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使用者體驗五要素的思路,如何編寫產品需求文件(PRD)

安汐文發表於2019-03-04
一、PRD的使用者是誰?
首先,與大家先分享一句話:把需求文件當成一個“網際網路產品”去管理,理解它的使用者,關注它的體驗,不停迭代,使其價值最大化。(引用)
既然把它視為一個網際網路產品,那我們需要思考PRD的使用者是誰,他們通過PRD要了解什麼內容?
根據使用者以及他們的訴求。
我把PRD分成幾個階段:
1)MRD階段
這個時候,主要需要說服我們的老闆、或者團隊內部評審,也會有需求方,讓大家認同你的方案,知道你要做什麼怎麼做。
所以這個時候類似於MRD,把整個方案路線說清楚就可以,做一個較粗線條的DEMO圖。
切勿做細化的設計稿,更不要寫詳細的功能說明,因為這時候被拍的可能性很大。
2)PRD V1.0
如果通過了第一步評審,這時可以做細化的內容,做一個相對細化的DEMO圖,這一步面向開發、互動,開發進行技術上的評估。
互動是下一步真正要做事兒的人,會關注一些頁面的細節,所以這個時候可以做詳細的DEMO圖,並在DEMO圖右側配以一些說明,方便互動及UI進行工作。
不要寫詳細的介面操作說明,不過可以在進行介面設計期間,先寫一些業務邏輯相關的內容。
3)PRD V2.0
這個就是全版了,這麼細化的內容,只有真正做這塊功能的開發同學才會細看,寫細寫全沒得說了。
瞭解了不同使用者的訴求,那我們就具體說下PRD編寫的內容吧。
二、圍繞使用者體驗要素的PRD編寫
為什麼要說圍繞使用者體驗要素來編寫PRD,因為產品的設計是圍繞著這個經典的框架來的,那寫PRD的任務當然是要把這個內容向大家表述清楚。
使用者體驗要素
下面就具體說下PRD如何圍繞這個內容編寫。
第一部分:需求概述
其實不僅僅是做產品,任何事情,第一步肯定是要想清楚要做什麼,為什麼要做,也就是把戰略層描述清楚,PRD的第一部分就是要把這塊內容說清楚,回答出下面的問題。
1)使用者要獲得什麼?—— 使用者痛點、需求
建議這塊內容,說清楚整體的問題痛點,同時也要舉具體case,列舉數字,如使用者的使用頻次,現在的花費等等。
2)使用者是誰?—— 使用者細分、使用者數量、畫像
使用者是誰,並不是如“商家使用者”這種粗線條的描述,要說清楚對於當前的功能,是哪類使用者在什麼場景下的需求,使用者的量級是怎樣的,有一個相對具體的畫像。
3)使用者能通過這個得到什麼? —— 使用者收益
這裡面補充個內容,俞軍老師曾說過,使用者淨收益=新體驗-舊體驗-替換成本,替換成本可能是獲取成本、認知成本、資金等等, 雖然這些內容並不是真正可衡量的,但在做一款新產品評估其價值時,可以從這幾個角度進行思考。
4)我們能得到什麼?—— 對企業能帶來什麼收益
這點很重要,做任何產品,給使用者賦能,給使用者帶來價值,其主要目的還是企業自身能夠盈利,這點想清楚才能說服老闆提供資源呀。
第二部分:產品規劃
最抽象的戰略層說清楚了,下一步就要大體說下為了實現上面列舉的各種想法目標,要一步一步怎麼做了,也就是說清範圍層的內容。
1)功能&資訊結構圖
範圍層,就是要說清楚,為了實現戰略做什麼事情,什麼功能,提供什麼內容。這塊一般會通過腦圖或者框架圖來展現,說清楚我們需要哪些資料,做哪些功能,各個功能與功能之間的關係。
要注意,這部分需要在長遠角度,解決這個問題地整條路線進行思考。舉個例子吧,比如要做個評論功能,讓使用者對產品更瞭解,並帶來更多銷量。那第一步先增加評論功能,之後可以對評論進行分析,為使用者推薦高質量的產品,發現問題產品保證平臺產品質量等等。類似這樣,出一個整體的規劃藍圖。
2)路線規劃
