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入門到進階,印象筆記那些事

weixin_34337265發表於2018-08-05

本文整理自本人最近一次主題是如何高效學習與工作的線上分享內容,介紹了我自2013年開始使用印象筆記嘗試高效學習工作的一些思考與方法,但願對讀到文章的你能有些許啟發。

177622-bacd4f947902dcdc.png

無紙化的嘗試與優勢

在大學,每到考試周我的書包裡就會多出不少筆記本,但因為自己從小寫字潦草經常會出現第二天認不出前一天記了什麼的尷尬場景,在準備考研的階段我還不幸有過筆記丟失的悲慘經歷。寫字太亂加上筆記本買買丟丟,是我最初產生把紙質筆記轉變為電子筆記的原因。另外,紙筆形式更適合短期高強度的記錄,高中大學之後類似於考試周之類的場景愈發減少。

對於一部分人來說,筆尖劃過紙面的感覺是他們捨棄不掉的,不過現在螢幕和紙筆的體驗其實已經越來越接近,如 kindle 之於紙質書,iPad pro 配上手寫筆之於傳統紙筆。

你可以回憶下自己三天前在筆記本上記錄過什麼,或者回憶下上一個筆記本寫過什麼。傳統的紙筆記錄本身存在一個不可逾越的物理界限即不同筆記本之間的必然分離。你不可能擁有一個無限厚的筆記本,也很難把所有筆記本都隨身攜帶。而無紙化可以滿足你隨時記錄和同步的需求,它讓筆記之間,筆記本之間不再存在物理界限,這是無紙化相對於傳統紙筆而言最大的優勢。

什麼是印象筆記

177622-e63c216a9d01477e.jpg
印象筆記 logo

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諺語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說的是大象相比於其它生物而言具有極強的記憶力。而印象筆記(最早為誕生於2008年的evernote)作為一款筆記軟體,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在所有平臺或裝置上記錄所思所想,所見所得,並能迅速的搜尋到任何記憶。印象筆記作為一個人的第二大腦,不僅可以成為你的個人資料庫,也是認知和思維工具。

印象筆記的三大優勢

如果一定要列出印象筆記的三個優勢,我想第一個是連線一切,即所有你能看見的東西都可以放進印象筆記;第二個是搜尋一切,即所有你印象筆記裡存在的內容都可以搜尋;第三個是其它,原諒我在這裡抖個機靈,因為印象筆記的歷史版本、Office和圖片深度掃描、格外驚喜的pdf編輯器和不時之需的演示器功能等等都讓我愛不釋手。(下面四幅圖示來自官網)

177622-e422aa619d7fb12f.png
177622-b0ecb0c879647600.jpg
177622-098ee8e0ae44458b.jpg
177622-9593a5814b9d0a51.gif

資訊錄入整理與輸出

資訊的錄入整理和輸出是非常大的話題,其中每一部分拿出來都可以變成一次完整分享。在這裡只能掛一漏萬,挑重點寫寫。

錄入

對於錄入而言,我們要把握的一個原則是不害怕做加法

考慮到你或許還沒有開始自己的無紙化記錄之路,我們有必要先說兩點題外話。一是一個人的記錄習慣一定不始於印象筆記,例如回憶下自己殺馬特的QQ空間,略顯僑情的人人主頁或者曾經過的部落格,這些都是你記錄開始的地方。

二是如果你不知道從哪兒下手,不妨先為自己的興趣(或者工作)建立一個電子筆記本。如果有旅遊計劃,你可以把蒐集到的攻略、行程安排和路途見聞及照片存到印象筆記;如果最近在健身,可以把平時自己查到的健身知識、健身感悟和健身效果存到印象筆記;如果迷上了一款遊戲,不妨把遊戲攻略、通關心得以及最重要的勝利截圖存到印象筆記。

接下來首先談談大多數人每天必不可少的微信,微信端印象筆記有非常全面的儲存機制,既可以儲存聊天記錄,也可以一件儲存公眾號文章。除此之外,印象筆記的待辦清單小程式也可以和印象筆記無縫銜接。

177622-65ba2d1df3eddca7.png
微信

讀屏時代我們每天看到的內容大部分都是一個又一個網頁。針對網頁儲存,印象筆記為大多數瀏覽器適配了剪藏外掛。使用剪藏外掛可以直接對網頁內容進行標註,用一段時間後它還會自行匹配筆記本,更加重要的是剪藏外掛提供了多種網頁儲存形式,讓我們免受頁面廣告的干擾並美化格式。

177622-b73907b1c06f969b.png
剪藏

從前的日子很慢, 車,馬,郵件都慢。但電子時代來臨之後人們對於重要資訊的傳遞方式發生了快速的更迭,先是從電話比簡訊正式進化為簡訊比微信正式,緊接著又從簡訊比微信正式進化為郵件比微信正式。我們每天收到的各種工作或者交流郵件中都存在這大量的重要資訊需要記錄。對於郵件的儲存,印象筆記也有著一套完整的方法。

