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3.6學習筆記(五)

aifeier1982發表於2017-04-23

網路程式設計

網路程式出現的比網際網路要早很多,實現方式主要依靠網路上不同主機間程式的通訊,通訊協議最重要的是TCP/IP協議。在這兩個協議基礎上還有很多更高階的協議,包括HTTP、SMTP等。要進行兩個主機間的網路通訊,必須四個元素:源地址、源埠號、目的地址、目的埠號。

39469-20170423103332304-146973307.png

TCP程式設計

Socket是網路程式設計一個抽象概念,通常我們用一個Socket表示“開啟了一個網路連結”,而開啟一個Socket需要知道目標計算機的IP地址和埠號,再指定協議型別即可。示例程式碼實現了一個服務端和客戶端,服務端將客戶端傳送的內容回顯給客戶端,一切都是在命令列下執行。圖形介面原理一樣。

import socket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服務端程式碼
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s.bind(('127.0.0.1', 9999))

#開始監聽埠,參數列示最大連線數
s.listen(5)     
print("Waiting for connection...")

def tcplink(sock, addr):
     print('Accept new connection from %s:%s...' % addr)
     sock.send(b'Welcome!')
     while True:
          data = sock.recv(1024)
          time.sleep(1)
          if not data or data.decode('utf-8') == 'exit':
               break
          sock.send(('Hello, %s!' % data.decode('utf-8')).encode('utf-8'))
     sock.close()
     print('Connection from %s:%s closed.' % addr)

while True:
     sock, addr = s.accept()
     t = threading.Thread(target=tcplink, args=(sock, addr))
     t.start()

客戶端程式碼

import socket

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 建立連線:
s.connect(('127.0.0.1', 9999))
# 接收歡迎訊息:
print(s.recv(1024).decode('utf-8'))
for data in [b'Michael', b'Tracy', b'Sarah']:
     # 傳送資料:
     s.send(data)
     print(s.recv(1024).decode('utf-8'))
s.send(b'exit')
s.close()

UDP程式設計

TCP建立了雙方之間的可靠連線,通訊雙方都可以用流的方式傳送資料。UDP則是面相無連線的協議,使用UDP協議時,不需要建立連線,只需要知道對方的IP和埠號,就可以直接傳送資料包。但是對方是否能夠收到就不知道了。它的優點是速度快。

服務端程式碼

import socket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DGRAM)
# 繫結埠:
s.bind(('127.0.0.1', 9999))

print('Bind UDP on 9999...')
while True:
     # 接收資料:
     data, addr = s.recvfrom(1024)
     print('Received from %s:%s.' % addr)
     s.sendto(b'Hello, %s!' % data, addr)

客戶端程式碼

import socket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DGRAM)
for data in [b'Michael', b'Tracy', b'Sarah']:
     # 傳送資料:
     s.sendto(data, ('127.0.0.1', 9999))
     # 接收資料:
     print(s.recv(1024).decode('utf-8'))
s.close()

做了一個簡單的對比,可見UDP的傳輸方式比TCP快了很多。

39469-20170423103357397-870357688.png

Web開發

隨著網際網路流行起來的B/S模式是Web開發的主要內容,包括客戶端展現(HTML、CSS、JAVASCRIPT)以及服務端處理(靜態內容、CGI、動態語言)。Python提供了很多Web開發框架,能夠為我們提供Web開發的快速支援。

開始WEB開發的話我覺得最好從HTML入手,然後瞭解HTTP協議,這些熟悉之後逐步熟悉CSS、Javascript,然後了結合後臺程式語言,完成自己編寫網站的小目標。

筆者是從PHP學習開始Web開發的,接觸Python的Web開發還沿用PHP的思路會產生一些迷惑。PHP從產生之初就是作為Web開發語言而設計的,PHP是作為Apache的模組來進行請求處理和響應的,與HTTP相關的很多基礎處理都是由Apache完成的,mod_php模組與其對接生成類似$_POST,$_GET的物件供PHP指令碼使用。

Python有所不同,Python是作為一種通用指令碼處理語言產生的,所以它能夠完成的工作更多,也可以作為Web開發語言,只是方式不同。如果Python作為服務端指令碼語言,可以分幾個層次:如果Python負責處理所有的事務,包括TCP連結、邏輯處理、內容響應,Python也是可以勝任的,但是這樣開發要做的工作就非常多;如果Python只是負責生成HTML文件,前端使用Apache等,Pyhon只需要負責文件解析。實現這個層次,是因為Python提供了WSGI介面(Web Server Gateway Interface),這時Python的焦點放在介面處理和Web邏輯處理上。第三個層次就是使用Python的Web框架,現在有很多成熟的框架,包括Django、Flask等。這樣,Python就主要關注Web處理,包括URL以及對應的函式處理。

先看一下使用WSGI介面編寫簡單的Web程式,返回一個簡單的文字。

# server.py
# 從wsgiref模組匯入:
from wsgiref.simple_server import make_server
# 匯入我們自己編寫的application函式:
from hello import application

