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不用寫程式碼了吧?

wc的一些事一些情發表於2019-08-03

  這是上個月同事問我的一個問題,由於時間問題未能回答他,但我答應他我會寫一篇文章出來告訴他我是怎麼想的。

 

  在我多年的工作中,很多時候我會遇到一些類似“不就用增刪改查幾條SQL的事情嗎”的客戶。查理·芒格跟我說,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理。我不可能搬出一套嚴格的軟體工程理論去跟客戶爭辯,而是結合他最核心的利益點以及我個人最大利益點中取得平衡。每個人都會以自我為中心點出發做事情,有些人可能願意接受改變,但有些人寧死不屈。所以,我們學習基礎理論的東西不是為了說服別人自己是對的,更多是作為風險以及收益的判斷標準。我自己在自我改變的實踐中都那麼艱難,更何況去改變別人。所以,做好一件事情更多需要在多方之間達到平衡點。參與方越多,溝通成本越高。這也是我上一篇《我是如何降低專案的溝通成本?》出現的原因。

 

  其實遠不止客戶,就連自己的領導也會犯類似的錯誤。過去太遠的“賬”我就不翻了,就在上一週的內部討論會議當中,我領導竟然把“溝通協調能力”等同專案經理的“管理能力”。當然,他可能會受到各種上下文的關聯搜尋才會出現這句話。但,他的這個意識是存在的。沒事,上司的問題就是我晉升的機會,這個公司也因此才有我的存在。很多時候,發現自己不在詩和遠方,而是眼前。瞭解別人,不需要去給每一個人派調查問題,深入瞭解自己即可,外國人也說了:“People are the same”。瞭解其他企業的問題,也不一定需要頻繁跳槽。把自己企業的問題挖掘出來,才發現,壓根沒有跳槽的機會。

 

  價值是在交換中產生的。所以看到了市場痛點,那就是自己的機會。一個人的力量太小了,需要團隊的力量。我現在從事的是IT服務,所以IT領域能力是我的核心價值力量。我不擅長專案管理,我可以聘請專案經理;我不懂設計,那我可以找設計師合作;我沒那麼多時間開發,我可以找開發工程師等等。IT領域的基礎理論讓我知道如何服務好別人,我需要懂計算機原理,我需要懂軟體方法,我需要懂專案管理過程,我還需要懂點客戶心理。我每一樣都懂,但不代表我事事親力親為。因為我同時懂點經濟學知識讓我更能理解如何通過分工合作降本增效。

 

  前幾天面試了一個應聘我們需求分析師職位的某211大學畢業的女孩子。在聊天當中,她告訴我覺得需求分析師比什麼UI設計師需要更高的綜合能力。換句話說,她覺得需求比其他職位更牛,所以她更想挑戰。這個女孩子剛畢業,還很年輕。但年輕不是理由,如果不出“意外”,這位女孩的這個觀念至少會在5年甚至10年以後都未必會有所改變。因為,這是我從自我改變的難度當中推斷出的這個概率時間。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主觀想法太常見了,我家人會這樣,我朋友會這樣,我領導和客戶都會這樣,跟學歷、年齡無關,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

 

  回到崗位上,每個崗位是每個人的起點,起點可以不一樣,但需要的綜合能力不能因為崗位的差別而否定的綜合能力的需要。我在《我是如何降低專案的溝通成本?》已經強調了,分工是突破個人能力的侷限,跟做一個全棧人毫無衝突。我還經常聽到一些關於程式設計師普遍悶騷等說法。表面上看似一種玩笑,實際上就是一種自我暗示。暗示多了,觀點就入腦了。人最終的競爭力無非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價值交換面前,崗位都是那麼的一文不值。千萬不要用“崗位”去定義自己的未來,很容易侷限了自己價值的挖掘。很多人在跳槽中薪資越跳越高,但價值發揮的空間卻越跳越窄。崗位的背後其實就是你解決問題,或某些問題的能力。向寬處行吧,兄弟。

 

  我現在的工作更多是專注於如何提高自己和同事的每一行程式碼的單價,但我不侷限於向未來按自己說話分鐘收費的方向去努力。我不知道我這篇文字能否回答我同事的那個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