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淺度分析自動化行業,深度好文!

產業智慧官發表於2018-03-16

在中國製造2025,工業4.0的口號下,現在自動化行業是風生水起,欣欣向榮。有企業轉型的、有個人創業的、有跨界打劫的、還有政府扶持的、、、、、好像做製造業的不搞點自動化,智慧化你都不好意思說你在這個行業混。但目前中國的這個行業的現狀真的是這麼繁榮嗎,鄙人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十多年、從國外到國內、從外企到私企、從基層到管理、從實業到教育,感受多多;感受多了就想寫出來,不帶情緒、不搞攻擊、不玩憤青,只聊事實。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首先一點毋庸置疑,這個行業有前途和錢途,是工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潛力很大。But…..

大家都知道企業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賺錢,說不以賺錢為目的的企業都是裝X,馬雲先生曾經就說過,企業不賺錢是不道德的。(看看人家說話多文雅!)但如何才能賺錢嘛!

其實說來也簡單,一是市場二是產品三是價格四是交期五是服務。

一、市場

做這個行業的朋友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自動化從本質上來講不是必須的,因為人類的能力太偉大,自動化能幹的事幾乎人力都可以幹,以前沒有自動化的時候飛機照樣能飛天、火箭照樣能升空。那為什麼要市場又需要自動化呢,因為它可以提高效率和節約成本。

換句話說就是上自動化能幫企業變向賺錢。所以做自動化行業的企業和朋友想要在這個市場賺錢的話,首先是我們的自動化能幫客戶賺回多少錢。人工的節約、效率的提高、品質的向上都是幫客戶賺錢的方式。

近幾年來提出自動化需求的企業日益增多,我稱之為談戀愛。但另一方面企業實現自動化的腳步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慢,我稱之為結婚。市場的現狀就是談戀愛的多結婚的少。即使結婚也是馬拉松式的戀愛後才結婚。更有甚者談戀愛時轟轟烈烈分手時絕情無比。

在企業推行自動化需要企業自身要有遠見有魄力,因為自動化的投入一般需要兩年左右才能回收成本,在這方面汽車、IT電子、家電行業和外資企業的理念比較超前,在他們的觀念裡,工廠裝置和自動化(智慧化)是融為一體不可分割的。在工廠建設之初或購置新裝置時就會匯入自動化,所以在這些客戶是自動化行業的主力軍。我遇到一些外資的客戶,他們是絕對禁止人工對加工裝置進行直接操作的,比如成型行業如果機械手發生故障他們寧願停機也不會讓人工去成型機裡去取料的;再比如CNC數控裝置的配套自動化,日系和歐美系均要求機械手或機器人進行上下料,因為這裡面涉及到人身安全和產品加工的一致性。還有一些中小型企業由於招工的壓力或政策的扶持也提出了自動化的需求,但大都抱著比較謹慎的心態,這些企業是自動化的潛力客戶,但還需時日。

就像結婚是兩個人的事情一樣,自動化行業亦是如此,要想成功匯入自動化,供方和需方都需積極主動才能成功。

至於市場如何開發,只能靠你自己去努力,誰也無法給你正確的答案。我前幾天去參加一個對企業成長的培訓,培訓的老師口才很好,讓大家找自身的瓶頸,結果絕大部分的企業都覺得市場開發不足時自己的瓶頸,老師說很好,通過培訓大家找到自己的短板接下來大家要針對短板拿出自己的辦法。老實講聽完我有點暈菜!不能怪老師,因為他的培訓物件是要照顧所有的企業。自動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慨念,我們在開發市場的時候定位要準確、要有針對性,懂得捨棄,超出自身能力和業務範圍之外的要慎重。任何一個專案都要佔用工程師人力投入,我們要將有限的人力投入到合適的專案中。

我也常碰到一些同行的朋友來向我推銷產品,有時候幾乎我提的要求他們不假思索就告訴我可以做到,我只能呵呵了。營銷工程師都想把自己的產品賣出去,心情可以理解,但真正的營銷一定是要充分了解客戶的需求後能和客戶探討功能、工藝甚至提出難點的。如果您全程只說一個可以做,那就不能愉快的討論了。

重申一遍,自動化行業的市場要想繁榮昌盛,一定要是在客戶和供應商積極的互動下才能產生。顧客是上帝,這話對!顧客永遠是對的,這話不在理,至少在這個行業值得商榷。
再講產品。自動化行業的產品範圍很廣泛,大致我覺得可以分為幾類:功能部件類(比如電氣元件、氣動元件、感測器、機械零件等);標準功能裝置類(比如機械手、機器人、輸送帶等);工裝夾具類(比如配套裝置和機器人的夾具);非標裝置及非標產線類(最苦逼,鄙人就是這個行業);工廠整體解決方案類......

