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於微信小程式的一封簡訊

Damonare發表於2016-09-25

9月21晚間,微信向部分公眾號發出公眾平臺-微信應用號(小程式)的內測邀請,向來較為低調的微信在這一晚沒人再忽視它了。

來自個人部落格:Damonare的個人部落格

這裡寫圖片描述

一夜之間火了的微信應用號你真的知道嗎?

早於1月11日微信創始人,騰訊公司高階副總裁張小龍的首次公開演講就曾提到說微信正在籌劃推出應用號,讓更多的開發者能在微信這個平臺上有更好的功能實現。而這篇談話的推出也基於張小龍演講中的大背景:

  1. 創業者傾向於做公眾號,門檻低,推廣容易成本低

  2. APP服務號有時難以達到創業者的預期

  3. 降低頻率低的APP使用,節省大量記憶體與空間

  4. 微信使用者更偏向於用完即走,減少浪費的時間,更符合現代的生活節奏

這裡寫圖片描述

而微信應用號這個概念很簡單,使用者只需要向關注訂閱號就可以獲得像APP的功能,無論在任何地點只要一部智慧手機就可以搞定,微信應用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類似於APP Store和Google Play,只需提供應用號推廣的平臺。

應用號,訂閱號,服務號和企業號是目前四大並行的體系。微信團隊表示,應用號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就可以安裝使用的應用,注意不是軟體。使用者掃一掃或者搜一搜即可開啟應用,體現了用完即走的理念,使用者不用擔心過多的應用對於記憶體空間的影響,多快便捷無需安裝解除安裝。

這裡寫圖片描述

目前小程式仍然處於內側階段,全面開放申請後,主體型別依舊是個人、企業、政府、媒體或其他組織的開發者。應用號沿襲了以往公眾號的特點,藉助微信聯合登入,和開發者已有的APP後臺的使用者資料打通,但不會支援應用號和APP的直接跳轉。

開發者在我認為是微信應用號推出後最大的受益者,應用號開發成本降低,大部分的開發人員只需研發出適合瀏覽器應用的產品,即可滿足不同作業系統的使用需求,可以更加專注於營銷與推廣工作,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產品經理。javascript工程師會越來越值錢。

為什麼他會這麼火?

朋友圈,微博各大媒體媒介中當我得知微信釋出的這一訊息後,第一認識就是H5或者Web APP,但實際微信應用號帶來的是獲客、留存、頻率和能力的一種平衡,我們不應該孤立地去看它的特性,而應該設身處地的體會網際網路這個大格局與大環境,畢竟一切都最終目的都是迴歸到使用者體驗。

微信應用號難道就是Web APP?難道這就意味著大部分的程式設計師就要面臨失業了?

這裡寫圖片描述

對於網際網路認識較為多的同學都知道Native APP和Web APP存在著相對的競爭關係,本地應用的最大優勢就是將硬體資源運用的淋漓盡致,無論從效能、設計、效果和流暢程度遠遠超過於Web APP,類似於PC端的瀏覽器和軟體。

一旦微信應用號的推出,的確代表著大部分的創業者通過應用號上Web APP解決你大部分的需求,但程式設計師若是可以增強Web APP的功能實現,將會實現更大的改善。

Java曾經推出Applet,相當於嵌在瀏覽器中的應用程式,同樣可以利用本地的一些特性實現功能,微信應用號的推出其實把這個環境變成了微信及其帶來的生態系統。同時,微信應用號提供了豐富的框架控制元件和系統呼叫能力,以及框架、檢視、各類基礎控制元件、表單、多媒體支援、地圖、畫布、WebSocket、資料儲存、位置資訊、裝置資訊(應用資訊、重力感應和羅盤等),這些能力都可能通過JS SDK實現。

對於當下網際網路環境,完全有能力做出不侷限於Web APP的應用了,但是創業者的想象力與執行力才可以真正打動使用者的產品和服務。以前,做網際網路創業需要網站,做移動網際網路創業需要APP,現在創業,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更加傾向於通過微信訂閱號和公眾號的形式推廣創意,確定可行性。當下若是微信應用號,確實能深刻地解決這個問題,相信應用號這一舉措,確實可以稱得上明智之舉,微信也會扛起網際網路的大旗,走得越來越遠。

獨立APP推廣成本確實高,一個APP的推出需要先被使用者知道,再到下載,再到使用,再到繼續使用,再到願意使用其增值服務,再到隨處可用,困難可想而知。

難道就要一窩峰都去當前端?

