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5年,一位來自廣西測試妹子學習《自動化測試》經驗分享

狂師發表於2020-06-10

本文來自一位妹子的投稿

大家好,我是黎婷,一位來自廣西南寧的測試妹子,工作5年,藉著原作者平臺,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近期在學習《自動化測試實戰寶典》一書過程中的一些感想、學習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 來自大多數測試人員的困惑

在當前整個軟體行業的高速發展中,作為測試人員如何在這個急速浪潮中站穩腳跟,想必大多數人都知道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與技能,鞏固並加強自身能力,才能保證自己不被淘汰。

然而目前相當多行業內的測試人員基本都會面臨這種困惑:大體的方向是確定了,但是具體學什麼,怎麼學,落實到地的方案卻比較少有人能想明白。

2. 自己的經歷

想到自己當初在第一家公司離職選擇跳槽的時候,也是帶著這樣的迷茫進入了一家境外電商公司,初入這家公司時,正值質量管理部門大力推廣要求各種自動化測試工具使用的風潮中,基於對KPI的追求,於是開始著手查詢當下各種流行的框架工具,為了KPI為了所謂的資料好看使用工具而學習測試工具,前期也是投入較多的時間,成果也是有的,但是很快也就放棄了使用:時間投入高,產出低,還不如手工測試

然而隨著公司業務的快速發展,產品迭代頻繁,重複性的迴歸工作慢慢的佔據很大一部分工作時間,加班處理工作已經成了常態,鑑於這種處境,又開始重拾了測試框架與工具,這回的目的很明確:在能保障產品質量的同時也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這些觀點在最近學習的書上提到關於自動化測試的意義點也是不謀而合的。

因此在這種狀況下開始主動學習工具和框架時,也多了份思考:如何利用這個框架的特點和優勢契合到實際工作的使用,能夠剛好解決工作中的痛點。帶著這個目的去學習工具使用工具,搞起的自動化,成效也是有很明顯的提升,從測試環境的迴歸測試效率提升,以及後續線上核心功能的持續監控落地,都給自己實際工作帶來很大的推動促進作用,自己也有更多時間投入到更有價值的專項測試中,而不是疲於日常的重複性工作不得發展。

繼續帶著這份思考,本人最近花了一兩個星期大體研讀了《自動化測試實戰寶典 Robot Framework+Python》一書,基本成功快速地掌握了用Robot Framework工具進行介面自動化測試。

在這次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能掌握到技術方面的知識,同時發覺它不只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有著完整且與時俱進的測試理論體系知識的書籍,書中成熟的思想理論加循序漸進的實戰講解,讓我從一個之前只聞RF名不識其真實面目的RF小白,到現在只通過一兩週時間就能快速掌握RF進行自動化測試。當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很難一下子消化完這麼豐富的知識點,在接下來的測試工作學習中,希望能在本書的指引下,更深入學習RF框架來推動自己的工作更高效、高質量的交付。

3. 學習後的幾點心得

接下來想分享自己在學習該書籍過程中的幾點心得:


心得之一:筆者在介面測試專案實戰章節中講到的一個點:

做好介面測試除了在‘術’上融合工程化的最佳實踐,武裝方式方法,在‘道’上更需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和決心。正確的認知和決心更加強調的是團隊成員之間的目標是否一致,大家是不是真心認同這件事,而不是被迫地或者礙於領導下達的任務指標才去做。所有流於形式或者並非發自內心而被迫做的事情,最後收效往往都是甚微的,即便給你的是一把‘屠龍刀’,也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只有大家有意識地從心出發,主動尋求改變、追求質量和高效率、精益求精,再結合合適的工程實踐,才能做到‘道’和‘術’的雙重兼顧。”

對於筆者提到的這個點,跟讀者我的實際工作遇到的情況也是非常契合的

在自己之前的公司中,也多多少少接觸到各種測試工具和框架,在工作之初去學習這類工具框架的時候,與其說初始的目的是為以後長遠的職業發展學習一項或多項技能鞏固能力,更不如說是基於領導的各種任務要求而“心不甘情不願”的去學習,在抱著這種想法去學習的技能,不僅不深入而且成果甚微,更是浪費了很多時間,最後甚至磨滅了繼續學習下去的念頭。

