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Kubernetes中,Pod的排程是由排程器(kube-scheduler)負責的,它根據一系列規則和約束來決定將Pod放置在哪個節點上。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排程方式和概念:
-
預設排程器:
- Kubernetes預設的排程器會根據資源需求、親和性規則、反親和性規則、汙點和容忍度、資料本地性等因素來排程Pod。
-
親和性與反親和性(Affinity and Anti-Affinity):
- 節點親和性(Node Affinity):允許你根據節點的標籤來排程Pod。
- Pod親和性(Pod Affinity):允許你根據其他Pod的標籤、名稱空間和拓撲域(如節點、區域等)來排程Pod。
- Pod反親和性(Pod Anti-Affinity):與Pod親和性相反,它確保Pod不會排程到具有特定標籤的其他Pod所在的節點上。
-
汙點和容忍度(Taints and Tolerations):
- 汙點(Taints):節點上的汙點可以阻止沒有相應容忍度的Pod被排程到該節點。
- 容忍度(Tolerations):Pod上的容忍度允許它被排程到帶有相應汙點的節點。
-
資源請求和限制(Resource Requests and Limits):
- Pod的資源請求(Requests)和限制(Limits)會影響排程決策,確保Pod有足夠的資源執行。
-
節點選擇器(Node Selector):
- 允許Pod指定它應該執行在具有特定標籤的節點上。
-
節點標籤(Node Labels):
- 節點可以被標記為具有特定的標籤,排程器可以使用這些標籤來做出排程決策。
-
排程器外掛:
- Kubernetes允許開發和使用自定義排程器外掛,這些外掛可以擴充套件預設排程器的功能。
-
多排程器:
- 在同一個叢集中可以執行多個排程器例項,每個排程器可以有自己的排程策略。
-
自定義排程器:
- 開發者可以編寫自己的排程器來完全控制Pod的排程邏輯。
-
搶佔式排程(Preemption):
- 當一個新Pod因為沒有足夠的資源而無法被排程時,它可以搶佔(Preempt)已經在執行的低優先順序Pod,以便為新Pod騰出資源。
-
優先順序和搶佔(Priority and Preemption):
- Pod可以被分配一個優先順序,高優先順序的Pod可以搶佔低優先順序的Pod。
-
拓撲意識排程(Topological Awareness):
- 排程器可以考慮到節點之間的拓撲關係,比如資料中心、機架或電源域,來最佳化資料本地性和容錯性。
-
叢集自動伸縮(Cluster Autoscaler):
- 雖然不是排程器的一部分,但叢集自動伸縮器可以自動調整叢集的大小,以便為Pod的排程提供足夠的資源。
這些是Kubernetes中用於控制Pod排程的一些主要機制和策略。透過合理配置這些機制,可以最佳化叢集的資源利用率、提高應用程式的可用性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