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Docker 搭建你的Wiki(TiddlyWiki)

蘇洋發表於2019-02-03

本文使用「署名 4.0 國際 (CC BY 4.0)」許可協議,歡迎轉載、或重新修改使用,但需要註明來源。 署名 4.0 國際 (CC BY 4.0)

本文作者: 蘇洋

建立時間: 2019年02月03日 統計字數: 4384字 閱讀時間: 9分鐘閱讀 本文連結: soulteary.com/2019/02/03/…


使用 Docker 搭建你的Wiki(TiddlyWiki)

前面介紹了三款不同的 RSS 系統的快速搭建使用,接下來我將演示幾種不同的 Wiki 系統,同樣是藉助 Docker 和 Traefik 進行快速搭建,本篇是第三篇,TiddlyWiki,除了講述搭建之外,簡單演示如何優化你的容器映象。

如果你有閱讀過我之前寫的文章,那麼參考本篇文章將文章搭建起來,應該只需要3分鐘或者更少,如果你沒有看過,那麼可以點選本文相關的文章標籤,閱讀過往的文章。

關於 TiddlyWiki

TiddlyWiki 同樣是一款開源並且支援免費使用的軟體,由JavaScript編寫,同樣天生跨平臺,被廣泛用於個人知識整理。

作者來自牛津大學,開發這個Wiki軟體許多年,憑藉軟體的一些獨特的優勢,因此有了不少鐵粉,那麼這款軟體有什麼不同於其他Wiki軟體的特點呢?

  • 最新版(5.x)軟體支援兩種執行模式:
    • HTML 單頁面(SPA 應用)
    • Node.js (Web 應用)
  • 單頁面模式幾乎不需要任何程式設計能力,只需要雙擊頁面檔案即可立刻開始使用,儲存雲盤或U盤中可以做到隨身攜帶。
  • Wiki 條目高度可定製,對於常見的公式、圖表、程式碼高亮等功能支援良好。
  • 提供各種常用功能外掛、語言包、不同風格的主題,可以切換傳統Wiki。
  • 目前提供客戶端(基於NW.js)/ 各種奇怪的執行方式(比如跑在手機裡)。

下面是軟體的官方站點,以及對應的中文漢化版本。漢化版本軟體版本比較低,不過常見功能使用沒有太大變化。

本文將使用 Node.js 模式進行 Wiki 站點的建設,一來效能更好,二來可以讓整個應用變為同構型別,二次開發效率也更高,三來,單檔案版本應該不需要一篇實踐文件。

軟體目前版本是 v5.1.19 ,自 2013年版本號從 1.x 跳躍到 5.0 後,作者已經開發了6個年頭,版本記錄見此,本文基於該穩定版本撰寫。

話不多說,開始實戰。

編寫基礎 Docker 映象

下面是我們的 Dockerfile

FROM node:11.9.0-alpine

RUN npm install -g tiddlywiki@5.1.19

EXPOSE 8080

VOLUME [ "/app" ]

WORKDIR /app

CMD [ "tiddlywiki", ".", "--listen", "host=0.0.0.0" ]
複製程式碼

使用 Docker build 命令構建映象,這裡我們暫定映象名稱為 docker.lab.com/tiddlywiki:5.1.19

docker build -t docker.lab.com/tiddlywiki:5.1.19 .
複製程式碼

如果你在構建過程中覺得很慢,可以使用國內淘寶團隊維護的映象,將第一條 RUN 指令後的命令替換為:

RUN npm install -g tiddlywiki@5.1.19 --registry=https://registry.npm.taobao.org
複製程式碼

使用 Compose 執行 TiddlyWiki

配合下面的配置檔案,使用 Compose 可以一鍵啟動一個使用 文字檔案 作為資料儲存的 TiddlyWiki ,配置很簡單,20行程式碼左右。

version: '3'

services:

  tiddly:
    image: docker.lab.com/tiddlywiki:5.1.19
    restart: always
    labels:
      - "traefik.enable=true"
      - "traefik.port=8080"
      - "traefik.frontend.rule=Host:tiddlywiki.lab.io"
      - "traefik.frontend.entryPoints=https,http"
      - "traefik.frontend.headers.customResponseHeaders=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networks:
      - traefik
    volumes:
      - ./app:/app
    expose:
      - 8080
    command: tiddlywiki . --init server

networks:
  traefik:
    external: true
複製程式碼

不過如果直接使用這樣的配置和容器映象,使用起來會有一些小麻煩,我們需要執行“兩次” docker-compose up

  • 第一次,直接使用上面的配置檔案,執行後,初始化預設的Wiki資料目錄。
  • 第二次,刪除 command 指令後的內容,讓容器映象以預設命令執行,啟動服務。

