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S/SLL 是現在網路安全通訊比較重要的一環,通過一些列的 key 交換和 key 生成,最終確立加密通道的整個流程。眾所周知,TLS/SSL 耗費的時間也是挺可觀的,相對於 TCP 的3次 RTT 來說,如果加上 TLS/SSL, 則總的 RTT 時間至少為 4 次。雖然看起來很多,但如果相對於現在的網路環境來說,大概也就每次 20~30ms,這樣算下來,估計也就 100ms 左右。這樣的時間差還是可以忍受的,不過,這裡還沒算入 DNS 解析,這個暫時不考慮。而且,TLS/SSL 生成的 sessionkey 如果在有效期內的話,那麼這個時間就可以完全忽略掉了。不多說了,我們直接來看下 TLS/SSL 的基本內容。
文章摘自: please call me HR
TLS 演算法
TLS/SSL 其實就是通過非對稱加密,生成對稱加密的 sessionkey 的過程。對稱加密的演算法無外乎就 AES,或者使用 Cipher/Decipher 模組。而非對稱加密常用的就是 RSA,不過也有使用 Diffie-Hellman (迪菲)。但,較安全性來說,DH 要高一些。因為,RSA 在生成 sessionkey 時,最後是由 browser 生成,然後通過 public key 加密後傳給 server 的,這樣存在一定的問題是,如果 hacker 得到了 private key,那麼,他可以全程監控流量,然後使用 private key 進行解密,那麼可想而知,sessionkey 也就暴露了。 但對於 DH 來說,它機制的不同點在於,sessionkey 不會通過網路傳輸,而是在兩端獨立生成的。ok~ 這就涉及到兩個 key 的一致性問題。DH 還有一個機制,即,前向安全性(perfect forward secrecy--PFS):server 端的 private key,不能用來代替以前任何一把的 sessionkey,所以,也無法破解以前任何一次的 session 內容。每次連線,DH 都會重新生成一個 key,並且當該次 session 結束時,丟棄它。不過,這並不是很大的問題,因為 DH 能很快的生成 key。因為它耗費在網路上的時間相比於 RSA 來說少了一半。可以從下圖簡單瞭解 DH 的加密演算法:
簡單來說,兩邊通過一次的資訊交換,完成了金鑰生成。因為 sessionkey 是獨立放在兩端的,為了達到一致性,每次連線時,DH 都需要重新協商生成 sessionkey。現在有個問題是: 為什麼一定要有 session key,他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sessionkey 用途
TLS/SSL 其實就是通過非對稱加密,生成對稱加密的 session key 的過程
那 session key 主要又幹了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先明確,session key 是用來進行對稱加密的,這種加密方式主要使用到的是 AES 加密演算法。這不同於 Elliptic Curve Diffie-Hellman (ECDH) 這種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兩者其實都可以用來對資訊進行加密,但由於演算法內部的實現機理不同,他們所用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基本上是,ECDH 所用的時間是 AES 的 3 倍。
你可以自行測試一下:
openssl speed ecdh
openssl speed aes
複製程式碼
ok,上面大概簡述了 TLS/SSL 所用到的演算法。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具體 TLS/SSL 金鑰交換的過程。
TLS/SLL 過程
在詳述過程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在過程中會出現的內容。
- session key: 這是 TLS/SSL 最後協商的結果,用來進行對稱加密。
- client random: 是一個 32B 的序列值,每次連線來時,都會動態生成,即,每次連線生成的值都不會一樣。因為,他包含了 4B 的時間戳和 28B 的隨機數。
- server random: 和 client random 一樣,只是是由 server 端生成。
- premaster secret: 這是 48B 的 blob 資料。它能和 client & server random 通過
pseudorandom
(PRF) 一起生成 session key。 - cipher suite: 用來定義 TLS 連線用到的演算法。通常有 4 部分:
- 非對稱加密 (ECDH 或 RSA)
- 證照驗證 (證照的型別)
- 保密性 (對稱加密演算法)
- 資料完整性 (產生 hash 的函式)
比如
AES128-SHA
代表著:- RSA 演算法進行非對稱加密
- RSA 進行證照驗證
- 128bit AES 對稱加密
- 160bit SHA 資料加密演算法
- 比如
ECDHE-ECDSA-AES256-GCM-SHA384
代表著- ECDHE 演算法進行非對稱加密
- ECDSA 進行證照驗證
- 265bit AES 對稱加密
- 384bit SHA 資料加密演算法
相信大家對這張圖已經很熟悉了:
不過,上面不是說了有兩種不同的非對稱加密方式嗎? RSA & DH? 那為什麼圖只是一個嘞? ok,實際上這圖沒錯,他並沒有把傳輸的內容是什麼寫出來,這很關鍵。而兩種演算法也是在傳輸內容上區分開的,基本的過程是完全一樣的。根據 wiki 的解釋,我們大概能知道整個傳輸過程需要的內容。
- 客戶端傳送 clientHello 資訊,包含了客戶端支援的最高 TLS 協議版本,random num (上文提到過),cipher suite。如果,客戶端使用 resumed handshake,那麼這裡傳送的就是 sessionID。如果,客戶端還支援 ALPN,那麼它應該還需要傳送它所支援的其他協議,比如 HTTP/2.
