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Git的軟體專案開發流程通常遵循某些最佳實踐,以確保程式碼的質量、團隊協作的效率以及專案的可維護性。
但它並不是固定的,具體的開發流程可以根據開發團隊的具體情況和專案的特點進行動態調整,重要的是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同時也要確保有足夠的流程來保證程式碼質量和專案成功。
通常來說,有以下九個步驟:
① 初始化倉庫
建立遠端倉庫:在GitHub、GitLab、Bitbucket等平臺建立一個遠端Git倉庫。
本地克隆:開發者從遠端倉庫克隆一份到本地機器。
② 分支管理策略
Git Flow:
master/main分支:僅包含穩定版本的程式碼,用於生產環境。
develop分支:用於整合所有功能開發,是下一個釋出的候選分支。
功能分支(feature/):從develop分支建立,用於開發新特性。
釋出分支(release/):當準備釋出時,從develop建立,用於最後的bug修復和準備釋出。
熱修復分支(hotfix/*):直接從master/main建立,用於快速修復生產環境中的問題。
Forking Workflow:
每個貢獻者都有自己的遠端倉庫副本(fork),在這個副本中進行開發。
透過Pull Request(PR)向主倉庫提交變更。
Feature Branch Workflow:
直接在主倉庫中為每個新功能或修復建立分支。
完成後透過Pull Request合併回master/main分支。
GitHub Flow:
類似於Feature Branch Workflow,但強調持續部署。
每個新功能或修復都建立一個分支,完成後立即透過PR合併到master/main並部署。
③ 程式碼審查
使用Pull Requests (PR)或Merge Requests (MR)來提出程式碼變更。
團隊成員對PR/MR進行程式碼審查,確保程式碼質量,討論設計決策,並指出潛在問題。
④ 持續整合與持續部署 (CI/CD)
持續整合:配置CI工具(如Jenkins、Travis CI、CircleCI、GitLab CI等)自動構建和測試程式碼,確保每次提交都不會破壞現有功能。
持續部署:對於支援持續部署的專案,每次成功的構建都可以自動部署到測試或生產環境中。
⑤ 測試
單元測試:確保單個元件的功能正確。
整合測試:驗證不同模組之間的互動是否正常。
端到端測試:模擬使用者操作,確保整個應用按預期工作。
自動化測試:儘可能將測試自動化,減少手動測試的工作量。
⑥ 文件
README檔案:提供專案的基本資訊、安裝指南、使用方法等。
API文件:如果專案提供了API,應有詳細的API文件。
貢獻指南:告知外部貢獻者如何參與專案,包括編碼規範、提交流程等。
變更日誌:記錄每次釋出的主要變化,幫助使用者瞭解更新內容。
⑦ 版本控制
遵循語義化版本號(Semantic Versioning)或其他版本控制系統。
在重要的里程碑處打標籤(Tag),例如v1.0.0表示第一個正式版本。
⑧ 釋出
將程式碼合併到master/main分支後,根據需要建立新的版本標籤。
更新發布說明,描述此次釋出的新增功能、修復的問題等。
如果有二進位制檔案或者包分發的需求,可以將這些資源上傳到相應的平臺(如npm、PyPI、Docker Hub等)。
⑨ 反饋與迭代
收集來自使用者的反饋,分析問題報告和建議。
根據反饋調整開發計劃,開始新一輪的開發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