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測試應用領域

zzz紫川發表於2018-12-31

  前幾天寫了點效能測試方法概述,到最後發現好像還是不能省掉應用領域這一環,那就寫全吧。

簡單來說,就是效能測試可以應用在哪些方面,或者換個說法,你做效能測試的目的是什麼,概括一下可以分為5個不同的領域:

1、能力驗證

  可以理解為驗證系統具有其宣稱的能力,常用的描述是這樣的:【在A條件下具有B能力】等。其特點為要求在已確定的環境下執行以及需要根據典型業務場景設計測試方案和測試用例。

2、規劃能力

  主要關心【應該如何使系統具有我們要求的效能】或【在某種可能發生的條件下,系統具有何等的效能】,常見描述為:【某系統能否支援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使用者增長】,亦或是【應該如何調整系統配置,使系統能夠滿足增長的使用者需要】。其特點為:

1)是一種探索性測試:側重規劃,不依賴預先設定的用於比較的測試目標,旨在瞭解系統能力;

2)可用於瞭解系統的效能以及獲得擴充套件效能的方法:通過更換裝置、調整引數等方法獲取系統效能可擴充套件的因素。

3、效能調優

  效能調優應用的地方很多,不同測試階段,不同場合等都可以進行。對於已經在正式應用的系統來說,進行效能調優可能會首先關注部署環境的調整,例對伺服器的調整以及引數調整、對資料庫引數的調整等,此時環境基本是確定的(PE)。對於正在開發中的應用,進行調優有個可用於比較的測試基準環境即可。一個標準的效能調優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幾步:

1)確定基準環境、基準負載和基準效能指標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可以被用來衡量和比較效能調優測試結果的標準應用執行環境、測試操作指令碼和可用來衡量調優效果的效能指標(每次執行效能測試的環境要嚴格保持一致)。更直白點說,就是你調優之後得到的測試結果要和上一次比較才能知道你這次調優效果如何。

  注意:資料庫要具有相同的資料環境(在資料量為10和資料量為1W的表中查詢資料明顯是不一樣的),某些應用在測試之前可能需要“預熱”(某些伺服器會根據連線數的多少自動調整配置,比如10人連線開一檔,50人開二擋....大概這麼個意思,具體可百度)。

2)調整系統執行環境和實現方法,執行測試

①硬體環境的調整:改變系統執行的伺服器,主機裝置環境,調整網路環境;

②系統設定的調整:系統的核心引數,資料庫的記憶體池大小,應用伺服器使用的記憶體大小,採用更高版本的JVM環境等;

③應用級別的調整:架構、資料訪問方式,修改業務邏輯的實現方式等。

  PS:一次性不要調整過多,否則會很難判斷是哪個調整對系統效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一次調整3~5處就夠了。

3)記錄測試結果,進行分析

  調優之後執行測試,進行比較,分析。和第二步構成迴圈,迴圈的出口是“系統達到了預期的效能調優目標”。

4、缺陷發現

  見名知意,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效能測試的手段來發現系統中存在的缺陷,一般採用併發測試的方法。

5、效能基準比較

  通常應用在敏捷開發過程中,通過比較得到每次迭代中的效能表現的變化。在實際操作中,可以將效能測試形成固定的指令碼,並在固定的環境上對模組執行相應的測試,測試結果通過工具直接寫入資料庫並通過圖形展現工具將其展現成折線圖,其中可以直觀的反應模組每個迭代中效能表現的變化,甚至可以作為驗收條件的一部分。還可以應用在單元測試中位給定的函式設定效能基準比較。

 

____人間路窄酒杯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