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介紹
【五分鐘的dotnet】是一個利用您的碎片化時間來學習和豐富.net知識的博文系列。它所包含了.net體系中可能會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比如C#的小細節,AspnetCore,微服務中的.net知識等等。 5min+不是超過5分鐘的意思,"+"是知識的增加。so,它是讓您花費5分鐘以下的時間來提升您的知識儲備量。
正文
前段時間在閱讀AspNet Core的原始碼中,發現了一個叫做ChangeToken
的靜態類。它的使用大概是這個樣子:
public ActionDescriptorCollectionProvider(
IEnumerable<IActionDescriptorProvider> actionDescriptorProviders,
IEnumerable<IActionDescriptorChangeProvider> actionDescriptorChangeProviders)
{
_actionDescriptorProviders = actionDescriptorProviders
.OrderBy(p => p.Order)
.ToArray();
_actionDescriptorChangeProviders = actionDescriptorChangeProviders.ToArray();
//here!!
ChangeToken.OnChange(
GetCompositeChangeToken,
UpdateCollection);
}
複製程式碼
回想起來,這個東西我好像已經不止看到它一次兩次了,在Microsoft.Extensions.FileProviders
包裡面也有發現它的身影。迷惑了很久之後,今天總算可以找個機會來扒一扒它,看看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東西。
其實,ChangeToken
在微軟官方的AspNet Core教程文件中是有專門介紹它的文章:《使用 ASP.NET Core 中的更改令牌檢測更改》。但是該篇文章我個人覺得有點偏重於講使用,而對原理比較淡化。這怎麼能滿足得了我們程式設計師的探索欲?,肯定要再百度一波呀,然後……………… 只有一篇文章....。(手動部落格園牛逼!)
觀察者?
其實,從MSDN裡面的第一句描述以及這個類的命名,我們們還是可以讀懂它的大致意思的。這不就是一個像觀察者模式的東西嗎? 當某某某發生變化的時候,就執行一個某某操作。
那麼直接用委託訂閱不行?我們們先來想一想使用傳統的委託來進行操作是什麼樣子的?
Action myAction = () => { Console.WriteLine("人來了!"); };
myAction += () => { Console.WriteLine("狗要叫!"); };
myAction += () => { Console.WriteLine("貓要叫!"); };
複製程式碼
類似於醬紫哈。當觀察到人來了的時候,貓狗就都會叫起來。
但是這樣寫您會發現,其實上面demo中的三個事物(人、貓、狗)關聯十分的密切。換成程式碼來理解的話,可能後期我們們會建立三個類,而他們之間的互動都是直接引用來實現的。如果型別較多,簡直會演變為一個噩夢。
那麼有沒有好的辦法呢? 那肯定是有的呀。
公認即合理?
我一直覺得所有的程式碼都能用我們們身邊的小事來解釋。所以,我又來講故事了?。
先來回憶一下30年前,我們們人與人之間是怎麼聯絡的。額…………好像確實很難聯絡上。因為當時交通和通訊工具都不發達,人們要交流只能通過見面。所以,當我想告訴某件事情給某人的時候,我必須親自跑到他的家裡,直到見到他本人或者與他的家人才能夠完成。當然,還有一個好一點的辦法就是託另外的一個人帶個口信過去,但是這也必須要求我得見到這個中間人,還要信得過他。
在那個“通訊基本靠吼; 交通基本靠走; 治安基本靠狗”的年代,聲音大好像還是有好處嘛。
那麼現在我們怎麼聯絡呢? 我默默的從兜裡摸出了波導手機(波導手機,手機中的戰鬥機,哦也)。這個社會,誰還沒有一個手機呀,就算沒有手機說不定也有電話手錶。?
OK,回到上面的問題。您有沒有一點靈感。 當一個類完成某個操作之後,下一個類就需要做出反應。剛開始,我們們可能是直接在A類裡面顯式的呼叫B類(只能親自跑到他家去)。後來,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委託(找一箇中間人帶口信,或者郵遞員等)。而現在,我們可以選一個“手機”來實現了。
那麼這個“手機”在程式碼裡面是一個什麼呢? 所有需要保持聯絡的人都得擁有它,只要“手機”線上就能進行通訊,而且所有人都拿著“手機”大家都不會覺得很奇怪? CancellationTokenSource
。像不像它,您是否在專案的大部分類裡面都引入了它,並且沒有感到任何一點的奇怪。
所以,當大家都認可這種類似於TokenSource
的東西之後,就覺得很正常,雖然我們們每次使用 CancellationTokenSource
都要引入System.Threading
名稱空間。
CancellationTokenSource
來看看使用CancellationTokenSource
來觸發一個觀察動作:
var cancellationTokenSource = new CancellationTokenSource();
cancellationTokenSource.Token.Register(() =>
{
Console.WriteLine($"{nameof(cancellationTokenSource)} 改變,觸發了回撥");
});
cancellationTokenSource.Cancel();
複製程式碼
是不是很簡單。我們們只需要在需要的類裡面引入CancellationTokenSource
就可以註冊自己的回撥方法,當它取消的時候就會執行響應的操作。加上CancellationTokenSource
本身的執行緒安全,所以它從一提出來就被廣泛的應用於非同步程式設計。
可能到這裡您會問,這個和我們們今天提到的ChangeToken
有半毛錢關係嗎? 別急,我們們慢慢來細看一下今天的主角:
public static class ChangeToken
{
public static IDisposable OnChange(Func<IChangeToken> changeTokenProducer, Action changeTokenConsumer);
