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Python 入門到精通(2):基本語法(上)》已經為大家簡單介紹了一下python的基本語法,上一篇部落格的基本語法只是一個預覽版的,目的是讓大家對python的基本語法有個大概的瞭解。之所以將python的基本語法分為兩部分,是因為園子裡大部分人都是有程式設計基礎的,所以在學習Python的時候可以先出個預覽版的,預覽版都是根據Python的語法與其他語言(java/C#/php)比較類似又不完全一樣的地方,便於大家對Python有個基本理解。在大家差不多有個瞭解以後,我們再深入講講Python的語法可能就會容易一些。
寫在前面
python你不去認識它,可能沒什麼,一旦你認識了它,你就會愛上它。
正文開始:Python基本語法
1.定義常量:
之所以上篇部落格介紹了定義變數沒有一起介紹定義常量,是因為Python的常量相對其他語言,可能略顯麻煩。不僅僅只是單靠const就可以完成常量定義的。在Python中定義常量需要用物件的方法來建立。
我們需要在Lib的目錄下建立一個const.py的檔案,lib目錄下主要是放一些模組的東西
程式碼正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class _const(object): class ConstError(TypeError):pass def __setattr__(self, name, value): if self.__dict__.has_key(name): raise self.ConstError, "Can't rebind const (%s)" %name self.__dict__[name]=value def __delattr__(self, name): if name in self.__dict__: raise self.ConstError, "Can't unbind const (%s)" %name raise NameError, name import sys sys.modules[__name__] = _const() |
這就是一個定義常量物件的方法,Python定義常量首先需要有物件的概念,所以上篇部落格我們已經簡單瞭解了物件的定義了。至於上面這個const類呢,大家略看一下就可以了,這種東西百度搜尋Python定義常量一大堆。我們只需要在lib資料夾下面建立一個const.py的檔案,將上述程式碼拷貝到const.py檔案裡。這樣使用常量就很方便了。
程式碼講解:
通過上圖的執行結果,可以看出來,在輸出第一次輸出const.value(結果是5)以後,就報錯了。那是因為一個常量再一次被賦值了,所以就會報錯。在建立好常量物件的方法以後,其實常量使用還是很方便的。使用常量的方法如下。
1 2 3 |
import const const.value=5 print(const.value) |
2.數的型別:
- 整數型(int) 例:0、6、-2、2015、-203
- 長整型(long) 例:56990l、-12694l、938476l
- 浮點型(float) 例:7.5325、9.434、6.66
- 布林型(bool) 例:True、False
- 複數型(complex) 例:6+4j、-5+12j、98+9j
數的型別裡都比較好理解,這裡可能就只有複數型需要單獨拿出來說說。
complex()函式可以使用引數real + imag*j方式建立一個複數。也可以轉換一個字串的數字為複數;或者轉換一個數字為複數。如果第一個引數是字串,第二個引數不用填寫,會解釋這個字串且返回複數;不過,第二個引數不能輸入字串方式,否則會出錯。real和imag引數可以輸入數字,如果imag引數沒有輸入,預設它就是零值,這個函式就相當於int()或float()的功能。如果real和imag引數都輸入零,這個函式就返回0j。有了這個函式,就可以很方便地把一個列表轉換為複數的形式。
注意:當想從一個字串的複數形式轉換複數時,需要注意的是在字串中間不能出現空格,比如寫成complex(‘1+2j’),而不是寫成complex(1 +2j’), 否則會返回ValueError異常。
程式碼講解:
3.字串型別:
- 單引號字串:’hello’
- 雙引號字串:”hello”
- 三引號字串:”””hello”””或”’hello”’ 注:三引號包含的字串可由多行組成,一般可表示大段的敘述性字串。在使用時基本沒有差別,但雙引號和三引號(”””…”””)中可以包含單引號,三引號(”’…”’)可以包含雙引號,而不需要轉義
程式碼正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dan='m1n9' print("dan: {0}".format(dan)) dan1='Our "young"!' print("dan1: {0}".format(dan1)) dan2='''Our young cool''' print("dan2: {0}".format(dan2)) dan3="""Our young cool""" print("dan3: {0}".format(dan3)) |
程式碼講解:
4.轉義符和換行符:
程式碼正文:
1 2 3 4 |
comment='I\'m young' print(comment) description="Our \nyoung" print(description) |
程式碼講解:
5.自然字串和字串重複:
自然字串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將字串保留本身的格式,而不受轉義的影響。
字串重複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將字串重複輸出。
程式碼正文:
1 2 3 4 5 6 7 |
comment=r'Our \nyoung' print(comment) description="Our \nyoung" print(description) three="Our young\n"*3 print(three) |
程式碼講解:
6.子字串:
索引運算子從0開始索引
切片運算子[x:y]是指從第x下標開始到第y-1下標
程式碼正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description="Our young" d1=description[0] print("d1: {0}".format(d1)) d2=description[8] print("d2: {0}".format(d2)) d3=description[:3] print("d3: {0}".format(d3)) d4=description[3:] print("d4: {0}".format(d4)) d5=description[3:6] print("d5: {0}".format(d5)) |
程式碼講解:
7.資料型別:
- 基本資料型別:基本資料型別就是之前我們講到的數和字串,這裡就不介紹了。
- 列表:python裡沒有陣列的概念,列表和陣列的概念很接近。列表是用來儲存一連串元素的容器,用[]表示。
- 元組:同樣元組合陣列的概念也很接近,用()表示。另外元組只能讀取不能修改。
- 集合:
- 格式:set(元素),python的set是一個無序不重複元素集。
- 功能:
- 建立關係
- 消除重複元素
- 字典:Python中的字典也叫關聯陣列,用{}表示。例: dictionary={‘name’:’toutou’,”age”:”26″,”sex”:”male”} ps:是不是覺得有點兒像json?