- 在 server 端進行 serverhello 階段,這裡 server 根據 client 傳送過來的相關資訊,採取不同的策略,同樣會傳送和 client 端匹配的 TLS 最高版本資訊,cipher suite 和 自己產生的 random num. 並且,這裡會產生該次連線獨一無二的 sessionID。
- 通過 certificate 階段,會在資訊流中加入 public key certification。ServerKeyExchange 該階段,主要是針對於 ECDH 加密方式,這裡就不贅述,後面再進行講解。
- serverHelloDone 標識這 server 階段處理結束,將該階段產生的資訊傳送給 client。
- 在 clientKeyExchange 階段時,client 會隨機生成一串 pre-master secret 序列,並且會經由 public key 加密,然後傳送給 server。在 ChangeCipherSpec 階段,主要是 client 自己,通過 pre-master secret + server random-num + client random-num 生成 sessionKey。這就標識著,此時在 client 端,TLS/SSL 過程已經接近尾聲。
- 後面在 server 端進行的 ChangeCipherSpec 和 client 進行的差不多,通過使用 private key 解密 client 傳過來的 pre-master secret ,然後生成 sessionkey。 後面再通過一次驗證,使用 session Key 加密
server finshed
,傳送給 client,觀察能夠成功解密,來表示最終的 TLS/SSL 完成。
上面主要是根據 RSA 加密方式來講解的。因為 RSA 才會在 TLS/SSL 過程中,將 pre-master secret 顯示的進行傳輸,這樣的結果有可能造成,hacker 拿到了 private key 那麼他也可以生成一模一樣的 sessionKey。即,該次連線的安全性就沒了。
接下來,我們主要講解一下另外一種加密方式 DH。它和 RSA 的主要區別就是,到底傳不傳 pre-master secret。RSA 傳而 DH 不傳。
根據 cloudflare 的講解可以清楚的瞭解到兩者的區別:
這是 RSA 的傳輸方式,基本過程如上述。
而 DH 具體區別在下圖:
這裡先補充一下 DH 演算法的知識。因為,pre-master secret 就是根據這個生成的。DH 基本過程也不算太難,詳情可以參考 wiki。 它主要運用到的公式就是:
為了防止在 DH 引數交換時,資料過大,DH 使用的是取模數的方式,這樣就能限制傳輸的值永遠在 [1,p-1]。這裡,先說明一下 DH 演算法的基本條件:
- 公共條件: p 和 g 都是已知,並且公開。即,第三方也可以隨便獲取到。
- 私有條件: a 和 b 是兩端自己生成的,第三方獲取不到。
基本流程就是:
我們只要把上圖的 DH parameter 替換為相對應的 X/Y 即可。而最後的 Z 就是我們想要的 Premaster secret。 之後,就和 RSA 加密演算法一致,加上兩邊的 random-num 生成 sessionKey。通過,我們常常稱 DH 也叫作 Ephemeral Diffie-Hellman handshake
。 因為,他每次一的 sessionKey 都是不同的。
而 RSA 和 DH 兩者之間的具體的區別就在於:RSA 會將 premaster secret 顯示的傳輸,這樣有可能會造成私鑰洩露引起的安全問題。而 DH 不會將 premaster secret 顯示的傳輸。