二、產品

就免不了要提產品的優勢及核心競爭力。就像導演面試演員時一定要問你有什麼絕活(其實什麼叫絕活,我認為男人能生出孩子才叫絕活!)。其他範圍內的產品不談,我聊聊非標裝置及非標產線的產品。對於非標自動化的產品,可能客戶的需求很簡單,就是將一頭豬趕進去出來一堆合格的香腸,講來簡單,其實很難!各種心酸,請看同行的朋友圈。曾經有個專家對我說你的產線中機器人用的是別人的,感測器用的是別人的,控制器用的是別人的,你有個毛線的核心競爭力!十幾年的工作經歷造就了我強大的內心,毛線就毛線,毛線還可以織毛衣呢,呵呵了。

非標自動化屬於應用類產品,裡面會應用到各種成熟的產品,這不假!我個人覺得這和企業的定性有關,如果是你是研發產品,你可以考慮微分的關鍵技術。如果你是做應用技術,市場不容許你或者沒必要去開發世上已有的技術,鄙人曾經跟隨一個日本的專家有幸做了很多基礎的研發,從導軌、減速機、視覺到控制系統,幾乎囊括了自動化行業所有的領域,所以鄙人在這個領域的產品幾乎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但結果是失敗的,因為專業的事必須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歷史的失敗不能再讓後人去重蹈。

那麼有人會問,非標自動化就沒有絕活嗎?我肯定的告訴你,有!!!

640?wx_fmt=png

非標自動化是滿足客戶生產的工藝為基準而定製的裝置或產線,其關鍵技術就是“合理的、穩定的、高效的成套解決工藝方案”。這和我們以前學習的有些數學概念一樣,只能描述不能定義。或者說要由客戶使用後才能體會出來。要能夠成果做到,需以下幾個因素: = 1 \* GB3 ①對製程工藝熟透並能提出建議的使用者; = 2 \* GB3 ②有經驗老道的專案方案工程師 = 3 \* GB3 ③有熟知控制原理的電氣軟體工程師 = 4 \* GB3 ④具有工匠精神的工藝工程師。說到底,關鍵點在人。看一個自動化業務的廠家是否優秀,是否賺錢,評估這四個因素即可。有人可能會說,你這不廢話,誰都知道!但放眼你周邊的企業,只有優秀的企業才真正重視優秀的人才,才會聚集優秀的人才。

三、價格

大家都認為非標產品的利潤比較高,實則非也。價格的組成一般由以下內容構成:標準件價格+製作件價格+設計除錯費+運費+利潤。這其中幾乎所有的內容都是透明的,可能大家盯住一般是前兩項,認為價格比購買價格多出許多就是利潤很高。其實有些隱形的成本大家可能忽略了,首先是人工費,在非標購買合同成交之前雙方會經過幾輪的方案商討,方案製作其實會佔用工程師很多的時間,企業是要給工程師付工資的,並且工程師的工資是企業裡崗位中最高的;其次是非標的裝置很難一次做到完美的,後續的會出現調整和整改,那麼問題來了,一整就會整出成本,這部分的費用屬於供方的義務需方很少是會付費的;再就是售後服務費,非標專案的售後除錯比標準機的服務時間要長很多,並且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這產生的費用也不容忽視;最後一點就是一般非標客戶都會有驗收款和尾款,資金回籠也很苦逼。最最悲催的不管你盈虧,政府大人都是要收稅的。我這麼一說,相信同行的朋友都會有同感,有時候一個專案做下來,財務部長可能會約你喝咖啡,因為成本核算是虧損的。所以幾乎非標的首臺是很難賺到錢的,有時候我們就自己安慰自己希望客戶能有複製的需求交給我們。非標最終的發展方向一定是找相對標準的產品,做自己擅長的事,眉毛鬍子一把抓的同行們請懸崖勒馬,回頭是岸。

四、交期

聊到這個話題,其實我內心是抗拒的,因為我有點想飈,和我文雅的氣質有點不符。以前在外資企業的時候,企業的口號是:品質和交期是企業的生命!這個我是認同的,因為此交期非彼交期。交期是指交貨的時間,這個交貨的時間一定要是建立在合理的範圍內。現在鄙人碰到的情況是不論我定出什麼交貨時間都被認為交期太長。一條初具規模的生產線,歐系的交期一般在8個月左右(歐系的大爺們是堅決不加班的),日系一般在6個月左右,我回復3個月的交期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太長。曹雪芹活在今天絕對會不認為是效率低下,寫一本書要花十年的時間。有時候我們為了得到這個訂單會盡量的妥協縮短我們的交貨期,帶來的後果是由於設計製作的週期過於倉促而導致後面長時間的修改。非標的交貨期一般由以下幾個環節決定:

