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應用配置項說明
近期整理了下專案中Redis配置引數,以便學習備用~
#指定記憶體大小,格式為1k 1GB 1M,單位不區分大小寫
# 1k => 1000 bytes
# 1kb => 1024 bytes
# 1m => 1000000 bytes
# 1mb => 1024*1024 bytes
# 1g => 1000000000 bytes
# 1gb => 1024*1024*1024 bytes
#redis連線的埠 啟動後使用redis-cli -p 7001連線對應埠
port 7001
# 預設情況下 redis 不是作為守護程式執行的,如果你想讓它在後臺執行,你就把它改成 yes。
# 當redis作為守護程式執行的時候,它會寫一個 pid 到 /var/run/redis.pid 檔案裡面。
daemonize no
#當redis作為守護程式執行的時候,它會把 pid 預設寫到 /var/run/redis.pid 檔案裡面,
# 但是你可以在這裡自己制定它的檔案位置。
pidfile /usr/local/bin/redis.pid
## 設定資料庫的數目(預設資料庫是 DB 0)
databases 16
#該配置項為快照,格式為: save<間隔時間(秒)><寫入次數>
如下表示:900 秒後如果至少有 1 個 key 的值變化,則儲存;300 秒後如果至少有 10 個 key 的值變化,則儲存;60 秒後如果至少有 10000 個 key 的值變化,則儲存,也可不設定,不進行儲存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 預設情況下,如果 redis 最後一次的後臺儲存失敗,redis 將停止接受寫操作,
# 這樣以一種強硬的方式讓使用者知道資料不能正確的持久化到磁碟,
# 否則就會沒人注意到災難的發生。
# 如果後臺儲存程式重新啟動工作了,redis 也將自動的允許寫操作。
# 然而你要是安裝了靠譜的監控,你可能不希望 redis 這樣做,那你就改成 no 好了。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 是否在 dump .rdb 資料庫的時候使用 LZF 壓縮字串
# 預設都設為 yes
# 如果你希望儲存子程式節省點 cpu ,你就設定它為 no ,
# 不過這個資料集可能就會比較大
rdbcompression yes
rdbchecksum yes
# rdb info 設定dump的檔案位置,寫入指定目錄
dbfilename dump_7001.rdb
dir /etc/redis/rdb/
#主從複製 使用slaveof來讓一個redis例項成為另一個redis例項的副本,這個只需要在slave上配置.
#slaveof <masterip><masterport>
#如果master 需要密碼認證,就在這裡設定
#masterauth <master-password>
#如果為yes ,slave仍然會應答客戶端請求,但返回的資料可能過時,也可能在第一次同步時為空
slave-serve-stale-data yes
#設定slave為只讀的
slave-read-only yes
#無磁碟複製功能
repl-diskless-sync no
#當收到第一個請求時,等待多個slave一起來請求之間的間隔時間
repl-diskless-sync-delay 5
#在slave和master同步後(傳送psync/sync),後續的同步是否設定成TCP_NODELAY
#假如設定成yes,則redis會合並小的TCP包從而節省頻寬,但會增加同步延遲(40ms),造成master和slave資料不一致。
#假如設定成no,則redis master會立即傳送同步資料,沒有延遲。
repl-disable-tcp-nodelay yes
#當master不能正常工作的時候,Redis Sentinel會從slaves中選出一個新的master,這個值越小,就越會被優先選中,但是如果是0,就是意味著這個slave不可能被選中。
slave-priority 100
#最大使用記憶體
maxmemory 20g
#是否在每次更新操作後進行日誌記錄,如果不開啟,可能會在斷電時導致一段時間內的資料丟失。之前配置的save同步資料,是以間隔性質,也就是說,有段時間可能資料只存在於記憶體
appendonly no
#預設是everysec,按照速度和安全折中是最好的,每一秒寫入aof檔案,並完成磁碟同步
appendfsync everysec