TLS/SSL 中的基本概念
上面內容大概講清楚了基本的 TLS/SSL 的加密過程。不過,其中,還有很多其他的小細節,比如 SNI,ALPN,Forward Secrey。 接下來,我們主要將這些細節將一下,因為他們其實也很重要。
Forward Secrey
FS(Forward Secrey) 主要是針對 private key 進行描述了。如果你的 private key 能夠用來破解以前通訊的 session 內容,比如,通過 private key 破解你的 premaster secret ,得到了 sessionKey,就可以解密傳輸內容了。這種情況就是 non-forward-secrey。那如何做到 FS 呢? 很簡單,上文也已經提到過了,使用 DH 加密方式即可。因為,最後生成的 sessionKey 和 private key 並沒有直接關係,premaster secret 是通過 g(ab) mod P
得到的。
簡單的說就是,如果你想要啟用 FS,那麼你應該使用的是 DH 加密方式,而放棄 RSA。不過,由於歷史原因(TLS 版本問題),RSA 現在還算是主流的加密方式。但,DH 也憑藉他 5S
的安全性,份額也在增加。
ALPN
ALPN 全稱是 Application Layer Protocol Negotiation(應用層協議協商機制)。看到應用層,程式設計師們應該都能反應出 OSI 7層網路協議。在應用層中,HTTP 協議應該是重點。不過,由於 HTTP 版本的問題,以及現在 HTTP2 的流行,為了讓 client-server 使用相同的協議而出現了 ALPN。ALPN 實際上是從 SPDY 中的 NPN 協議衍生出來的。不過,它們倆的機制正好相反。
- NPN: 由 server 端告訴 client,它支援什麼協議,然後 client 確認支援的協議後,開始進行連線。
- ALPN:在 TLS 階段,由 client 告訴 server,它所支援的所有協議,然後開始進行連線。
總的來說,NPN 已經退出歷史的舞臺了。。。ALPN 現在是 IETF 指定的標準協議。ALPN 在 TLS 具體的過程是:
- 在 clientHello 階段,client 會在 message 中,新增一個 ProtocolNameList 欄位。用來表示它所支援的協議列表
- server 端在 serverHello 階段,處理 client 提供的 ProtocolNameList。並且選擇最高版本的協議,執行。將選擇資訊新增到 serverhello 內。
SNI
SNI 的全稱為:Server Name Indication。該機制的提出的意義是,當有一個 server 同時處理了很多個 host 時。相當於,一個 IP 對映多個域名,但,由於證照只能對一個 3 級域名有效,所以,針對於多個 host 來說,server 為了能同時兼顧這些域名。一種簡單的辦法就是重定向到指定域名,如果都想支援的話,也行,掏錢自己多買幾個證照 (真土豪)。如果,你很土豪的話,現在就有這樣的情況,一個 IP 伺服器下,搭載了支援多個域名的 server,並且每個域名都有合法的 CA 證照。那麼,server 怎麼判斷,哪一個域名用哪一個證照呢?這時候,就需要用到 SNI。相當於在 TLS 階段,將 host 一併傳送過去,然後 server 就知道在 serverhello 階段該返回啥證照了。
現在,有個問題,為什麼一定要用 SNI 呢?
