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載命令
在Windows系統中如果插入了U盤、行動硬碟、光碟機等,只要能被Windows系統識別出來,則系統會進行自動掛載並新增碟符,然後我們就可以訪問,而這一切均由系統完成,使用者並不需要做任何操作即可使用。那麼在Linux系統中,雖然一些Linux系統已經做了一部分自動掛載功能,但大部分情況還是需要手動掛載完成。而這一功能則是由命令mount和umount命令完成。
mount命令
mount命令主要用於載入檔案系統到指定的掛載點。其基本語法如下所示:
mount [選項] [裝置名稱] [掛載點]
常用選項如下所示:
選項 | 說明 |
---|---|
-a, –all | 掛載/etc/fstab檔案中所有的檔案系統 |
-F, –fork | 常與-a一起使用,在系統掛載大量NFS系統時,可以提高掛載速度 |
-f, –fake | 常用於排錯,並不執行真正的掛載操作,僅模擬掛載過程,常與-v一起使用 |
-n, –no-mtab | 不把載入記錄寫入/etc/mtab中,通常在/etc目錄僅為只讀時使用 |
-r, –read-only | 將檔案掛載為只讀模式,同-o ro |
-w, –rw, –read-write | 將檔案掛載為可讀可寫模式,同-o rw,系統預設方式 |
-t, –types vfstype | 指定掛載的檔案系統型別,如果不指定該選項,則預設為auto |
-o, –options opts | 指定掛載的掛載方式 |
-V, –version | 顯示版本資訊 |
-v, –verbose | 顯示詳細資訊 |
在使用mount命令掛載,需要確認掛載點必須是一個已經存在的目錄。
其中-t , –types常用的檔案系統格式如下所示:
檔案系統格式 | 說明 |
---|---|
ext2 | Linux系統常用的檔案系統格式 |
ext3 | Linux系統常用的檔案系統格式 |
ext4 | Linux系統常用的檔案系統格式 |
iso9660 | CD-ROW光碟標準檔案系統格式 |
vfat | Windows FAT32檔案系統格式 |
xfs | Linux系統常用的檔案系統格式,CentOS7中支援 |
nfs | 網路檔案系統格式 |
ntfs | Windows NTFS檔案系統格式,需要單獨安裝包 |
auto | 自動檢測檔案系統格式 |
其中 -o, –options 常用的選項如下所示:
選項 | 說明 |
---|---|
atuo | 允許和-a一起使用 |
noauto | 不允許和-a一起使用 |
defaults | 使用預設選項: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 and async |
ro | 以只讀模式進行掛載 |
rw | 以讀寫模式進行掛載 |
nouser | 禁止某一個使用者(root)掛載檔案系統 |
users | 允許所有使用者掛載和解除安裝檔案系統 |
owner | 允許非root進行掛載,但使用者必須擁有該裝置的所有許可權 |
loop | 以loop形式進行掛載 |
在Linux中,有一種特殊的裝置叫loop device,這種裝置是通過對映作業系統上的正常檔案而形成的虛擬塊裝置。因此我們可以基於該裝置,建立一種存在於其他檔案中的虛擬檔案系統的機制。
umount命令
umount功能與mount相反,主要用於解除安裝已經掛載的檔案系統,類似於Windows中的刪除U盤、行動硬碟等。其基本語法如下所示
umount [選項] [掛載點]
常用選項如下所示:
選項 | 說明 |
---|---|
-a | 解除安裝/etc/mtab中記錄的所有檔案系統 |
-r | 如果無法解除安裝,則以只讀方式重新掛載 |
-d | 如果解除安裝的裝置為loop裝置,解除安裝的同時釋放該loop裝置 |
-t vfstype | 僅解除安裝指定型別的檔案系統 |
-f | 強行解除安裝 |
硬碟分割槽命令
在Windows中,如果系統增加了硬碟,能被系統識別,通常情況只需要在計算機管理中選擇對應的硬碟右鍵選擇格式化即可。而在Linux如何操作了?我們引入兩個格式化命令fdisk和parted命令。
在實際應用中,如何選擇這兩個命令則由硬碟的容量決定
- 硬碟容量小於2TB,則優先選擇MBR,則使用 fdisk 命令
- 硬碟容量大於或等於2TB,則必須選擇GPT,則使用 parted 命令
fdisk命令
基本語法如下所示:
fdisk [選項] [裝置]
常用選項如下所示:
選項 | 說明 |
---|---|
-h | 顯示幫助資訊 |
-l | 顯示指定裝置的分割槽表資訊,如未指定裝置,則預設顯示/proc/partitions中的記錄 |
-v | 顯示版本資訊 |
-s partition | 顯示指定裝置分割槽大小 |
fdisk 選單常用說明如下:
選單項 | 說明 |
---|---|
d | 刪除分割槽表 |
l | 顯示支援的分割槽表型別 |
m | 顯示選單和幫助資訊 |
n | 新建分割槽表 |
p | 顯示分割槽資訊 |
q | 退出不儲存 |
v | 分割槽表檢查 |
w | 儲存分割槽表資訊並退出 |
parted命令
常用語法如下所示:
parted [選項] [裝置] [命令]
常用選項如下所示:
選項 | 說明 |
---|---|
-h, –help | 顯示幫助資訊 |
-l, –list | 顯示所有裝置的分割槽表資訊 |
-v, –version | 顯示版本資訊 |
-s, –script | 自動模式,無須人工干預 |
-a alignment-type | 分割槽對齊方式 |
常用的對齊方式如下所示:
- none:根據硬碟型別選擇最低限度的對齊
- cylinder:根據硬碟柱面進行對齊
- optimal:根據硬碟的拓撲資訊選擇最優對齊方式
常用的命令如下所示:
命令 | 說明 |
---|---|
