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的三次握手與四次分手

weixin_34198583發表於2015-05-23

TCP的位置

TCP工作在網路OSI的七層模型中的第四層——Transport層,IP在第三層——Network層,ARP在第二層——Data Link層;

在第二層上的資料,我們把它叫Frame,在第三層上的資料叫Packet,第四層的資料叫Segment。

資料從應用層發下來,會在每一層都會加上頭部資訊,進行封裝,然後再傳送到資料接收端。這個基本的流程你需要知道,就是每個資料都會經過資料的封裝和解封裝的過程。 在OSI七層模型中,每一層的作用和對應的協議如下:

3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主機A傳送位碼為syn=1,隨機產生seq number=x的資料包到伺服器,客戶端進入SYN_SEND狀態,等待伺服器的確認;主機B由SYN=1知道,A要求建立聯機;

第二次握手:主機B收到請求後要確認聯機資訊,向A傳送ack number(主機A的seq+1),syn=1,ack=1,隨機產生seq=y的包,此時伺服器進入SYN_RECV狀態;

第三次握手:主機A收到後檢查ack number是否正確,即第一次傳送的seq number+1,以及位碼ack是否為1,若正確,主機A會再傳送ack number(主機B的seq+1),ack=1,主機B收到後確認seq值與ack=1則連線建立成功。客戶端和伺服器端都進入ESTABLISHED

態,完成TCP三次握手。

TCP位碼,有6種標示:SYN(synchronous建立聯機) ACK(acknowledgement 確認) PSH(push傳送) FIN(finish結束) RST(reset重置) URG(urgent緊急)

Sequence number(順序號碼) Acknowledge number(確認號碼)

 

4次揮手

第一次揮手:主機1(可以使客戶端,也可以是伺服器端),設定Sequence NumberAcknowledgment Number,向主機2傳送一個FIN報文段;此時,主機1進入FIN_WAIT_1狀態;這表示主機1沒有資料要傳送給主機2了;

第二次揮手:主機2收到了主機1傳送的FIN報文段,向主機1回一個ACK報文段,Acknowledgment NumberSequence Number加1;主機1進入FIN_WAIT_2狀態;主機2告訴主機1,我也沒有資料要傳送了,可以進行關閉連線了;

第三次揮手:主機2向主機1傳送FIN報文段,請求關閉連線,同時主機2進入CLOSE_WAIT狀態;

第四次揮手:主機1收到主機2傳送的FIN報文段,向主機2傳送ACK報文段,然後主機1進入TIME_WAIT狀態;主機2收到主機1的ACK報文段以後,就關閉連線;此時,主機1等待2MSL後依然沒有收到回覆,則證明Server端已正常關閉,那好,主機1也可以關閉連線了。

 

 問題

1.為什麼TIME_WAIT狀態需要經過2MSL(最大報文段生存時間)才能返回到CLOSE狀態?

雖然按道理,四個報文都傳送完畢,我們可以直接進入CLOSE狀態了,但是我們必須假象網路是不可靠的,有可以最後一個ACK丟失。所以TIME_WAIT狀態就是用來重發可能丟失的ACK報文。

2.client傳送完最後一個ack之後,進入time_wait狀態,但是他怎麼知道server有沒有收到這個ack呢?莫非sever也要等待一段時間,如果收到了這個ack就close,如果沒有收到就再發一個fin給client?這麼說server最後也有一個time_wait哦?求解答!

因為網路原因,主動關閉的一方傳送的這個ACK包很可能延遲,從而觸發被動連線一方重傳FIN包。極端情況下,這一去一回,就是兩倍的MSL時長。如果主動關閉的一方跳過TIME_WAIT直接進入CLOSED,或者在TIME_WAIT停留的時長不足兩倍的MSL,那麼當被動

關閉的一方早先發出的延遲包到達後,就可能出現類似下面的問題:1.舊的TCP連線已經不存在了,系統此時只能返回RST包2.新的TCP連線被建立起來了,延遲包可能干擾新的連線,這就是為什麼time_wait需要等待2MSL時長的原因。

 

收集整理自:(果凍想還有TCP首部,TCP Flags,3次握手4次分手原因詳細解釋,必看必看)

果凍想:http://www.jellythink.com/archives/705#prettyPhoto

四月天:http://www.cnblogs.com/rootq/articles/1377355.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