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編寫輕量級 CSS 框架

敘帝利發表於2017-08-08
topic-img

Github: https://github.com/nzbin/snack

Demo:  https://nzbin.github.io/snack/

前言

這篇文章我已經醞釀了半年之久,或者說拖沓了這麼久吧。想說的東西很多,卻又無從說起。如今輕量級框架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我想每個人都應該歸納總結工作中的常見需求,編寫一套適合自己的 CSS 框架。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到了物件導向的 CSS(比如 BEM、OOCSS、SMACSS,詳見 http://vanseodesign.com/css/dry-principles/)。這是一種思想,並不涉及具體的 CSS 問題,主要是類命名的策略!現在仍然有很多人對於前端框架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認為 Bootstrap 是後端人員專用,前端沒必要等等。我不知道這種說法從何而來,我最開始也不喜歡使用框架,或許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樣,畏懼新知識、害怕難以駕馭、遇到問題的時候無法解決等等。最關鍵的一點是很多人認為框架的樣式是固定的,修改起來太麻煩,還不如自己根據設計圖寫起來方便。

為什麼使用框架

為什麼使用框架?答案顯而易見,效率。除此之外,使用框架或者研究框架的意義還有很多,比如物件導向思想的具體實現。在上一家公司工作的時候,開始的幾個專案我也是用最原始的方法書寫 CSS 。專案之中最讓我頭疼的就是類的命名。我想大多數人都是根據功能去命名,這就造成了很多的冗餘,相同的元件可能寫很多次。簡單舉一個例子,如下圖,個人中心的登入介面。

999445-20170730140149130-1698175321

很多人包括我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選擇下面的類命名及佈局方式,其通用性非常差

然而瞭解 Bootstrap 的人應該一眼就發現上圖就是一個 media 物件,無非一些小細節需要調整一下

為了讓文字與圖片居中對齊,我們可以使用 Bootstrap 的 .media-middle 的輔助類。如果在工作中還要根據需求自定義一些輔助類調整細節,當然這是一個移動端的例子,可以選擇移動端框架相關的 media 物件。

另外,在專案改版的時候,原始的方法的修改更是慘不忍睹,可以說是噩夢,冗長的 CSS 檔案、混亂的功能劃分、類名、色值等等。最後也只能硬著頭皮一點一點修改。那一刻我才體會到框架的意義以及前端工具的重要性。我從工作中總結出,要麼你可以熟練的使用某一個框架,要麼就自己實現一個框架

前端框架對比

目前市面上前端框架主要分重量級與輕量級。重量級主要有 Bootstrap、Semantic、UIkit、Foundation 等,輕量級有 Pure、Skeleton、Miligram 等。經常關注前端動態的工程師會發現輕量級框架每年都層出不窮。在我上面提到的主流輕量級框架之外還有很多類似的框架。我一直問自己,為什麼要重複造輪子。經過研究,我發現這些輕量級框架其實大多都不能勝任工作需求,而且模仿的痕跡很重,基本上都或多或少的有 Bootstrap 的影子。那麼這些輕量級框架有沒有意義呢?當然有。但是就我個人觀點,選擇輕量級框架反倒不如自己實現一個框架。因為大多輕量級框架就像是工作總結,是根據自己的業務需求實現的。所以大多不具有通用性。

前端框架的對比主要以 Bootstrap、Semantic、UIkit 為主,因為我個人感覺這三個最具有代表性,而且設計風格各有特色。Foundation 也有很多大公司在用,但以我個人觀點,無論是框架的易用性還是設計風格,相比其它幾個框架稍遜一籌。

其中 Bootstrap 和 Semantic 是物件導向的最好體現。

我先說一下 Bootstrap 的優勢,不是設計風格,不是模組,不是特效,而是柵格,響應式柵格。Bootstrap 的柵格在與其它框架對比中佔有絕對優勢,無論是柵格的劃分還是類名的風格都堪稱經典。如果讀者有心看一下 Bootstrap 的 Less 原始檔,就會感受到 Bootstrap 對於響應式柵格的獨具匠心。其實在 Bootstrap 之前也有很多柵格方案,但是給人的感覺就是不夠利索,類名繁瑣不好記。而後來的很多框架,尤其輕量級的框架大多都有 Bootstrap 的影子。

下面我們通過對比幾個框架的柵格和按鈕來看一下類命名的策略。

Bootstrap

Semantic

Foundation

UIkit

Pure

通過上面的對比,大家應該已經發現了這些框架的命名策略的不同。不可否認,Bootstrap 的命名最經典。

之前在網上看到有人討論關於框架的易用性,有人說 Bootstrap 的類名太長,然而通過上面幾個框架的對比,Bootstrap 的類並不繁瑣,而且用前處理器編寫框架時巢狀會比較靈活。

Semantic 的類名最簡潔,通過多個定語的修飾組成一句話,確實很有意思。但是過多的修飾類在編寫框架時會稍顯凌亂,有利有弊,因人而異吧。

Foundation 的柵格應該是最豐富的,策略上類似 Bootstrap,只是對公共屬性進行了拆分,大家也可以看看其中的具體細節。

UIkit 和 Pure 的策略相同,都加了字首以區分其它框架,但是很顯然類名過於冗長了。我在編寫框架時也這樣想過,但是最終放棄了這種方式。

關於 CSS 前處理器

CSS 前處理器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真正能夠在工作中運用的人有多少呢?熟練使用前處理器特性的人又有多少呢?