}
複製程式碼
該類僅僅提供了一個OnChange
的靜態方法,而該方法需要一個返回型別為IChangeToken
的引數。而一看這個命名**Token
,是不是很像我們們上面的CancellationToken
,也就是說它可能就是一個我們們公認的類似於“手機”一樣的東西,擁有了它,就會得到通知。 是的,就是這個樣子,這種東西官方的名稱其實叫做“令牌”。所以,您可能都會猜到,它可能會具有一個註冊回撥的方法:
public interface IChangeToken
{
bool HasChanged { get; }
bool ActiveChangeCallbacks { get; }
IDisposable RegisterChangeCallback(Action<object> callback, object state);
}
複製程式碼
看起來好像很符合我們們的猜想嘛。那麼,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高層的抽象! 就好像我們剛才所說的“手機”,手機是抽象的概念,而“OPPO手機”、“華為手機”、還有我的“波導手機”都是它的具體實現。我們在不同的圈子可能會使用不同的手機。
比如下方的程式碼:
Console.WriteLine("開始監測資料夾 c:\\temp");
var phyFileProvider = new PhysicalFileProvider("c:\\temp");
IChangeToken changeToken = phyFileProvider.Watch("*.*");
changeToken.RegisterChangeCallback(_ =>
{
Console.WriteLine("檢測到資料夾有變化!" + _);
}, "xiaoming");
Console.ReadLine();
複製程式碼
code引用自:jackletter的部落格
像不像一個叫做PhysicalFileProvider
的運營商,給我發了一個“手機”(令牌)。當我擁有這個令牌之後,運營商就可以聯絡到我了,當它聯絡我的時候,我就可以做出對應的反應。比如上面是列印一排字出來。
而在“物理檔案”這個圈子裡面,IChangeToken
的真身叫做PollingFileChangeToken
;在“配置系統”這個圈子裡面,IChangeToken
的真身叫做ConfigurationReloadToken
。
如果我們們想實現自己的IChangeToken
怎麼辦呢?還記得最上面的CancellationTokenSource
嗎?既然.Net為我們們提供了一個執行緒安全而又直接可以拿來用的工具,那我們就不用客氣了:
public class MyOwnChangeToken : IChangeToken
{
public CancellationTokenSource _cts = new CancellationTokenSource();
public bool ActiveChangeCallbacks => true;
public bool HasChanged => _cts.IsCancellationRequested;
public IDisposable RegisterChangeCallback(Action<object> callback, object state) => _cts.Token.Register(callback, state);
public void MyOwnChange() => _cts.Cancel();
}
複製程式碼
在“我自己的這個圈子”,就可以使用MyOwnChangeToken
了,當外界獲取到我的IChangeToken
,我就可以觸發MyOwnChange
來通知他們了。
其實.NET Core中大部分的IChangeToken
內部都使用了CancellationTokenSource
。
搞懂了IChangeToken
我們就很輕鬆就能理解了ChangeToken
,作為靜態類的它,肯定是作為一個工具類的實現。
說白了我們直接使用靜態方法就可以完成訂閱了:
ChangeToken.OnChange(
() => physicalFileProvider.Watch("*.*"),
() => Console.WriteLine("檢測到資料夾有變化!")
);
複製程式碼
那麼您可能會說,我直接使用上文那個RegisterChangeCallback
方法訂閱不行嗎?他們有什麼區別嗎? 答案是:“呼叫次數”。使用RegisterChangeCallback
的方法,只會執行一次回撥內容,因為當“令牌”用了一次之後,其實它就失效了。所以上面那個監控檔案改動的程式碼,當第二次檔案改動的時候,它其實是不會再執行回撥的。
而使用ChangeToken
這個靜態類,它就可以幫助您不斷的去獲取新“令牌”然後註冊對應的回撥,所以就能夠保證我們們多次改變也能觸發回撥了。
所以來看上面的這一段程式碼 ChangeToken.OnChange(() => physicalFileProvider.Watch("*.*"),...)
,“phyFileProvider
”這個“供應商”可以為我們提供“令牌”,當該令牌發生改動的時候,我們就有機會去完成操作了。() => physicalFileProvider.Watch("*.*")
這部分程式碼我們可以稱它為“令牌生產過程”,而() => Console.WriteLine("檢測到資料夾有變化!")
叫做“令牌的消費過程”。ChangeToken
乾的事情就是:當消費者消費之後,就又會去讓“生產過程”再生成一個令牌出來,並且在該令牌上掛載“消費過程”,這樣就能保證能夠一直“觀察”下去了。
其實ChangeToken
的實現很簡單,有關它的原始碼您可以參考:Github 原始碼。
總結
本期其實主要給大家介紹了IChangeToken
和ChangeToken
,關於IChangeToken
其實後期的文章中我們們也有涉及到。它其實也是.net core中重要介面之一,理解它的“職責”和“原理”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才能便於後期我們學習它所在的“不同圈子”,比如文中提及到的物理檔案系統等。
最後,偷偷說一句:創作不易,點個推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