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微服務化的資料庫設計與讀寫分離
【本文轉自劉超的通俗雲端計算 作者:劉超 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WFKJxEZObJw60SVmMOmNyw】
資料庫永遠是應用最關鍵的一環,同時越到高併發階段,資料庫往往成為瓶頸,如果資料庫表和索引不在一開始就進行良好的設計,則後期資料庫橫向擴充套件,分庫分表都會遇到困難。
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來講,一般都會使用Mysql資料庫。
一、資料庫的總體架構
我們首先來看Mysql資料的總體架構如下:
這是一張非常經典的Mysql的系統架構圖,透過這個圖可以看出Mysql各個部分的功能。
當客戶端連線資料庫的時候,首先面對的是連線池,用於管理使用者的連線,並會做一定的認證和鑑權。
連線了資料庫之後,客戶端會傳送SQL語句,而SQL介面這個模組就是來接受使用者的SQL語句的。
SQL語句往往需要符合嚴格的語法規則,因而要有語法解析器對語句進行語法解析,解析語法的原理如同編譯原理中的學到的那樣,從語句變成語法樹。
對於使用者屬於的查詢可以進行最佳化,從而可以選擇最快的查詢路徑,這就是最佳化器的作用。
為了加快查詢速度,會有查詢快取模組,如果查詢快取有命中的查詢結果,查詢語句就可以直接去查詢快取中取資料。
上面的所有的元件都是資料庫服務層,接下來是資料庫引擎層,當前主流的資料庫引擎就是InnoDB。
對於資料庫有任何的修改,資料庫服務層會有binary log記錄下來,這是主備複製的基礎。
對於資料庫引擎層,一個著名的圖如下:
在儲存引擎層,也有快取,也有日誌,最終資料是落到盤上的。
儲存引擎層的快取也是用於提高效能的,但是同資料庫服務層的快取不同,資料庫服務層的快取是查詢快取,而資料庫引擎層的快取讀寫都快取。資料庫服務層的快取是基於查詢邏輯的,而資料庫引擎引擎的快取是基於資料頁的,可以說是物理的。
哪怕是資料的寫入僅僅寫入到了資料庫引擎層中的快取,對於資料庫服務層來講,就算是已經持久化了,當然這個時候會造成快取頁和硬碟上的頁的資料的不一致,這種不一致由資料庫引擎層的日誌來保證完整性。
所以資料庫引擎層的日誌和資料庫服務層的也不同,服務層的日誌記錄的是一個個的修改邏輯,而引擎層的日誌記錄的是快取頁和資料頁的物理差異。
二、資料庫的工作流程
在收到一個查詢的時候,Mysql的架構中的各個元件是如此工作的:
客戶端同資料庫服務層建立TCP連線,連線管理模組會建立連線,並請求一個連線執行緒。如果連線池中有空閒的連線執行緒,則分配給這個連線,如果沒有,在沒有超過最大連線數的情況下,建立新的連線執行緒負責這個客戶端。
在真正的操作之前,還需要呼叫使用者模組進行授權檢查,來驗證使用者是否有許可權。透過後,方才提供服務,連線執行緒開始接收並處理來自客戶端的SQL語句。
連線執行緒接收到SQL語句之後,將語句交給SQL語句解析模組進行語法分析和語義分析。
如果是一個查詢語句,則可以先看查詢快取中是否有結果,如果有結果可以直接返回給客戶端。
如果查詢快取中沒有結果,就需要真的查詢資料庫引擎層了,於是發給SQL最佳化器,進行查詢的最佳化。如果是表變更,則分別交給insert, update, delete, create,alter處理模組進行處理。
接下來就是請求資料庫引擎層,開啟表,如果需要的話獲取相應的鎖。
接下來的處理過程就到了資料庫引擎層,例如InnoDB。
在資料庫引擎層,要先查詢快取頁中有沒有相應的資料,如果有則可以直接返回,如果沒有就要從磁碟上去讀取。
當在磁碟中找到相應的資料之後,則會載入到快取中來,從而使得後面的查詢更加高效,由於記憶體有限,多采用變通的LRU表來管理快取頁,保證快取的都是經常訪問的資料。
獲取資料後返回給客戶端,關閉連線,釋放連線執行緒,過程結束。
三、資料庫索引的原理
在整個過程中,最容易稱為瓶頸點的是資料的讀寫,往往意味著要順序或者隨機讀寫磁碟,而讀寫磁碟的速度往往是比較慢的。
如果加快這個過程呢?相信大家都猜到了就是建立索引。
為什麼索引能夠加快這個過程呢?
