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Nginx 使用 proxy cache 的檔案作為響應時,它會更新其中的一些內容,比如 Date 響應頭;但大部分響應頭都不會得到更新,比如 Expires 和 Cache-Control。眾所周知,Cache-Control 可以通過 max-age=xxx 或者 s-maxage=xxx 指令設定快取的有效時間。跟 Expires 響應頭不同,這一時間是相對的。假設上游伺服器返回 Cache-Control: public; max-age=3600
,那麼 Nginx 會快取該響應一小時。如果在這一小時到期之前,Client 訪問了 Nginx,它會獲取到同樣的 Cache-Control 響應頭,因此會再快取多一小時。所以總體上該響應會被快取兩小時。
這聽起來很讓人驚訝。但仔細想想,其實也不算什麼嚴重的問題。首先,當我們設定 max-age=3600
時,大多數情況下並不要求其嚴格地在一小時後過期。其次,這個算是一般的多層快取固有的弊端:快取資料的最大過期時間,取決於各級快取 TTL 的總和。如果想要避免,你可以選擇根據外層資料剩下的 TTL 設定當前 TTL;或者提供主動 purge 的操作,從最內層開始逐層清理資料。
當然,某些時候下,這一行為會帶來一些問題。舉個例子,假設我們開啟了 proxy_cache_use_stale,在上游伺服器出問題時使用過期的內容代替正常的響應。這種情況下,快取只是作為一個臨時救急的方案使用,我們並不希望 Client 多快取更多的時間。否則會有上游應用的開發者抱怨,為何上游伺服器已經正常了,使用者重新整理頁面看到的還是舊資料。作為解決辦法,我們可以在 Nginx 的 header filter 階段,通過 Lua 程式碼或者 Nginx C module,把 Cache-Control: max-age=...
修改成 Cache-Control: no-cache
。這麼一來,Client 會在使用快取之前先驗證下,如果 Nginx 返回 304 狀態碼,那麼該快取會被繼續使用;如果上游已經 OK 了且更新了響應,那麼 Client 就會重新請求,避免使用過期的內容。
這裡需要強調下,no-cache
並非如字面上的意義表示不快取,而是要求 Client 在使用該快取之前,需要先驗證下被快取的內容是否還是最新的。MDN 的說法是:
Forces caches to submit the request to the origin server for validation before releasing a cached copy.
對應的,RFC 7234 的說法:
The “no-cache” request directive indicates that a cache MUST NOT use
a stored response to satisfy the request without successful
validation on the origin server.
如果要想讓 Client 不快取響應的內容,按 MDN 上的說法,需要用 Cache-Control: no-cache, no-store, must-revalidate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
仔細看了下 no-cache
/ no-store
/ must-revalidate
這三項指令的介紹,似乎 no-store
就能讓 Client 不用這個快取,因為 no-store
要求:
The cache should not store anything about the client request or server response.
另外 must-revalidate
要求在使用過期快取前驗證下該內容是否是最新的,而 no-cache
也是要求重新驗證的,那為什麼需要兩個都一起用呢?
Google 搜尋把我帶到了這個 SO 問答:https://stackoverflow.com/que…。這個回答裡面解釋了為何不單單用 no-store
:因為臭名昭著的 IE6 瀏覽器在處理 no-store
時有 bug。但可惜的是,這個回答沒有給出這一論斷的證據,比如 IE 的 bug report 之類。MDN 在給出 Cache-Control: no-cache, no-store, must-revalidate
這個例子的時候,也沒有提及更多的上下文。這很像沒有任何註釋的老程式碼:我們不知道當初為何這麼寫,而把它刪掉似乎不會帶來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