其實在微信小程式正式登場之前,你就可以在 iPhone 的 iMessage 應用上體驗類似的“小程式”了。在升級到最新版的 iOS 10 後,蘋果簡直就是在 iMessage 上覆制了一個App Store,你不僅可以在 iMessage 裡傳送表情包,還可以跟朋友玩小遊戲和分享其他應用資訊。但跟微信小程式不同的是,iMessage 使用的是 iPhone 手機自帶的框架,而不是網頁框架。

將應用“網頁化”一直都是技術公司努力推動的一個趨勢,而將強大的通訊工具“應用平臺化”也是技術公司們正在探索的。除了微信的“小程式”和蘋果的iMessage應用,此前 Facebook 也在自己的通訊工具 Messager 上推出了簡單的應用開發介面,讓使用者直接通過聊天視窗完成叫車和訂餐等操作。

而 Google 則一直希望將 Chrome 瀏覽器變成一個超級網頁 App 平臺,Google 在最近提出了一個名為 Progressive Web App 的概念,指的是執行在瀏覽器裡的 App。這類 App 跟微信小程式的原理很類似,也就是將應用需要的框架和程式快取到本地的瀏覽器裡,讓 H5 程式在離線的狀態下仍然能夠使用。

目前 Google 旗下的 Chrome 瀏覽器和 Firefox、Opera 等主流瀏覽器都已經支援了 Progressive Web App,並在 Google 的主導下為開發者提供了統一的 API 介面。相比之下,微信在這個時候釋出小程式也只是在自己的平臺上進行了跟進。

這麼看,移動應用程式開發和分發的大變局真的快來了。“別再開發app了”,有很多人這麼說。那麼,現在加上後半句吧。“請開發移動網頁應用吧”,而且JavaScript程式設計師要更吃香了。對開發者們來說,這是一次地震。

不過,不難想象小程式的開發者同樣會像微信公眾號的運營中一樣受到諸多限制,例如將應用內容分享到朋友圈、內容稽核的規則都得按微信的來——微信在這方面從來就不比蘋果更好對付。

無論前端技術多牛逼,都需要雲端技術的支援才行,技術棧們還是專心於本職,指不定哪天前端門口擠滿了人,後端就火了,時刻關注在網際網路環境,做好自己本職工作這就夠了。

寫到最後

最近聽說行業有不少人喜歡吵「原生應用和網頁應用哪個更好」的問題,我真覺得沒什麼好吵的。

對使用者來說,這並不需要什麼「艱難的選擇」。網頁應用很輕量,原生應用更全面,對不同產品而言,適合的形態當然也就不同——每個人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鞋。

微信小程式的出現,無疑是個新的機會,如果順利的話,我們會看到類似公眾號生態的蓬勃發展;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原生應用會就此消亡,我們認為在此之中蘊藏著很多的創造力,並樂於在此之中看到更多的創意、形態、模式。

對我們來說,無論原生應用、小程式、網頁應用,其實都是 app,都是數字生活的一部分。

分享最近看的一本書中的一句話互勉

現在面對的事和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在這個時代中,唯有變化才是真正不變的。

要解答怎麼應對時代變化的問題,已經不能讓農夫拿著更高階的鋤具對抗海浪,而是要將農夫變成水手。否則,所以對“我們應該怎麼做”的解答都不可偽證。

或主動,或被動。農夫已走在變成水手的路上。

—自商業,未來網路經濟新形態

這是一個多多分享與交流的平臺,讓我們繼續升溫的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