藍圖出來了,還是要落地的。所以這一步要把剛才地藍圖,切成一塊一塊,每一步要做什麼,多長時間,這個階段解決怎麼的問題,為後面提供什麼鋪墊。有些內容,也可以出一個簡易的DEMO圖,能描述清楚即可。
第三部分:功能概述
這一部分是對當前這一期要做的內容的詳細描述了。這部分面向的主要使用者是UI、互動、開發、測試同學,具體到做事情上,就是把大家的認知拉齊。
1)產品流程圖
通過圖的方式,可以快速、方便地告知PRD的每個使用者這個功能的思路流程。這裡最開始放的是比較粗線條的流程圖,比如買家購買商品,加入購物車->付款->商家發貨->確認收貨。而一些細節,比如買家超時未付款,或者賣家修改價錢等等,可以到具體寫到這個功能點地時候再出一個細化的流程圖。
2)DEMO,原型製作,這個就不用多說。
3)UI稿,這塊是UI同學完成後,放上來,統一相關資料的獲取入口。
4)產品功能點,後面來細說。
補充兩塊,流程圖和產品功能點:
產品流程圖——UML(統一建模語言)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又稱統一建模語言,為軟體開發的所有階段提供模型化和視覺化支援,簡而言之,就是用圖的方式把事情描述清楚。在這裡有兩個概念,類和物件。類是把一類事物的抽象,而物件是類的例項。比如汽車是一個類,某輛車就是個物件了。對於產品經理,這兩個詞其實含義基本等同了。
下面我以員工提交許可權審批這件事為例,對應地類(或者說是物件)有員工、老闆、還是審批單,給大家主要介紹4個圖。
1)活動圖
我們也經常叫流程圖,就是要描述清楚各個角色之間的工作流程。
矩形框內描述當前活動,菱形塊列出分叉路線。如果有多個角色,如下面的例子,則將每個角色出一個泳道,對應哪個角色的活動即放到哪個泳道下。
2)序列圖
這個圖是各個物件之間的一個描述,與活動圖略有相似,可以看下面的例子,我們在日常工作中,選取其中某一個把事情說清楚就OK了。
這裡每個物件會有一個生命線,我把系統本身單出來,做了一條生命線,員工、老闆在進行某些操作後,需要系統這面進行儲存或者修改狀態,那右側即對應與資料庫的互動,後端同學根據這個,大體就瞭解自己在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情了。
3)狀態圖
狀態圖的樣式,雖說和活動圖樣式差不多,但其實內容差別還挺大的,狀態圖是對一個物件的不同狀態切換進行描述。比如許可權審批這個事情,審批單有“審批中”、“未批准”、“批准”這3種狀態,通過這個圖可以很清晰地瞭解各個狀態的轉換方式。
4)類圖
描述類的內部結構和類之間的關係,這個用得不多,可以簡單瞭解下。
還是這個功能,我們有員工、審批單、老闆這3個類,他們有些屬性,對於員工和老闆還有一些操作,可以通過這個類圖來表述出來。其中有個+-號,+號是public,即其他類可見,-號是private,其他類不可見。比如員工的姓名,其他類無法獲知,但可以通過一些物件操作獲得。這個就有些偏開發的內容了,不是特殊需要開發同學知道資訊,可以不對這塊進行標註。
產品功能細化說明
這塊就是要把功能說得足夠細,但也是有一些技巧。
1)更新說明
首先,我一般會在功能最上方,列出更新的清單,一般記錄有:調整時間、調整功能塊、詳細說明。
2)全域性說明
每期功能可能會有多個頁面多個功能塊,但有一些想通的地方,比如對於資料產品,數字的展現形式,保留2位小數,增加三分位符號等;對於移動端產品,一些操作方式等。這個適用於各個塊,不用分別在每個中單獨說明,而且後續做其他功能都是可以複用的,可以先列出來說清楚。
3)具體每個塊的功能說明
  • 前置條件:有些功能可能會有這個內容,在什麼情況觸發這個功能,比如在使用者購買什麼商品後提供某個功能;
