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常用命令

LifeIsLikeAPlay發表於2020-11-23

終端常用的命令

  1. 上傳下載:rz/sz ( 如果rz出現 command not found,則需要安裝 yum install lrzsz -y )
  2. 顯示當前所在的路徑:pwd
  3. 檢視當前目錄下的所有檔案:ls/ll
  4. 檢視指定的使用者資訊:id + 使用者名稱
  5. 切換賬戶:su
  6. sudo
    • -V 顯示版本編號
    • -h 會顯示版本編號及指令的使用方式說明
    • -l 顯示出自己(執行 sudo 的使用者)的許可權
    • -v 因為 sudo 在第一次執行時或是在 N 分鐘內沒有執行(N 預設為五)會問密碼,這個引數是重新做一次確認,如果超過 N 分鐘,也會問密碼
    • -k 將會強迫使用者在下一次執行 sudo 時問密碼(不論有沒有超過 N 分鐘)
    • -b 將要執行的指令放在背景執行
    • -p prompt 可以更改問密碼的提示語,其中 %u 會代換為使用者的帳號名稱, %h 會顯示主機名稱
    • -u username/#uid 不加此引數,代表要以 root 的身份執行指令,而加了此引數,可以以 username 的身份執行指令(#uid 為該 username 的使用者號碼)
    • -s 執行環境變數中的 SHELL 所指定的 shell ,或是 /etc/passwd 裡所指定的 shell
    • -H 將環境變數中的 HOME (家目錄)指定為要變更身份的使用者家目錄(如不加 -u 引數就是系統管理者 root)
  7. 修改當前使用者的密碼:passwd  username
  8. 建立檔案:mkdir
  9. 刪除檔案:rmdir
      1. rm命令格式:rm [選項] 檔案…
      2. rm命令功能:
        • 刪除一個目錄中的一個或多個檔案或目錄,如果沒有使用- r選項,則rm不會刪除目錄。如果使用rm來刪除檔案,通常仍可以將該檔案恢復原狀。
      3. rm命令引數:
        • -f:--force強制刪除檔案,從不給出提示,但是會忽略不存在的檔案
        • -i:--interactive 進行互動式刪除

        • -r, -R:--recursive 指示rm將引數中列出的全部目錄和子目錄均遞迴地刪除。

        • -v: --verbose 詳細顯示進行的步驟

        • --help 顯示此幫助資訊並退出

        • --version 輸出版本資訊並退出
      4. rm命令使用方法:
        1. Linux刪除資料夾命令:
          • rm -rf /var/log/httpd/access

