瀏覽器不支援這種特性,也不會損害頁面的效能。整個頁面將回退為原來的模式,只有在最慢的 CSS 下載並解析完成後,才能渲染頁面。

有關這種特性的更多細節,建議閱讀這篇文章

總結

本文內容比較 繁雜,成文後超出了本來的預期,嘗試總結了 CSS 載入相關的一系列的最佳實踐,值得仔細體會:

  • 懶載入非關鍵 CSS:
    • 優先載入關鍵 CSS,懶載入其他 CSS;
    • 或根據媒體型別拆分 CSS 檔案。
  • 避免使用 @import
    • 在 HTML 文件中應該避免;
    • 在 CSS 檔案之中更應避免;
    • 以及警惕預載入掃描器的怪異行為。
  • 關注 CSS 與 JavaScript 的順序:
    • 在 CSS 檔案後的 JavaScript 僅在 CSSOM 構建完成後才會執行;
    • 如果你的 JavaScript 不依賴 CSS;
      • 將它放置於 CSS 之前;
    • 如果 JavaScript 依賴 CSS:
      • 將它放置於 CSS 之後。
  • 僅載入 DOM 依賴的 CSS:
    • 這將提高初次渲染的速度使讓頁面逐步渲染。

注意

本文敘述的內容都遵循規範或根據瀏覽器的行為推導得出,然而,你應該親自進行測試。儘管理論上是正確的,但在實踐中可能會有所不同。記得好好測試

感謝

感謝 YoavAndyRyan 在過去幾天對本文提出的意見與校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