相信大家都逛過美食城,裡面眾多家餐館琳琅滿目,如果你不著急呢,肚子不餓,對搜尋的效能沒有要求,就可以在商場裡面慢慢逛,逛一家看一家,知道找到自己想吃的餐館。但是當你餓了,或者你們約好了餐館,你一定想直奔那個餐館,這個時候,你往往會去看樓層的索引圖,快速的查詢你目標餐館的位置,找到後,直奔主題,就會大大節約時間,這就是索引的作用。
所以索引就是透過值,快速的找到它的位置,從而可以快速的訪問。
索引的另外一個作用就是不用真正的檢視資料,就能夠做一些判斷,例如商場裡面有沒有某個餐館,你看一下索引就知道了,不必真的到商場裡面逛一圈,再如找出所有的川菜館,也是隻要看索引就可以了,不用一家一家川菜館跑。
那麼在Mysql中,索引是如何工作的呢?
Mysql的索引結構,往往是一棵B+樹。
一棵m階B+樹具有如下的性質:
1.節點分索引節點和資料節點。索引節點相當於B樹的內部節點,所有的索引節點組成一棵B樹,具有B樹的所有的特性。在索引節點中,存放著Key和指標,並不存放具體的元素。資料節點相當與B樹的外部節點,B樹的外部節點為空,在B+樹中被利用了起來,用於存放真正的資料元素,裡面包含了Key和元素的其他資訊,但是沒有指標。
2.整棵索引節點組成的B樹僅僅用來查詢具有某個Key的資料元素位於哪個外部節點。在索引節點中找到了Key,事情沒有結束,要繼續找到資料節點,然後將資料節點中的元素讀出來,或者二分查詢,或者順序掃描來尋找真正的資料元素。
3.M這個階數僅僅用來控制索引節點部分的度,至於每個資料節點包含多少元素,與m無關。
4.另外有一個連結串列,將所有的資料節點串起來,可以順序訪問。
這個定義的比較抽象,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例子。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3階B+樹,而一個外部資料節點最多包含5項。如果插入的資料在資料節點,如果不引起分裂和合並,則索引節點組成的B樹就不會變。
如果在71到75的外部節點插入一項76,則引起分裂,71,72,73成為一個資料節點,74,75,76成為一個資料節點,而對於索引節點來講相當於插入一個Key為74的過程。
如果在41到43的外部節點中刪除43,則引起合併,41,42,61,62,63合併成一個節點,對於索引節點來講,相當於刪除Key為60的過程。
查詢的時候,由於B+樹層高很小,所以能夠比較快速的定位,例如我們要查詢值62,在根節點發現大於40則訪問右面,小於70則訪問左面,大於60則訪問右面,在葉子節點的第二個,就找到了62,成功定位。
在Mysql的InnoDB中,有兩種型別的B+樹索引,一種稱為聚簇索引,一種稱為二級索引。
聚簇索引的葉子節點就是資料節點,往往是主鍵作為聚簇索引,二級索引的葉子節點存放的是KEY欄位加主鍵值。因而透過二級索引訪問資料,要訪問兩次索引。
還有一種索引的形式稱為組合索引,或者複合索引,可以在多個列上建立索引。
這種索引的排序規則為,先比較第一列,在第一列相等的情況下,比較第二列,以此類推。
四、資料庫索引的優缺點
資料庫索引的優勢最明顯的就是減少I/O,下面分析幾種場景。
