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工程師的日子當然是越來越好。”CNet 如是說。招聘網站 Glassdoor 對此表示同意:軟體工程師的平均工資是85000 美元,舊金山地區更是達到六位數 (我個人覺得還有點低了)。對軟體工程人才需求的暴漲是眾所周知的。那麼,為什麼還有人會認為軟體工程師是被踐踏、被鄙視,被剝奪權利的一個群體?
……其實,他們差不多說準了一部分。
一個名為麥可·O·徹奇(Michael O. Church)的作家就是其中一員。他對比了同一個申請者申請“高階軟體工程師”與“資料科學副總管”(一個管理職位)兩個崗位的不同經歷。為申請軟體工程師,他需要通過五層嚴苛的技術考核,其中任意一層的面試官都有一票否決權。而申請管理職位則完全不同,面試的問題簡單多了,他基本上就是在聊天,最後公司往往會提供不錯的職位,甚至還有一筆可觀的安家費。徹奇認為這種差異的出現就是因為軟體工程師的社會地位比管理人員低,而即使是管理職位的申請人,只要他們能證明自己的實力,也和正式的管理人員有相同的地位:
[作為管理人才],總裁跟比爾(注:文中的申請者)進行了平等的對話。談話沒有居高臨下的家長式的威嚴,也沒有說“你的職業生涯在這裡起飛”之類的大話。實際上,這種對話可不是一個軟體工程師和一個百人規模的高科技公司的執行長之間能聽到的。
那麼既然這是事實,我們又怎麼把這個問題推到席面上?徹奇一直有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把一些小問題誇張化戲劇化,最後讓它偏離正確的方向,所以他的這篇博文被程式設計師社群瘋狂轉載,不過他似乎就是喜歡這種感覺。
事實上,一些非常成功的企業,特別是 Facebook 和谷歌,都是以工程師文化聞名全球的,他們中間的非常、非常多的工程師都有可能晉升成為高管從而獲得了更大的成功。此外,我已經反覆不停地說過,一本正經的技術考核是最沒水平的工程師評價系統,如果面試官已經給面試者設定了西遊記般的重重險阻(並且這一點意義也沒有),那麼要求雙方再保持平等的地位絕對是不可能了。
造成這些的原因不止是面試。工程師往往被視為四體不勤的頭腦苦力,他們的語言只有電腦才懂,思維也刻板得像個電腦,不像商務人士有資格做出最重要的決策。分析師、產品經理、工商管理碩士才是生意的運轉者,他們賞給工程師物質,但絕不會把他們的意見當回事,尤其是在管理方面的意見。
而實際上,任何稱職的工程師都會告訴你,為了完成本職工作,他們每天必須不斷地進行業務決策,只不過是在微觀而不是巨集觀層面——這個資料庫欄位究竟要多長?應該採用什麼資料型別?如何進行校驗?如何處理所有的邊緣情況?這些其實都是商業決定,是工程師決定的商業行為,也是產品經理一輩子都做不了的決定,他們有時候甚至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技術上可以實現,什麼是不能實現的。
誠然,優秀的管理者要在無休止的資訊不對等情況下做出好的判斷,既要滿足上司的要求,還要保持下屬的愉悅和緊張感,給客戶超出預期的結果。這是個極其困難的工作。你可能會說(我也可能會說),優秀管理者和優秀工程師一樣稀缺,這就是他們的價值。
但在這裡我不是在討論兩者的價值比較,而是軟體工程師這個企業底層群體在重要決策中被忽視的現實。我們討論的是工程師被越來越多的人貼上古板、自閉、天真、神經大條、見不了大世面的標籤。這種想法在“技術”和“商業”聯絡越來越緊密的當下,無疑是不可想象的。
同時,那些完全不懂技術的管理人員勢必將給公司運營帶來負面效應。那些從來沒寫過程式碼或者焊接過二極體的人不會真正明白工程師的世界,他們只能盲目相信工程師的選擇。而矛盾的是,這種不對等導致了更少的尊重,最後導致整個公司氣氛難以調和。
我的結論?徹奇是對的,但僅限一些企業,比如那些不瞭解或不尊重工程師的企業。如果企業的業務和技術完全無關,那麼看低工程師還算是有一定的理由, 不過當下這種企業幾乎是屈指可數了。作為軟體工程師,如果你發現你在供職單位受到的待遇不如商科背景的僱員,甚至被當做碼農和苦力,那麼你一定得好好考慮一下自己的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