640?wx_fmt=png

這些環節幾乎一個都不能省,雖說公司的響應速度和工程師的能力水平會影響交期,但我們大致可以理解為從專案開始到BOM一個月、部品集結一個月、安裝除錯一個月。有些時間可以壓縮,但有些環節的時間最好不要壓縮,比如方案設計和除錯,因為這兩項是屬於創造性的工作,時間越充足就會越完美。

所以如果企業要推行自動化專案,最好要預留半年左右的時間,這其中還包括商務及走流程的時間。這個時間要求是合理的,給製造商預留一個合理的交貨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能有的人會說某某公司的交貨時間沒有你說的那麼長啊,那可能是別人加班加點的趕出來的,偶爾為之還可以,如果長期這樣估計工程師會考慮跑路的。所以對待交期我們不能把特殊情況當常態來看。

我真心呼籲,別再把短交期作為衡量非標自動化實力的一個重要考核指標了!

五、服務

這一點特別重要,臺灣就提出過製造服務業的概念。非標的服務包含售前售中和售後服務,當然這些都是要花費銀子的,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很多使用者和廠商決裂往往不是因為產品的質量,而是因為對服務不滿意。我們非標行業的售後很多時候都是由工程師直接進行的,並且週期相對較長,所以我們對工程師的要求除了要有過硬技術以外還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在這個行業能潛下心來堅持的工程師們,向你們致敬,大家必將成為中國製造的頂樑柱。

製造是強國之本,自動化智慧化網路資訊化是發展趨勢,我們在認清方向的同時也要結合實際,北航劉強教授說過一段非常經典的“三不要原則”,第一,不要在不具備成熟的工藝下做自動化,這是工業2.0解決的問題。第二,不要在管理部成熟的時候做資訊化,這是工業3.0解決的問題。第三,不要在不具備網路化和數字化的基礎時做智慧化,這是工業4.0解決的問題。鄙人不認識這位教授,但教授總結的“三不要原則”讓我初看到時很有同感。換句話說就是要切合實際。非標就是為企業定製生產最合適的裝置,有些時候一輛自行車會比一架飛機還實用。

我有時候會去參加一些培訓或是參觀,大家都喜歡講德國的技術和裝置怎麼樣怎麼樣,日本的如何如何,一個例子是西門子安貝格工廠的30年是先驅的探索,西門子成都工廠的3年是在安貝格工廠30年經驗和技術積累基礎上厚積爆發。沿著標杆工廠的建設足跡,我們會發現做到這個高度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最佳實踐的基礎上科學規劃,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摒棄浮躁。




燃料電池封裝生產自動化產線設計與開發

在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今天,隨之而來的不僅是人類文明的進步,更有的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空氣逐漸惡化,以及能源的逐漸枯竭。

生態環境的汙染和能源的消耗主要來然於汽車,隨著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斷增長、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成為我國城市居民的日常交通工具,保有量不斷增長。根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統計,截至2017年3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首次突破3億輛,其中汽車突破2億輛,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全國有49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北京、成都、重慶、上海、蘇州、深圳6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更是超過300萬輛。

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給城市環境和交通執行帶來巨大壓力。《中國機動車環境管理年報2017》的資料顯示,2016年全國機動車排放汙染物初步核算為4472.5萬噸,其中一氧化碳3419.3萬噸,碳氫化合物422.0萬噸,氮氧化物577.8萬噸,顆粒物53.4萬噸。汽車是機動車汙染物排放總量的主要貢獻者,其排放的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超過80%,氮氧化物和顆粒物超過90%。環境保護部發布的城市大氣顆粒物源解析結果則表明,北京、上海、杭州、廣州和深圳的機動車排放為首要來源,佔比分別達到31.1%、29.2%、28.0%、21.7%和41.0%。南京、武漢、長沙和寧波的機動車排放為第二大汙染源,分別佔24.6%、27.0%、24.8%和22.0%。重汙染期間,機動車排放的貢獻率比日常情況更為顯著。機動車汙染已成為城市空氣汙染的重要來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學煙霧汙染的重要原因。

那麼人類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制止生態環境的繼續惡化,尋求高效、清潔的新型能源來替代原有能源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燃料電池(fuel cells,FCs)是繼火電、水電和核電之後的第四代發電技術。它是一種將儲存在燃料(如氫氣)和氧化劑(如氧氣)中的化學能,通過電化學反應過程直接轉化為電能的電化學發電裝置。它是唯一同時兼備無汙染、高效率、適用廣、無噪聲和具有連續工作和模組化的動力裝置,被認為是21世紀最有發展前景的高效清潔發電技術。

目前,我國已加入同已開發國家在清潔能源研究開發領域的戰略競爭。“燃料電池發電技術”被列入《科技發展“十五”計劃和2015年遠景規劃》。中國科學院啟動科技創新戰略行動計劃重大專案——“大功率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發動機及氫源技術”。中科院和科技部為這項21世紀首選的潔淨、高效的發電技術投資逾1億元人民幣。這標誌著中國科學家在21世紀初為氫能時代的到來做好了準備。

