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應用、開放平臺,三大維度概括2019年中國AI產業發展

快商通發表於2020-02-14

日前,中國科學院大資料探勘與知識管理重點實驗室釋出了《2019年人工智慧發展白皮書》,對人工智慧關鍵技術突破、人工智慧賦能產業應用、開放平臺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與總結。

隨著技術的進步、應用場景的豐富、開放平臺的湧現和人工智慧公司的創新活動,我國整個人工智慧行業的生態圈也會逐漸完善,從而為智慧社會的建設貢獻巨大力量。

image/20200213/5cc5ce75e7489ce892c73eeec2450117.jpeg

一、中科院《2019年人工智慧發展白皮書》中顯示,計算機視覺技術、自言語言處理技術、跨媒體分析推理技術、智適應學習技術、群體智慧技術、自主無人系統技術、智慧晶片技術、腦機介面技術是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八大關鍵性技術。

其中,計算機視覺技術是一門研究如何使機器“看”的科學,在交通、安防、醫療等領域廣泛應用。以安防領域來說,中國在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方面無疑處於領先地位,這項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警察工作、支付識別、機場安檢,甚至在北京天壇公園分發廁紙、防止廁紙被盜,以及其他許多應用。

自然語言處理,是指用計算機對自然語言的形、音、義等資訊進行處理,即對字、詞、句、篇章的輸入、輸出、識別、 分析、理解、生成等的操作和加工,其具體表現形式包括機器翻譯、文字摘要、文字分類、文字校對、資訊抽取語音合成語音識別等。

阿里達摩院曾在2020年初發表十大科技趨勢預測,其排在首位的感知智慧演進趨勢,便是以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為發展基石。在認知智慧時代甚至是感知智慧的過渡時代,能率先佈局自然語言處理的企業將具備強大的競爭力。目前,佈局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企業一類是從大資料分析公司轉型,如明略科技、百分點等;另一類是語音或者語言聲學的公司,如科大訊飛思必馳快商通等,這類公司大多以語音識別、聲紋識別為主。

例如,科大訊飛感知智慧+認知智慧為企業的主要研究方向。其感知智慧的目標是,實現高可用的感知智慧,讓機器有更多感知能力;任務包括語音識別、手寫識別、影像識別等。認知智慧的目標是,實現認知智慧的突破,部分取代人類的腦力勞動;其任務包括智慧客服、自動閱卷、人機互動等。另一家中國AI企業快商通,以聲紋識別等智慧生物識別技術建立感知智慧“智慧生物識別大腦”,以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建立認知智慧“艾賦能大腦”,其目標是希望機器能夠以語音和語言為入口,通過認知智慧訓練出不同領域的專家系統,進而賦能到整個社會。

二、相得益彰:人工智慧賦能產業與應用場景

acd5ee98500045a0b561cab1cdca2faf.png

人工智慧技術向各行各業滲透的過程中,不同產品由於使用場景複雜度的不同、技術發展水平的不同,而導致其成熟度也不同。

比如,教育和音響行業的核心環節已有成熟產品,技術成熟度和使用者心理接受度都較高;個人助理和醫療行業在核心環節已出現試驗性的初步成熟產品,但由於場景複雜,涉及個人隱私 和生命健康問題,當前使用者心理接受度較低;自動駕駛和諮詢行業在核心環節則尚未出現成熟產品,無論是技術方面還是使用者心理接受度方面都還沒有達到足 夠成熟的程度。

a6c63582bf9f4c119285188930e6a81e.png

從行業使用率視角來看,安防和金融行業的人工智慧使用率最高,零售、交通、教育、醫療、製造、健康行業次之。

安防行業一直圍繞著視訊監控在不斷改革升級,隨著計算機視覺技術出現突破,安防行業便迅速向智慧化前進,國內也湧現出商湯、曠視等優秀人工智慧初創企業,而海康、大華等傳統安防巨頭亦不斷髮力AI,逐步搭建起適合自身業務模式的智慧化體系。此外在分析預判方面,人工智慧技術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社會安全事件的預警能力和對風險態勢的感知,具體落地案例可參考快商通大規模融合聲紋資料庫平臺、明略資料大資料研判系統等。

金融行業擁有良好的資料積累,在自動化的工作流與相關技術的運用上有不錯的成效,因此人工智慧技術也得到了良好的應用。以金融安全為例,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與傳統金融和電子商務的深入結合,其不僅帶給使用者更便捷的使用體驗,同時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但與此同時,新的欺詐手段也不斷衍生,線上逾期風險和線上黑色產業野蠻生長。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服務商快商通技術專家表示:“通過聲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進行金融賬號安全保護、身份資訊保安保護,將成為未來安全技術發展的新趨勢。”

醫療健康方面,以2020年新冠肺炎防控為例,從百度快速體溫檢測、加拿大Bluedot大資料防控、快商通智慧新冠肺炎諮詢機器人、中科大送餐機器人等例項可以看出,人工智慧技術正逐漸成為人類的新一代守護者。

三、百川歸海: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逐步建立

客觀地說,雖然人工智慧技術不斷向眾多行業和商業場景滲透,但目前人工智慧的能力仍然不是像雲端計算一樣可以隨取隨用的通用資源,主要的人工智慧技術還掌握在大型科技公司和網際網路巨頭的手裡,若能讓人工智慧普惠到更多公司和使用者,人工智慧社會的建設才會明顯提速。

cf950b6abb0540ec8c077e56b7b3cc9a.png

在政府和大型公司的領跑下,越來越多的人工智慧開放平臺開始湧現出來。2017-2018年,科技部等多部門經充分調研和論證,確定了五大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分別依託百度阿里雲、騰 訊、科大訊飛公司、商湯集團,建設自動駕駛、城市大腦、醫療影像、智慧語音、智慧視覺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並由科技部、發改委、財政部、教育部、工信 部、中科院等15個部門構成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推進辦公室來推進專案、基地、人才的統籌佈局。

這批“國家隊”開放創新平臺將在四個方面發揮核心使命, 包括建立人工智慧國際化人才體系並培養國際化人才,通過人工智慧賦能,創造以眾創空間、孵化器為代表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態環境等。

人工智慧開放平臺的建立,有助於降低企業的技術門檻,讓所有創業者都享受到人工智慧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紅利,同時也有助於連線各行業內的產學研機構,實現資料打通,避免 重複工作,構築完整的產業生態,大幅提升整個產業的生產效率。

除了國家級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以外,越來越多人工智慧領域的其他企業也開始搭建人工智慧開放平臺,如教育領域的松鼠AI 1對1建立了智適應教育開放平臺,京東建立了以智慧零售為京東人工智慧開放平臺NeuHub等。如果說早年間的人工智慧開放平臺由國外巨頭如谷歌等領跑,那麼隨著中國人工智慧行業的整體發展,國內人工智慧企業也開始嘗試營造開放的行業生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