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export 命令

lm_y發表於2017-09-06
想要使得開機時自動載入這個環境變數免除以後每次設定,可將其寫入/etc/re.local
linux export命令詳解 - huanghl97 - huanghl97
 

 Linux export 命令

功能說明:設定或顯示環境變數。(比如我們要用一個命令,但這個命令的執行檔案不在當前目錄,這樣我們每次用的時候必須指定執行檔案的目錄,麻煩,在程式碼中先執行export,這個相當於告訴程式,執行某某東西時,需要的檔案或什麼東東在這些目錄裡)

語  法:export [-fnp][變數名稱]=[變數設定值]

補充說明:在shell中執行程式時,shell會提供一組環境變數。 export可新增,修改或刪除環境變數,供後續執行的程式使用。export的效力僅及於該此登陸操作。

參  數:

    -f  代表[變數名稱]中為函式名稱。 

 -n  刪除指定的變數。變數實際上並未刪除,只是不會輸出到後續指令的執行環境中。 

 -p  列出所有的shell賦予程式的環境變數。

一個變數建立時,它不會自動地為在它之後建立的shell程式所知。而命令export可以向後面的shell傳遞變數的值。當一個shell指令碼呼叫並執行時,它不會自動得到原為指令碼(呼叫者)裡定義的變數的訪問權,除非這些變數已經被顯式地設定為可用。export命令可以用於傳遞一個或多個變數的值到任何後繼指令碼。     ----《UNIX教程》

 

 在 linux 裡設定環境變數的方法 ( export PATH )

 一般來說,配置交叉編譯工具鏈的時候需要指定編譯工具的路徑,此時就需要設定環境變數。例如我的mips-linux-gcc編譯器在“/opt/au1200_rm /build_tools/bin”目錄下,build_tools就是我的編譯工具,則有如下三種方法來設定環境變數:

1、直接用export命令:
#export PATH=$PATH:/opt/au1200_rm/build_tools/bin
檢視是否已經設好,可用命令export檢視:


[root@localhost bin]#export
declare -x BASH_ENV="/root/.bashrc"
declare -x G_BROKEN_FILENAMES="1"
declare -x HISTSIZE="1000"
declare -x HOME="/root"
declare -x HOSTNAME="localhost.localdomain"
declare -x INPUTRC="/etc/inputrc"
declare -x LANG="zh_CN.GB18030"
declare -x LANGUAGE="zh_CN.GB18030:zh_CN.GB2312:zh_CN"
declare -x LESSOPEN="|/usr/bin/lesspipe.sh %s"
declare -x LOGNAME="root"
declare -x LS_COLORS="no=00:fi=00:di=01;34:ln=01;36:pi=40;33:so=01;35:bd=40;33;01:cd=40;33;01:or=01;05;37;41:mi=01;05;37;41:ex=01;32:*.cmd=01;32:*.exe=01;32:*.com=01;32:*.btm=01;32:*.bat=01;32:*.sh=01;32:*.csh=01;32:*.tar=01;31:*.tgz=01;31:*.arj=01;31:*.taz=01;31:*.lzh=01;31:*.zip=01;31:*.z=01;31:*.Z=01;31:*.gz=01;31:*.bz2=01;31:*.bz=01;31:*.tz=01;31:*.rpm=01;31:*.cpio=01;31:*.jpg=01;35:*.gif=01;35:*.bmp=01;35:*.xbm=01;35:*.xpm=01;35:*.png=01;35:*.tif=01;35:"
declare -x MAIL="/var/spool/mail/root"
declare -x OLDPWD="/opt/au1200_rm/build_tools"
declare -x PATH="/usr/local/sbin:/usr/local/bin:/sbin:/bin:/usr/sbin:/usr/bin:/usr/X11R6/bin:/root/bin:/opt/au1200_rm/build_tools/bin"
declare -x PWD="/opt/au1200_rm/build_tools/bin"
declare -x SHELL="/bin/bash"
declare -x SHLVL="1"
declare -x SSH_ASKPASS="/usr/libexec/openssh/gnome-ssh-askpass"
declare -x SSH_AUTH_SOCK="/tmp/ssh-XX3LKWhz/agent.4242"
declare -x SSH_CLIENT="10.3.37.152 2236 22"
declare -x SSH_CONNECTION="10.3.37.152 2236 10.3.37.186 22"
declare -x SSH_TTY="/dev/pts/2"
declare -x TERM="linux"
declare -x USER="root"
declare -x USERNAME="root"


可以看到灰色部分有設定的路徑,說明環境變數已經設好,PATH裡面已經有了我要加的編譯器的路徑。

2、修改profile檔案:
#vi /etc/profile
在裡面加入:
export PATH="$PATH:/opt/au1200_rm/build_tools/bin"

3. 修改.bashrc檔案:
# vi /root/.bashrc
在裡面加入:
export PATH="$PATH:/opt/au1200_rm/build_tools/bin"

後兩種方法一般需要重新登出系統才能生效,最後可以通過echo命令測試一下:
# echo $PATH
看看輸出裡面是不是已經有了 /my_new_path這個路徑了。