燃料電池(Fuel Cell),是一種發電裝置,乾電池、蓄電池是一種儲能裝置,是把電能貯存起來,需要時再釋放出來。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兩種裝置,燃料電池正如其名,是繼續新增燃料以維持其電力,所需的燃料是“氫”,其之所以被歸類為新能源,原因就在此。氫燃料電池堆疊作為一個電化學反應池,其最為關鍵的技術核心為“質子交換薄膜”。     

質子交換薄膜位於陰陽兩極板的中間,在這層薄膜的兩側緊貼著催化劑層,氫氣由燃料電池的陽極進入,氧氣(或空氣)則由陰極進入,經由催化劑的作用,使得陽極的氫分子分解成兩個質子(proton)與兩個電子(electron),其中質子被由陽極進入的氧氣,並由催化劑的作用分解的氧原子‘吸引’到薄膜的另一邊。電子則會流動轉移,經由外部電路形成電流後,到達陰極。在陰極催化劑之作用下,質子、氧及電子,發生反應形成水分子,因此水可說是燃料電池唯一的排放物,是真正意思上的零排放,無汙染的新型能源。

640?wx_fmt=png

圖1 燃料電池(Fuel Cell)結構圖

在生產燃料電池關鍵技術就在於雙極板、質子交換薄膜等部件封裝。這些構件含有眾多微細導氣孔,塗膠工藝的微量化、精準性,決定了電池電堆的密封效能。良好的密封效能,不僅能縮減結構件尺寸,提高電池能量密度,而且還能提高燃料電池的使用壽命。

世椿智慧在針對於燃料電池堆的密封裝配做了大量的研發工作、還建立了雙極板在點膠生產中的關鍵工藝,研發高效、高可靠性的精準塗膠成套裝備,同時,研發上下游的物料分選、上料、貼合、鎖附、熱壓、檢測等自動化裝置,構成一條完整的燃料電池封裝生產自動化產線。

塗膠,我們研發了點膠機器人採用了日本的HTK高精度引動器,紮實、高鋼性的結構設計,日本松下伺服電機的驅動,德國進口高精度微量點膠閥,實現了自動上下料,自動對位,自動點膠,其點膠精度可達到±0.05mm。

陰陽兩極板的粘合,我們研發了全自動貼合機器人,我們自主研發了單軸運動機器人,研磨級絲桿及配合日本松下伺服電機,以及配合倍數鏈的輸送,其陰陽兩極板的貼合精度可達到±0.05mm,

膠水的固化,我們最先採用了立式烘烤爐,恆溫控制在3%度的溫控精度,膠水固化後,膠條的精度可達到±0.05mm。

由於燃料電池的封裝對膠條的精度要求高,對其密封效能要求更為苛刻,對此,我們還研發了線上式膠形檢測機器人和密封性檢測機器人。膠形檢測機器人可識別的膠形精度高達±0.005mm,密封性檢測機器人的識別精度可達到±0.5%。篩選機器人是對檢測部合格的膠形膠條進行自動識別,並提取區分開來。

在燃料電池的開發研究以及商業化,是實現節能和環保的重要手段。燃料電池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已經得到公認,在加大對燃料電池的開發、研究與利用力度方面儘管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電極材料、製造成本、催化劑等問題,但是瑕不掩瑜,加快燃料電池發展必然是世界發展的總趨勢。在發展燃料電池過程中,應該根據各種不同燃料電池各自的優缺點和發展障礙,有針對性地展開適宜的研究,使各種燃料電池都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640?wx_fmt=png

圖2 燃料電池封裝生產自動化產線

文/深圳市世椿智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蔡奇志




做強做精中國自動化 ——專訪廣東利元亨智慧裝備有限公司副總裁盧淼

深圳市機器人協會優秀會員企業廣東利元亨智慧裝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高階智慧成套裝備定製研發、工廠自動化整體整合和工業機器人系統應用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精密電子、五金鎖業、精品包裝、安防等領域都呈現了強勁的發展態勢。利元亨研發實力雄厚,員工總數1000多人,研發團隊已突破500人。已獲得國家專利超過134項,是廣東省智慧製造骨幹企業,其為諸多世界優秀的企業,如德國WAG、加拿大MULTIMATIC、美國A.O.SMITH、日本愛信、中國聯想等提供服務,通過直接面向行業TOP10的客戶,為其量身定製工廠自動化成套裝備生產線。近日,協會特派記者對利元亨副總裁盧淼女士進行了專訪,更加深入的瞭解了她本人的管理經歷以及其所代表的利元亨公司的發展策略和方向。


記者:利元亨的特色產品/技術有哪些?利元亨是如何在中國及國際市場做推廣的?