# 建立一個伺服器,IP地址為空,埠是8000,處理函式是application:
httpd = make_server('', 8000, application)
print('Serving HTTP on port 8000...')
# 開始監聽HTTP請求:
httpd.serve_forever()
# hello.py

def application(environ, start_response):
     start_response('200 OK', [('Content-Type', 'text/html')])
     body = '<h1>Hello, %s!</h1>' % (environ['PATH_INFO'][1:] or 'web')
     return [body.encode('utf-8')]

使用WSGI的方式來進行Web開發,需要花很多精力來處理請求和響應的對應關係,這個時候可以引入框架。這裡以Web.py框架為例。

import web

urls = (
    '/(.*)', 'hello'
)
app = web.application(urls, globals())

class hello:        
    def GET(self, name):
        if not name:
            name = 'World'
        return 'Hello, ' + name + '!'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由此可見,使用框架後,我們可以將精力放在URL和對應的處理函式上。

正規表示式

正規表示式說起來是一個可以講很久的話題,這裡簡單說一下 Python 中的使用。

re模組

Python提供re模組,包含所有正規表示式的功能。建議所有處理正則的部分都使用```r```開頭,這樣就不需要考慮轉義的問題。

>>> import re
>>> re.match(r'^\d{3}\-\d{3,8}$', '010-12345')
<_sre.SRE_Match object; span=(0, 9), match='010-12345'>
>>> re.match(r'^\d{3}\-\d{3,8}$', '010 12345')
>>> 

如果匹配則返回一個Match物件,沒找到則返回None。

切分字串

可以使用正則的切分字串

>>> re.split(r'\s+', 'a b   c')
['a', 'b', ‘c']

分組

正規表示式中提供了()進行匹配結果的分組,如果正規表示式中定義了組,就可以使用Match物件的group()方法提取子串。group(0)表示的是原始字串。

>>> t = '19:05:30'
>>> m = re.match(r'^(0[0-9]|1[0-9]|2[0-3]|[0-9])\:(0[0-9]|1[0-9]|2[0-9]|3[0-9]|4[0-9]|5[0-9]|[0-9])\:(0[0-9]|1[0-9]|2[0-9]|3[0-9]|4[0-9]|5[0-9]|[0-9])$', t)
>>> m.groups()
('19', '05', '30')

常用內建模組

datetime

datetime是Python處理日期和時間的標準庫。日期操作中,常用的包括獲取當前日誌、建立一個日期、計算兩個日期的差值、判斷日期的型別、日期與時間戳的相互轉換、字串與日期型別的相互轉換,這些基本上看看例子就可以掌握。

在計算機中,時間實際上是用數字表示的。我們把1970年1月1日 00:00:00 UTC+00:00時區的時刻稱為epoch time,記為0(1970年以前的時間timestamp為負數),當前時間就是相對於epoch time的秒數,稱為timestamp。timestamp 與時區沒有關係,datetime與時區有關係。

字串'%Y-%m-%d %H:%M:%S'規定了日期和時間部分的格式。詳細的說明請參考Python文件。字串轉換為日期型別後,預設是沒有帶時區資訊的。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timedelta, timezone

# 獲取當前時間
now = datetime.now()
print(now)

# 建立一個指定的日期
wt = datetime(2017,4,12,14,5,15)
print(wt)

# 將日期型別轉換為時間戳
print( wt.timestamp() )

# 將時間戳轉換為日期,加了一個小時
print( datetime.fromtimestamp(wt.timestamp() + 60*60 ) )

# 字串轉換為日期型別
cday = datetime.strptime('2017-4-12 18:19:59', '%Y-%m-%d %H:%M:%S')
print(cday)

# 將日期型別格式化為字串顯示
print(now.strftime('%A, %B, %d, %H:%m'))

# 日期型別也可以直接使用 + - 進行運算,引入timedelta可以計算差值
print(now - timedelta(days=1))
print(now + timedelta(days=1, hours=2))

collections

collections 是 Python 內建的一個集合模組,提供了許多有用的集合類。包括 namedtuple、deque

tuple 可以表示不變集合,但是不方便從名稱上看出用途。通過使用namedtuple函式,可以建立一個自定義的tuple物件,規定了tuple的個數,並且可以通過屬性來訪問元素。

使用 list 儲存資料時,,按索引訪問元素很快,但是插入和刪除元素就很慢了,因為list是線性儲存,資料量大的時候,插入和刪除效率很低。deque是為了高效實現插入和刪除操作的雙向列表,適合用於佇列和棧。deque除了實現list的append()pop()外,還支援appendleft()popleft(),這樣就可以非常高效地往頭部新增或刪除元素。

參考資料:
1、Python Web Server Gateway Interface v1.0
2、Webpy 框架

轉載於:https://www.cnblogs.com/cocowool/p/6751816.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