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二)

静候霜白發表於2024-03-25

隨筆(二)

  • 輸入:

    • 在自己DIY的時候碰到了很多額外的挫折,消耗了大量時間和精力
  • 輸出:

    • 在這種情況下,我很容易忘記原本想要實現的目標,只看到眼前的困難和挫敗。但我們可能意識不到自己的狀態不對,所以這時就需要抽身出來,放鬆一下腦子並反思一下。

  • 輸入:

    • 需要表現出的能力和不能表現出的能力

    • “反射性榮耀”,作為一種社會心理現象,當人們與成功或地位較高的人有關聯時,他們會感到自己的自尊和自我價值得到提升。這種感覺可能源於人類天生的社會比較和歸屬的需求,以及與優秀人士相聯絡所帶來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簡而言之,這是一種透過他人的成就來增強自己社會地位的心理機制。

    • 通常發生在以下幾種情況:

      • 社會比較:人們傾向於與他人比較自己,當與成功者關聯時,他們感覺自己也更有價值
      • 歸屬需求:人類有強烈的歸屬感需求,與成功人士的關聯可以滿足這種需求
      • 自我提升:透過與成功者的關聯,個人可以在沒有直接貢獻的情況下,感受到成功和成就
    • 實際例子:

      • 體育迷:當本地運動員或者自己一直以來支援的運動隊贏得比賽時,球迷會感到自豪,好像是自己取得了勝利一般
      • 名人關聯:人們喜歡提及與名人的任何聯絡,哪怕是非常間接的,比如同一家餐廳吃過飯,或同一場合出現
      • 品牌效應:穿著名牌服裝或使用高階產品,人們可能感覺自己的社會地位提高了
      • 集體榮譽:當學校或公司獲得某些重大成就,學生和員工也會感到一定的自豪
    • 辯證看待:

      • 正面影響:

        • 自我提升:以成功人士為目標,激勵自己追求卓越,提高自我效能,增強動力和自信
        • 社會認同:增強個體對社會群體的歸屬感,促進社會關係的和諧
      • 負面影響:

        • 自家價值外部化產生過度依賴:過分依賴外部成就來評價自己,忽視內在價值和個人成長,導致個人發展缺乏自主性,不利於形成獨立的自我認同
        • 現實與期望的落差:當關聯的人或團體失敗時,個人可能會感到失落和自尊受損
  • 輸出:

    • 回顧過去,我常有因表現出自己的能力,而被賞識和帶來更多的表現機會。比如街舞這個技能,由於給人的印象一直是表演效果很棒、很好看。故而身邊的人一旦遇到需要街舞表演的時候,在腦海中第一個就會想到我,即在他人腦海中形成了一種較為強烈的關聯。然後一旦把握住了機會,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就會形成正反饋,下次的機會還會找你。

    • 這種我暫時簡單歸為對他人沒有威脅,或者應該說是對他人有多方面幫助的能力,一是賞心悅目的情緒價值、二是舉辦晚會時對錶演人員的需求,三是有一種偶像心理或者說名人效應?我還沒想到合適的詞來概括這種現象:即當臺上表演的人是你的熟人時,你會表現得更加誇張,以讓身邊的觀眾意識到你和臺上發光的人有著某種關係和關聯。類似於:我認識一個很厲害的人,所以我也是一個很厲害的人這種感覺。

    • 即我們常說的,為你而驕傲,為你而自豪。

    • 本質上,就是借這種關聯,來提高自己的自尊和社會地位。

    • 如何理性的認識並將這種現象引導向有利的局面?

      • 利用這種現象多去展現自己的能力,讓他人看到一個更優秀的自己。這樣會相對的吸引來更多想要從你這獲取這種反射性榮耀情緒價值的人。
      • 還有在有一定把握獲取到成就成果時,提前尋求他人一定的幫助,讓對方與你的成果向關聯。這樣在你正式取得成就之後,對方能獲得的自我價值認可也更高。
      • 展現能力時,需要謹慎能力所呈現的物件是否合適,如果你的能力對對方是有威脅的,那麼反射性榮耀的心理可能就不會生效,取而代之是對方察覺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從而將你視為敵人和對手。比如,煮酒論英雄中,劉備就不能向曹操展露出自己匡扶漢室、一同統中原的雄心壯志,他做的是韜光養晦、聽雷聲掉筷子。從而降低他在曹操心裡的威脅度。

  • 輸入:

    • 怎麼正確看待和處理回憶和過往的經歷
  • 輸出:

    • 有時,我們可以從過往的情感和經歷中獲取足夠強大的力量,去推動我們向前進發

  • 輸入:

    • 他人的簡歷或經歷比自己要豐富且厲害,從而產生了緊張懊惱的情緒
  • 輸出:

