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深圳首期Python自動化開發周未班的信

金角大王發表於2018-08-12

 

你是否做了正確的決定?

深圳首期周未班的同學們大家好,我是Alex, 老男孩教育的聯合創始人,Python專案的發起人,51CTO學院連續2屆最受學員喜愛的講師,中國最早一批使用Python的程式設計師,當然還有一堆頭銜,看過我視訊的人都知道我喜歡吹nb啦哈, 今天要收著點,講正事。本來下面的話要在深圳當面跟你們說,但實在北京這邊太多事抽不開,只能以這種方式表達了。

2009年我第一次接觸Python,源於我做為移動飛信的第一名Linux工程師,一入職就要面臨上千臺伺服器上的應用程式碼集中部署的問題,那時還沒有saltstack\ansibale\jekins等這些好用的軟體,我那時只會用shell,寫了近千行程式碼才勉強搞定 這事,但實現的不好,於是我就埋下種子,想做一個通用的運維自動化平臺,09年呀, 做運維其實挺容易的,會個apache+tomcat, nagios,lvs懂點就能萬八千的。所以沒人要求運維會開發,但我想著做平臺那個事,於是自學,開始學c++, 結果很痛苦,學java一個月,還是寫不出東西,只到無意間看到python , 才有了今天的故事, 我自學了差不多得小2年,才能做出點像樣的東西 。 一個批量主機管理程式,像極了現在的ansible, 靠著這個工具,拿到了Nokia\新浪、聯想等公司的offer, 12年工資18k還算可以的。那時候 我就覺得,運維要是會了開發,非常有競爭力,之前對軟體、系統原理級的東西都不太懂,比如都說不明白執行緒、程式的關係,訊息佇列存在的意義不明白 等, 受開發人員鄙視是正常的。anyway, 會了開發後, 我的職業生涯就走的比較順,先後在金融公司、外企都做過, 最後一份是汽車之家的自動化架構師。

 

同時,自2012年起,我們開了第1期自動化Python開發班, 做為中國當時最早做Py的機構,比較尷尬,招生難,很多人並不覺得運維需要會開發,覺得運維會個shell就可以了。我當時斷言,自動化是大勢,不會開發的運維的終將被淘汰,Facebook一個運維可以管2萬臺伺服器,而我在汽車之家時,公司2000臺伺服器,卻需要40個運維管理。效率差在哪呢? 我舉個例子,公司每年要進行資產盤點,2千多臺伺服器的資產到了2014年了,竟然還在用excel表維護, 但資產經常會變化, 加個硬碟、記憶體, 報廢機器、業務 線變更 等經常換,靠 人肉維護 久了, 就會導致不準。 所以年終必須下到幾個機房一臺一臺的再對一遍,幾個運維兩三天的時間就幹這事,有趣的是,那年,他們對完後,發現跟財務 再對的時候 ,還是有20多臺對不上, 怎麼辦?只能再來一遍,費時費力,還沒技術含量。 事實上,好多公司的IT系統的自動化程度都是不高的。我做的CMDB專案一期上線後,先實現了資產管理功能 ,自動彙報硬體資訊,加了硬碟、記憶體什麼的也會自動在資料庫裡變更,並且紀錄是哪個介面多了塊硬碟。從此,運維再也不用下機房盤點了。 其實如果每個運維都會開發的話,你就會自然而然的想辦法把各項工作自動化起來,機器能幹的絕對不用人。

我講這個麼,只想表達一個觀點,運維會開發不應該被當作一個加分項,這應該是必選項,如果不會開發,你就不是一個合格的運維人員。

當然在做的同學可能不全是運維,有可能有些測試,道理 是一樣的,一個測試,不會開發,只能進行簡單的功能性測試,進行些天天點選滑鼠的活的話,一方面是你不受重視,另外你自己也得不到成長 。

無論你做什麼工作,只要你長期得不到成長 ,你就會沒有成就 感 ,你就會焦慮。 這是每個稍微有些上進心的同學都會有的心理狀態 , 當然也有那種在收費站幹了16年,被裁員了還死皮賴臉讓政府負責的人,這樣的人是典型的失敗型人格,是註定要被淘汰掉的,我們不去管他。

總之,現在來學這個Python這條路選 的比較對,剩下的就是你要堅持 學完,不要三分鐘熱度,會程式設計是個很Cool的事情,期待5個月後你能用Python開發出有趣的專案。

 

自學vs報班背後隱藏在認知問題

另外,我在跟大家討論一個小問題,在座的同學,肯定有一些是來這之前自學過的,然後覺得堅持 不下來才來這, 也肯定有人來之前糾結了很久是自學或報班這個事。 我首先恭喜你做了正確決定來這裡。不過我想跟你們探討下你做這個決定背後隱含的一些認知問題