註冊之後你會擁有一個專屬印象郵箱(可以在個人的設定介面檢視),收到別人發來的重要郵件可以直接轉發給印象郵箱,如果要傳送重要的郵件可以直接密送印象郵箱。這樣一來,郵件連同其中的發件收件人資訊和附件都會一併儲存在你的印象筆記中。

整理

如果說錄入需要不怕做加法,那整理就是要學會做減法。下面是幾個基本的筆記整理思路。

首先最直觀的是筆記本,筆記本的概念來自於傳統的紙筆記錄所以使用起來非常易於接受。我經常會聽到一些關於印象筆記筆記本只支援三個層級(筆記,筆記本,筆記本組)的抱怨。筆記本在電子筆記中存在的意義更多應該是方便日常瀏覽,而不是搜尋和具體分類。因此三個層級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足夠,從印象筆記上限支援250個筆記本來看也能對它的功能重點略有體會。

在這個部分,我想特別強調的是如果在印象筆記中你過度依賴筆記本這個層面的功能,只能說明你還停留在傳統的紙筆思維中,筆記本間的“物理界限”依舊沒有被打破,也就註定無法做到高效。

標籤是印象筆記最為重要的工具,從每條筆記上限支援100個標籤,每個賬戶上限支援100000個標籤來看,你也可以感受到它相對於上限為250個的筆記本而言擁有更高的權重和可操作性。在印象筆記中,標籤本身也支援層級結構,可以用來篩選和搜尋,我們可以把標籤理解為一個和筆記相關的關鍵詞。

筆記每新增一個標籤其本質上就被賦予了一個不同的維度。這個維度可以是筆記來源,可以是筆記涉及的知識型別,可以是某個專案的進展情況,也可以是任何你能想到的東西。正是標籤的存在,讓筆記和筆記之間跨越了物理界限,能否用好標籤是能否用好印象筆記的關鍵所在。

關於筆記本和標籤可以簡單總結為:筆記本用來大致區分,標籤用來詳細關聯。

除了筆記本和標籤,在整理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學會利用筆記合併功能以及筆記內關聯功能。利用筆記內關聯功能可以在任一條筆記中插入其它筆記,甚至可以為一系列筆記製作一個目錄。


177622-f6953858b8e1b616.png
目錄

輸出

在輸出層面,首先可以利用筆記本組功能進行管理。如為了保證多專案順利並行可以命名一個“專案”筆記本組,並在其中新增“待開展”,“開展中”和“已完整”筆記本,從而方便在不同專案間切換;也可以命名一個“寫作”筆記本組,在其中新增“有想法”,“半成品”和“可公開”筆記本,從而知道有哪些文章寫了一半,又有哪些可以同步到部落格上去。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利用標籤把自己的專案,文章和素材等不同的筆記統統聯絡起來。讓同一個筆記具有不同的維度,不同的筆記具有同一個維度。

高階操作與規避雷區

高階操作

這一部分,我們談談使用印象筆記應該瞭解的一些操作技巧以及應該規避的雷區。首先是高階操作,依舊從錄入整理和輸出三個層面來羅列,為了節省篇幅很多內容無法展開,建議讀到文章的你開啟客戶端去親自試試。

錄入

  • Markdown 支援

    Markdown 做為一種輕量級的標記語言,可以用簡潔且簡單的標記語法代替滑鼠“指指點點”的操作。其最大的特點是易讀和易寫,所謂易讀是指Markdown格式檔案不會像 HTML 檔案那樣滿螢幕充滿括號和各種縮排;而易寫一方面是指相對於複雜的 HTML 標記語言,Markdown 語法簡單學習成本較低,另一方面是指熟悉相關的語法規則後,寫作時可以脫離對滑鼠的依賴享受沉浸式寫作的高效與樂趣。

    對於程式設計師或重度文字工作者而言,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印象筆記對於 Markdown 的“無動於衷”已經成為了他們內心深處的痛,彼時想在印象筆記中使用 Markdown 不得不借助第三方工具或者外掛。

    不過在今年8月印象筆記正式獨立運營後,做為軟體的一大更新亮點,Mac最新測試版客戶端已經內建支援建立 Markdown 筆記,作為印象筆記和 Markdown 的重度使用者我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深度體驗,主要有如下幾個特點:

    • 印象筆記全面支援 CommonMark 和 GFM (GitHub Flavored Markdown) 標準
    • 列表, TOC,多種圖表和數學公式友好支援
    • 內建多種主題和編輯模式可以所以切換