help [command] | 顯示指定命令的幫助資訊 |
mklabel label-type | 指定分割槽表型別 |
mkpart part-type [fs-type] start end | 建立分割槽,start/end為開始位置和結束位置,預設為MB |
rm partition | 刪除分割槽 |
select device | 指定要編輯的裝置 |
set partition flag state | 設定分割槽型別和狀態 |
顯示分割槽表資訊 | |
quit | 退出 |
常見的 label-type 如下所示:
- bsd,dvh,gpt,loop,mac,msdos,pc98,sun
常見的 part-type 如下所示(在建立分割槽的時候必須指定一種型別):
- primary,logical,extended
常見的 fs-type 如下所示:
- ext2,ext3,ext4,fat32,ntfs,xfs
常見的 flag 如下所示:
- boot,root,swap,hidden,raid(軟體RAID),lvm(邏輯卷)
常見的 state 如下所示:
- on,off
分割槽中起始和結束位置表示方法:
起始位置 | 結束位置 | 說明 |
---|---|---|
1 | -1 | 使用全部容量 |
0% | 100% | 使用全部容量 |
0 | 30G | 使用前面30G的空間容量 |
30G | 100% | 使用剩餘空間容量 |
格式化分割槽
mkfs命令全稱為make filesystem,主要作用是用來建立Linux檔案系統。
mkfs命令
其常用語法格式如下所示:
mkfs [-t fstype] [fs-options] [裝置]
常用選項如下所示:
選項 | 說明 |
---|---|
-t fstype | 可檢視parted中fs-type,如不指定則預設為ext2 |
-c | 在建立檔案系統前,檢查分割槽是否有壞道 |
-l filename | 從檔案中讀取壞道資訊 |
-v | 顯示詳細資訊 |
mke2fs命令
用於建立ext2,ext3,ext4檔案系統。常用語法如下所示:
mke2fs [選項]
常用選項如下所示:
選項 | 說明 |
---|---|
-b block-size | 設定每個資料區塊佔用的空間大小,可支援1024B、2048B、4096B |
-c | 在建立檔案系統前,檢查分割槽是否有壞道 |
-F | 強行建立檔案系統 |
-j | 建立ext3型別的檔案系統 |
-q | 靜默模式 |
-t fs-type | 指定建立的檔案系統型別 |
-v | 顯示詳細過程 |
mke2fs與mke2fs.ext2/mke2fs.ext3/mke2fs.ext4功能等同。
mkfs.xfs命令
用於建立xfs檔案系統(CentOS 7預設的檔案系統)。常用語法如下所示:
mkfs.xfs [選項] [裝置]
常用選項如下所示:
選項 | 說明 |
---|---|
-b block-size | 設定每個資料區塊佔用的空間大小,預設為4KiB,最小為512,最大為64KiB |
-f | 強行覆蓋已經存在的檔案系統 |
-q | 靜默模式 |
示例
1、掛載ISO映象檔案
[root@localhost ~]# ll *.iso
-rw-rw-r--. 1 root root 4470079488 6月 20 21:04 CentOS-7.5-x86_64-DVD-1804.iso
# 建立掛載點
[root@localhost ~]# mkdir -p /tmp/CDROM
[root@localhost ~]# mount -t iso9660 -o loop ~/CentOS-7.5-x86_64-DVD-1804.iso /tmp/CDROM/
mount: /dev/loop2 防寫,將以只讀方式掛載
[root@localhost ~]# ll /tmp/CDROM/
總用量 678
-rw-rw-r-- 1 root root 14 5月 2 19:28 CentOS_BuildTag
drwxr-xr-x 3 root root 2048 5月 4 04:34 EFI
-rw-rw-r-- 1 root root 227 8月 30 2017 EULA
-rw-rw-r-- 1 root root 18009 12月 10 2015 GPL
drwxr-xr-x 3 root root 2048 5月 4 04:44 images
drwxr-xr-x 2 root root 2048 5月 4 04:34 isolinux
drwxr-xr-x 2 root root 2048 5月 4 04:34 LiveOS
drwxrwxr-x 2 root root 655360 5月 4 04:52 Packages
drwxrwxr-x 2 root root 4096 5月 4 04:54 repodata
-rw-rw-r-- 1 root root 1690 12月 10 2015 RPM-GPG-KEY-CentOS-7
-rw-rw-r-- 1 root root 1690 12月 10 2015 RPM-GPG-KEY-CentOS-Testing-7
-r--r--r-- 1 root root 2883 5月 4 04:55 TRANS.TBL
# 檢視掛載點
[root@localhost ~]# df -h
檔案系統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掛載點
/dev/sda2 275G 20G 255G 8% /
/dev/sda1 500M 9.8M 490M 2% /boot/efi
/dev/sdb1 15T 4.2G 15T 1% /home/data
/dev/loop2 4.2G 4.2G 0 100% /tmp/CDROM
2、解除安裝掛載點
[root@localhost ~]# umount /dev/loop2