我們回想一下,這裡我們僅僅只是建立 TCP + TLS 連線,客戶端的一些內容,比如 hostname,我們並不能在 TCP 中獲得。而,想要獲得的話,就需要等到 HTTP 階段,獲得 client 傳過來的 host
或 origin
欄位。所以,為了解決這個比較尷尬的點,就提出了 SNI。
Session Resumption
感覺能看到這裡的人,應該都是閒的蛋疼的人。。。如果讓我來看這篇文章,估計看幾張圖,我基本上就直接關網站了。因為,這實在是複雜。並且,上面說的只是協議上的複雜性,對於計算機來說,只需要記下每一次該發什麼東西而已,但真正讓 Computer 感到蛋疼的是,key 的計算。特別是 random key 和 premaster secret 動不動就是 32B,48B 的資料量。所以,為了真正減少計算機的工作量(實際上是 server),提出了 Session ID 和 Session Tickets,來將成功進行連線的 session 內容快取起來。
Session ID
Session ID 是 server 將上一次成功連線的 session 內容存在自己的硬碟裡面。這裡,就不涉及對 session data 的二次加密。基本的過程是:
- client 端在 clientHello 階段,將 random num,TLS protocol 和通過 hostname 匹配到的最新一次的 session ID 傳送給 server 端。(也就是說,client 同樣需要儲存一份 session data)
- server 接收到 session ID 後,在快取中查詢,如果找到,則直接進行 ChangeCipher 階段,開始生成sessionKey。然後,返回相同的 sessionID 即可。
那麼相對於完全的 TLS/SSL 連線來說,這裡只用到了一次 RTT。那麼協議過程就變為了:
Session Ticket
既然 Session ID 是為了解決網路時延和計算機效能問題,那麼 Session Ticket 又幹了什麼呢? Session Ticket 和 Session ID 做的也是同樣的事情,server 將最新一次的 sesion data 通過二次加密,在上一次握手結束時傳遞過去,然後 client 將傳遞過來的資訊儲存。 這樣,利不利用快取的 session data 這時,就取決於 client。如果該次的 session data 沒有過期,那麼 client 就會在 clientHello 階段將該資料傳送過去,server 接受到之後,便開始進行解密然後,雙方生成 sessionKey,握手結束。 那 Session Ticket 和 Session ID 到底用哪一個呢? 這估計得看你的業務情況了,Session ID 注重的是節省效能,而損耗部分空間。Session Ticket 注重的是節省空間,而損耗部分效能。它們兩者都能節省一次 RTT 時間,用誰,還是得看你的伺服器的具體情況。
CA 證照詳情
前面大致說了 TLS/SSL 是怎樣運作的,以及有哪些連線方法。相當於,學畫一條線一樣,我們現在只知道這條線該畫多長,但還不知道,這條線從哪裡畫。所以,接下來,我們就需要來探討一下,兩端發生了什麼。其實也不難,主要還是關於 CA 證照的存放和驗證。server 端的很簡單,就是把自己的 CA 證照發過來就 ok。但,client 驗證這個證照是否可信,會有點複雜。 首先,證照頒發機構就那麼一些,換句話理解就是,每個證照頒發機構,就代表著一張 CA 證照。但,現在市面上的 HTTPS 網站,辣麼辣麼多,難道他們都用同一張證照?難道他們都有一樣的 pu/pr key? 那麼 HTTPS 安全還有用嗎? 所以,按照上面的推理,我們的網站上的 HTTPS 證照,肯定都是各不一樣的。一般來說,有 3 種型別的證照: DV(Domain Validation),OV(Organization Validation),EV(Extended Validation)。均價按照順序上升,所以,最便宜的就是 DV,這應該是我們勤勞的貧苦大眾用得起的。它們之間具體的區別在於域名的支援上:
- DV:就是個人證照嘛,基本支援的就是單域名和多域名,不支援泛域名(*.villainhr.com)。不過,看價格,比如我這個就是騰訊雲給的一個免費的 DV 證照,所以,就支援一個 3 級域名(https://www.villainhr.com)。如果是收費的,單/多域名應該都支援。
- OV:就比較牛逼,面向企業的,多域名/泛域名都支援。
- EV:屬於貴族用的,一般人也搞不到,主要它還需要去買個保險。。。
那我們的證照在芸芸證照中,是處於哪一個層級呢? 一般是三級。怎麼體現的呢?
那這麼多證照,我們用的是哪一個呢?當然是,最下面那個。因為每個證照並不是都被信任,所以客戶端首先就要了解一下,你這個證照能否用來進行驗證。如果不行的話,那麼你這次連線就是不被信任的,就沒有綠色的小鎖
。這就需要了解一下,客戶端的驗證過程。
CA 鏈式驗證
首先,什麼叫做可信的證照呢?