#redis 提供了兩種持久化機制,rdb和aof。如果該引數設定為no,是最安全的方式,不會丟失資料,但是要忍受阻塞的問題,如果設定為yes,這就相當於將appendfsync設定為no,這說明並沒有執行磁碟操作,只是寫入了緩衝區,因此這樣並不會造成阻塞(因為沒有競爭磁碟),但是如果這個時候redis掛掉,就會丟失資料。
no-appendfsync-on-rewrite yes
#限制指令碼的最長執行時間
lua-time-limit 5000
#slowlog是redis用於記錄記錄慢查詢執行時間的日誌系統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0
#hash型別的資料結構在編碼上可以使用ziplist和hashtable。ziplist的特點就是檔案儲存(以及記憶體儲存)所需的空間較小,在內容較小時,效能和hashtable幾乎一樣.因此redis對hash型別預設採取ziplist。如果hash中條目的條目個數或者value長度達到閥值,將會被重構為hashtable
hash-max-ziplist-entries 128
#這個引數指的是ziplist中允許儲存的最大條目個數,,預設為512
hash-max-ziplist-value 1024
以下如上:
ist-max-ziplist-entries 256
list-max-ziplist-value 1024
set-max-intset-entries 512
zset-max-ziplist-entries 128
zset-max-ziplist-value 64
hll-sparse-max-bytes 3000
#指定是否啟用重置雜湊,預設為開啟
activerehashing yes
#預設情況下,"hz"的被設定為10.提高該值將在Redis空閒時使用更多的CPU時,但同時當有多個key同時到期會使Redis的反映更靈敏,以及超時可以更精確地處理。
#範圍是1到500之間,但是值超過100通常不是一個好主意。
#大多數使用者應該使用10這個預設值,只有在非常低的延遲要求時有必要提高到100.
hz 10
#當一個子程式重寫AOF檔案時,如果啟用下面的選項,則檔案每生成32M資料會被同步。為了增量式的寫入磁碟
#並且避免大的延遲高峰這個指令是非常有用的
aof-rewrite-incremental-fsync yes
相關文章
- Redis配置檔案引數說明Redis
- 【轉載】UEditor前端配置項說明前端
- Spring配置項解釋說明Spring
- redis配置檔案redis.conf詳細說明Redis
- php.ini 核心配置選項說明PHP
- Solon2 之基礎:一、常用應用配置說明
- centos下部署redis服務環境及其配置說明CentOSRedis
- Kafka配置說明Kafka
- FTP配置說明FTP
- rust配置說明Rust
- redis 3.0 引數說明Redis
- Redis 叢集功能說明Redis
- Spring配置說明Spring
- redis info命令詳細說明Redis
- redis應用場景及例項Redis
- pureftpd安裝配置簡明說明 (轉)FTP
- elasticsearch.yml 配置說明Elasticsearch
- Elasticsearch 引數配置說明Elasticsearch
- goldengate ddl 配置說明Go
- kafka 引數配置說明Kafka
- webwork.properties配置說明Web
- 交換機配置命令說明
- kettle MongoDB Output 配置說明MongoDB
- 低記憶體(256MB)應用開發說明及注意事項薦記憶體
- Redis服務安全加固的說明Redis
- Redis Sentinel 高可用實現說明Redis
- 選擇介面還是抽象類?---應用例項說明介面與抽象類的應用場合(區別)抽象
- Nginx的配置檔案說明Nginx
- Docker 的配置檔案說明Docker
- Nginx負載均衡配置說明Nginx負載
- Apache 配置檔案說明(轉)Apache
- 用Excel做資料說明――抽樣說明工具Excel
- Redis 6.0 訪問控制列表ACL說明Redis
- Python下操作Memcache/Redis/RabbitMQ說明PythonRedisMQ
- Redis 3.0介紹及叢集說明Redis
- 以例項說明 OAuth2OAuth
- GI安裝選項的說明
- mssql sqlserver updatetext關鍵字應用簡介說明SQL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