    當然,後續Windows等其它客戶端也會相繼支援,那個時候就可以做到真正的跨平臺編輯和同步了,先小小地期待一下。

  • 客戶端對文字拍照自動掃描
    或許你的手機裡有不少拍照掃描類應用,快去試試印象筆記自帶的拍照功能,可以自動識別文字和邊框,也能自動掃描儲存。

  • Inoreader(RSS聚合閱讀應用) 儲存文章到印象筆記
    結合RSS和IFTTT,會大大增加你的資訊收集效率。另外,類似於Inoreader這類RSS應用也支援直接把文章存到印象筆記。

  • 學習淘寶命名方式增加題目資訊量
    如果不會給筆記命名不妨多去翻看淘寶店主的命名方法,沒準能得到些啟發。

  • 使用郵件儲存時,標題中可以用 @ 指定筆記本 # 指定標籤

整理

  • 為筆記本排序,建立編碼體系
    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有一套自己的排序規則,但這不代表我們不能自己做主。另外,對筆記本建立自己的編碼體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的閱讀和查詢效率。

    • 在名字前新增數字可以解決筆記本不能自動排序問題,比如“01預設筆記”“02讀書筆記”
    • 筆記本組和筆記本的編碼體系:例如筆記本組“1專案”,內部筆記本“1.1待開展;1.2開展中;1.3已完成”
    • 同類筆記本新增相同字首可以間接自動聚合,例如“工作_XXX”
  • 充分利用快捷方式;通過新增提醒實現置頂功能
    如果你感覺自己筆記本太多,一定要學會用快捷方式把常用筆記本優先順序提前。還可以為某條筆記設定提醒(不設定具體時間),從而間接實現置頂功能。

  • 先筆記本後標籤
    這是為了即照顧自己的記錄習慣又能控制印象筆記中的筆記本數量,舉例如下

    • 筆記本:讀書筆記
    • 標籤:書籍型別+作者+其它維度
    • 前期使用筆記本形式進行記錄,後期刪除筆記本新增標籤整理,可以按照月為單位操作。
  • 學會使用簡化格式功能
    從網頁或者微信公眾號中儲存到印象筆記的內容往往具有非常複雜和奇怪的格式,可以使用簡化格式功能,刪除不必要的圖片動圖等內容,增加閱讀流暢度。

  • 巧用程式碼塊
    程式碼塊顧名思義是給程式設計師放程式碼的地方,但是對於暫時不支援語法高亮的印象筆記而言程式碼塊反而不適合存放大量程式碼,不過你可以把一些筆記批註放在其中,使用程式碼塊來區分筆記正文、批註和想法,效果很好。

  • 表格的使用
    雖然優化了不少次,但是表格在不同的客戶端檢視效果依舊不統一,因此建議慎重使用表格功能,如果要用最好也不要超過兩列。其實只有兩列也有不少應用場景,例如你可以對自己的論文稿件進行版本控制,左欄記錄版本時間,右欄放入你的論文附件;當筆記涉及比較內容時,也可以用雙欄表格當成左右佈局來使用。

  • 搜尋技巧若干
    如果你使用Chrome+剪藏,在Google中搜尋時會自動匹配出印象筆記裡相關的內容;你還可以在印象筆記中設定全域性狀態下的搜尋快捷鍵。印象筆記可以搜尋一切,包括但不限於題目、標籤、時間、位置等等,但需要你多瞭解一些高階搜尋語法,很多規則多使用幾次也就熟能生巧,下面簡單試舉兩例:

    • 查詢最近30天更新過的“專業知識”筆記本中含有“shell”標籤且內容中包括“fastqc”的筆記(多個條件使用空格分隔): updated:day-30 notebook:專業知識 tag:shell fastqc
    • 查詢是否存過DESeq2(一個專業軟體)的pdf使用說明 :resource:application/pdf deseq2

    如果一個包含若干條件的複雜搜尋使用頻率很高,還可以對搜尋進行儲存。在選單欄的檔案中選擇新建已儲存搜尋,然後依次命名和輸入搜尋條件即可。

輸出

  • 使用對方註冊郵箱共享某條筆記
  • 新增若干其他人註冊郵箱進行工作群聊
  • 2018年底官方將會支援微信和QQ空間的筆記分享

規避雷區

讓專業的工具做專業的事情

  • 程式碼儘量不要寫在印象筆記

    • Markdown 功能官方正式增加後會支援語法高亮,可以在md中加入部分程式碼儲存。
    • 可以使用git+vs code 等專業編輯器和版本控制工具對程式碼進行管理
  • 大檔案不要存在印象筆記
    如果你是高階使用者,那每月擁有10G上傳流量,單條筆記可以達到200MB。這對於在一條筆記中儲存海量文字資訊和十幾張圖片以及一些小的檔案附件來說實在綽綽有餘。但如果一條筆記過大,印象筆記的資料儲存和加密機制會使其在開啟過程中出現一定程度卡頓。

