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知識體系是動態還是靜態?

weixin_34291004發表於2016-12-05

今天看到蕭秋水在她的一篇文章裡提到,她轉發了一個泰國的廣告視訊《一個媽媽教會女兒受用一生的事情》,並配上了自己的感想“我們不知道未來會面對什麼難題,然而如果能夠學會從生活中學習,這是一生的智慧源泉”,底下有人評論道,萬一孩子教不會,沒有悟性,就只能靠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此人大概是在找反例來反駁,進而否定從教孩子從生活中學習的可能性吧。

我覺得這表現出了一種對新知識新視角的抗拒。教主強調的是從生活中學習的思維方式,而對方認為這種學習方式不可行。不同心智模式和經驗經歷的人對事情的理解是不同的。常常我們以為是確鑿無疑的事情,是最有效的途徑,換做是旁的人總是能找到其他的可能性和解法。而正是人與人的不同,才能讓交流和溝通碰撞出思維的火法,發現更多的可能。只相信自己是對的,不試著去理解他人提出的概念和想法,似乎是人類懶惰的本能所致。試想總是要接觸新知識,思考新想法,多累啊,潛意識的本能就是讓我們簡化思考,快速做判斷,減少精力的損耗。碰到和自己的觀點不同的意見,本能的自我保護,開始封閉和攻擊。

然而這樣卻因此錯過了更新知識系統,讓自己學習成長的機會。

想想哪些場景下你在拒絕更新,維持舊的知識系統呢?

會議討論中一聽到與你意見不同的聲音好像就關上了耳朵?看到別人的文章裡出現了自己熟悉概念的不同解讀就立馬開始批判?一個問題如果別人說出了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就一定要證明自己是對的?.....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在封閉自己,不讓自己的知識體系更新、保持活力,死守住以前的可能早已不再適用和有效的知識和經驗,只是想證明自己是對的,只是想不費腦力。於是思維被固化,認知不再更新,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這樣的人很快會被淘汰。

知識系統應該是動態更新的,把不斷接觸到的新的知識和舊的知識進行對比和聯絡,有衝突的就分析哪個才是更接近真實的或者找出讓它們的成立的前提;能產生聯絡的就可以思考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或許創意就此產生;不曾遇到過的知識就吸納進來擴充自己的知識地圖和認知範圍。這才是對待知識系統正確的姿勢。

不斷的接收到的海量資訊和知識不是為了讓我們不斷驗證自己舊的知識系統的正確性而是為了讓我們看見更真實更廣闊的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