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識別身份驗證新元素:心臟掃描識別身份

行者武松發表於2017-10-10

隨著網路威脅和資料洩露愈發嚴重,人們對資訊保安的要求愈發提高,指紋、面部、虹膜等一系列的生物識別身份驗證方式陸續出現,而除了這些生物驗證方式,心臟掃描可能會讓生物識別技術邁上新臺階。

心臟形狀和跳動規律具有唯一識別性

一組電腦科學家提出“心臟掃描”系統,使用廉價的多普勒(Doppler)雷達以無線方式對映心臟尺寸。他們表示,心臟的形狀和跳動獨一無二,因此可有效識別使用者、驗證身份、解鎖裝置等。

這篇技術論文的主要作者許文耀(音譯)本週一表示,目前尚未發現心臟一樣的兩個人,此外,人的心臟形狀不會發生變化,除非患上嚴重的心臟病。

生物識別身份驗證新元素:心臟掃描識別身份-E安全

為了測試他們的雷達設計,這組科學家對78人進行研究,最終得出的平衡精度(Balanced Accuracy)高達98.61%,等錯誤率(EER)僅為4.42%。測試物件必須靜止坐在距離感測器硬體一米遠的前方,隨意挪動身體、發生噪聲均會影響系統的精準度。大幅動作產生的訊號會引起電路飽和,此時系統可能無法正常工作。

重要的是,只有心臟跳動,系統才能正常工作,因此不存在偷用他人心臟一說,也無法謀害他人,而使用血泵驗證受害者。

這組研究人員下月將在美國猶他州舉辦的Mobicom國際移動計算和網路大會上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

心臟主要功能是為血液流動提供壓力,把血液執行至身體各個部分。心臟主要靠心房和心室的舒張和收縮推動血液迴圈全身。 因為人的心臟不同,因此可作為生物識別驗證身份的方式。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由於心臟跳動與多種生理功能關聯,因此難以偽造。

開發心臟掃描系統耗時三年

這個心臟掃描系統經過三年的時間開發而成,多普勒雷達需約8秒時間完成初次掃描,之後,系統負責通過這類資料識別心臟。感測器在頻率為2.4GHz,頻寬為5kHz,取樣頻率為40Hz的條件以下工作。雖然無線和藍芽訊號使用相同的頻段,但不會影響系統。

論文指出,雖然無線和藍芽的工作頻率都是2.4GHz,但心臟跳動訊號不會受干擾,這是因為檢測的心臟跳動資訊只是少量頻率,這就意味著接收與傳輸的訊號具有較高的頻率分隔,容易被基帶訊號拒絕。換句話講,傳輸和接收的訊號是“相干的”,而其它訊號與傳輸的訊號不相干。

心臟掃描系統或可用於個人隱私資料保護

許文耀表示,研究人員希望將該系統用於每臺電腦,因為每個人都需要保護隱私。研究人員設想心臟掃描技術將會取代當前登入網路和裝置的方式。

生物識別身份驗證新元素:心臟掃描識別身份-E安全

研究人員認為,相比指紋、視網膜掃描和麵部識別系統,該系統更具優勢,它不需要直接接觸,也無需持續監控使用者。不同的人站在計算機螢幕面前,該系統不會識別也不會允許其登入計算機。

許文耀表示,多普勒雷達的訊號強度遠不及無線,因此不會對人的健康造成影響。新系統與如今的無線裝置一樣安全。

這組研究人員希望縮小心臟掃描系統的體積,以便能安裝在鍵盤的邊角、手機甚至機場掃描器上。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