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架構-從傳統走向分散式

AlbenXie發表於2018-08-08

隨筆:最近再做這些年的知識整理,今天整理到了架構這方便,就索性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有什麼寫錯的,歡迎大家指正

架構拆分的演變:
  1.傳統專案的架構:
特點:
  1.all in one(所有模組在一起,技術也不分層),
  注:像05年06年那會兒,就是這樣,把程式碼寫在jsp裡面,那時候還沒有分層的概念,把所有的東西都寫在一起,這就叫做all in one 
  2.servlet(jsp)
缺點:
  1.併發量差

  2.容錯性差(不具有高可用性)

  注:不具有高可用性的意思是,比如當使用者訪問時,伺服器後臺因為一些原因導致伺服器崩潰,使用者就能直接看到錯誤頁面,伺服器也因為錯誤從而停止執行(當機),這就叫做不具有高可用性。

解決方案:

  1.分層開發(可以提高併發量)

  2.mvc架構

  3.伺服器的分離部署

用圖說話:

 

叢集的配置:
    

  叢集架構:

  特點:

    1.專案採用多臺伺服器叢集部署

    2.mysql資料庫採用多臺伺服器叢集部署

  優勢:

    1.併發量提高(1000+)

    2.容錯性提高(具有高可用性)

  注:一般的it公司,基本都是採用叢集架構,因為這種架構方式已經基本能滿足需求了,但是一些大型專案,這種方式就顯然是力不從心了,只能採用分散式的架構方式

  但是,通過上圖我們發現這種叢集部署存在兩個問題,什麼問題呢?

  1.session如何共享?

  2.這麼伺服器,請求該往哪傳送?

  下面我們們就針對這兩個問題一一解答:

  首先第一個問題,session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session是會話,即一個使用者訪問伺服器的時候,就會產生一個session,這個session會一致伴隨著這個使用者的訪問全程,直到使用者關閉瀏覽器結束這次會話,那麼問題來了,問,挖掘技術哪家強?咳咳,錯了,是如果使用者訪問伺服器時,這臺服

  務器掛掉了(當機),那麼原先儲存在這臺伺服器上的session也肯定掛掉了,那麼就會產生一個後果,就是這個使用者原本訪問好好的,現在突然session沒有了,而session沒有了就意味著需要使用者重新登陸才能進行一些相應操作,這顯然是不行的,這樣的服務使用者

  體驗實在太差了,根本不能滿足網際網路行業的使用者需求,那麼這就涉及到一個session共享的問題,即怎麼把原有的session從一臺伺服器轉移到另一臺伺服器上,但是怎麼解決呢?有多種方案,但我們們今天先說兩種:

  第一種解決方案:

    用Tomcat叢集複製(廣播模式)來共享session:

    這種解決方案是利用Tomcat來進行叢集複製,把每個伺服器上的session都共享式的都複製一遍,保證每個伺服器上都有著一個使用者的session資料

    應用場景:在傳統專案中一般這麼應用,因為傳統專案的使用者量少,可以承擔壓力,但當到網際網路專案時,這種方式就絕對不可取了,打個比方,比如使用者量有100萬,那麼就需要在每個伺服器上都複製這100萬個使用者的session,這樣做顯然會極大的消耗系統

         資源,使系統變得極為臃腫和不穩的,所以在網際網路專案裡是絕對不會採用這種方式的

    缺點:當有大量使用者時,伺服器的壓力會亞歷山大,所以只適合使用者訪問量小的傳統專案

  第二種解決方案:

    用第三方redis伺服器來儲存session

    用這種方式來儲存session的話,只需當前正在使用的專案把所有session都放在redis裡面,當有其他專案需要使用時,就可以直接從redis中直接獲取session,從而解決了這個問題

  示例如圖:

  

  現在第一個問題解決了,我們來考慮第二個問題,怎麼解決選擇哪個作為解釋請求的伺服器呢?