我先說個故事, 前段時間,我參加了一個創業大賽,一堆創業者,玩創業沙盤遊戲,這個遊戲就像大富翁遊戲,總共20步,每走一步要幹不同的事,他把創業 的各個環節加到遊戲場景裡了,比如什麼時候招人、融資、賣產品等,5人一組,一共玩3輪,一輪代表創業一年,遊戲規則就是最後看哪家公司估值 最高。 我們一共6組,大家的啟動資金都是200萬, 不同的是,在每一步,每組可以做的選擇不同, 比如到招人這一步,你可以選擇招普通員工、也可以招經理或總監,當然代價是花錢不同,然後你可以選招研發人才,那你的產品單價就會高,你招運營人才,你的使用者留存就高,你招銷售人才,你的客戶轉化 率就高。 總之就是每一步都有很多的變數。第一年下來,我們組估值6千多萬,第2年4千多,最後一名1千萬, 第二年,我們7個多億,第2年4億多,最後一名到了3千萬。 第3年下來,我們26億,第2名10億左右,我們比他們高2.6倍,最後一名呢,你猜多少? 4千萬。幾十倍的差距。 起點一樣,為什麼結果差距如此之大?

通過這個遊戲, 我感觸頗深, 創業以來,路走的很艱難,最怕沒方向 、走錯路,導致多年心血功虧一簣,每一步都走的如履薄冰。 這個遊戲使我切換到了上帝視角,可以在一天內看到企業在3年裡一系列的決策導致的結果,真的是一步錯,步步錯呀。

遊戲的主持人,是《單點突破》的作者張本偉老師,他在遊戲開始之前,一直在不斷的強調一句話,企業的ceo一定要在對市場格局充分理解的情況設定清晰的戰略目標,做一年看三年,即站在3年後看現在,想清楚3年後你們企業 要達到的目標,然後反向分解你現在每一步做的事,這樣才不至於走彎。各位沒創業,所以可能體會不到,我太有體會了,我只所以怕每步走錯, 說白了不就是因為沒有清晰的戰略目標麼?我們只是模糊的覺得要做大、做強, 甚至 上市 。 但什麼時候 做多大?怎麼做 ? 其實沒有認真 思路和規劃化,導致 一直都是自然生長的狀態,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每走一步都擔心掉到河裡。

還好,我們老男孩現在終於設定了清晰的戰略目標。

anyway, 你說,Alex你扯這麼多,到底想表達什麼? 我想表達的是,其實我們在坐的各位,是不是也沒有清晰的戰略目標呢?肯定是的,多數人都是。只有模糊的,沒有清晰的。
即都模糊的希望自己變優秀、有長成、掙更多錢, 可是成長多少算是成長呢?什麼樣算優秀呢? 一年工資漲1千塊也叫成長,漲1萬也叫成長。 注意了, 重點來了, 如果目標不可量化,就不是清晰的,沒有清晰的目標,我們就不會對自己有清晰的要求。很多人成長慢就是因為對自己沒要求,混日子就成了可以接受的。 但如果你設定,3年內必須進入BAT,工資必須達到30k, 這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目標清晰了,你就可以分解了,BAT要求是什麼呀? 學歷夠不夠?能力夠不夠,分解到3年裡,一一的去實現,3年內,你不斷的用這個清晰的目標鞭策自己。3年後,你會發現,你真的就去了BAT。但如果沒有目標的話,你現在工資10k, 3年後,達到15,你可能覺得也能接受 。

所以在坐的各位,一定要認真思考一下自己3年的戰略目標,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達到什麼樣的水平,過什麼樣的生活,是想三年後還混在基礎崗位上,鄙視鏈的最底端?還是成為受人尊重的架構師、開發負責人等。 當然目標一定要切合實際,你現在掙 10k , 非要3年後掙50k, 目測實現有難度 ,但30k還是努努力就夠的到的。

你說,好的老師我明白了,我回頭認真思考下目標的事。但這跟我決定來學Python有什麼關係呢?


當然有,我Alex從不說廢話,哈哈,你決定來這學思考的大多是淺層面上的問題,比如自學效率低呀、堅持不下來呀、不繫統呀等。 但少有人從戰略高度思考參加培訓的意義,參加培訓是幫你快速達到你的戰略目標。我有的學員,現在廣州網易,年薪60多萬,剛工作3年。 我也有學生,幹了七八年運維了,工資才15k。很大的一個區別就是有人盯著長遠目標走,有人只在意眼前。大道理大家都懂,但還是那麼多人活成了懂道理的loser。

同學們,你要想盡一切辦法用最快的方式實現你的戰略目標,不要等,不要拖。因為你一旦達到了第一個目標,比如去bat,30k, 只有你有點上進心,過不了多久,你就又不滿足現狀了,你就找新目標,可能是年薪60萬啦,工資30k的人和10k的人看事情的境界肯定不同。60k與30的也不同,創業者跟打工者更不同。人活者很大的一個意義我覺得就是不斷解鎖自己的認知層次,逐漸發掘自己生命價值的過程 。

好了,我就說這麼多,我一跟從月薪2500的網管,走到運維、運維開發、開發、架構師、cto、合夥人,算是經歷了技術人員的各個職業階段,同時也瞭解技術從業者的弊病,就是戰術勤奮,戰略懶惰,光低頭幹過是沒用的,一定要抬頭看路。 一個農民,刨地技術再好,都改變不了農民多本質。
anyway , 最後希望在坐的每位同學都能通過在老男孩的學習,使自己的戰略目標更快實現。

 

2018-08-12 於北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