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開發是否要採用 React Native?

故胤道長發表於2017-11-20

前言

React Native 是 Facebook 2015年開源的 Javascript 框架,旨在使用 Javascript 高效開發手機端 App。配合著多個顯而易見的優勢和 Facebook 強大的宣傳機器,它立刻成為國內外大小公司的明星開發框架。開源社群的參與激情、各方部落格的宣傳追捧,從其 Github 上 56000+ 星和 13000+ Fork 就可見一斑。

對於 React Native,iOS 開發者社群也是褒貶不一。有人認為 React Native 更快更好,蘋果原生那套要完,不趕快學習就晚了;也有人認為 React Native 不過是 Facebook 的又一個玩具,以它現在的稚嫩還難以對原生的 Swift/Objective-C 造成足夠威脅。

筆者希望就這幾年親身開發 React Native 和原生 iOS 的經驗,以及在矽谷的所見所聞,對這個問題提出一點自己的看法。對於一門新技術,我個人認為,評判其是否值得采用有以下兩個標準:

  • 該技術本身是否具備足夠的優點
  • 該技術是否符合目前的開發需求

下面就將從技術和開發需求兩個角度出發,談一談 React Native。

React Native 的技術特點

React Native 的優點很明顯。官網的醒目位置有簡單介紹,開發者們也在各種場合做了相關說明,總結如下:

  • 跨平臺開發。同一段 Javascript 程式碼可以被用於 iOS 和 Android 兩個平臺。相比於以前 iOS 和 Android App 各維護一套邏輯大同小異的程式碼,React Native 的開發、測試和維護成本要低很多。

  • 快速編譯。比起 Xcode 中漫長的編譯,React Native 採用了熱載入(Hot Reload)的即時編譯機制,使得 App UI 的開發體驗大幅改善,幾乎到了和網頁開發一樣隨改隨變的效果。

  • 快速釋出。通過 JSBundle,React Native 可以即時更新 App。相比原來冗長的稽核和上傳過程,釋出和測試新功能的效率大幅提高。

  • 渲染和佈局更加高效。React Native 可以直接套用網頁開發的 CSS 和 flex 機制,擺脫了 autolayout 和 frame 佈局中繁瑣的數學計算,更加直接簡便。

  • 簡單易學。相比於 iOS 和 Android 的一整套複雜的知識體系,React Native 從本質上來講就是狀態機,對於開發者來講理解不難,且實際操作可謂入門容易、上手輕鬆。如果是前端開發者,那麼對於 Javascript 本來就有相應瞭解,用 React Native 開發手機應用更是水到渠成。

React Native 的跨平臺特性是最大賣點
React Native 的跨平臺特性是最大賣點

當然,看上去很完美的 React Native 在技術上也有諸多風險,比如:

  • 第三方依賴。React Native 嚴重依賴於 Facebook 的維護。蘋果在 iOS 上每次技術的更新、政策的改變都會讓原來使用了 React Native 程式碼庫受到影響,等待 Facebook 和社群的修復會妨礙 App 的更新和使用者體驗。前段時間,百度和開發者們棄用
    React Native 而迫使的 Facebook 修改開發者許可權(License)事件,證明了開發依賴於第三方的風險確實存在。

  • 邏輯上的額外開銷。直到今天, React Native 依然只是0.49版本,僅僅支援簡單的 UI 製作,其不成熟的 API 連複雜的動畫都難以實現,更別提 iOS 的底層優化和相容操作。同時因為作業系統和裝置的不同,React Native 得分別進行鍼對性處理,這對程式碼庫的維護又是一個挑戰。

  • 聯調的困難。對於原生的 iOS 和 Android App 引入 React Native,會增加整個程式碼庫的複雜度,在深入底層原生程式碼進行 debug 時也是困難重重,可以說是在開發和維護上的成本都有所增加。

另外,有很多人覺得 React Native 的效能不如原生的 Objective-C/Swift 好。筆者自己嘗試過,覺得差別不大。與矽谷很多開發者的交流中得知,React Native 的效能與原生相比只有毫秒只差,根本不會對使用者體驗造成影響。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此文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between Native iOS (Swift) and React-Native,文中在 CPU、GPU、記憶體3個維度上進行了多個 API 的比較,React Native 與原生的 Swift 相比真是不遑多讓。