[root@localhost ~]# ll /tmp/CDROM/
總用量 0
3、fdisk建立分割槽、格式化和掛載
[root@localhost home]# fdisk -l /dev/sdb
磁碟 /dev/sdb:4294 MB, 4294967296 位元組,8388608 個扇區
Units = 扇區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區大小(邏輯/物理):512 位元組 / 512 位元組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位元組 / 512 位元組
[root@localhost home]# fdisk /dev/sdb
歡迎使用 fdisk (util-linux 2.23.2)。
更改將停留在記憶體中,直到您決定將更改寫入磁碟。
使用寫入命令前請三思。
Device does not contain a recognized partition table
使用磁碟識別符號 0xa8afbc5f 建立新的 DOS 磁碟標籤。
命令(輸入 m 獲取幫助):m
命令操作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b edit bsd disklabel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d delete a partition
g create a new empty GPT partition table
G create an IRIX (SGI) partition table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m print this menu
n add a new partition
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
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
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命令(輸入 m 獲取幫助):n
Partition type:
p primary (0 primary, 0 extended, 4 free)
e extended
Select (default p): p
分割槽號 (1-4,預設 1):2
起始 扇區 (2048-8388607,預設為 2048):
將使用預設值 2048
Last 扇區, +扇區 or +size{K,M,G} (2048-8388607,預設為 8388607):
將使用預設值 8388607
分割槽 2 已設定為 Linux 型別,大小設為 4 GiB
命令(輸入 m 獲取幫助):w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正在同步磁碟。
[root@localhost home]# fdisk -l /dev/sdb
磁碟 /dev/sdb:4294 MB, 4294967296 位元組,8388608 個扇區
Units = 扇區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區大小(邏輯/物理):512 位元組 / 512 位元組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位元組 / 512 位元組
磁碟標籤型別:dos
磁碟識別符號:0xe0dcbc1d
裝置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2 2048 8388607 4193280 83 Linux
# 格式化所建立的分割槽
[root@localhost home]# mkfs -v -t ext4 /dev/sdb2
mke2fs 1.42.9 (28-Dec-2013)
fs_types for mke2fs.conf resolution: `ext4`
檔案系統標籤=
OS type: Linux
塊大小=4096 (log=2)
分塊大小=4096 (log=2)
Stride=0 blocks, Stripe width=0 blocks
262144 inodes, 1048320 blocks
52416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第一個資料塊=0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1073741824
32 block groups
32768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8192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32768, 98304, 163840, 229376, 294912, 819200, 884736
Allocating group tables: 完成
正在寫入inode表: 完成
Creating journal (16384 blocks): 完成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完成
# 建立掛載點
[root@localhost home]# mkdir -p /home/MountDisk
# 向/etc/fstab新增掛載資訊
[root@localhost ~]# echo "/dev/sdb2 /home/MountDisk ext4 defaults 0 0" >> /etc/fstab
# 掛載硬碟並檢視掛載點
[root@localhost ~]# mount -a && df -h