對於=條件的欄位,可以直接透過查詢B+樹的方式,透過很少的硬碟讀取次數(相當於B+樹層高),就能夠到達葉子節點,然後直接定位到資料的位置。
對於範圍的欄位,由於B+樹裡面都是排好序的,範圍可以很快的透過樹進行定位。
同理對於orderby/group by/distinct/max/min,由於B+樹是排好序的,也是能夠很快的得到結果的。
還有一個常見的場景稱為索引覆蓋資料。例如A, B兩個欄位作為條件欄位,常出現A=a AND B=b,同時select C, D時候,往往會建聯合索引(A, B),是一個二級索引,所以搜尋的時候,透過二級索引的B+樹能夠很快的找到相應的葉子節點和記錄,但是記錄中有的是聚簇索引的ID,所以還需要查詢一次聚簇索引的B+樹,找到真正的表中的記錄,然後在記錄中,將C,D讀取出來。如果建立聯合索引的時候為(A, B, C, D),則在二級索引的B+樹中就有了所有的資料,可以直接返回了,減少了一次搜尋樹的過程。
當然索引肯定是有代價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索引帶來的好處多是讀的效率的提高,而索引帶來的代價就是寫的效率的降低。
插入和修改資料,都有可能意味著索引的改變。
插入的時候,往往會在主鍵上建設聚簇索引,因而主鍵最好使用自增長,這樣插入的資料就總是在最後,而且是順序的,效率比較高。主鍵不要使用UUID,這樣順序比較隨機,會帶來隨機的寫入,效率比較差。主鍵不要使用和業務有關,因為與業務相關意味著會被更新,將面臨著一次刪除和重新插入,效率會比較差。
透過上面對於B+樹的原理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B+樹的分裂代價還是比較大的,而分裂往往就產生於插入的過程中。
而對於資料的修改,則基本相當於刪除再插入,代價也比較大。
對於一些字串的列的二級索引,往往會造成隨機的寫入和讀取,對I/O的壓力也比較大。
五、解讀資料庫軍規背後的原理
瞭解了這兩種索引的原理,我們就能夠解釋為什麼很多所謂的資料庫的軍規長這個樣子了。下面我們來一一解釋。
什麼情況下應該使用組合索引而非單獨索引呢?
假設有條件語句A=a AND B=b,如果A和B是兩個單獨的索引,在AND條件下只有一個索引起作用,對於B則要逐個判斷,而如果使用組合索引(A, B),只要遍歷一棵樹就可以了,大大增加了效率。但是對於A=a OR B=b,由於是或的關係,因而組合索引是不起作用的,因而可以使用單獨索引,這個時候,兩個索引可以同時起作用。
為什麼索引要有區分度,組合索引中應該講有區分度的放在前面?
如果沒有區分度,例如用性別,相當於把整個大表分成兩部分,查詢資料還是需要遍歷半個表才能找到,使得索引失去了意義。
如果有組合索引,還需要單列索引嗎?
如果組合索引是(A, B),則對於條件A=a,是可以用上這個組合索引的,因為組合索引是先按照第一列進行排序的,所以沒必要對於A單獨建立一個索引,但是對於B=b就用不上了,因為只有在第一列相同的情況下,才比較第二列,因而第二列相同的,可以分佈在不同的節點上,沒辦法快速定位。
索引是越多越好嗎?
