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命令的說明(ZT)

jolly10發表於2008-07-14

對free命令的幾個值不太理解,記錄一下

[@more@]在Linux下檢視記憶體我們一般用command free
[root@nonamelinux ~]#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86024 377116 8908 0 21280 155468
-/+ buffers/cache: 200368 185656
Swap: 393552 0 393552
下面是對這些數值的解釋:
第二行(mem):
total:總計實體記憶體的大小。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Shared:多個程式共享的記憶體總額。
Buffers/cached:磁碟快取的大小。
第三行(-/+ buffers/cached):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第四行就不多解釋了。
區別:
第二行(mem)的used/free與第三行(-/+ buffers/cache) used/free的區別。
這 兩個的區別在於使用的角度來看,第一行是從OS的角度來看,因為對於OS,buffers/cached 都是屬於被使用,所以他的可用記憶體是8908KB,已用記憶體是377116KB,其中包括,核心(OS)使用+Application(X, oracle,etc)使用的+buffers+cached.
第三行所指的是從應用程式角度來看,對於應用程式來說,buffers/cached 是等於可用的,因為buffer/cached是為了提高檔案讀取的效能,當應用程式需在用到記憶體的時候,buffer/cached會很快地被回收。
所以從應用程式的角度來說,可用記憶體=系統free memory+buffers+cached.
如上例:
185656=8908+21280+155468
接下來解釋什麼時候記憶體會被交換,以及按什麼方交換。
當可用記憶體少於額定值的時候,就會開會進行交換.
如何看額定值(RHEL4.0):
#cat /proc/meminfo
交換將透過三個途徑來減少系統中使用的物理頁面的個數: 
1.減少緩衝與頁面cache的大小,
2.將系統V型別的記憶體頁面交換出去, 
3.換出或者丟棄頁面。(Application 佔用的記憶體頁,也就是實體記憶體不足)。
事實上,少量地使用swap是不是影響到系統效能的。

下面是buffers與cached的區別。
buffers是指用來給塊裝置做的緩衝大小,他只記錄檔案系統的metadata以及 tracking in-flight pages.
cached是用來給檔案做緩衝。
那就是說:buffers是用來儲存,目錄裡面有什麼內容,許可權等等。
而cached直接用來記憶我們開啟的檔案,如果你想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生效,你可以試一下,先後執行兩次命令#man X ,你就可以明顯的感覺到第二次的開打的速度快很多。
實驗:在一臺沒有什麼應用的機器上做會看得比較明顯。記得實驗只能做一次,如果想多做請換一個檔名。
#free
#man X
#free
#man X
#free
你可以先後比較一下free後顯示buffers的大小。
另一個實驗:
#free
#ls /dev
#free
你比較一下兩個的大小,當然這個buffers隨時都在增加,但你有ls過的話,增加的速度會變得快,這個就是buffers/chached的區別。

因為Linux將你暫時不使用的記憶體作為檔案和資料快取,以提高系統效能,當你需要這些記憶體時,系統會自動釋放(不像windows那樣,即使你有很多空閒記憶體,他也要訪問一下磁碟中的pagefiles)
使用free命令
將used的值減去 buffer和cache的值就是你當前真實記憶體使用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71283/viewspace-100723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