我之前工作的時候也沒有用前處理器,因為不用,所以也意識不到前處理器的好處。主要是覺得麻煩,因為要使用編譯器編譯一下,還不如直接寫 CSS 方便。但是在專案維護的時候就意識到前處理器的好處。後來在幾個專案中嘗試了前處理器,但是對於模組化的寫法不太明確。前處理器作為工具,可以實現模組化編寫 CSS,那麼應該如何劃分模組?另外,前處理器有很多特性,但是大多數人剛開始只用到變數和巢狀,其它的特性幾乎很少用到。我相信在自己動手實現一個輕量級框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對前處理器有一個全面的瞭解。

目前流行的前處理器有 Less,Sass,Stylus 三個,選擇哪個完全是看自己的習慣。我最開始因為 Bootstrap 瞭解的 Less,但是因為習慣選擇了 Sass,其次 Sass 的功能要更全面一些。

無論是工作還是自己寫專案,都要搭建一個專案環境,也就是安裝一系列的 npm 包。相比刀耕火種的開發方式,使用工具開發的前期準備過程稍顯麻煩,然而一旦環境建好,後期的開發將會遊刃有餘。

Miligram 這個輕量級框架在 Github 上有很高人氣,但是說實話,用處並不大。不過這個框架的構建方式非常值得學習。雖然 CSS 對於很多人倆說很簡單,但是真要去寫一個框架,還是非常棘手,這時候就需要借鑑一些優秀的框架。

編寫框架大致會用到的 npm 如下:

其實最主要的就是一個 node-sass,其它的都是輔助 CSS 檔案的生成修改,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去 npm 官網搜尋這些外掛,瞭解具體用法,如有不懂可以給我留言,我就不囉嗦了。

編寫輕量級框架

終於到了本篇文章的重頭戲。

簡單介紹一下,我給自己編寫的框架取名 Snack,原意“零食”,主要表達簡單之意。雖然是輕量級框架,但我並不想拿輕量級做為噱頭,畢竟體量輕意味著某些功能的缺失以及疏漏。這個框架的意義更多的是交流學習,我試圖借鑑其它框架的優秀之處,儘量簡化類名,以及嘗試探索一些更通用的元件。

大多數的輕量級框架只是 CSS 框架,不涉及 JS 部分,主要用於網頁的佈局。我之所以打算自己編寫框架,是因為工作中重複的東西太多,通過框架可以很好的將這些零散元件整合到一起。另一方面,寫個小專案,學點新知識是一件趣事。

編寫框架是去年想做的事情,但因為時間原因,拖了很久。寫框架之初我曾陷入一個誤區,我打算設計一些比較前衛的樣式,立體的按鈕、浮動的皮膚等,比如下圖中的風格。

999445-20170729121038503-1321230727

https://dribbble.com/shots/524593-Soft-Interface-Black

但是在斷斷續續編寫框架的過程中,我逐漸找到了方向,上圖的樣式只是一種皮膚,編寫框架之初不應該把重點放在這上面。當然,好的 UI 設計也是框架成功的一部分。

模組劃分

編寫框架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框架應該包含哪些模組。因為是輕量級框架,所以模組肯定沒有重量級框架那麼全面,只有核心的一些元件。通過比較一些輕量級框架以及工作總結,大致常用的模組包括柵格、媒體、按鈕、排版、表單、表格、皮膚以及輔助工具。

在常用的這幾個元件中,需要重點關注的是柵格、表單及皮膚,媒體元件也很重要,但是自由發揮的空間不大,我直接用了 Bootstrap 的媒體元件。

命名策略

首先是類命名的層次與結構。類命名一直是我比較糾結的地方,剛開始工作的時候為了起一個見名知意又簡潔的類名總是抓耳撓腮。我在編寫框架時儘量避免與 Bootstrap 的類名重疊,但也不能完全避免。對比其他框架會發現,這種情況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畢竟類名會有一定的規律性以及層次性。在這一點上我比較喜歡 Bootstrap 的風格。下面和 Bootstrap 的表單做一個對比。

Bootstrap 的表單結構及類名

Snack 的表單結構及類名

這個表單結構整體而言還算不錯,只是個別地方需要修改。有一些框架不給 input 等元素起類名,而是給父元素一個類名,個人對這種做法表示疑問,不起類名會降低框架編寫及使用的靈活性。