我們先要明白一個道理,HTTPS 是先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上,然後才建立在機器與機器的相互信任上。假如,根證照 A 機構,惡意的將一個以前頒發過的證照,又給了另外一個不要臉
攔截站點(比如,用來插廣告的)。這樣,我拿到了這個證照後,就可以自己搭一個伺服器,用來進行攔截瀏覽,監管裡你網站,並強行插廣告。這就被稱為不可信的機構/證照。
而驗證的可行性,通常又跟機構的權威性有著極大的關係。它基本的驗證過程簡述就是(按照上面的層級):
- www.villainhr.com 問 TrustAsia DV SSL,我的證照可不可信?
- 可信!ok,繼續。TrustAsia DV SSL 問 VeriSign Class 3,我的證照可不可信
- 可信!ok,然後便開始 TLS/SSL 連線。
如果上述任一步驟出現問題,那麼該次 TLS/SSL 就不會進行,會回退。那麼它們在詢問的時候,會不會傳送網路請求呢? 不會~ 因為,電腦在初始化時,會自帶很多可信任的證照機構(即,Root CA),也就是我們剛剛提到的 VeriSign Class 3 的證照機構。以及,能夠簽發證照的二級機構(比較少)。到時候,瀏覽器會自動的根據數字簽名來進行證照的驗證。
CA 合法驗證
上面已經闡述了,CA 證照的合法性是自下而上的驗證方式。那麼它們具體驗證協議是怎樣的呢? 在說之前,我們先說幾個概念:
- 數字簽名:它是用頒發機構的私鑰,對下級證照的公鑰進行加密生成的值。digital_sign = CA_pr_key + sub_Cer_ppu_key。
- 解密:用頒發機構的公鑰對數字簽名進行解密,對比下級證照的公鑰和解密後的值是否一致。
CA 驗證首先需要說一下它的頒發過程:
- 頒發機構 A,用自己的私鑰將需要生成的下級證照 B 的公鑰進行加密,生成數字簽名,然後再帶上相關資訊:公鑰,公鑰的指紋,數字簽名,證照名,簽發機構等。
然後,驗證過程就是根據這個來的:
- 瀏覽器解析下級證照 B 的相關資訊,找到簽發機構和數字簽名。
- 然後,找到簽發機構 A,使用 A 的公鑰去解密數字簽名,然後對比下級證照 B 的公鑰。如果成功則合法,反之,不合法。
而上面的三級證照層級,也是同樣的道理,自上而下的找就 ok。當然,有時候為了驗證的速度,會做一些快取,這樣就不必再進行驗證了。所以,根據上面的描述,有童鞋可能會想到,能不能自簽證照呢?反正,瀏覽器也是從本地找的。
當然可以,openssl
就可以生成你自己的 CA。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你生成的 CA 只是在你自己的電腦上使用,如果你想保證你的 CA 在其他電腦上也能使用的話(這是不可能的),那就用錢砸就 ok。
具體的過程可以參考:生成自己的 CA 證照。
以前,在使用 Charles 和 Fiddler 的時候,一直在想,它們是怎麼做到,將自己的證照,變成簽發機構證照。
後來發現,它是把證照中的相關欄位該成它的證照內容。不過,對於某些高階證照,還是會有一些問題,比如,wx.qq.com(微信的)
另外,為了證照的可靠性,提出了 Certificate Transparency
專案,實際上,就是讓證照機構公開它的簽發流水。防止出現重複簽發。
證照的吊銷
現在有個問題,為什麼證照有過期時間呢?
