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一種VirtualActor模式的分散式有狀態系統原型

egmkang發表於2020-11-30

首先, 這個Flash不是我們在瀏覽器用的Flash這種技術, 而是:

動作緩慢, 車速極快------閃電(Flash).

 

18年的某一個週末, 即興用Python寫了一個Virtual Actor模式的demo, 起了一個名字叫Flash, 是因為速度快如閃電------做framework快, 通過framework寫邏輯快.

所以大言不慚, 叫Flash, https://github.com/egmkang/flash. 第一個版本是asyncio寫的, 但是編寫的過程中發現一旦少寫一點東西(async/await), bug會很難找. 這一點和C#是不太一樣的, 所以第一個版本可以跑之後, 花了一點時間把asyncio的程式碼換成了gevent.

 

這邊主要來說說當時的想法, 以後未來如果要做類似的東西, 該如何選擇. (README裡面的東西可能和實現沒多少關係......懶, 所以也不打算更改README, 錯了就錯了)

 

當時為了實現一個去中心化, 可以橫向擴容, 可以故障遷移有狀態framework. (很顯然我對無狀態的東西一點興趣都沒有:-D)

 

所有有幾個關鍵點, 這邊簡單介紹一下(因為程式碼不一定能跑起來, 但是思想可以):

1) RPC

 這邊沒有使用第三方RPC庫, 而是選擇自己實現看了一個. 在Python這種語言裡面, 實現一個RPC還是比較簡單的, 所需要的例如future/promise, 序列化庫, 協程, 還是就是Python是動態語言, 所以造一個Proxy物件比較簡單(C#裡面是DispatchProxy).

   future/promise選擇了gevent.event.AsyncResult.

   序列化庫選擇了pickle, 序列化這邊做法實際上是有一點問題的, 第一個就是pickle效率較低, 資料比較大; 第二個就是RpcRequest/RpcResponse協議的設計不對, 因為Python的args是沒有經過序列化直接塞到RpcRequest裡面的, 所以沒看出來有啥問題, 但是如果是其他語言這樣就行不通了. 所以比較科學的做法還是brpc那種, 包分成三部分: 包頭, meta, data. 其中meta用來形容data資料和請求的後設資料, 這樣的話, args資料就不會被encode兩次. python裡面可以這麼搞不代表其他語言也可以這麼搞.

   Proxy物件的話, 是自己造的. 在rpc_proxy.py裡面, 通過重寫__call__元方法, 實現比較複雜的功能. C#的DispatchProxy也能實現這種功能, 而且功能更強大, 型別還是安全的, Python裡面做不到型別安全. 不支援動態程式碼生成的語言做這個都不太好做, 例如golang/c++等.

   哦, 還有就是網路庫裡面一定要注意sendsendall這兩種東西的區別, 對於使用者來講sendall程式碼容易編寫, 但是用send實現就需要注意一下返回值, 否則可能發了一半資料, 然後對面收到的流是斷的.

2) 服務發現

   後設資料存在etcd裡面. 

   每個程式拉起來的時候, 通過uuid生成一個唯一的id, 當做ServerID, 然後組成一個MachineInfo, 然後就開啟了一個update_machine_member_info的死迴圈, 去etcd裡面不停的去更新自己的資訊(有一個5s的CD).

   然後再開啟一個get_members_info死迴圈去不停的刀etcd裡面pull最新的membership資訊, 然後再儲存到記憶體中.

   這樣在MemberShipManager裡面就可以不停的add_machine, remove_machine.

   這樣做的話, 只需要經過幾個TTL, 叢集的所有節點就能感知到成員的變更; 成員和etcd失聯, 那麼就應該自己退出(Flash裡面沒做).

3) 物件的定位

   上面說了, 叢集內的節點對其他節點的感知實際上是靠定時pull etcd資訊來獲得的, 那麼新加入的節點, 就不能立馬提供服務, 否則叢集後設資料是不一致的. 例如5s間隔去pull, 那麼3個interval之後, 其他節點大概率是能感知到節點的變更. 所以等一段時間再路由新的請求到新增伺服器, 可以做到更好的一致性.