          • 將會刪除/var/log/httpd/access目錄以及其下所有檔案、資料夾

        2. Linux刪除檔案命令:
          • rm -f /var/log/httpd/access.log
          • 將會強制刪除/var/log/httpd/access.log這個檔案  
        3. Linux批量刪除檔案命令:
          • Linux中批量刪除檔案,可以直接執行刪除命令:rm -rf 檔案1 檔案2 ……
          • 其中引數 r 和 f :r是遞迴刪除,比如你要刪除某個目錄,而目錄裡面還有子目錄或者檔案的話就要加r這個引數,f引數是強制刪除的意思,另外,如果檔案很多,可以通過萬用字元*來批量刪除,例如:rm -rf 1* 就是刪除所有以1開頭的檔案或目錄,* 直接通配了任意數量的任意字元。
        4. Linux刪除隱藏檔案命令:
          • 我們知道在linux下隱藏檔案是以“.”開頭的,單純的使用ls命令是看不到的,需要加上“-a”引數才可以。Linux刪除隱藏檔案可以使用命令:rm -fr .*(刪除當前目錄下的所有隱藏檔案), rm -f .tmp(刪除tmp檔案),rm -fr .tmp(刪除tmp目錄或者檔案)
          • 注意事項:使用這個rm -rf的時候一定要格外小心,linux沒有回收站的。rm是一個危險的命令,使用的時候要特別當心,尤其對於新手,否則整個系統就會毀在這個命令(比如在/(根目錄)下執行rm * -rf)。所以,我們在執行rm之前好先確認一下在哪個目錄,到底要刪除什麼東西,操作時保持高度清醒的頭腦。
          • 補充說明:執行rm指令可刪除檔案或目錄,如欲刪除目錄必須加上引數”-r”,否則預設僅會刪除檔案。
    1. 終端命令
      1. :q! :退出
      2. :w  :儲存
      3. :wq! :強制儲存並退出
      4. Ctrl+c:停止程式
      5. Ctrl+l / clear:清屏
      6. Ctrl+q:退出
      7. tab:自動補全
      8. 上下鍵:查詢執行過的命令
      9. Ctrl+alt:Linux和Windows之間切換
      10. vi /etc/hosts:檢視主機名稱
      11. service network restart:重啟網路卡命令
      12. service iptables status:臨時關閉防火牆(下次開機會自動恢復)
      13. service iptables status:檢視防火牆狀態(centos6)
      14. chkconfig iptables --list:檢視防火牆的開機啟動狀態(centos6)
      15. chkconfig iptables off :關閉防火牆開機啟動(centos6)
      16. chkconfig iptables on :關閉防火牆開機啟動(centos6)
      17. vi /etc/sysconfig/i18n :編輯系統的編碼方式(centos6)
      18. cat /etc/sysconfig/i18n :編輯系統的編碼方式(centos6)
      19. source /etc/sysconfig/i18n:使系統的編碼生效(centos6)
      20. sudo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檢視防火牆狀態(centos7)
      21. sudo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關閉防火牆開機啟動(centos7)
      22. sudo 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開啟防火牆開機啟動(centos7)
      23. sudo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重啟後防火牆仍處於關閉的狀態(centos7)
      24. cat /etc/locale.conf:檢視系統的編碼方式(centos7)
      25. vi /etc/locale.conf:編輯系統的編碼方式(centos7)
      26. source /etc/locale.conf:使系統的編碼生效(centos7)
      27. systemctl set-default graphical.target :將預設模式修改為圖形介面模式(本次命令)
      28. systemctl set-default multi-user.target :將預設模式修改為命令列模式
    2. 關機重啟:
      1. sync(功能描述:將資料由記憶體同步到硬碟中)
      2. shutdown[選項]時間
      3. halt(功能描述:關閉系統,等同於shut -h now 和 power off)
      4. reboot(功能描述:就是重啟,等同於shutdown -r now)
      5. 注意:不管是重啟系統還是關閉系統,首先要要執行一下sync命令,把記憶體中的資料寫到磁碟中去
    3. 使用者組管理命令:
      1. useradd:新增使用者
      2. usermod:修改使用者
      3. passwd:設定使用者密碼
      4. id:判斷使用者是否存在
      5. su:切換使用者(從root切換到其他使用者的時候不需要許可權,但是從普通使用者切換到root的時候需要輸入密碼)
      6. userdel:刪除使用者
        1. userdel 使用者名稱:刪除使用者單儲存使用者主目錄()
        2. userdel -r 使用者名稱:使用者和使用者使用者主目錄
      7. who:檢視使用者登入資訊
        1. whoami:顯示自身使用者的名稱
        2. who am i:顯示登入使用者的使用者名稱
        3. who:看當前有哪些使用者登入到了本臺機器上
    4. 設定at123普通使用者具有root許可權
      1. 通過命令 vi /etc/sudoers 找到該檔案
      2. 找到 root  ALL=(ALL)  ALL 這一行,然後複製一行將root改為at123
    5. 檔案目錄類:
      1. pwd:顯示當前工作目錄的絕對路徑
      2. ls:列出目錄的內容(ls [選項] 目錄或是檔案)
      3. 選項:
        1. -a:全部的檔案,連同隱藏檔(開頭為.的檔案)一起列出來,包括隱藏檔案
        2. -d:僅列出目錄本身,而不是列出目錄內的檔案資料(常用)
        3. - l:長資料串列出,包含檔案的屬性與許可權等等資料(常用)
        4. -al:將所有的資訊以最詳細的方式展示出來(包括檔案和資料夾)
      4. mkdir:建立一個新目錄
        1. mkdir 目錄名稱:建立一個空目錄
        2. mkdir [-p] 目錄名稱:-p表示建立多層目錄
      5. rmdir:刪除一個空的目錄
        1.   rmdir 檔名:刪除檔案
        2. rm -rf 檔名稱:級聯刪除資料夾
      6. touch:建立空檔案
      7. cd:切換目錄
        1. cd 絕對路徑
        2. cd 相對路徑
        3. cd ~或者cd:回到自己的家目錄
        4. cd -:回到上一次所在的目錄
        5. cd ..:回到當前目錄的上一級目錄
        6. cd -p:跳轉到實際物理路徑,而非快捷方式路徑
      8. cp:複製檔案或目錄
      9. rm:移除檔案或目錄
      10. mv:移動檔案與目錄或重新命名
      11. cat:檢視檔案內容
      12. tar:檢視檔案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