這同樣是為了安全性,前面說過,如果你的證照發生了洩漏(實際上就是私鑰)。那麼,其他伺服器就可以作為一個代理去攔截你的流量。這時候,由於過期的原因,可能一段時間後,中間惡意的伺服器就沒用了,另外,如果你發現了你遺失了證照,可以向頒發機構去掛失。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證照吊銷的 CRL
機制。簡單來說,就是有一個列表來記錄當前時間,該頒發機構被吊銷的證照 list。如果,沒有過期時間的話,那麼這個 list,會隨時間程指數增長,引入過期機制的話,該 list 只要記錄當前沒過期但吊銷的證照資訊即可。
證照的吊銷有兩種機制:CRL,OCSP
CRL
CRL(Certificate Revocation List),即,證照吊銷列表。CA 機構會生成一個列表,列表裡面是當前週期被吊銷證照的序列號,當進行證照驗證時,同樣也會進行驗證該項。如果,已經是吊銷證照的話,那麼該次 TLS/SSL 連線也會失敗。 我們可以從證照資訊中找到 CRL URI:
該協議雖然簡單,但,缺陷還是比較多的。
- 下載時間。因為該 list 不是自帶的,需要從頒發機構下載,這就造成了網路時延。
- 快取時間。如果存在快取,就存在了資訊不同步的問題,如果一個證照已經過期,但快取中顯示的是未過期,那麼也是一個安全問題。
OCSP
OCSP(Online Certificate Status Protocol),即,線上證照狀態協議。它通過線上請求的方式來進行驗證,不需要下載整個 list,只需要將該證照的序列號傳送給 CA 進行驗證。當然,驗證通過也會有一定的快取期。不過,由於驗證也會存在時延。另外,部署 OCSP 對 CA 也有一定的要求,CA 要搭建的一個伺服器來接受驗證,並且,該伺服器的效能要好(負載很大)。
OCSP stapling
OCSP stapling 常稱為: TLS Certificate Status Request extension。是 OCSP 的另外一種實現方式,因為前兩個(OCSP,CRL)都是由客戶端去驗證證照是否吊銷,並且都會傳送請求。而 OCSPs(OCSP stapling)則是直接在 server 端,進行證照的有效性驗證。server 會週期性的向 CA 機構傳送請求,驗證有效性,並在 certificate
階段,傳送相應的簽名資訊。不過,該協議是建立在,我們完全信任 serve 的情況下,這裡就排除了一些惡意的中間伺服器。詳情可以參考:OCSP stapling。
TLS/SSL 優化
TLS/SSL 主要的效能調優簡單包括:啟用 False Start, OSCP Stapling, 選擇合適 cipher suite, resumption 等。另外,如果你追求 fashion
, 那麼 HTTP/2 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想要做 TLS/SSL 優化,那麼你必須瞭解,TLS/SSL 握手的整個過程是什麼。當然,你可以買個證照,從頭自己搭建一個伺服器,但是,這樣只能證明 你很有錢
外,其它也證明不了什麼。因為,這完全可以自己內網搭一個呀~ 可以參考:10s 自建證照. 這裡,我們結合 nginx 來具體對 TLS/SSL handshake 優化,做個整體的闡述。
設定 session 快取
session 快取設定可以讓兩次的 RTT,變為一次,這相當於快了一倍(不包括,金鑰計算等)。不同的 server 設定 session 的辦法有很多,這裡以 nginx 為例。在 nginx 中,支援的是 Session ID 的形式,即在 server 中快取以前 session 的加密內容。涉及的欄位有兩個,ssl_session_cache
和 ssl_session_timeout
。
- ssl_session_cache:用來設定 session cache 上限值,以及是否在多個 worker 之間共享
- ssl_session_timeout:用來設定 session cache 儲存的時間
看個 demo 吧:
ssl_session_cache shared:SSL:10m;
ssl_session_timeout 20m;
複製程式碼
表示的意思是:session cahce 會在不同的 worker 之間分享,假設 1MB 只能儲存 8000 次握手的資訊。那麼, 10 MB 一共可以儲存 80000 次握手資訊。如果超出,則不會儲存。快取資訊存在時長為 20分鐘。
另外,你也可以開啟 session ticket
。ST(session ticket) 需要一個sign 引數,使用 openssl 建立即可。
$ openssl rand 48 > ticket.key
# 在 nginx 中開啟
ssl_session_tickets on;
ssl_session_ticket_key ticket.key;
複製程式碼
選擇合適的 cipher suite