    • 這能讓你意識到你過去的不足,讓你清晰地看見已經與他人所拉開的差距
    • 趁著年輕,我可以揮霍一部分光陰,那是我試錯的成本
    • 而投入的成本,可能讓你獲得未來的坦途,也可能讓你吃到慘痛的教訓。但無論如何,這些都是獨屬於你的豐厚的回報,都能對你的未來產生裨益。只要能消化教訓帶來的後果和負面影響,不見得來日的成就會比一路坦途的要低。
    • 所以,既要看到過往歲月中其實沒被我浪費的時間,也要看到現階段我與周圍人實打實的差距。不顧此失彼,兩頭兼顧,方能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
    • 無論何事何人,都要看問題儘可能全面和辯證,從正反面去討論和思考
    • 而眼下,既然看見了差距和鴻溝,那就鉚足幹勁、擼起袖子、迎頭趕上,這才是我當前階段地球online的最優策略。

  • 輸入:

    • 網際網路上常見的負面資訊,比如知乎裡對遊戲行業的唱衰的言論、就業形勢嚴峻的言論
  • 輸出:

    • 感受:說實話,看到的時候覺得很壓抑、很難受,在某種程度上如果沒能及時調節好情緒的話,會受到影響,對原本計程車氣和信心造成一定的打擊。但這確實也是一種對行業和形勢的一個視角,不可否認其參考價值。

    • 思考一:為什麼在網際網路上,負面的資訊比正面的資訊傳播力度更強更廣?或者說這個命題本身是否成立?

      • 結論:成立且有依據

      • 成因:

        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幾點:

        1. 感染性:負面資訊往往與人們的生存本能和防禦機制相關,人們可能會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對這類資訊給予更多的注意。負面情緒如憤怒和恐慌往往更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
        2. 流動性:網路空間中的情緒和經歷可以迅速傳播和轉化,負面情緒尤其容易引發輿論的關注和討論。
        3. 連續性:網路情緒有其自身的發展過程,從潛伏到爆發再到高潮,負面情緒在這一過程中往往能持續更長時間的關注。
      • 聯想:古詩詞和流行歌曲也多以悲傷或憤怒為主題

        • 原因:

          在流行音樂中,悲傷或憤怒的歌曲越來越受歡迎,這可能是因為這些情感表達能夠引起聽眾的共鳴。另一方面,古詩詞中的悲傷主題之所以廣泛流傳,是因為這些作品能夠觸動人心,易於引起情感共鳴,而且在歷史上,文人多有羈旅之感,生活中的不如意往往成為他們創作的源泉。

          在心理學的角度看,人們可能更容易與悲傷的情感產生共鳴,因為這些情感是普遍的人類經驗。無論是現代的音樂消費者還是古代的文人,都傾向於透過藝術形式表達和處理這些情感。此外,悲傷的主題往往能夠激發更深層次的情感反應,使得這些作品更加深刻和難忘。因此,無論是流行歌曲還是古詩詞,悲傷和思念的主題都能夠跨越時間和文化,與廣大聽眾或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 思考二:為什麼人在網際網路上傾向於傳送負面資訊而非正面積極的資訊?

      • 原因:

        • 匿名性:網際網路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匿名性,使得人們在表達負面情緒時感到更自由和安全,因為他們不必擔心現實生活中的社會圈子和身份的影響。
        • 宣洩需求: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可能導致人們積累了大量的負面情緒,而網際網路提供了一個相對低成本的宣洩渠道,使得人們更容易在這裡表達不滿和憤怒。
        • 反饋機制:在社交網路上,負面資訊往往能夠引起更多的關注和反饋,這種即時的反饋可能會激勵人們繼續釋出類似的內容。
        • 破窗效應:如果一個網路環境中已經存在負面言論,新使用者可能會認為這種行為是被接受的,從而更容易加入並傳播負面資訊。
        • 情緒感染:負面情緒在網路上的傳播速度和範圍通常更廣,這種情緒感染效應可能會促使更多人分享類似的負面資訊。
        • 印象管理:儘管有研究表明人們在社交網路上更傾向於表達正面情緒,但這種趨勢可能因平臺和文化差異而異。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可能會透過分享負面資訊來尋求社會支援或展示自己的真實感受。
    • 應對處理方式:

      • 如何減少負面資訊的攝入,或者說讓攝入的都發揮完它應有的價值?

        • 以一種更加貼合自身狀態的形式去搜集資訊。比如:搜“985本科遊戲行業就業”、“985計算機本科遊戲開發”而不是“遊戲行業現狀”、“遊戲行業就業趨勢”。這樣能避開因學歷能力不足等而發洩的負面資訊,且即便是負面的,也一定是更貼合自身情況,更有幫助的。
      • 這樣太細了萬一搜不到或者資訊太少怎麼辦?

        • 實在沒有的話,再逐漸減少限定詞,逐步放寬。
      • 不擔心視角太單一,太狹窄嗎?

        • 可以適當切換一下視角,我們強調的是先後順序,先細後寬。防止在寬的階段被不契合自身的情況勸退破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