盧淼:首先你問到了特色產品和技術,我覺得利元亨的產品和技術就如同我們一直定位的企業願景,我們需要成為全球一流的工廠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那意味著我們的產品就是幫客戶去解決他的整個製造過程中最痛的全自動裝配和全自動檢測,我們提供整線整合裝備,這是我們的定位。我們服務的主要領域是新能源領域、汽車零部件領域、精密電子領域,以及安防、醫療等其它非標定製領域,總的來說還是做工廠整體自動化整線整合。我們的核心技術是在裝配和檢測所涉及到的工藝,比如,我們經常用到的機器人的應用、視覺的應用、鐳射的應用、零件焊接等等通用技術平臺的應用,這些工藝我們是掌握得非常好的,除此之外,還有整線的整合控制,尤其是現在要想做到整體自動化工廠,就要整合包括TMES、ERP以及整個資料系統的整合,將資訊的軟體流和硬體的裝置流緊密地結合到一起,形成一個整體數字化工廠,這是利元亨的優勢。

關於國際市場推廣,其實,我們開始把觸覺放到國外,起因是在那個創業階段,整個中國對自動化缺乏認知這樣的大環境,那時候只有日本、歐美才對自動化有較強的認知。再加上我們的董事長周俊雄先生, 90年代一直在外資企業任職,他具備國際眼光,這是其中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我們的夢想是要“做強做精中國自動化”,中國自動化一直是比國際上的一些先進企業和同行落後的,那我們要想做成國際一流,要想把中國自動化做強,眼光就必須得放到國際視野,而不僅僅是國內。第三,我們做企業要是想奠定成為一個行業的領導者,就不要在中國拼,要到國際市場去。基於這些原因,我們才有了這個國際戰略。那我們是怎麼做的呢?過去,因為我們在惠州有一些日韓企業的基礎,基本上靠口碑,到了後期,就得靠我們主動擴充了。我們在美國、德國、瑞士設立了聯絡處,特別在美國設立了四個聯絡處,每個聯絡處有常駐技術服務人員,滲透到國際市場,商業機會很多,強大的國際團隊是我們一支重要的推廣力量。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利元亨2017年的收穫和成就。

盧淼:嗯,正如我們昨天年會上講的,2017年對利元亨來說是非常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因為我們的銷售產值和出貨產值都翻了兩倍。除了業績資料之外,我們在內部管理方面進行了很大提升,比如管理體系,我們貫標了四大體系,也完成了公司級的管理變革,還把SAP、ERP、以及PLM等我們的企業資訊化管理工具又做了一次升級。在研發方面我們加大了投入,利元亨研究院目前有13個博士共100多人,工程中心有300多人,整個研發團隊已達500多人。2017年我們531計劃很多專案已經落地,比如我們一些跟機器人相關的技術專案,跟視覺、鐳射、控制等我們平常專案當中強應用強相關的技術專案。總的來說,2017年利元亨的業績有增長,市場有擴充,內部管理上有了很多的體系夯實,我們的研發團隊和人才戰略得到了擴充套件,同時國際市場海外團隊也壯大了。


記者:利元亨與其它自動化公司之間有什麼差異,利元亨的優勢是什麼?

盧淼:坦率講,我沒有刻意去了解同行,只是做一些專案的時候,可能會側面地去感受一下同行,因此不方便對同行去做評價。但是,我可以說說我們利元亨的優勢,因為我太瞭解我們這個團隊了,就跟我昨天在年會上發言時說的,曾經有客戶也問過我們這個問題,當時周副總是這樣回答的,他說利元亨有一支敢打敢拼、艱苦奮鬥的團隊。其實我也是這樣認為的,無論是技術還是產業,你說到天上去,最終還是要執行層來做,很多人、很多領導者都有夢想,但是沒有辦法去落地。

那我們的優勢就在於什麼呢?領導者有戰略,中層幹部有想法,基層能執行,基層就是靠艱苦奮鬥。還是我昨天說到的,這個世界上一定是你能吃得了別人吃不了的苦,別人受不了的困難,最後你才能走到別人前面,尤其我們幹實業更離不開這一點。所以呢,你要講核心優勢,我還是認為是我們這個團隊,我覺得我們這個團隊才是最了不起的。當然我昨天說的是要有智慧地去拼、有戰略戰術地去拼,但最根本的還是這個團隊。有了這些才有將來的核心優勢,才有管理優勢,當然我也認為利元亨的管理確實是可以跟業界和同行去交流的。


記者:您認為企業管理者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盧淼:按我的理解,管理者既然是管理者,首先要有領導力,必須要有領導力。

要具備這個領導力,需要在平時的思維方式與行為習慣方面多一點站在團隊,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去做事等這樣的素養去形成你的領導力,我認為這是第一的。