React Native 在 UI 上的表現確實驚豔
React Native 在 UI 上的表現確實驚豔

App 所面對的開發需求

作為 iOS 開發者,脫離了應用談技術,好比鏡中花、水中月——空談而已。實際 App 開發中,有以下幾種情況。我們來一一分析適不適合引入 React Native。

第一種情況,從零開始開發一款簡單的 App。它很有可能是獨立開發者的小試牛刀,或是初創公司的第一代產品。我個人認為這種情況下是非常適合用 React Native 的。此時,App 的UI 和業務邏輯都比較簡單,React Native 可以滿足絕大多數情況。而且,開發者時間有限,沒時間系統學習兩大平臺的知識體系;初創公司的成本有限,需要在 iOS 和 Android 兩個平臺上釋出產品,以便用最短時間、最小成本迅速積累第一波使用者,拿到投資。React Native 的技術特點非常符合這些要求。

符合這種的產品就如 Facebook 的 F8 App,這是一款專為其年度開發者大會打造的 App。因為它只有日曆、地圖、推送等簡單功能,React Native 再適合不過——1個工程師花了2周就完成了全部的開發,現已開源在 Github 上。

第二種情況,從零開始開發一款比較複雜的 App。這有可能是一個公司新的產品線,也有可能是一個成熟 App 的重構。在這種情況下,質量、口碑、以及日後的維護就是首要考慮因素,原生的 Swift/Objective-C 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解決方案更加成熟多樣,React Native 發揮不了其技術優勢,故而原生開發是更為穩妥的選擇。

舉個例子,Uber 在去年推出了他們新的 App。內部也嘗試了 React Native,但因為無法滿足 App 對於複雜動畫的需求、與底層系統的相容不夠、效能上的優化不足等多個原因,最終決定放棄使用。

Facebook F8 App,React Native 經典案例
Facebook F8 App,React Native 經典案例

第三種情況,在原有的 App 中引入新的功能。這種情況比較複雜,它又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 原來的 App 程式碼庫是 100% 的 Objective-C/Swift。這種情況下我個人不推薦引入 React Native。因為技術團隊已經穩定在 iOS 和 Android 兩個技術棧上了,引入第三個技術棧,技術上增加複雜度和維護成本,人員上要組建一個新的 React Native 團隊,開支和組織架構上都有負面影響。除非有足夠的預算,或是後期有大幅採用 React Native 的計劃,否則不推薦引入 React Native。

  2. 驗證新功能該不該引入。驗證過程中公司有時間成本,高層希望的是短期內就能做出決策。React Native 正是這種情況的銀色子彈。據我所知 Tesla 的 App 就採用了這種機制。

  3. 新功能確定引入,不是核心功能,並不複雜。這種情況下當然可以嘗試 React Native。如果是網頁端型別的 App 或是功能,比如淘寶、攜程、京東之類,他們本身就有大量的網頁端開發經驗,不如直接讓負責的前端工程師來處理相關的移動端業務。即使不成功也不會影響主要業務,同時可以為公司的技術積累提供寶貴經驗。Facebook 和 Instagram 的主 App 目前在部分小功能上就用了類似的循序漸進得采用 React Native 的策略。

  4. 新功能確定引入,是重要功能,有嚴格的釋出要求和日期。這個同上文說的第二種情況相同,保險和穩妥起見不推薦採用 React Native。

總結

單純從技術角度來講,React Native 絕對是移動端不可多得的優秀框架。它狀態機的思路可以被借鑑用來寫原生的 View Controller,其 UI 佈局上的機制也對我們平日在效能上的優化提供了靈感。

目前矽谷對於 React Native 也普遍持保守態度,採用 React Native
的科技巨頭也只有 Facebook,Amazon,Uber,Airbnb 四家,而且都是區域性小功能、小App採用。好訊息是,Facebook 對於 React Native 的投入不遺餘力,圈內開發者也是對此頗為積極。更多細節可以閱讀官方的開發日程表:React Native Scheduling

筆者認為,只有在快速開發、節約成本的考慮之下,React Native 才能發揮出巨大的優勢。對於 iOS 開發者,React Native 只可作為適當補充,我們還是應該多多鑽研 Swift / Objective-C 以及 App 開發的思路,它們才是進階成長的關鍵所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