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測試之旅:(4)並行——自動化迴歸測試

kaverjody發表於2012-02-09

在前一個測試子專案中的表現不錯,而後我又被調入一個產品釋出版本的迴歸測試子專案中去。相比之前的測試子專案(軟體模組的功能測試),迴歸測試就很不一樣了。迴歸測試所執行的,都是比較基礎的測試用例,也是不管版本如何變遷也都不必要進行太多改動的測試用例。也正因為需要比較頻繁地(每一個新的產品釋出版本)執行這些測試用例,所以這些用例幾乎都有相應的測試指令碼,可以縮短測試執行時間,指令碼就是利用之前我提到過的內部工具寫成的。指令碼語言本身可以抽取一些library出來,具有一定的模組化構造,可以減少一些重複的指令碼程式碼,但是後來我從測試自動化(TA,Test Automation)的角度來看,依然是非常低階別(基礎,非編譯)的自動化實踐。

相比之前跟著導師幹活,這一次的工作就需要我自己獨立進行,而且工作內容也增加了許多。包括要自己寫測試計劃,還要組織稽核會議(Inspection Meeting),通過稽核後的計劃會在系統裡被標示為“已批准”(Approved),這樣我才可以根據這個計劃以及測試用例開始執行測試。測試計劃還是不難寫,畢竟是迴歸測試嘛,把測試管理系統裡以前別的版本的迴歸測試計劃拿出來看一看,修改一些相關的欄位,例如產品版本啊、執行人名稱即可,大同小異。要隨便弄弄矇混過關倒是不難,依葫蘆畫瓢就行,難點是在於你是不是想弄明白這些迴歸測試的用例,畢竟這些用例都是別人寫的,而且除了用例之外,還有測試指令碼,萬一兩者之間有些互相沖突的資訊,或者指令碼報出的一些錯誤資訊在用例中沒有描述到,如何能夠處理妥當,這需要執行人多花點心思,多消耗點腦細胞才行。

迴歸測試的另一個挑戰在於,它涉及到的系統架構範圍往往不止一個模組。之前在導師的帶領下工作,只需要按照用例中所給出的資訊,執行相應的命令即可。就算你不太明白命令中一些部分的引數該如何設計,在人機介面上執行這些命令時,它自己也能發現不合規的命令格式並且給出提示,要求你輸入正確的值。只是執行、觀察、發現錯誤、修改命令或引數、重新執行、記錄結果,還是很輕鬆的。但如今由於要測試更多的模組、更廣的範圍,需要了解的命令也逐漸地多起來,在測試中發現一些異常現象後要檢視日誌、系統狀態也需要執行一些命令,而這些命令並不在我負責測試的技術領域中,所以還得去找相關領域的測試同事、專家請教學習,或者不願意求人的話就得自己找相關文件。在此,溝通以及查閱資料或者摸索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

只是執行測試是相對簡單而且有點枯燥的活,因為這些功能多數都是穩定的,不大會出錯。於是我就把一些時間花在思考、理解這些測試用例和指令碼上,正好迴歸測試的用例中總有一些是執行時間比較長的,我就利用這些時間去查閱資料、文件,理解測試用例的設計理念,以及研究多個測試用例之間的關係,看看是不是有漏測的功能。

在當時,我們的迴歸測試用例都是從現有的功能測試用例中直接篩選出來的,挑選的是其中比較基礎的、通用的測試用例,是否容易實現指令碼化也是考量的因素之一。因此,如果只是去看測試計劃中的測試用例集,難以看到全貌,不知道為何要選擇這些用例,也不知道這些用例之間有什麼特別的聯絡,它們結合在一起是否有足夠完整地覆蓋了要測試的範圍。因而,想要理解這些測試用例以及其關係,找到是否有漏測的功能,需要額外花一些功夫順藤摸瓜地檢視相關技術領域、模組的測試用例和以往的測試計劃。看一看某個測試用例在它的模組裡,是否還有其他的測試用例也在驗證相似的功能,有什麼區別,為何不選擇其他的測試用例做迴歸測試,以及是否有一些應該測而沒有測的功能(這需要研究功能需求規格說明書文件才行)。研究這些問題其實是蠻有意思的事,它能夠幫助你更深刻地理解自己手中正在執行的測試用例,更能夠分辨出在執行中你對哪些輸出資訊應該保持關注,而對其他一些資訊則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有其他的測試用例會專門檢查這一塊的情況)。做到測試用例或者測試執行有重點、有針對性有著莫大的好處,專注能幫你過濾掉一些不必要關注的資訊,延緩測試過程中的緊張感,也能夠提高你對重點資訊的關注度和敏感度,更容易發現問題。

檢視更多“我的測試之旅”文章
1. 起點——作為軟體開發人員
2. 轉變——作為專職測試人員
3. 同期——加入測試自動化小組
4. 並行——自動化迴歸測試
5. 難點——功能改進的測試
6. 跳轉——追逐新鮮事物的探險者
7. 啟程——Scrum中的測試工作者
8. 困難——沒有現成的測試工具
9. 行動——簡化測試文件和流程
10. 貢獻——開發項流程(Development Item Process)
11. 嘗試——Scrum Master
12. 機遇——測試自動化培訓師和教練
13. 轉型——敏捷教練

敬請關注 《大測大悟——測試的敏捷之道》開放出版過程

聯絡方式:
- 新浪微博
- 谷歌郵箱 kaverjody @gmail.com
- LinkedI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