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江浙京滬自己的財政收支體系也出問題了,外貿、房地產、製造業一塌糊塗。我在上海,瞭解到目前上海最大的國企上汽集團降薪裁員已經很厲害,張江地區的科創企業很多就是靠投資機構的錢維持運營,這幾年隨便一個IC行業研發人員就是年薪50萬起步,這些錢本質上都是投資機構支付的,自身遲遲沒有造血能力。結果現在股市IPO熄火,投資機構無法退出,很快就會倒掉一大批投資機構,連鎖反應就是張江漕河涇的很多科創企業要面臨清算,國家產業升級程序岌岌可危。珠三角地區的產業升級情況如何呢?可能不比長三角更好,深圳樓市比上海還要慘烈,說明當地的收入增長預期已經垮了。
原本製造業裡的新能源行業是為數不多的亮點,但最近也被中國人卷的快沒利潤了,企業沒利潤就意味著政府沒有稅收,為了刺激就業和消費還要給企業減稅。比亞迪這種企業要承擔畢業生就業等社會責任,目前在冊員工已經有六七十萬人,企業能輕裝前行嗎?
京滬深的樓市價格較之高點也下降了20-30%,標誌著全國範圍內的土地財政體系已經徹底終結,但新的、能取代土地財政的財政收入來源還沒找到。
在這種大背景下,靠著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償還地方債利息的廣大中西部地區,不過苦日子能行麼?除了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運營開支和僱員工資,當地市政基建設施的維護、退休人員養老金、居民醫保這些領域的支出都是剛性的,花錢的地方太多了。
一直特別擔心兩個事情:1)國內出現惡性通脹,2)RMB匯率大幅貶值。因為天量的債務,依靠目前的財政收支體系,根本就是無解的,只有透過貨幣大幅貶值這一種辦法解決,一次性將天量債務稀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