檔案系統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掛載點
/dev/sda6 19G 4.8G 15G 25% /
/dev/sda1 1014M 281M 734M 28% /boot
/dev/sda2 8.0G 76M 8.0G 1% /home
/dev/sda3 8.0G 1.2G 6.9G 15% /var
/dev/sdb2 3.9G 16M 3.7G 1% /home/MountDisk
4、parted建立分割槽、格式化和掛載
[root@localhost ~]# parted /dev/sdb
GNU Parted 3.1
使用 /dev/sdb
Welcome to GNU Parted! Type `help` to view a list of commands.
(parted) print Model: VMware, VMware Virtual S (scsi)
Disk /dev/sdb: 4295MB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B/512B
Partition Table: msdos
Disk Flags:
Number Start End Size Type File system 標誌
# 設定分割槽型別
(parted) mklabel gpt
警告: The existing disk label on /dev/sdb will be destroyed and all data on this disk will be lost. Do you want to continue?
是/Yes/否/No? yes
# 設定分割槽大小
(parted) mkpart primary 1 -1
# 儲存並退出
(parted) quit
資訊: You may need to update /etc/fstab.
[root@localhost ~]# parted -l
Model: VMware, VMware Virtual S (scsi)
Disk /dev/sda: 42.9GB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B/512B
Partition Table: msdos
Disk Flags:
Number Start End Size Type File system 標誌
1 1049kB 1075MB 1074MB primary xfs 啟動
2 1075MB 9665MB 8590MB primary xfs
3 9665MB 18.3GB 8590MB primary xfs
4 18.3GB 42.9GB 24.7GB extended
5 18.3GB 22.6GB 4295MB logical linux-swap(v1)
6 22.6GB 42.9GB 20.4GB logical xfs
Model: VMware, VMware Virtual S (scsi)
Disk /dev/sdb: 4295MB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B/512B
Partition Table: gpt
Disk Flags:
Number Start End Size File system Name 標誌
1 1049kB 4294MB 4293MB ext4 primary
# 格式化所建立的分割槽
[root@localhost ~]# mkfs.xfs -f /dev/sdb1
meta-data=/dev/sdb1 isize=512 agcount=4, agsize=262016 blks
= sectsz=512 attr=2, projid32bit=1
= crc=1 finobt=0, sparse=0
data = bsize=4096 blocks=1048064, imaxpct=25
= sunit=0 swidth=0 blks
naming =version 2 bsize=4096 ascii-ci=0 ftype=1
log =internal log bsize=4096 blocks=2560, version=2
= sectsz=512 sunit=0 blks, lazy-count=1
realtime =none extsz=4096 blocks=0, rtextents=0
# 建立掛載點
[root@localhost home]# mkdir -p /home/MountDisk
# 向/etc/fstab新增掛載資訊
[root@localhost ~]# echo "/dev/sdb1 /home/MountDisk xfs defaults 0 0" >> /etc/fstab
# 掛載硬碟並檢視掛載點
[root@localhost ~]# mount -a ; df -h -T
檔案系統 型別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掛載點
/dev/sda6 xfs 19G 4.8G 15G 25% /
/dev/sda1 xfs 1014M 281M 734M 28% /boot
/dev/sda2 xfs 8.0G 76M 8.0G 1% /home
/dev/sda3 xfs 8.0G 1.2G 6.9G 15% /var
/dev/sdb1 xfs 4.0G 33M 4.0G 1% /home/MountDisk
本文同步在微信訂閱號上釋出,如各位小夥伴們喜歡我的文章,也可以關注我的微信訂閱號:woaitest,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新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