    • 大於20M的檔案可以存在堅果雲等支援增量備份的工具中
    • 大於1G的檔案存還是在微雲這類雲盤裡
  • 本地大檔案另類“儲存”騷操作
    網頁資源可以插入連結,其實如果想在一條筆記中儲存一個本地檔案(的位置)也可以。一種方法是把某個大檔案的快捷方式作為附件儲存,另一種方法是在插入連結功能中輸入文字地址。你可以首先通過滑鼠右鍵檢視檔案屬性,複製檔案地址。在筆記中插入的格式為:file:///C:/Users/fei/Desktop/schaid2018.pdf

  • 思維導圖可以選擇認可度高的工具:XMind

  • 大綱筆記可以使用體驗很好的工具:幕布

第二大腦變為隨身垃圾桶

曾經有朋友和我說他放棄印象筆記的原因是因為裡面的筆記太多了,這就是典型的把“第二大腦”用成了“隨身垃圾桶”。雖然錄入階段不用害怕做加法,但這不等於不需要做篩選和整理。

人為給電子筆記新增物理界限

只用筆記本不用標籤或者只會記錄不會搜尋都等於人為又給電子筆記增加了物理界限。如果你每次找一條筆記都是從筆記本組到筆記本再一條條翻,就需要轉變自己的使用觀念了。

工具之上的意識方法

這一部分內容作為文章結尾,也是整篇文章最主要的部分。我們學習一個工具的用法其本質是學習其所代表的思路和方法。我們研究工具但不應該被工具所裹挾,我們追求高效率但是這條路通常沒有盡頭,某種程度上的適可而止也不失為一種高效率策略。

在各種各樣的效率類文章中我們總能看到類似於“高效”、“體系”這類字眼,在各種各樣的筆記類文章中我們總能看到各種型別的筆記。

什麼是高效

關於什麼是高效,我個人有三點理解。

  • 分散資訊流能儘量集中
    現在獲取資訊的途徑實在太多,把分散的資訊流集中是提高效率的關鍵。接收資訊的來源最好不超過5個,資訊從接收到錄入印象筆記最多不超過2級。

    我目前的資訊源包括:

    • 微信訊息和公眾號
    • RSS 訂閱工具
    • 郵箱短息等通訊工具
    • 得到、極客時間知識類應用
    • 錘子閱讀這類聚合資訊應用

    資訊流一般是三個途徑:

    • 專業類部落格和文章:RSS(Inoreader) 粗讀 + 加星標記 > 印象筆記
    • 微信訊息公眾號:標題快速篩選 + 文章首尾段粗度 > 印象筆記
    • 其它:手機自帶便籤 > 印象筆記
  • 集中資訊可以快速搜尋
    這需要掌握各種搜尋技巧,包括但不限於印象筆記、搜尋引擎和本地檔案等等。

  • 搜尋結果能有效使用
    這需要對資訊定期整理,刪除冗餘內容,增加資訊間關聯。

什麼能記錄

如果不知道筆記裡能記錄什麼,不妨想想自己所處的角色和責任,如社會角色、工作角色、家庭角色和自我角色等等。每一個角色都會有不同的關注點,例如作為工作角色,我有在讀博士,部落格作者等幾個身份,從每一個身份出發都可以找到不同的需要記錄的內容。

此外,我們還可以每天重複一件簡單的事情,例如每天用100字總結當日收穫,每天拍攝一張照片加上10字以內說明。這次參加印象筆記六週年生日會,東東槍老師關於照片記錄生活的分享內容就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每天一張照片,記錄生活看似平常的點滴,一年時間你就可以出一個只屬於自己的攝影展。

什麼是體系

概念和關聯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基礎,價值觀和方法論是在基礎上進一步行動的前提,而基於價值觀和方法論的踐行則是我們感受世界和自我迭代的唯一途徑。

所謂體系,首先要有秩序,這個秩序可能是時間維度也可能是邏輯維度,比如事情是需要做還是想要做,來源是自我總結還是二次加工。

其次要有關聯,體現在印象筆記中就是筆記內部連結和相似筆記推薦功能以及標籤體系賦予的不同筆記同一維度。

之後要有實踐,所謂實踐就是沒有任務創造任務也要上。針對一個被動接受的任務,我們可以依次進行概念回憶、筆記搜尋、思路整理、任務嘗試和效果覆盤;針對一個主動創造的任務(例如寫作),我們可以依次確定主題、羅列概念和相關筆記、整理思路、初步寫作、修改發表和總結反饋。

實踐後的終極目標則是有迭代,根據實踐效果或者文章讀者反饋來進一步完善和升級自己的知識體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