這裡先宣告一下,你的證照的內容和你的加密套件實際沒有半毛錢關係,這主要還是取決於你的伺服器的支援程度以及客戶端的支援度。另外,如果你想啟用 False Start
,這也可套件的選擇有很大的關係。我們來看一下如果設定吧。在 nginx 中,主要用到兩個指令:
ssl_prefer_server_ciphers on;
ssl_ciphers xxx;
複製程式碼
- ssl_prefer_server_ciphers: 用來告訴客戶端,要按照我提供的加密套件選擇。
- ssl_ciphers: 具體設定的加密套件內容,使用
:
分隔。
支援性最高的就是使用:
// 讓瀏覽器來決定使用哪一個套件(額。。。最後的手段)
ssl_ciphers HIGH:!aNULL:!MD5;
複製程式碼
一般情況,還是應該自己來決定使用哪一個套件,這樣安不安全由自己說了算。具體可以參考 mozilla 的套件配置。這裡簡單放一個,比較安全的,下面所有的套件都必須支援 Forwar Secrecy
ssl_ciphers ECDH+AESGCM:ECDH+AES256:ECDH+AES128:DH+3DES:!ADH:!AECDH:!MD5
複製程式碼
不過,以下的加密套件,最好不要使用,因為基本上都不安全:
- aNULL: 是一種非標準的 DH 金鑰交換套件。容易被
中間人
攻擊。 - eNULL: 沒有加密方式,明文交換
- EXPORT: 一種弱加密方式,老美那邊早期使用的
- RC4: 使用已經廢棄的 ARCFOUR 演算法
- DES: 使用已經廢棄的 Data Encryption 標準
- SSLv2: 老版本 SSL2.0 的加密套件(最少,你也寫 SSLv3 嘛)
- MD5: 直接使用 MD5 加密方式
上面那些只能給一些遠古瀏覽器使用,基本上在選擇中是作為墊底的選擇。
False Start
另外,怎麼在 nginx 中開啟 False Start 呢? 這其實和伺服器並沒有多大的關係,關鍵還是你選擇的套件和 NPN/ALPN 協議的作用。
- 首先,你的加密套件必須具有 Forward Secrecy,否則開不了。
- 瀏覽器需要使用 NPN 或者 ALPN 告訴伺服器,該所需的協議版本,然後再決定開不開啟。
那麼,在 nginx 中,我們只要選擇好合適的加密套件即可。這裡就放一份現成的吧
ssl_ciphers 'ECDHE-RSA-AES128-GCM-SHA256:ECDHE-ECDSA-AES128-GCM-SHA256:ECDHE-RSA-AES256-GCM-SHA384:ECDHE-ECDSA-AES256-GCM-SHA384:DHE-RSA-AES128-GCM-SHA256:DHE-DSS-AES128-GCM-SHA256:kEDH+AESGCM:ECDHE-RSA-AES128-SHA256:ECDHE-ECDSA-AES128-SHA256:ECDHE-RSA-AES128-SHA:ECDHE-ECDSA-AES128-SHA:ECDHE-RSA-AES256-SHA384:ECDHE-ECDSA-AES256-SHA384:ECDHE-RSA-AES256-SHA:ECDHE-ECDSA-AES256-SHA:DHE-RSA-AES128-SHA256::DES-CBC3-SHA:!aNULL:!eNULL:!EXPORT:!DES:!RC4:!MD5';
複製程式碼
使用 DH 金鑰交換
DH 的加密過程,上面已經說過了。DH 自帶兩個公共的引數,所以,這必須手動進行建立(實際上就是將引數 sign 一遍)。
// 建立一個 DH param
openssl dhparam 2048 -out dhparam.pem
複製程式碼
然後,呼叫該檔案
ssl_dhparam dhparam.pem;
複製程式碼
這樣,你就正式的開啟的 DH 加密模式。如果你使用抓包工具觀察一下,此時 DH 應該會在 Server Hello 裡:
不過,由於歷史原因,DH param 已經使用的長度是 1024,比如: 採用 Oakley group 2
版本。現在,比較流行的 DH 加密方式是 ECDHE
,它和以前的加密方式(DHE
)比起來,在金鑰生成這塊會快很多。同樣,由於歷史原因,它的基本條件比較高:(其實也還好)
- Android > 3.0.0
- Java > 7
- OpenSSL > 1.0.0
開啟 OCSP Stapling
OCSP Stapling 是驗證證照權威性的一種手段,前面還有兩種 CRL 和 OCSP。不過,它們都是讓 client 自己去驗證。而 OCSP Stapling 則把驗證這塊放到了 server 裡,通過定期檢查,來減少網路時間中的消耗。要開啟 OCSP Stapling 首先是需要你證照的 chain 檔案,該是用來詳細說明,從根證照到你的證照中間所要經歷的所有驗證(和其他兩種驗證手段一樣)。那如何得到 chain 檔案呢?直接去問你的證照頒發機構,這個又不是啥祕密檔案。如果是自發證照(自己測試用的),那就自己生成。將所有的中間證照按照 bottom to up