作為一個有追求的折騰控,我們當然要避免這樣的情況,太不環保了。

那麼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吧。

編寫進階版本的容器映象

下面是新的 Dockerfile

FROM node:11.9.0-alpine
MAINTAINER soulteary@gmail.com

RUN npm install -g tiddlywiki@5.1.19

EXPOSE 8080

VOLUME [ "/app" ]

WORKDIR /app

COPY entrypoint.sh /entrypoint.sh

RUN chmod +x /entrypoint.sh

CMD [ "/entrypoint.sh" ]
複製程式碼

與之前的版本相比,我們將提供一個新的“入口檔案”,entrypoint.sh 檔案內容如下:

#!/usr/bin/env sh

if [ ! -f "/app/tiddlywiki.info" ]; then
    tiddlywiki /app --init server
fi

tiddlywiki /app --listen host=0.0.0.0
複製程式碼

重新使用 docker build 命令構建映象之後,我們來修正之前的 docker-compose.yml 配置檔案。

再次使用 Compose 執行 TiddlyWiki

version: '3'

services:

  tiddly:
    image: docker.lab.com/tiddlywiki:5.1.19
    restart: always
    labels:
      - "traefik.enable=true"
      - "traefik.port=8080"
      - "traefik.frontend.rule=Host:tiddlywiki.lab.io"
      - "traefik.frontend.entryPoints=https,http"
      - "traefik.frontend.headers.customResponseHeaders=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networks:
      - traefik
    volumes:
      - ./app:/app
    expose:
      - 8080

networks:
  traefik:
    external: true
複製程式碼

將配置儲存為 docker-compose.yml ,然後執行 docker-compose up 啟動應用,在配置檔案同級目錄將會自動建立一個名為 app 的目錄,其中將儲存站點的配置檔案,以及我們未來所有的 Wiki 條目資料,一切都是全自動的。

資料目錄結構如下:

app
├── tiddlers
│   ├── $__SiteTitle.tid
│   └── $__StoryList.tid
└── tiddlywiki.info
複製程式碼

資料備份很簡單,只需要定期對該目錄進行檔案備份即可,如果後面有機會,或許可以寫一篇專門用於檔案備份的文章。

當使用 docker-compose up 將應用啟動之後,便可以通過我們配置的域名進行訪問了,本例中地址為 tiddlywiki.lab.io 。(我使用 Traefik 提供服務發現,如果你不會操作,請訪問我的歷史文章,瞭解 Traefik 如何使用。)

TiddlyWiki 概覽

開啟瀏覽器,可以看到 TiddlyWiki 已經執行起來了。

TiddlyWiki 已經就緒

點選右側的“齒輪”可以進入設定頁面,除了常規操作之外,還能夠配置外掛、語言包、主題等。

接下來我們以配置 TiddlyWiki 為中文為例,開啟設定皮膚的外掛標籤頁,點選開外掛後,選擇語言包分類,找到中文語言包後,點選“安裝”按鈕。

獲取官方提供的外掛

下載完畢之後,頁面頂部會多出一條黃色的提示,依次點選提示條中的“儲存”和“重新整理”按鈕。

下載語言包

然後回到配置皮膚的首頁,向下滾動頁面,找到語言配置項,選擇中文,稍等 1、2秒後,語言包便配置生效了。

修改 TiddlyWiki 中使用的語言

其他外掛的下載配置也類似,回到首頁,我們可以看到介面右側的工具欄已經變成中文。

而文章內容使用什麼語言書寫,便會顯示什麼內容,如果你想做多語言站點,可以摸索一下,TiddlyWiki 同樣支援。

漢化後的工具欄

接下來便可以開始正式編寫Wiki之旅了,點選工具欄齒輪旁邊的“+”號,可以建立新文章,而點選頁面中已存在內容的鋼筆圖示,則可以對已存在的內容進行修改。

TiddlyWiki 編輯介面

更多內容大家可以自行探索。

最後

如果你對本文聊到的 Docker 、Traefik 、Compose 還不是很熟悉,歡迎閱讀我的以往文章,補全對上述技術的認識,希望我的文章可以對你有幫助。

接下來我會繼續介紹幾種不同的 Wiki 系統的安裝配置、魔改,如果你也在考慮如何維護一套讓自己用起來舒服的知識管理工具,可以繼續關注,下回再見。

— EOF


我現在有一個小小的折騰群,裡面聚集了一些喜歡折騰的小夥伴。

在不發廣告的情況下,我們在裡面會一起聊聊軟體、HomeLab、程式設計上的一些問題,也會在群裡不定期的分享一些技術沙龍的資料。

喜歡折騰的小夥伴歡迎掃碼新增好友。(請註明來源和目的,否則不會通過稽核)

關於折騰群入群的那些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