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使用記錄

youdias發表於2018-06-09

一、關於/boot分割槽大小的說明

網上很多教程都說分割槽大小為200M即可,的確,正常情況下該目錄下的檔案大小總共也就90M不到,但是系統會更新,這樣/boot下會存在多個不同版本的核心和啟動相關檔案,這是大部分系統提示/boot空間不夠用的原因。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將舊的核心及相關檔案刪除。這裡也建議以後給/boot分割槽可以適當分的大一些,比如500M,可以省去不少麻煩。

下面說一下移除舊核心的方法:

1、檢視系統版本號:

uname -r  

           

2、檢視已安裝的核心版本

dpkg --list 'linux-image*' |grep ^ii

3、移除多餘的核心和相關檔案

sudo apt remove linux-image-xxx-xxx

sudo apt autoremove

如果還有殘留,那隻好手動刪除了,rm xxx。但是要小心,千萬不能把當前核心版本對應的檔案刪除,否在下次開機很可能無法啟動。

4、最好更新一下grub,防止啟動異常

5、檢視/boot空間

df -h

有些時候就算沒有多餘的核心和相關檔案,/boot空間仍然不夠,這個時候就需要擴大boot空間,這個操作起來比較複雜,我也沒有嘗試過,希望有做過的指教一二。我想到的辦法是將boot中的大檔案移到別的地方,因為/boot中的檔案在系統啟動的時候會使用,其他時候基本用不到,所以暫時移除也沒關係,等完成後再根據實際情況移回來就好。

二、apt升級問題

       使用apt升級也常常會遇到問題,比如下圖顯示的問題,或者源不能使用,或其他問題。

對於上圖的問題,是因為有其他程式或任務在使用apt,比如升級系統,或者另一個視窗也在升級等等。總之就是apt不能同時多個一起執行。

源不能用當然只能換個源了,這個網上有太多說明了,源也有很多,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吧。

我還遇到過一個http代理的問題,我可能瞎配代理把系統的代理配到了一個遠端機上,導致用apt的時候找不到正確的源地址,apt-get update的時候都是ign,同時每次fetch也會提示出這個代理的ip地址,就是根據這個線索找到了問題。

解決辦法就是刪除代理配置:

其中有兩個位置:/etc/apt/apt.conf和/etc/environment,把其中Acquire::http::Proxy “xxx”和 http_proxy=‘xxx’欄位刪除。

使用ppa源:

新增ppa源: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user/ppa-name

移除ppa源:sudo add-apt-repository -r ppa:user/ppa-name

三、系統升級

       sudo update-manager  圖形化軟體包升級工具,用於更新系統或者升級系統。

       如果是升級軟體,執行命令不需要加引數,如果是升級系統可以帶下面的引數

               -c  檢查是否有新的 distribution發行版本

               -d  更新到開發者發行版

                -p  更新到最新的推薦版本   

       在16.04LTS升級到18.04LTS時提示dpkg錯誤,libc6-dev-armhf-cross相關升級失敗,解決辦法是sudo dpkg -P --force-depends libc6-armel-cross libc6-armhf-cross libc6-dev-armel-cross libc6-dev-armhf-cross,先刪除了該檔案,然後再用apt-get install重新安裝。具體是不是這個步驟其效果了我也不清楚,之前執行過sudo apt-get install -f 、 sudo apt --fix-broken install等命令,也有可能是綜合起作用的結果,希望懂原理的朋友指點一二,不甚感激。

四、開機顯示error:no symbol table press any key to conutinue

         重新安裝grub即可。

        sudo grub-install /dev/sda   //注 安裝的磁碟一定要弄對,否在無法開機了

        sudo update-grub

五、配置shadowsocks代理

        安裝shadowsocks

        sudo apt install shadowsocks

        編寫配置檔案並啟動

        新建shadowsocks.json檔案,將以下內容寫入檔案        

{
    "server":"xxx.xxx.xxx.xxx",     
    "server_port":xxx,
    "local_port":xxxx,
    "password":"xxxxxxxx",
    "timeout":600,
    "method":"aes-256-cfb"
}

        server:服務端的IP;servier_port :服務端的埠;local_port:本地埠,一般預設1080;passwd:ss服務端設定的密碼;timeout:超時設定;method:加密方法 和服務端一樣。

       啟動

        nohup sslocal -c <path to ss config file>/shadowsocks.json >/dev/null -&

        該命令表示啟動ss並在後臺執行,將其輸出重定向到/dev /null。

        系統代理設定設定

        

        使用瀏覽器的話可以使用一些外掛來設定代理,可以切換直連或者使用代理

        通過chrome瀏覽器的外掛庫安裝SwitchyOmega外掛,安裝好後右上角有一個小圓圈圖示,點開如下圖所示

       

        安裝完成後配置一下既可以通過外掛控制上網是否需要代理。

        

        之後就可以通過這個外掛控制瀏覽器上網是否需要代理了。     

Ubuntu中好用的軟體

Kolourpaint 類似windows畫圖的軟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