直到工作生涯中後期,才開始有意識自發的通過學習一些工具和技術,來真正地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領悟到學習的技術知識確切能給自己的工作帶來“收大於支”的成果時,不僅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內心也認可了技術帶來的改變,讓“屠龍寶刀”發揮其最大化作用,也真正契合了筆者提到的“道”和術的雙重兼顧

當內心開始認可了這項東西時,會發現學習技術的路上原來如此有趣而引人入勝。利用自己所學,發揮其最大用處,會將自己的學習帶入一個良性的迴圈中,讓自己不只是在日常工作中得到效益,長遠來講,何嘗不是對將來的職業生涯鋪墊穩固的基石呢。

心得之二:談談學習過程中解決問題發思路。


在學習介面測試實戰專案時,在一些基礎環境配置、匯入三方庫、介面認證鑑權等方面都遇到了阻礙。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分享下我對於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思路。

  1. 首先自己在學習一些新技術時,心態都會放得比較平,因為面對新東西新技術,會遇到問題是在所難免的,一帆風順的狀況基本不存在,所以一定要擁有一份積極的心態,而不是遇到問題就開始心煩氣躁,不僅不利於解決問題,還很容易喪失繼續學習下去的信心。
  2. 其次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了,這次學習的RF框架,提供了詳細且比較全面的日誌資訊,要學會通過具體報錯資訊定位問題產生的原因。通過確定問題關鍵字在網路上各大技術論壇社群平臺進行搜尋查詢,對搜尋到的結果也需要學會進行篩選總結,總結出搜尋出來的解決方法的規律去解決問題,多次嘗試,不怕試錯,問題在這個階段80%都能得到解決。而不太建議一遇到問題就去找他人協助解決,首先溝通是有成本的,其次也會佔用他人寶貴的時間。
  3. 如果嘗試多次自己解決還是無果,接下來才是找能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可能性比較大的小夥伴,因為漫無目的的請教也是浪費雙方時間的行為。有其他小夥伴的協助,也很難有不能解決的問題了。最後解決問題之後的記錄總結也是很重要,作為學習的沉澱,可以在下次遇到同樣問題能快速解決,也可以給後續遇到同樣問題的小夥伴提供幫助。

總的來說,在這次學習RF介面測試中,自己所在部門的小夥伴都很熱心給予了很大的支援幫助,自己也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掌握該項技能。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給予協助是非常可貴的,作為請教者,在今後的學習中,也要提供給他人力所能及的協助。畢竟,學習是相互的,大家彙集起來的知識泉源才能壯大,也能更好推動大家一起發展。

4. 談一談RF框架可以優化的幾個點

從RF框架本身來談,它的優勢是絕對佔主導的,接下來談一談在使用RF框架中個人覺得還可以優化的幾點:


  1. RIDE編輯器效能有待提高,在載入現有的測試部的介面指令碼,左側目錄樹經常出現卡頓,會一定程度影響指令碼編寫效率。解決辦法之一可以嘗試用其他編輯器如pycharm等替代。

  2. 希望可以支援通過抓包工具抓取到介面資料進行轉化,自動生成符合指令碼編寫格式的關鍵字,可以進一步提高編寫指令碼的效率。如httprunner的har2case命令可以很方便的將har檔案轉換成對應框架支援的指令碼書寫規範。當然對於這塊優化點,也是有解決辦法的:可以通過自己寫工具去轉換抓到的har檔案,而目前自己所在團隊也已經有大佬實現擴充了該工具

  3. robot framework 的編輯器RIDE目前對Python3 的相容性還不是特別好,主要是擴充套件庫的語法有比較多不相容。當然RF框架本身一直是支援Python3的,若習慣使用如pycharm這些編輯器來編寫指令碼,這塊不足也不存在了。但如果是習慣使用RIDE編輯器的話,對於當前主流使用的Python3維護相容性成本還是比較高。

總得來說,本次的學習實戰時間還是比較短暫,而本書提供的技術及知識理論是非常豐富的,在接下來的學習中,還需要繼續精讀細讀,慢慢消化,利用好這把“屠龍寶刀”加強自己的“戰鬥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