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師修煉之道——從小工到專家第四章讀書筆記

Look_Back發表於2024-11-13
  1. 注重程式碼質量
    程式碼質量的重要性:程式碼質量直接影響到軟體的可維護性、可擴充套件性和可靠性。高質量的程式碼不僅易於理解和修改,還能夠在未來節省大量的維護成本。
    程式碼質量的代價:一開始就編寫高質量的程式碼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從長遠來看,它能夠帶來巨大的回報。
  2. 避免過度複雜
    保持簡單:“Keep It Simple, Stupid”(KISS原則)。複雜的解決方案往往會導致更多的錯誤和維護困難。簡單直接的方法通常是最好的。
    避免過度設計:不要試圖預見所有可能的需求,避免過度設計。使用迭代和增量開發的方法,逐步完善系統。
  3. 程式碼的清晰性
    可讀性:程式碼應該易於閱讀和理解。命名規範、程式碼註釋、一致的縮排和格式化都是提高程式碼可讀性的重要手段。
    自解釋的程式碼:儘量編寫自解釋的程式碼,而不是依賴大量的註釋。程式碼本身應該是最好的文件。
  4. 重構的重要性
    重構的意義:隨著專案的進展,程式碼可能會變得難以維護。定期進行重構可以幫助保持程式碼的清晰性和可維護性。
    重構的時機:重構應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而不是一次性的大規模改造。發現程式碼中的壞味道(如重複程式碼、長方法等)時,應及時進行重構。
  5. 測試驅動開發(TDD)
    TDD的原則:在編寫實際程式碼之前,先編寫測試用例。這有助於確保程式碼的正確性,並幫助開發者更好地理解需求。
    測試覆蓋率:透過測試覆蓋率工具,確保程式碼的關鍵部分得到了充分的測試,減少潛在的錯誤。
  6. 程式碼審查與結對程式設計
    程式碼審查:透過程式碼審查,團隊成員可以互相學習和發現潛在的問題。程式碼審查是提高程式碼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結對程式設計:結對程式設計是一種有效的程式碼審查方法,兩人共同編寫程式碼,可以及時發現問題並進行改進。
  7. 自動化工具的使用
    靜態程式碼分析:使用靜態程式碼分析工具可以幫助發現潛在的程式碼問題,如未使用的變數、潛在的空指標等。
    自動化測試:自動化測試工具可以確保程式碼在每次修改後仍然保持正確性。持續整合(CI)和持續交付(CD)工具可以幫助實現自動化測試。
  8. 文件的重要性
    程式碼文件:編寫清晰的程式碼文件可以幫助其他人理解程式碼的意圖和實現方式。文件應該與程式碼同步更新。
    技術文件:對於複雜的功能或模組,編寫技術文件可以幫助團隊成員更好地理解系統的架構和設計。
  9. 編寫可維護的程式碼
    模組化設計:將系統分解為獨立的模組,每個模組負責特定的功能。模組之間的耦合度應儘可能低。
    單一職責原則(SRP):每個類或模組應該只有一個職責。職責的分離有助於提高程式碼的可維護性。
  10. 持續學習與改進
    技術債務:技術債務是不可避免的,但應該儘量減少。透過持續改進和重構,逐步償還技術債務。
    學習新技能:程式設計領域的技術變化迅速,持續學習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閱讀書籍、參加培訓、參與開源專案等都是很好的學習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