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tureTask原始碼解析(1)——預備知識

ChiuCheng發表於2019-01-19

前言

系列文章目錄

FutureTask 是一個同步工具類,它實現了Future語義,表示了一種抽象的可生成結果的計算。在包括執行緒池在內的許多工具類中都會用到,弄懂它的實現將有利於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Java非同步操作實現。

在分析它的原始碼之前, 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些預備知識。本篇我們先來看看FutureTask 中所使用到的介面:RunnableCallableFutureRunnableFuture以及所使用到的工具類ExecutorsUnsafe

FutureTask所使用到的介面

Runnable介面

在前面Thread類原始碼解讀的系列文章中我們說過, 建立執行緒最重要的是傳遞一個run()方法, 這個run方法定義了這個執行緒要做什麼事情, 它被抽象成了Runnable介面: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Runnable {
    public abstract void run();
}

但是, 可以發現, 這個方法並沒有任何返回值.
如果我們希望執行某種型別的操作並拿到它的執行結果, 該怎麼辦呢?

從 Runnable 到 Callable

要從某種型別的操作中拿到執行結果, 最簡單的方式自然是令這個操作自己返回操作結果, 則相較於run方法返回void,我們可以令一個操作返回特定型別的物件, 這種思路的實現就是Callable介面: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Callable<V> {
    V call() throws Exception;
}

對比Callable介面與Runnable介面, 我們可以發現它們最大的不同點在於:

  1. Callable有返回值
  2. Callable可以丟擲異常

關於有返回值這點,我們並不意外,因為這就是我們的需求,call方法的返回值型別採用的泛型,該型別是我們在建立Callable物件的時候指定的。

除了有返回值外,相較於Runnable介面,Callable還可以丟擲異常,這點看上去好像沒啥特別的,但是卻有大用處——這意味著如果在任務執行過程中發生了異常,我們可以將它向上丟擲給任務的呼叫者來妥善處理,我們甚至可以利用這個特性來中斷一個任務的執行。而Runnable介面的run方法不能丟擲異常,只能在方法內部catch住處理,喪失了一定的靈活性。

使用Callable介面解決了返回執行結果的問題, 但是也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

如何獲得執行結果?

有的同學可能就要說了, 這還不簡單? 直接拿不就好了, 看我的: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llable<String> myCallable = () -> "This is the results.";
    try {
        String result = myCallable.call();
        System.out.println("Callable 執行的結果是: " + result);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There is a exception.");
    }
}

這種方法確實可以, 但是它存在幾個問題:

  1. call方法是在當前執行緒中直接呼叫的, 無法利用多執行緒。
  2. call方法可能是一個特別耗時的操作, 這將導致程式停在myCallable.call()呼叫處, 無法繼續執行, 直到call方法返回。
  3. 如果call方法始終不返回, 我們沒辦法中斷它的執行。

因此, 理想的操作應當是, 我們將call方法提交給另外一個執行緒執行, 並在合適的時候, 判斷任務是否完成, 然後獲取執行緒的執行結果或者撤銷任務, 這種思路的實現就是Future介面:

Future介面

Future介面被設計用來代表一個非同步操作的執行結果。你可以用它來獲取一個操作的執行結果、取消一個操作、判斷一個操作是否已經完成或者是否被取消

public interface Future<V> {
    V ge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ExecutionException;
    V get(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ExecutionException, TimeoutException;
    
    boolean cancel(boolean mayInterruptIfRunning);
    boolean isCancelled();
    
    boolean isDone();
}

Future介面一共定義了5個方法:

  • get()

    • 該方法用來獲取執行結果, 如果任務還在執行中, 就阻塞等待;
  • get(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

    • 該方法同get方法類似, 所不同的是, 它最多等待指定的時間, 如果指定時間內任務沒有完成, 則會丟擲TimeoutException異常;
  • cancel(boolean mayInterruptIfRunning)

    • 該方法用來嘗試取消一個任務的執行, 它的返回值是boolean型別, 表示取消操作是否成功.
  • isCancelled()

    • 該方法用於判斷任務是否被取消了。如果一個任務在正常執行完成之前被cancel掉了, 則返回true
  • isDone()

    • 如果一個任務已經結束, 則返回true。注意, 這裡的任務結束包含了以下三種情況:

      • 任務正常執行完畢
      • 任務丟擲了異常
      • 任務已經被取消

關於cancel方法,這裡要補充說幾點:
首先有以下三種情況之一的,cancel操作一定是失敗的:

  1. 任務已經執行完成了
  2. 任務已經被取消過了
  3. 任務因為某種原因不能被取消

其它情況下,cancel操作將返回true。值得注意的是,cancel操作返回true並不代表任務真的就是被取消了,這取決於發動cancel狀態時任務所處的狀態:

  1. 如果發起cancel時任務還沒有開始執行,則隨後任務就不會被執行;
  2. 如果發起cancel時任務已經在執行了,則這時就需要看mayInterruptIfRunning引數了:

    • 如果mayInterruptIfRunning 為true, 則當前在執行的任務會被中斷
    • 如果mayInterruptIfRunning 為false, 則可以允許正在執行的任務繼續執行,直到它執行完

這個cancel方法的規範看起來有點繞,現在不太理解沒關係,後面結合例項去看就容易弄明白了,我們將在下一篇分析FutureTask原始碼的時候詳細說說FutureTask對這一方法的實現。

RunnableFuture 介面

RunnableFuture介面人如其名, 就是同時實現了Runnable介面和Future介面:

public interface RunnableFuture<V> extends Runnable, Future<V> {
    void run(); 
}

我們下一篇開始分析FutureTask的原始碼的時候就將看到,FutureTask實現了該介面,也就是相當於它同時實現了Runnable介面和Future介面。

有的同學可能會對這個介面產生疑惑,既然已經繼承了Runnable,該介面自然就繼承了run方法,為什麼要在該介面的內部再寫一個run方法?