  • 主體功能說明
  • 流程描述:主流程、分支流程,這個就可以使用上面介紹的UML圖,把主線條描述清楚;
  • 介面描述:操作、文案,文案建議其他顏色標註出來,防止和描述弄混;
  • 業務規則:這個是在介面看不到的,比如限制條件、表格的排序規則、需要記錄的資料、還有一些數字的計算公式等等;
  • 異常描述:這個不能忽略,尤其是C端產品,考慮需要更為全面,因為很可能就是一個小異常,就導致使用者使用不爽而流失,比如上傳檔案沒有考慮超出大小怎麼辦,使用者上傳後一直沒反應,就會認為這個產品不好用,轉而使用其他產品,所以,異常地考慮很重要。列幾個常見的異常:如未輸入、輸入錯誤、無資料,無網路,長時間未操作,異常退出等等。
最後說下寫這塊內容的原則
  • 完整:足夠細,考慮足夠周全;
  • 無歧義:RD同學是拿著這個文件真真切切寫程式碼,所以說得內容,要能夠落到程式碼上,比如使用者一段時間未操作則提示。。。,等待多長時間,要寫清楚;
  • 有條理:這文件是有人看的,所以序號、符號都適當的用上,讓你的文件容易閱讀;
  • 及時更新:功能、DEMO的調整,都需要落到PRD上。
第四部分:資料需求
因為我本人是資料產品的產品經理,所以這一部分對於我們很重要,需要哪些維度、哪些指標,指標的來源庫表欄位、計算口徑是什麼,這些都要清晰地記錄下來。
除此之後,有個內容可能經常會被忽略,就是資料的整理。以某寶的搜尋結果頁為例,一般會展示圖片、標題、價格、銷量、賣家名稱、包郵會標記出來,這些RD通過UI稿可能會檢視到,但有一些比如滑鼠移入顯示資訊,點選操作、是否購買過,都在商品展示時體現出來。
這些內容,我們可不能指望RD同學從UI稿中一點點發現。所以列出這樣的表格,把你認為需要的類及其屬性列清楚,有點類似我們上面類圖中物件屬性要描述的內容,目的是讓開發同學對照這個來進行庫表設計,不要遺漏某些點。
第五部分:資料埋點
包括按鈕的埋點&內容的埋點,可以通過截圖+表格說明的方式,截圖示明需要埋點哪些控制元件,表格說明對應控制元件的什麼資訊,如操作PV、UV、輸入內容等。
第六部分:效果評估方案及上線安排
對於C端產品,這塊內容會更加重要,一般會有個灰度釋出過程,因此需要說清楚灰度釋出的方式,放量安排、節奏,需要關注的指標,這個指標如何進行評估,達到什麼樣程度可以全部上線。
第七部分:人員排期
OK,大功告成了。
三、PRD的承載
最後說一點:PRD的存放。
我嘗試過幾種方式,之前就在axure中完成,在DEMO的右側進行說明,但這個不好的是:在進行更新後,還要傳送給大家,各個版本的存放加上axure本身下載解壓就比較麻煩,所以並不是最佳方案。
我現在一般是用wiki來完成,只要一個連結,更新後只要告知大家同步下資訊就好,就是在寫功能時候,需要把DEMO對應圖貼上去,RD能夠比較方便知道是對哪塊內容的描述。
對於上述內容,我一般分成2個wiki頁記錄,一個記錄需求概述和產品規劃部分內容;一個記錄產品功能及之後的內容,這個是當前這期的事情。一個總分的結構。
以上是我個人寫PRD的一些經驗總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不過,這個PRD的編寫並不適於所有公司,一份完善的PRD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對大公司來說,對接方比較多,很有必要這樣一份文件統一各方的認知;而對於創業公司,將產品快速落地投放市場進行驗證更為重要,所以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把時間花費到PRD上面。


相關文章