第二是思考力。我覺得一個管理者,如果說你不善於去思考總結,不善於去發現這個團隊這個組織的問題,不善於去解決問題,不經常與時俱進去評判這個組織正在幹些什麼,將來要怎樣,沒有這個思考,我覺得他也不是一個好的管理者。

一個好的管理者,我認為還要有學習力。學習力是多範圍的,有可能是這個管理者本身要跟他的領導去學習,要跟他的客戶去學習。他的“客戶”既有可能是他的直接客戶,也有可能是經常跟他打交道的兄弟部門,還有可能是他的下屬。總之,他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只有具備強大的學習能力,他才可能成為一個好的榜樣。因為他的能力是一直是被別人仰視的,他的同事才會追隨他。


記者:您認為自動化在中國和國際市場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盧淼: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也是我經常在思考的問題。我始終這樣看,德國人提出的工業4.0,其實是給全球的製造業提了一個目標,現在全球的製造業不僅是中國,包括髮達的歐美、日本,都存在1.0、2.0、3.0、4.0並存的現象。在很多的新興產業、戰略產業,可能做到了3.0,但是在大多數的傳統產業還做不到。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中國的自動化產業,包括中國的機器人、智慧裝備產業都還有很多的路、很長的路要去走。說具體一點,就時間年限來說至少有15年甚至20年的高速發展期。我說的高速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理解的一定是要50%,因為在歐美超過10%就算高速了。我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判斷呢?是因為我們現在利元亨所服務的都還是行業巨頭和頂級客戶,那麼還有中游下游的客戶則需要我們大量自動化的同行來服務。我們行業現在不是市場的問題,而是產能以及研發能力的問題,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中國自動化行業至少還有15年到20年的春天。

像美國現在提出製造業“迴歸美國”的口號,想讓製造業迴歸到美國本土,但美國的製造模式也不一定很先進,也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智慧裝備產業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就看誰能沉得下心,穩紮穩打。雖然之前講自動化,現在講人工智慧,但我們還得先把最簡單的自動化做好。當然這個過程中可以去融合人工智慧,就像我們現在也有很多人工智慧技術在應用,我們在很多視覺外觀檢測機都有深度學習,深度學習就是人工智慧的一種。所以說到底,還是技術在驅動、市場在驅動,整個行業在驅動,因此自動化的前景是大有可為的。


記者:您對自動化行業有什麼期望?

盧淼我還是覺得,也希望我們的同行能夠多一點沉澱標準,多一點去建立標準。也要明白,做裝備做實業,靠的是紮紮實實,穩紮穩打,少一點把眼睛放在國家專案扶持等等,少一點走偏,更重要的還是實實在在地把自己的技術做好,把標準給沉澱好,把產品做紮實,這樣才能真真正正讓中國的自動化裝備做出像德國、日本等自動化裝備那樣的口碑出來,能夠有幾十年的壽命才是我們要的。

我們利元亨現在也建立了自己的雲,這個雲有過去幾千個案例所沉澱下來的內容,對各個行業各個工藝形成了標準模組,我們也在不斷優化,不斷夯實,同時我們也是非常樂意去參與行業或工藝標準的建立,因為我們有基礎,我們有很多歐美、日本以及國內的一些頂級客戶、以及行業的各種案例。另外我經常看到我們朋友圈的一些同行企業家朋友,他們經常也和我們一樣非常努力工作,很晚才下班。我想這是因為我們都是做非標自動化,每一個專案都是非標的開發。如果有了標準模組以後,那我們就能大大縮短開發週期,團隊就不用去做重複性的工作。很多時候很多利元亨犯過的錯、走過的彎路,也許我們的同行還在走。如果我們能夠通過協會這樣的組織去交流,我們行業就能夠互相借鑑,共同利用,整個行業發展也會更健康,利元亨願意跟大家分享各種經驗。


記者:利元亨有沒有經歷過特別困難的階段,您和您團隊是怎樣克服這些困難的?

盧淼:廣東利元亨是2014年設立的,但這個團隊是2002年聚集在一起的。2014年到現在廣東利元亨一直保持著穩健的發展,但是在前期創業的過程中,我們還是經歷了很多艱辛的。這裡面有一個很核心的人,就是我們的董事長周俊雄,他是這個團隊的定海神針,是一個很有戰略眼光,也是一個思想很深邃、胸懷很寬廣的人。在過去我們一旦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或者跨不過去的坎的時候,他的領導氣質就發揮出來了。我們這個核心團隊成員又各有各的特點,比如我本人是一個超級樂觀的人,當然我們也是一種很理想看得長遠的樂觀,這樣結合在一起的團隊幾乎就能做到無往不克。

回顧創業路上所發生的事情太多了,但我覺得信念很重要,還有這個團隊的信任很重要,有了信念,有了信任,這個團隊就能從容應對任何困難。另外團隊正確的價值觀也很重要,利元亨這個團隊有個特點,從上到下,錢不是我們所追求的,我們追求的是同一個夢想,那就是做強做精中國自動化。 


記者:2018年利元亨是如何規劃的?