程式碼正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 coding=utf-8 #列表 people=["劉一","陳二","張三","李四","王五","趙六","孫七","周八","吳九"] print people[3] #元組 names=("劉一","陳二","張三","李四","王五","趙六","孫七","周八","吳九") print people[1] #集合 xitems=set("1222234566666789") xitems.add("x") xitems.remove("8") xitems.discard("8") print xitems yitems=set("1357") #交集 print("交集:{0}".format(xitems&yitems)) #xitems&yitems = xitems.intersection(yitems) #並集 print("並集:{0}".format(xitems|yitems)) #xitems|yitems = xitems.union(yitems) #差集 print("差集:{0}".format(xitems-yitems)) #xitems-yitems = xitems.difference(yitems) xitems.pop() xitems.clear() print("xitems集合被清空:{0}".format(xitems)) #字典 dictionary={'name':'toutou',"age":"26","sex":"male"} print dictionary["name"] #向字典中新增專案 dictionary['hobby']='cnblogs' print dictionary["sex"] print dictionary["hobby"] |
程式碼講解:
8.識別符號:
在日常生活中,標示符是用來指定某個東西、人,要用到它,他或她的名字;在數學中解方程時,我們也常常用到這樣或那樣的變數名或函式名;在程式語言中,識別符號是使用者程式設計時使用的名字,對於變數、常量、函式、語句塊也有名字;我們統統稱之為識別符號。
識別符號命名規範:
- 必須只能是字母或下劃線開頭,不能是數字或者其他字元開頭
- 除第一個開頭字元外,其他部分可以是字母或者下劃線或者數字
- 識別符號大小寫敏感,比如name和Name是不一樣的識別符號
特殊識別符號:python中的關鍵字是指系統中自帶的具備特定含義的識別符號。常用的python關鍵字主要有:and,elif,global,or,else,pass,break,continue,import,class,return,for,while… 常用的python關鍵字很多與其他語言類似的,我們在命名時應儘量避免與關鍵字重複。大家也不用擔心怕不好區分,其實也很好區分,一般的IDE中關鍵字是會顯示出特定顏色的。
9.物件:
Python物件型別:Pyhon的內建物件:數字、字串、列表、元組、字典、集合等等,在Python中,一切都可以看做是物件。
Pickle模組:在Python中有時有一些物件需要永續性儲存,並且不丟失這個物件的型別與資料,就需要將這些物件進行序列化,序列化之後需要使用時,再恢復為原來的資料。這種序列化的過程,就叫pickle(醃製)。
程式碼正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coding=utf-8 #pickle 模組化(醃製) import pickle #dumps(object)序列化 listx=["one","two","three"] listb=pickle.dumps(listx) print("dumps(object)序列化:{0}".format(listb)) #loads(string)反序列化 listz=pickle.loads(listb) print("loads(string)反序列化:{0}".format(listz)) #demp(object,file),將物件序列化儲存到檔案 writeFile=file('test.pke','wb') pickle.dump(listx,writeFile,True) writeFile.close() #load(object,file)將dump儲存在檔案裡的資料反序列化 readFile=file('test.pke','rb') listTemp=pickle.load(readFile) print("#load(object,file)將dump儲存在檔案裡的資料反序\n列化:{0}".format(listTemp)) readFile.close() |
程式碼講解:
10.行與縮排:
物理行與邏輯行:
- 物理行:實際中看到的行。python中一個物理行一般可以包含多個邏輯行,在一個物理行中編寫多個邏輯行的時候,用分號隔開。一個邏輯行後面必須有一個分號,注意,在實際程式中,如果一個邏輯行佔了一個物理行的最後,這個邏輯行也可以省略分號。(省略規則:每個物理行預設自帶一個分號,so,每個物理行的最後一個邏輯行可以省略分號,故:當一個邏輯行佔了一個物理行的時候即可省略分號。)
- 邏輯行:一段程式碼意義上的行數
行連線:行連線相關講解參見程式碼講解圖。
縮排:在上篇部落格中,有朋友提到python語言是”靠縮排控制程式碼的語言”。的確如此,在python中,邏輯行的起始位置的空白是有語法規定的,如果空白不對,程式就會執行出錯。(這一點是和其他語言很大的一個不同點。)一般情況下(if/while..等等後面的邏輯行除外),單獨的邏輯行起始位置不應該有空白。縮排的方法有兩種,可以按空格,也可以按tab鍵。(一般IDE會自動縮排。)關於縮排可能剛入門起來有點不適應或者不習慣,多試試就好了。
程式碼正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 coding=utf-8 #物理行與邏輯行 #以下是2個物理行 print "物理行1" print "物理行2" #以下是1個物理行,2個邏輯行 print "邏輯行1";print "邏輯行2" #以下是1個邏輯航,2個物理行 print '''你說 我是 物理行還是邏輯行?''' #行連線 print "我是行連" \ "接" |
程式碼講解:
部落格總結
關於python的基本語法一和二就介紹這麼多,大家如果有什麼疑問或者補充的可以踴躍發言。基礎很重要,而就Python基本語法而言,有很多和其他語言不一樣的地方,需要勤加練習,就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