另有:4.修改/etc/re.local檔案:
            # vi /etc/re.local
           在裡面加入:
            export PATH="$PATH:/opt/au1200_rm/build_tools/bin"

-----------------------------------------------------------------------------------------------------------------------

 “/bin”、“/sbin”、“ /usr/bin”、“/usr/sbin”、“/usr/local/bin”等路徑已經在系統環境變數中了,如果可執行檔案在這幾個標準位置,在終端命令列輸入該軟體可執行檔案的檔名和引數(如果需要引數),回車即可。

  如果不在標準位置,檔名前面需要加上完整的路徑。不過每次都這樣跑就太麻煩了,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是把這個路徑加入環境變數。命令export $PATH="路徑”(或“PATH=$PATH:路徑”)($PATH為環境變數名,如DVSDK;呼叫時用$DVSDK)可以把這個路徑加入環境變數,但是退出這個命令列就失效了。要想永久生效,需要把這行新增到環境變數檔案裡。有兩個檔案可選:“/etc/profile”和使用者主目錄下的“.bash_profile”,“/etc/profile”對系統裡所有使用者都有效,使用者主目錄下的“.bash_profile”只對這個使用者有效

  export $PATH="$PATH:路徑1:路徑2:...:路徑n” (或“PATH=$PATH:路徑1:路徑2:...:路徑n" 意思是可執行檔案的路徑包括原先設定的路徑,也包括從“路徑1”到“路徑n”的所有路徑。當使用者輸入一個一串字元並按回車後,shell會依次在這些路徑裡找對應的可執行檔案並交給系統核心執行。那個“$PATH”表示原先設定的路徑仍然有效,注意不要漏掉。某些軟體可能還有“PATH”以外型別的環境變數需要新增,但方法與此相同,並且也需要注意“$”。

  注意,與DOS/Window不同,UNIX類系統環境變數中路徑名用冒號分隔,不是分號。另外,軟體越裝越多,環境變數越添越多,為了避免造成混亂,建議所有語句都新增在檔案結尾,按軟體的安裝順序新增。

  格式如下():

  # 軟體名-版本號

  PATH=$PATH:路徑1:路徑 2:...:路徑n

  其他環境變數=$其他環境變數:...

  在“profile”和“.bash_profile”中,“#”是註釋符號,寫在這裡除了視覺分隔外沒有任何效果。

  設定完畢,登出並重新登入,設定就生效了。如果不登出,直接在shell裡執行這些語句,也能生效,但是作用範圍只限於執行了這些語句的shell。

  相關的環境變數生效後,就不必老跑到軟體的可執行檔案目錄裡去操作了。

 

-----------------------------------------------------------------------------------------------------------------------

  

執行一個指令碼時,會先開啟一個子shell環境(不知道執行其它程式是不是這樣),然後將父shell中的所有系統環境變數複製過來,這個指令碼中的語句就在子shell中執行。(也就是說父shell的環境變數在子shell中可以呼叫,但反過來就不行,如果在子shell中定義了環境變數,則只對該shell或者它的子shell有效,當該子shell結束時,也可以理解為指令碼執行完時,變數消失。)為了證明這一點,請看指令碼內容:
  test=’value’
  export test
  這樣的指令碼執行完後,test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接著看下面的:
  test=’value’
  export test
  bash
  這裡在指令碼最後一行再開一個子shell,該shell應該是指令碼檔案所在shell的子shell,這個指令碼執行完後,是可以看到test這個變數的,因為現在是處於它的子shell中,當用exit退出子shell後,test變數消失。
  如果用source對指令碼進行執行時,如果不加export,就不會在子shell中看到這個變數,因為它還不是一個系統環境變數呀,如指令碼內容是:
  test=’value’
  用source執行後,在shell下是能看到這個變數,但再執行bash開一個子shell時,test是不會被複制到子shell中的,因為執行指令碼檔案其實也是在一個子shell中執行,所以我再建另一個指令碼檔案執行時,是不會輸入任何東西的,內容如:echo $test。所以這點特別注意了,明明在提示符下可以用echo $test輸出變數值,為什麼把它放進指令碼檔案就不行了呢?
  所以得出的結論是:1、執行指令碼時是在一個子shell環境執行的,指令碼執行完後該子shell自動退出;2、一個shell中的系統環境變數才會被複制到子shell中(用export定義的變數);3、一個shell中的系統環境變數只對該shell或者它的子shell有效,該shell結束時變數消失(並不能返回到父shell中)。3、不用export定義的變數只對該shell有效,對子shell也是無效的。
  後來根據版主的提示,整理了一下貼子:為什麼一個指令碼直接執行和用source執行不一行呢?這也是我自己碰到的一個問題。manual原文是這樣的:Read and execute commands from filename in the current shell environment and return the exit status of the last command executed from filename.明白了為什麼不一樣了吧?直接執行一個指令碼檔案是在一個子shell中執行的,而source則是在當前shell環境中執行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