    答案是:用nginx伺服器來分發請求,實現負載均衡。

    

     這種架構的併發量是多少呢?大概是1000+左右,如果伺服器更多的話,能達到1000以上,一萬以下,但是這能滿足網際網路的極致要求呢?答案當然是不能了,雖說也可以不斷的擴充套件伺服器,但是對於公司的成本和維護成本來說,無疑會達到一個非常高昂的

  消耗,比如說一臺最便宜的伺服器的價格大概是3到5萬,假如要抵禦一萬的併發,每臺伺服器能支援200的併發率,那麼需要多少臺伺服器?50臺!這還僅是單擊版的,還構建叢集呢?比如說構建3臺伺服器,3*50=150臺,伺服器構建完了,資料庫呢?資料庫也需

  要構建叢集呀!,這就又是好幾百臺,這麼一算下來大概的費用就是好幾百萬了,這僅僅是配置的費用,還沒有計算維護的成本呢?比如說我們都知道伺服器對於機房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比如恆溫,無塵等等(題外話:阿里之所以把雲端計算基地定在杭州就是看中了

  那裡氣溫穩定,適合佈置伺服器叢集)。這樣一來又需要佈置大型的機房,綜合以上所述,雖說叢集能後解決部分問題,但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無論是從公司成本還是運營成本來說,顯然這種傳統的叢集架構是不適應現在的網際網路行業的,而且對於一般的公司來說

  也不可能去花大價錢做這種佈置。

    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必須對我們的架構來進行優化了,那麼如何在伺服器只有一定數量的情況下,讓我們的專案的成本能達到一定控制,並且讓我們的專案達到一個最優化的併發的訪問量呢?那麼就需要對現有的這種架構進行再次拆分,讓我們的專案成為面向服務的分散式架構。

  面向服務的分散式架構(SOA):

  遠端框架:

    1.webservice

  

  如圖所示,第一種方式還是有著明顯的缺點的,如服務層的網路抖動或是服務層程式繁忙,可能有人對這兩個名詞不太理解,這裡就解釋一下:

  網路抖動:當有大量使用者訪問時,可能會出現service層的延遲現象,而web層因為長期得不到響應,則會丟擲時間超出異常

  程式繁忙:這個的意思和前邊的差不多,都是指service層業務太多,顧不上web層的請求,web層的請求就只能一直在那等著,時間長了也就丟擲超時異常了

  服務治理中介軟體:

    2.dubbo

  

    原理講解:看了第一種webservice的方法之後,我們採用了第二種方法,即dubbo這種中介軟體的方式,採用這種方式有什麼好處呢?

    好處:

      當伺服器啟動時service會把所有的物件通過dubbo註冊給zookeeper,而以後每次需要請求獲取物件時,就可以直接從dubbo中非同步獲取,不需要再去訪問service層,這樣就解決了

      服務層網路抖動和服務層程式繁忙的弊端。zeekeeper可以看成是一個資料庫,用來儲存資料的,具體的原理以後會專門開篇文章描述它。

    這種方式是目前最常用的,起碼是我最常用的,順嘴一提,dubbo是阿里巴巴開發的一款中介軟體,效能強大,而且這是由中國人自主開發的軟體,有木有很自豪

    3.springcloud

      這個軟體是由外國開發,原理和dubbo差不太,就暫且不提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百度一下

 

   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分散式框架的優點:

   優點:

      1.大幅提高併發訪問量(10000+)

      2.可以節省成本(因為這種優化僅是從架構方面進行優化,而不需要去配置大量的伺服器)

      3.實現了服務層與表現層的解耦合

   注:1.其實還有一種方式,即是提升頻寬,把頻寬搞多一點,但前提是伺服器能承受這麼大的量。

     2.叢集也不是越多越好的,越多的話就會發現,其實併發的提升是有限的。

     總結:說道這裡就基本已經講解了架構的發展歷史,當然現在目前還有一種比分散式更火的架構模式,叫做微架構,它是通過服務的原子化拆分,以及微服務的獨立打包、部署和升級,可以讓小團隊的交付週期將縮短,運維成本也將大幅度下降,可以預見,這

        種架構模式將會越來越受到廣大企業的應用與喜愛,但由於筆者功力有限,目前也還是在學習瞭解階段,就不在這裡獻醜了。(本文寫的比較淺顯,如有寫錯寫漏處,歡迎指正!謝謝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