盧淼2018年我們利元亨做了新的規劃:

1、我們的銷售合同、生產交付、財報三組資料要比上一年超過50%的增幅;

2.  公司內部六大管理體系二次優化的完成驗收;

3.  公司八大功能中心和利元亨研究院達成跨年戰略目標,進行人才戰略的縱深推進;

4.  多維度的架構創新、務實、精益生產的企業文化和機制完善;

5.  到2018年底完成工業園區一期工程建設,實現新工業園落成並投產;

6.  完成10種戰略機型目標市場佔有和2個特別重點專案首臺套的成功;

7.  員工薪酬繼續保持16%的增長率,員工激勵機制落實到位,讓員工在利元亨這個平臺上有奔頭。


記者:盧總還有什麼想跟同行分享的?

盧淼:我再跟同行朋友分享一下我的心得。我們在不停的摸索,也在不停的總結,就像我昨天在年會上跟大家講的那樣,我們每一個工程師要有結構化思維,創新時時刻刻在發生,要有戰略有戰術的去拼。其實這些思想很重要,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是一個公司要持續去做的事情。

1、要有結構化思維

我們每一個專案就是專案管理的過程,我們都是一個工程師,售後是工程師,設計是工程師,銷售也是工程師,但當這麼多工程師在一起的時候就很容易走進一個誤區。技術人員,不一定具有營銷思維,營銷人員不一定懂技術。例如,售後人員在除錯裝置的時候,A結構發生問題時,他會一直研究A結構,但不一定會去思考是不是B結構、C結構、D結構等導致的,但如果有結構性思維的話,他就不會只是盯著A結構,而會去思考也許是其它結構導致的問題。當你有了這種結構化思維,知道分析問題層層遞進,知道怎樣去抓住問題的本質,知道做有時候會比想清楚更重要,尤其是技術型企業的工程師團隊,更需要具備結構化思維。還有一點就是要經常讓團隊交流,一定不能讓他們停留在自己的技能舒適區裡面,他們在技能舒適區表面上看可能得心應手,但實際上是被思維束縛了,容易形成天花板,只有經常讓他們跳出技能舒適區才能更好的成長。我們利元亨的工程師雖然都很年輕,但是他們敢於跟歐美的頂級工程師去PK,因為他們心裡很清楚,我一定不要挑戰我的技能舒適區,我一定不要跟我們的客戶說害怕,擔心這個不可以,他也許不會說NO,只會說YES,我要去試一下,I WILL TRY。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工程師的水平會持續提升。我們自動化行業靠的就是藍領,靠的就是工程師。

2、創新時時刻刻在發生

創新真的是時時刻刻在發生的,就拿我們管理層來說,利元亨可以說是在我們這個行業率先使用PLM 、SAP、T-MES等六七個專案管理工具的企業,包括我們內部管理用的是我們自己IT團隊深度開發出來的OA管理工具,一般的OA只是具備審批、考勤等簡單功能,而我們自己開發的OA則是把所有管理功能集中在一起,一部手機可以操作企業所有專案管理,這是我們團隊的創新。對於自動化行業技術型企業來說,技術、研發、工程都是很辛苦的工作,特別需要創新思維,如果能在管理上創新、產品上創新、市場上創新,就會有很好的收穫。

3、要有戰略、有戰術地去拼

   企業一定要有一個艱苦奮鬥、敢拼、敢打硬仗的團隊,有了這樣的團隊,才能攻克各種困難,去做好各種專案。當然,團隊作戰還要懂得有智慧、有戰略、有戰術地去拼。最後,在拼搏的同時一定要保重身體。 我們利元亨是一支非常務實的團隊,我們踏踏實實做自動化,我們也願意把一些大家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拿出來跟產業人士進行交流,也希望同行對我們提出寶貴建議。


文/深圳市機器人協會宣傳部長  劉強


640?wx_fmt=png


人工智慧賽博物理作業系統

AI-CPS OS

人工智慧賽博物理作業系統新一代技術+商業作業系統“AI-CPS OS: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分支用來的今天,企業領導者必須瞭解如何將“技術”全面滲入整個公司、產品等“商業”場景中,利用AI-CPS OS形成數字化+智慧化力量,實現行業的重新佈局、企業的重新構建和自我的煥然新生。


AI-CPS OS的真正價值並不來自構成技術或功能,而是要以一種傳遞獨特競爭優勢的方式將自動化+資訊化、智造+產品+服務資料+分析一體化,這種整合方式能夠釋放新的業務和運營模式。如果不能實現跨功能的更大規模融合,沒有顛覆現狀的意願,這些將不可能實現。


領導者無法依靠某種單一戰略方法來應對多維度的數字化變革。面對新一代技術+商業作業系統AI-CPS OS顛覆性的數字化+智慧化力量,領導者必須在行業、企業與個人這三個層面都保持領先地位:

  1. 重新行業佈局:你的世界觀要怎樣改變才算足夠?你必須對行業典範進行怎樣的反思?