當然不是,只有在必要的地方新增索引,索引不但會使得插入和修改的效率降低,而且在查詢的時候,有一個查詢最佳化器,太多的索引會讓最佳化器困惑,可能沒有辦法找到正確的查詢路徑,從而選擇了慢的索引。
為什麼要使用自增主鍵
因為字串主鍵和隨機主鍵會使得資料隨機插入,效率比較差,主鍵應該少更新,避免B+樹和頻繁合併和分裂。
為什麼儘量不使用NULL
NULL在B+樹裡面比較難以處理,往往需要特殊的邏輯進行處理,反而降低了效率。
為什麼不要在更新頻繁的欄位上建立索引
更新一個欄位意味著相應的索引也要更新,更新往往意味著刪除然後再插入,索引本來是一種事先在寫的階段形成一定的資料結構,從而使得在讀的階段效率較高的方式,但是如果一個欄位是寫多讀少,則不建議使用索引。
為什麼在查詢條件裡面不要使用函式
例如ID+1=10這種條件,索引是事先寫入的時候生成好的,ID+1這種操作在查詢階段,索引無能為例,沒辦法把所有的索引都先做一個計算,然後再比較吧,代價太大了,因而應該使用ID=10-1。
為什麼不要使用NOT等負向查詢條件
你可以想象一下,對於一棵B+樹,跟節點是40,如果你的條件是等於20,就去左面查,你的條件等於50,就去右面查,但是你的條件是不等於66,索引應該咋辦?還不是遍歷一遍才知道。
為什麼模糊查詢不要以萬用字元開頭
對於一棵B+樹來講,如果根是字元def,如果萬用字元在後面,例如abc%,則應該搜尋左面,例如efg%,則應該搜尋右面,如果萬用字元在前面%abc,則不知道應該走哪一面,還是都掃描一遍吧。
為什麼OR要改成IN,或者使用Union
OR查詢條件的最佳化往往比較難找到最佳的路徑,尤其是OR的條件比較多的時候,尤其如此,對於同一個欄位,使用IN就好一些,資料庫會對IN裡面的條件進行排序,並統一透過二分搜尋的方法處理。對於不同的欄位,使用Union,則可以讓每一個子查詢都使用索引。
為什麼資料型別應該儘量小,常用整型來代替字元型,長字元型別可以考慮使用字首索引?
因為資料庫是按照頁存放的,每一頁的大小是一樣的,如果資料型別比較大,則頁數會比較多,每一頁放的資料會比較少,樹的高度會比較高,因而搜尋資料要讀取的I/O數目會比較多,插入的時候節點也容易分裂,效率會降低。使用整型來代替字元型多是這個考慮,整型對於索引有更高的效率,例如IP地址等。如果有長字元型別需要使用索引進行查詢,為了不要使得索引太大,可以考慮將欄位的字首進行索引,而非整個欄位。
六、查詢最佳化的方法論
要找到需要最佳化的SQL語句,首先要收集有問題的SQL語句。
MySQL 資料庫提供了慢SQL日誌功能,透過引數slow_query_log,獲取執行時間超過一定閾值的SQL語錄列表。
沒有使用索引的SQL語句,可以透過lon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引數開啟。
min_examined_row_limit,掃描記錄數大於該值的SQL語句才會被記入慢SQL日誌。
找到有問題的語句,接下來就是透過explainSQL,獲取SQL的執行計劃,是否透過索引掃描記錄,可以透過建立索引來最佳化執行效率。是否掃描記錄數過多。是否持鎖時間過長,是否存在鎖衝突。返回的記錄數是否較多。
接下來可以定製化的最佳化。沒有被索引覆蓋的過濾條件涉及的欄位,在區分度較大的欄位上建立索引,如果涉及多個欄位,儘量建立聯合索引。
掃描記錄數非常多,返回記錄數不多,區分度較差,重新評估SQL語句涉及的欄位,選擇區分度高的多個欄位建立索引
掃描記錄數非常多,返回記錄數也非常多,過濾條件不強,增加SQL過濾條件
schema_redundant_indexes檢視有哪些冗餘索引。
如果多個索引涉及欄位順序一致,則可以組成一個聯合索引schema_unused_indexes檢視哪些索引從沒有被使用。
七、讀寫分離的原理
資料庫往往寫少讀多,所以效能最佳化的第一步就是讀寫分離。
主從複製基於主節點上的服務層的日誌實現的,而從節點上有一個IO執行緒讀取這個日誌,然後寫入本地。另有一個執行緒從本地日誌讀取後在從節點重新執行。