第二個策略是元件的修飾,比如按鈕及皮膚都存在多個語境(顏色、大小等),在這一點上我編寫框架時做了一些簡化,風格上有些 Semantic 的影子。

關於修飾類的策略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至於哪種方法更好,還需要在編寫框架的過程中摸索。

柵格系統

演示示例: https://nzbin.github.io/snack/#grid

任何框架必須建立在柵格的基礎上才能靈活佈局。我在前面提到了 Bootstrap 的精華就是柵格系統。柵格系統的編寫需要使用前處理器的迴圈功能,否則就要做無謂的重複勞動了。我遇到過一些輕量級框架是用 Less 編寫的,其柵格系統就沒有用迴圈,這樣的原始碼稍顯唐突,可能是作者對 Less 的迴圈功能不熟,當然 Less 本身的迴圈比較弱,用起來有些彆扭。關於前處理器的迴圈,可以參照我之前翻譯的《CSS 前處理器中的迴圈》,比較詳細地對比了三種流行前處理器的迴圈功能。簡單說一下,Less 沒有迴圈,但可以用遞迴實現,而 Sass 和 Stylus 有真迴圈。

我編寫的柵格系統也是預設 12 列,但是後來發現 12 列的柵格缺少最常用的列寬(比如 10%、20%、30%等),比如下面 CodePen 展示的例子用 12 列柵格是無法完成的,所以我又新增了 10 列柵格,但仍然無法面面俱到,不過已經很靈活了。

See the Pen snack-grid by Zongbin (@nzbin) on CodePen.

柵格的使用和 Bootstrap 是一樣的,除了 12 列柵格外,10 列柵格以及均分柵格都要新增 .cols-

這個柵格並沒有響應式,只有一個斷點,小屏手機上的話所有柵格都會單行顯示。一方面,這樣的設計符合大多數輕量級框架的初衷;另一方面,我打算再寫一個針對移動端的框架,畢竟 Web 端和移動端的風格差距較大,按照業務需求分開會更好。不過最近我更改了原始檔,為響應式預留了擴充套件方式。

表單

演示示例: https://nzbin.github.io/snack/#forms

在上面的命名策略中已經展示了 Snack 表單的基本結構,基本表單除了結構之外,樣式上並沒有太多可以討論的地方。在此說一下表單中 checkbox 的結構調整,先看一下 Bootstrap 的 checkbox 結構。

以上兩種結構不能有偏差,稍有偏差樣式就會錯亂,靈活性較差。其次我在想兩種結構能不能整合在一起,增強靈活性。想了很久,找到了方法,Snack 結構如下:

也可以將樣式直接加到 label 標籤上。另外,如果將 input 移到 label 標籤外也是沒有問題的,如下:

這種結構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自定義 input 樣式,詳見下面的 CodePen 的 scss 檔案。radio 的設定和 checkBox 是一樣的。

See the Pen snack-forms by Zongbin (@nzbin) on CodePen.

輔助類

輔助類是一系列類的組合,比如字號大小、顏色值、padding、margin 以及左右浮動等。在一些 Bootstrap 搭建的後臺管理系統中尤為常見,這樣佈局起來就會比較靈活。以下是一個邊框的輔助類。

關於輔助類的詳細內容可以閱讀這篇文章《如何編寫通用的 Helper Class

盒元件

演示示例: https://nzbin.github.io/snack/#boxes

盒元件是我整個框架中比較滿意的一個模組。之所以要做這個元件主要是覺得 Bootstrap 的 list 元件和 panel 元件可以整合到一起。當然,這樣的做法有利有弊。盒元件在後臺管理系統的佈局中表現的尤為突出。其命名也是多種多樣,比如 panel、widget、portlet、ibox、card等,每個後臺管理系統框架都會對這個元件進行深度開發,可見其在佈局上的重要性。給一個元件起一個合適的類名也很關鍵,想了很久,最後用了 box 的類名,當然一般情況下儘量不要用 box,因為這個類名比較寬泛。下面的 CodePen 模擬了 Bootstrap 的 list 及 panel 元件。

See the Pen snack-boxes by Zongbin (@nzbin) on CodePen.

給框架新增主題是一件有趣的事情。Snack 的預設主題是白色,因為喜歡黑色,最後新增了暗夜主題,編寫主題只需改變元件的顏色。演示文件的頁面用了暗夜主題,點選上方的紅色按鈕可以切換主題。

總結

如果大家問我那個框架更好,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 Bootstrap。在工作中可以根據需求的難易進行框架選擇,如果業務比較重,最好根據 Bootstrap 進行二次開發;反之,可以選擇一些輕量級框架,最好還是根據自己的需求造輪子,如果大家願意選擇或是借鑑我的框架,那會是我的榮幸。

打賞支援我寫出更多好文章,謝謝!

打賞作者

打賞支援我寫出更多好文章,謝謝!

如何編寫輕量級 CSS 框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