單純從理論上來說,這裡確實是沒有必要的,再多寫一遍,我覺得大概就是為了看上去直觀一點,便於文件或者UML圖展示。

FutureTask所使用到的工具類

Executors

Executors 是一個用於建立執行緒池的工廠類,關於執行緒池的概念,我們以後再說。這個類同時也提供了一些有用的靜態方法。

前面我們提到了Callable介面,它是JDK1.5才引入的,而Runnable介面在JDK1.0就有了,我們有時候需要將一個已經存在Runnable物件轉換成Callable物件,Executors工具類為我們提供了這一實現:

public class Executors {
    /**
     * Returns a {@link Callable} object that, when
     * called, runs the given task and returns the given result.  This
     * can be useful when applying methods requiring a
     * {@code Callable} to an otherwise resultless action.
     * @param task the task to run
     * @param result the result to return
     * @param <T> the type of the result
     * @return a callable object
     * @throws NullPointerException if task null
     */
    public static <T> Callable<T> callable(Runnable task, T result) {
        if (task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return new RunnableAdapter<T>(task, result);
    }
    
    /**
     * A callable that runs given task and returns given result
     */
    static final class RunnableAdapter<T> implements Callable<T> {
        final Runnable task;
        final T result;
        RunnableAdapter(Runnable task, T result) {
            this.task = task;
            this.result = result;
        }
        public T call() {
            task.run();
            return result;
        }
    }
}

可以明顯看出來,這個方法採用了設計模式中的介面卡模式,將一個Runnable型別物件適配成Callable型別。

因為Runnable介面沒有返回值, 所以為了與Callable相容, 我們額外傳入了一個result引數, 使得返回的Callable物件的call方法直接執行Runnable的run方法, 然後返回傳入的result引數。

有的同學要說了, 你把result引數傳進去, 又原封不動的返回出來, 有什麼意義呀?
這樣做確實沒什麼意義, result引數的存在只是為了將一個Runnable型別適配成Callable型別.

Unsafe

Unsafe類對於併發程式設計來說是個很重要的類,如果你稍微看過J.U.C裡的原始碼(例如我們前面講AQS系列的文章裡),你會發現到處充斥著這個類的方法呼叫。

這個類的最大的特點在於,它提供了硬體級別的CAS原子操作。

可能有的同學會覺得這並沒有什麼了不起,CAS的概念都被說爛了。但是,CAS可以說是實現了最輕量級的鎖,當多個執行緒嘗試使用CAS同時更新同一個變數時,只有其中的一個執行緒能成功地更新變數的值,而其他的執行緒將失敗。然而,失敗的執行緒並不會被掛起。

CAS操作包含了三個運算元: 需要讀寫的記憶體位置,進行比較的原值,擬寫入的新值。

在Unsafe類中,實現CAS操作的方法是: compareAndSwapXXX

例如:

public native boolean compareAndSwapObject(Object obj, long offset, Object expect, Object update);
  • obj是我們要操作的目標物件
  • offset表示了目標物件中,對應的屬性的記憶體偏移量
  • expect是進行比較的原值
  • update是擬寫入的新值。

所以該方法實現了對目標物件obj中的某個成員變數(field)進行CAS操作的功能。

那麼,要怎麼獲得目標field的記憶體偏移量offset呢? Unsafe類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方法:

public native long objectFieldOffset(Field field);

該方法的引數是我們要進行CAS操作的field物件,要怎麼獲得這個field物件呢?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通過反射了:

Class<?> k = FutureTask.class;
Field stateField = k.getDeclaredField("state");

這樣一波下來,我們就能對FutureTask的state屬性進行CAS操作了o( ̄▽ ̄)o

除了compareAndSwapObject,Unsafe類還提供了更為具體的對int和long型別的CAS操作:

public native boolean compareAndSwapInt(Object obj, long offset, int expect, int update);
public native boolean compareAndSwapLong(Object obj, long offset, long expect, long update);

從方法簽名可以看出,這裡只是把目標field的型別限定成int和long型別,而不是通用的Object.

最後,FutureTask還用到了一個方法:

public native void putOrderedInt(Object obj, long offset, int value);

可以看出,該方法只有三個引數,所以它沒有比較再交換的概念,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賦值操作,即設定obj物件中offset偏移地址對應的int型別的field的值為指定值。這其實是Unsafe的另一個方法putIntVolatile的有序或者有延遲的版本,並且不保證值的改變被其他執行緒立即看到,只有在field被volatile修飾並且期望被意外修改的時候使用才有用。

那麼putIntVolatile方法的定義是什麼呢?

public native void putIntVolatile(Object obj, long offset, int value);

該方法設定obj物件中offset偏移地址對應的整型field的值為指定值,支援volatile store語義。由此可以看出,當操作的int型別field本身已經被volatile修飾時,putOrderedIntputIntVolatile是等價的。

好了,到這裡,基本需要用到的預備知識我們都學習完了,障礙已經掃清,下一篇我們就可以愉快地看FutureTask的原始碼了(๑¯∀¯๑)

(完)

檢視更多系列文章: 系列文章目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