  2. 重新構建企業:你的企業需要做出什麼樣的變化?你準備如何重新定義你的公司?

  3. 重新打造自己:你需要成為怎樣的人?要重塑自己並在數字化+智慧化時代保有領先地位,你必須如何去做?

AI-CPS OS是數字化智慧化創新平臺,設計思路是將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無縫整合在雲端,可以幫助企業將創新成果融入自身業務體系,實現各個前沿技術在雲端的優勢協同。AI-CPS OS形成的字化+智慧化力量與行業、企業及個人三個層面的交叉,形成了領導力模式,使數字化融入到領導者所在企業與領導方式的核心位置:

  1. 精細種力量能夠使人在更加真實、細緻的層面觀察與感知現實世界和數字化世界正在發生的一切,進而理解和更加精細地進行產品個性化控制、微觀業務場景事件和結果控制。

  2. 智慧:模型隨著時間(資料)的變化而變化,整個系統就具備了智慧(自學習)的能力。

  3. 高效:企業需要建立實時或者準實時的資料採集傳輸、模型預測和響應決策能力,這樣智慧就從批量性、階段性的行為變成一個可以實時觸達的行為。

  4. 不確定性:數字化變更顛覆和改變了領導者曾經仰仗的思維方式、結構和實踐經驗,其結果就是形成了複合不確定性這種顛覆性力量。主要的不確定性蘊含於三個領域:技術、文化、制度。

  5. 邊界模糊: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的不斷融合成CPS不僅讓人們所知行業的核心產品、經濟學定理和可能性都產生了變化,還模糊了不同行業間的界限。這種效應正在向生態系統、企業、客戶、產品快速蔓延。

AI-CPS OS形成的數字化+智慧化力量通過三個方式激發經濟增長:

  1. 創造虛擬勞動力,承擔需要適應性和敏捷性的複雜任務,即“智慧自動化”,以區別於傳統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2. 對現有勞動力和實物資產進行有利的補充和提升,提高資本效率

  3. 人工智慧的普及,將推動多行業的相關創新,開闢嶄新的經濟增長空間


給決策制定者和商業領袖的建議:

  1. 超越自動化,開啟新創新模式:利用具有自主學習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動態機器智慧,為企業創造新商機;

  2. 迎接新一代資訊科技,迎接人工智慧:無縫整合人類智慧與機器智慧,重新

    評估未來的知識和技能型別;

  3. 制定道德規範:切實為人工智慧生態系統制定道德準則,並在智慧機器的開

    發過程中確定更加明晰的標準和最佳實踐;

  4. 重視再分配效應:對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衝擊做好準備,制定戰略幫助面臨

    較高失業風險的人群;

  5. 開發數字化+智慧化企業所需新能力:員工團隊需要積極掌握判斷、溝通及想象力和創造力等人類所特有的重要能力。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創造兼具包容性和多樣性的文化也非常重要。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子路》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和 人工智慧,像君子一般融合,一起體現科技就是生產力。


如果說上一次哥倫布地理大發現,擴充的是人類的物理空間。那麼這一次地理大發現,擴充的就是人們的數字空間。在數學空間,建立新的商業文明,從而發現新的創富模式,為人類社會帶來新的財富空間。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和區塊鏈,是進入這個數字空間的船,而人工智慧就是那船上的帆,哥倫布之帆!


新一代技術+商業的人工智慧賽博物理作業系統AI-CPS OS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將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並創造新的強大引擎。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形成從巨集觀到微觀各領域的智慧化新需求,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引發經濟結構重大變革,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實現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



產業智慧官  AI-CPS


用“人工智慧賽博物理作業系統新一代技術+商業作業系統“AI-CPS OS”: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在場景中構建狀態感知-實時分析-自主決策-精準執行-學習提升的認知計算和機器智慧;實現產業轉型升級、DT驅動業務、價值創新創造的產業互聯生態鏈


640?wx_fmt=png

640?wx_fmt=png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AI-CPS,更多資訊回覆:


新技術“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新產業:智慧製造”、智慧金融”、“智慧零售”、“智慧駕駛”、智慧城市新模式:“財富空間“工業網際網路”、“資料科學家”、“賽博物理系統CPS”、“供應鏈金融”


官方網站:AI-CPS.NET



本文系“產業智慧官”(公眾號ID:AI-CPS)收集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宣告產業智慧官(公眾號ID:AI-CPS推薦的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絡我們,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聯絡、投稿郵箱:erp_vip@hotmail.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