放到一個檔案裡:
cat intermediate/certs/intermediate.cert.pem \
certs/ca.cert.pem > intermediate/certs/ca-chain.cert.pem;
複製程式碼
那麼 ca-chain.cert.pem 就是 OSCP stapling 驗證檔案。然後在 nginx 開啟即可。
ssl_stapling on;
ssl_stapling_verify on;
ssl_trusted_certificate ca-chain.cert.pem;
resolver 8.8.8.8 8.8.4.4; // 預設使用 Google 的
複製程式碼
關於 DNS 解析,同樣你也需要問一下證照提供商,當然,該值可以不用管。下面也同樣適用
ssl_stapling on;
ssl_stapling_verify on;
ssl_trusted_certificate ca-chain.cert.pem;
複製程式碼
開啟過後,你可以使用 openssl s_client -connect www.yourDomainName.com:443
來測試一下,檢測是否開啟成功。
開啟 HSTS
HSTS(HTTP Strict Transport Security) 實際上就是一個響應頭,沒啥很特別的,具體內容就是,你所有對外部的請求都是 https
,所以這有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圖片地址是 http 的,那麼最終的結果,會變為 https://xxx
,有可能會造成資源丟失的情況,所以,開不開啟還需要慎用。
Strict-Transport-Security: max-age=15768000 # 設定 6 個月的強制期
複製程式碼
在有效時間內,客戶端都會嘗試使用 https 訪問你的站點,如果在這期限裡你的證照過期了,開不了 https
。那麼,呵呵。
使用 SNI
SNI 就是針對一個 IP 手握很多張證照時,用到的協議機制,這主要是用來區分,不同的 host,使用不同的證照。SNI 詳情上面已經說過了,這裡就不贅述了。主要使用格式就是不同的 server_name 搭配不同的 certificate
server{
server_name www.abc.com;
ssl_certificate abc.crt;
ssl_certificate_key abc.crt.key;
}
server{
server_name www.def.com;
ssl_certificate def.crt;
ssl_certificate_key def.crt.key;
}
複製程式碼
如何開啟呢?換個高版本的 nginx 就行了。你可以使用 nginx -V
檢查你的 nginx 是否帶有
TLS SNI support enabled
複製程式碼
完整示例
最後,放一份完整的吧:
server {
listen 443 ssl http2; # 預設開啟 http2
listen [::]:443 ssl http2;
ssl_certificate /etc/nginx/cert/bjornjohansen.no.certchain.crt;
ssl_certificate_key /etc/nginx/cert/bjornjohansen.no.key;
ssl_session_cache shared:SSL:10m;
ssl_session_timeout 20m;
ssl_prefer_server_ciphers on;
ssl_ciphers ECDH+AESGCM:ECDH+AES256:ECDH+AES128:DH+3DES:!ADH:!AECDH:!MD5;
ssl_dhparam /etc/nginx/cert/dhparam.pem;
ssl_protocols TLSv1 TLSv1.1 TLSv1.2;
ssl_stapling on;
ssl_stapling_verify on;
ssl_trusted_certificate /etc/nginx/cert/trustchain.crt;
resolver 8.8.8.8 8.8.4.4; # 看情況選擇 DNS IP
#add_header Strict-Transport-Security "max-age=31536000; includeSubDomains" always;
# 我一般不開 HSTS
# add_header Strict-Transport-Security "max-age=31536000" always;
}
複製程式碼
參考列表
這個,配置也很簡單,你可以從 Mozilla 裡獲得更豐富的內容。詳情可以參考:
另外,還有一些測試工具和生成工具,這裡也提供一份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