   然後, MachineInfo內有伺服器的負載資訊, 那麼:

   0> 先到程式內快取區尋找物件的位置, 看看最近是否有人請求過, 如果目標伺服器健康(保持心跳), 那麼直接返回

   1> 先去到etcd裡面查詢物件的位置是否存在, 如果存在, 並且machine健康, 那麼直接返回(並快取)

   2> 對物件上分散式鎖(通過etcd), 然後再做步驟1>, 還未找到物件的位置, 那麼獲取到可以提供相應服務的machine列表, 通過負載權重, 隨機出來一個新的伺服器, 然後儲存etcd, 儲存程式快取, 返回

   很明顯, 物件的定位是通過客戶端側+帶權重的Random來做的. 這只是一種選擇, 完成一個功能有很多選擇.

4) 故障遷移

   物件的定位有一個檢測目標伺服器是否健康的過程, 實際上就是目標伺服器是否最近向etcd更新過自己的心跳, 如果更新過那麼認為健康, 否則就是不健康.

   那麼, 當目標伺服器不健康的時候, 就會觸發物件的再定位, 從而實現故障的遷移.

5) 可重入性

   網際網路的服務不存在這個問題, 是因為網際網路的無狀態服務, 不存在排隊等候處理請求的過程.

   但是在有狀態服務裡面, 往往會對同一個使用者(或者其他單位)的請求進行排隊. 那麼試想一下, 排隊處理A的請求, A又呼叫了B, B又呼叫了A. A的請求沒有返回之前是不能處理其他的請求的, 所以這時候就死鎖了. 所以有狀態的Actor服務必須要處理這種情況.

   這時候需要引入一點點程式碼, 來看看RpcRequest的資料結構, 裡面嗎包含了一個request_id, 但是在request_id之前有一個host. 實際上就是這倆資料, 決定了rpc請求的可重入性.

class RpcRequest:
    def __init__(self):
        self.clear()

    def clear(self):
        self.host = ""
        if _global_id_generator is not None:
            self.request_id = _global_id_generator.NextId()
        else:
            self.request_id = 0
        self.entity_type = 0
        self.entity_id = 0
        self.method = ""
        self.args = ()
        self.kwargs = dict()

   思考一下, Actor請求的一個請求是誰發出的? 肯定是外界系統產生的第一個請求, 那麼這個請求沒有完成之前, 是不能處理其他請求的. 而中間的請求實際上都不是源頭. 所以我們只需要在源頭上面標記唯一ID, 中間傳染的路徑上面都用源頭的唯一ID, 所以系統裡面有一個ActorContext的概念, 就是在儲存這個資訊. Dispatch的過程也就變得比較簡單:

    if entity.context().running is False:
        gevent.spawn(lambda: _dispatch_entity_method_loop(entity))

    if entity.context().host == request.host and entity.context().request_id <= request.request_id:
        gevent.spawn(lambda: _dispatch_entity_method_anyway(entity, conn, request, response, method))
        return
    entity.context().send_message((conn, request, response, method))

   如果物件的loop不在執行就拉起來, 如果現在正在處理的請求和當前需要被Dispatch的請求源自一個請求, 那麼直接開啟一個協程去處理, 否則就塞進MailBox等候處理.

   從而實現了可重入性.

 

   Flash,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實現不是很精良, 但是作為一個原型, 其目的已經達到. 可以對其實現進行反思, 組合出來更合理的分散式有狀態服務系統.

   世人都說Python的效能差, 但是這個原型系統一秒可以跨程式進行1.5~2.2Wqps, 已經非常優秀了. 有沒有算過自己的系統到底要承載多少請求, Python真的就是系統的瓶頸?

   

參考:

0) Flash (https://github.com/egmkang/flash)

1) Orleans (https://dotnet.github.io/orleans/)

2) gevent (http://www.gevent.or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