如圖是主從非同步複製的流程圖。在主例項寫入引擎後就返回成功,然後將事件發給從例項,在從例項上執行。這種同步方式速度較快,但是在主掛了的時候,如果還沒有複製,則可能存在資料丟失問題。
資料庫同步複製也不同,是當從節點落盤後再返回客戶端,當然這樣會使得效能有所降低,網易資料庫團隊是透過組提交,並行複製等技術將效能提上來。
有了主從複製,在資料庫DAO層可以設定讀寫分離策略,也有透過資料庫中介軟體做這個事情的。
其實資料庫日誌還有很多其他用處,如使用canal(阿里巴巴開源專案: 基於mysql資料庫binlog的增量訂閱&消費)訂閱資料庫的binlog,可以用於更新快取等。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137683/viewspace-215720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乾貨滿滿 | 微服務化的資料庫設計與讀寫分離微服務資料庫
- 資料庫讀寫分離資料庫
- 大資料資料庫讀寫分離分庫分表大資料資料庫
- 讀寫分離 & 分庫分表 & 深度分頁
- 資料庫的讀寫分離與負載均衡策略資料庫負載
- windows平臺的分散式微服務解決方案(4)--資料庫的讀寫分離Windows分散式微服務資料庫
- 資料庫讀寫分離Master-Slave資料庫AST
- 資料庫治理利器:動態讀寫分離資料庫
- Spring Aop實現資料庫讀寫分離Spring資料庫
- (7)資料庫讀寫分離,主從同步實現方法(資料庫設定)資料庫主從同步
- 做資料庫分離讀寫時,sqlServer資料庫資料同步的問題:資料庫SQLServer
- golang saas框架,資料庫級別隔離、讀寫分離Golang框架資料庫
- 資料讀寫壓力大,讀寫分離
- MyCat分庫分表、讀寫分離
- 資料庫讀寫分離,主從同步實現方法資料庫主從同步
- Oceanbase讀寫分離方案探索與優化優化
- 看京東架構師如何解決,資料庫讀寫分離與事務糾纏的坑架構資料庫
- 微服務的接入層設計與動靜資源隔離微服務
- 淺談高效能資料庫叢集——讀寫分離資料庫
- ShardingSphere(七) 讀寫分離配置,實現分庫讀寫操作
- CQRS解構: 用讀寫分離設計APIAPI
- MySQL 中讀寫分離資料延遲MySql
- ssm讀寫分離多資料來源SSM
- SpringCloud微服務實戰——搭建企業級開發框架(二十七):整合多資料來源+Seata分散式事務+讀寫分離+分庫分表SpringGCCloud微服務框架分散式
- 資料庫中介軟體sharding-jdbc實現讀寫分離資料庫JDBC
- mysql優化之讀寫分離MySql優化
- 直播賣貨系統,如何實現mysql資料庫的讀寫分離MySql資料庫
- MyCat 讀寫分離 資料庫分庫分表 中介軟體 安裝部署,及簡單使用資料庫
- Docker實現Mariadb分庫分表、讀寫分離Docker
- 使用Spring實現訪問主從資料庫的讀寫和只讀事務/事物的分離路由 -Vlad MihalceaSpring資料庫路由
- Redis的讀寫分離Redis
- 資料庫讀寫分離這個坑,你應該踩過吧?資料庫
- Java程式設計師乾貨學習筆記—Spring結合MyBatis實現資料庫讀寫分離Java程式設計師筆記SpringMyBatis資料庫
- 博學谷 - mysql資料庫效能優化筆記05 - 讀寫分離中介軟體MaxScaleMySql資料庫優化筆記
- 一. Go微服務--隔離設計Go微服務
- 華納雲:雲資料庫中自動讀寫分離是什麼?資料庫
- shardingjdbc + jpa 完成讀寫分離配置及資料分片JDBC
- 深度解讀MRS IoTDB時序資料庫的整體架構設計與實現資料庫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